绝缘端子压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2350发布日期:2022-03-02 03:1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绝缘端子压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压接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端子压接机。


背景技术:

2.压接机是电力行业在线路基本建设施工和线路维修中进行导线接续压接的必要工具。压接机分为液压压接机,大吨位压接机(冲床),绝缘端子压接机,压接钳分体式压接机手摇式液压压接机。工作时,将被压接件放入压接钳内的压模中,移动机构将接钳移动到需要的合适待压接位置,液压泵站提供液压高压油推动液压钳工作,进行压接。
3.现有压接机大多数电力维护用绝缘端子压接机在使用的时候根据不同大小的线缆去调整装置的上压头的大小,需要对压头进行拆卸更换,现有的安装方式是直接将压头安装在既定的位置进行使用,这种安装方式不够牢靠,且容易发生压头掉落的现象出现,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更换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端子压接机,解决了现有压接机压头不易安装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绝缘端子压接机,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上侧装设有放置件,放置件的内部放置有产品本体,放置件的一侧装设有驱动块,驱动块的底部装设有驱动产品本体的驱动杆;连接块,且连接块转动配合在操作台的上侧,连接块的一侧装设有卡件,卡件的一侧装设有卡头,且卡头与产品本体卡接,操作台的底部装设有多个支撑柱,操作台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板、四个第一固定杆,且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固定杆上,第一连接板的上侧装设有第一固定筒,第一固定筒的上侧装设有第二固定筒,第二固定筒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方便了通过开口对第二固定筒内的温度进行散热。
6.可选的,操作台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箱体、四个第二固定杆,且箱体装设在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箱体的一侧开设有滑道、第一观察窗、第二观察窗、第三观察窗,且第三观察窗位于第二观察窗的上侧,第二观察窗位于第一观察窗的上侧,操作台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三固定杆,且第二连接板装设在第三固定杆上,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装设有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转动配合在第三连接板内,减少了转动杆在转动时倾斜的情况。
7.可选的,转动杆的一端装设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上侧装设有l形板,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之间装设有第五连接板,l形板的一端与第五连接板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第五连接板的上侧装设有放置板,且放置件装设在放置板的一侧,放置板的一侧装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装设有第二固定块,且驱动块装设在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操作台的上侧装设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输出端装设有固定盘,固定盘的一侧装设有连接杆,操
作台的上侧装设有第二电机、位于第二电机一侧的第二推杆,且连接块装设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动板配合,第二推杆的输出端与滑动板的一侧相连接,方便了通过第二推杆带动滑动板转动。
8.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置的卡头,一方面方便了对不同规格的产品本体进行夹持,另一方面减少了在对产品本体进行夹持晃动的情况,减少了产品本体在夹持时掉落的情况,提高了产品本体在夹持后移动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本体在更换时的速度,第二电机的设置,以使第二电机通过卡件对卡头进行移动,使得产品本体加工的过程更加的便捷。
9.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1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操作台1,支撑柱101,第一固定杆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一固定筒104,第二固定筒105,开口106,箱体2,第二固定杆201,滑道202,第一观察窗203,第二观察窗204,第三观察窗205,第二连接板3,第三固定杆301,第三连接板302,第四连接板303,第一电机304,转动杆305,第五连接板306,放置件307,放置板308,第一固定块309,第二固定块310,产品本体311,驱动杆312,滑动板313,第二电机314,连接块315,卡件316,第一推杆317,卡头318,固定盘319,连接杆320,l形板321,转动板322,第二推杆323,驱动块324。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13.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4.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绝缘端子压接机,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放置件307,放置件307的内部放置有产品本体311,放置件307的一侧装设有驱动块324,驱动块324的底部装设有驱动产品本体311的驱动杆312;连接块315,且连接块315转动配合在操作台1的上侧,连接块315的一侧装设有卡件316,卡件316的一侧装设有卡头318,且卡头318与产品本体311卡接。
15.当需要对产品本体311进行加工时,首先把产品本体311放置在放置件307的上侧,然后驱动驱动块324,驱动块324通过驱动杆312把产品本体311移动至卡头318上,然后再启动第二电机314,第二电机31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315带动卡件316移动,卡件316通过卡头
318带动产品本体311从竖直方向移动至水平方向,然后再启动第二推杆323,第二推杆323的输出端通过l形板321带动转动板322移动并对产品本体311进行加工,与此同时,第一推杆317通过固定盘319带动连接杆320移动,进而完成产品本体311的加工。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16.设置的卡头318,一方面方便了对不同规格的产品本体311进行夹持,另一方面减少了在对产品本体311进行夹持晃动的情况,减少了产品本体311在夹持时掉落的情况,提高了产品本体311在夹持后移动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本体311在更换时的速度,第二电机314的设置,以使第二电机314通过卡件316对卡头318进行移动,使得产品本体311加工的过程更加的便捷。
17.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台1的底部装设有多个支撑柱101,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03、四个第一固定杆102,且第一连接板103位于第一固定杆102上,第一连接板103的上侧装设有第一固定筒104,第一固定筒104的上侧装设有第二固定筒105,第二固定筒105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06,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箱体2、四个第二固定杆201,且箱体2装设在第二固定杆201的一端,箱体2的一侧开设有滑道202、第一观察窗203、第二观察窗204、第三观察窗205,且第三观察窗205位于第二观察窗204的上侧,第二观察窗204位于第一观察窗203的上侧,方便了通过第一观察窗203、第二观察窗204、第三观察窗205对箱体2的内部进行观察。
18.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板3、四个第三固定杆301,且第二连接板3装设在第三固定杆301上,第二连接板3的一侧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装设有第三连接板302、第四连接板303,第三连接板302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304,第一电机304的输出端装设有转动杆305,且转动杆305转动配合在第三连接板302内,转动杆305的一端装设有滑动板313,滑动板313的上侧装设有l形板321,第三连接板302与第四连接板303之间装设有第五连接板306,l形板321的一端与第五连接板306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322,第五连接板306的上侧装设有放置板308,且放置件307装设在放置板308的一侧,放置板308的一侧装设有第一固定块309,第一固定块309的一侧装设有第二固定块310,且驱动块324装设在第二固定块310的一侧,方便了通过第二固定块310带动驱动块324移动。
19.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第一推杆317,第一推杆317的输出端装设有固定盘319,固定盘319的一侧装设有连接杆320,操作台1的上侧装设有第二电机314、位于第二电机314一侧的第二推杆323,且连接块315装设在第二电机314的输出端,第二推杆323的输出端与滑动板313的一侧相连接,连接杆320的一端与滑动板313配合,减少了连接杆320在转动时倾斜的情况,提高了连接杆320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20.实施例1:在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为了尽可能减少第一固定筒104在安装后倾斜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筒104装设在第一固定杆102上,减少了第一固定筒104在安装后倾斜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第一固定筒104在安装后的稳定性。
22.实施例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筒104装设在第二固定筒105的底部,减少了第一固定筒104在安装后晃动的情况发生。
23.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
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