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1743发布日期:2021-07-30 13:3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仪表接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仪表为电力参数测量、电能质量监视和分析、电气设备控制提供解决方案的电力测量及控制设备。目前市场上的电力仪表在进行线路连接时,多采用螺栓压线的方式。

有时电力仪表需要在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中安装,传统螺栓压线的导线连接方式,使接头接口裸露在外无法实现防水功能。市场上的其他连接方式,大部分为了节省成本操作简单等原因防水功能都欠佳,防水功能好的产品大多数也结构复杂,安装繁琐,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电力仪表连接方式缺少防水功能,防水功能好的产品结构复杂,安装繁琐,成本昂贵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包括接线座模块和接线头模块,所述接线座模块和接线头模块中多处采用防水设计,安装时将接线头模块插入接线座模块中即可完成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防水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包括接线座模块和接线头模块,所述接线座模块设置在电力仪表外壳上,嵌入电力仪表中,所述接线头模块能够插入接线座模块中,所述接线座模块为一端开口的矩形壳体,所述接线座模块中设置有至少2根导电电芯,所述导电电芯包括圆锥状良导体,所述导电电芯根部连接电力仪表线路,所述接线座模块开口处设置有一圈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1圈第一磁铁圈;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头模块包括绝缘壳、第二磁铁圈、密封圈、电芯槽,所述绝缘壳内面向接线座模块设置有第二磁铁圈,所述第二磁铁圈与第一磁铁圈形状相同但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圈和第二磁铁圈设计,连接断开简单易操作,双圈的磁铁圈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所述第二磁铁圈内设置有电芯槽,所述电芯槽数量与导电电芯数量相同,所述电芯槽包括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电芯槽内部设置有接触头和防水瓣膜,所述防水瓣膜设置在接触头开口处,所述接触头设置电芯槽底部中间,在所述接触头根部与外接导线连接,头部裂开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绝缘壳包裹着电芯座组件,在绝缘壳包裹电芯座组件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磁铁圈、密封圈和电芯槽多处有防水设计,在具备一定防水能力的前提下安装依然简单易操作。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所述防水瓣膜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制成,所述防水瓣膜包括第一瓣膜、第二瓣膜和第三瓣膜,所述第一瓣膜和第二瓣膜中间设置有十字形裂口,但开裂角度不同。当有少许水渗入连接部位时,第一瓣膜能够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如果仍然有水穿过了第一瓣膜,因为第二瓣膜裂口的开裂角度与第一瓣膜不同,水也会被阻挡在外。所述第三瓣膜中间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第三瓣膜的贯穿孔在插入导电电芯时,所述第三瓣膜的贯穿孔位置会收紧紧贴在导电电芯上,假如仍然有水穿过了第二瓣膜,所述第三瓣膜的防水设计也不可能让水穿过第三瓣膜。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设置在防水瓣膜以下,所述接触头包括良导体制成的圆柱壳体,所述接触头的外径与贯穿孔相同,所述接触头头部裂开为至少2瓣接触瓣,每瓣所述接触瓣头部向内弯曲形成接触凸起,所述接触凸起能够围成凸起圆。所述接触头的设计能够增大与导电电芯的接触面积,防止产生电火花损坏接触头和导电电芯。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所述导电电芯的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直径,大于凸起圆的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电芯的长度小于电芯槽的长度,大于接触头头部到电芯槽开口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所述密封圈包括至少一圈橡胶圈,所述橡胶圈采用绝缘耐腐蚀橡胶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所述绝缘壳采用绝缘耐腐蚀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所述第一磁铁圈和第二磁铁圈设计,连接断开简单易操作,双圈的磁铁圈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所述磁铁圈、密封圈和电芯槽多处有防水设计,在具备一定防水能力的前提下安装依然简单易操作。所述防水瓣膜三重防水设计,提高了装置防水性能,增强了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座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头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电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座模块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座模块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头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凸起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瓣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瓣膜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瓣膜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接线座模块,11、第一磁铁圈,12、导电电芯,2、接线头模块,21、绝缘壳,22、第二磁铁圈,23、密封圈,24、电芯槽,241、第一瓣膜,242、第二瓣膜,243、第三瓣膜,2431、贯穿孔,244、接触头,2441、接触凸起,2441、接触凸起,2442、凸起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一种防水电力仪表连接装置,包括接线座模块1和接线头模块2,所述接线座模块1设置在电力仪表外壳上,嵌入电力仪表中,所述接线头模块2能够插入接线座模块1中,所述接线座模块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壳体,所述接线座模块1中设置有至少2根导电电芯12,所述导电电芯12包括圆锥状良导体。如图4所述导电电芯12头部为圆锥钝头。所述导电电芯12根部连接电力仪表线路,所述接线座模块1开口处设置有一圈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1圈第一磁铁圈11。优选的,第一磁铁圈11采用钕磁铁制成,磁力强,性能稳定,磁力长时间不衰退;

参见图6,所述接线头模块2包括绝缘壳21、第二磁铁圈22、密封圈23、电芯槽24,所述绝缘壳21内面向接线座模块1设置有第二磁铁圈22,所述第二磁铁圈22与第一磁铁圈11形状相同但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圈11和第二磁铁圈22设计,连接断开简单易操作,双圈的磁铁圈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所述第二磁铁圈22内设置有电芯槽24,所述电芯槽24数量与导电电芯12数量相同,所述电芯槽24包括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电芯槽24内部设置有接触头244和防水瓣膜,所述防水瓣膜设置在接触头244开口处,所述接触头244设置电芯槽24底部中间,在所述接触头244根部与外接导线连接,头部裂开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绝缘壳21包裹着电芯座组件,在绝缘壳21包裹电芯座组件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23。所述磁铁圈、密封圈23和电芯槽24多处有防水设计,在具备一定防水能力的前提下安装依然简单易操作。

参见图3,所述密封圈23包括至少一圈橡胶圈,本实施例密封圈23选用两圈橡胶圈,所述橡胶圈采用绝缘耐腐蚀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21采用绝缘耐腐蚀材料制成。

参见图9-图11,所述防水瓣膜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制成,所述防水瓣膜包括第一瓣膜241、第二瓣膜242和第三瓣膜243,所述第一瓣膜241和第二瓣膜242中间设置有十字形裂口,但开裂角度不同。当有少许水渗入连接部位时,第一瓣膜241能够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如果仍然有水穿过了第一瓣膜241,因为第二瓣膜242裂口的开裂角度与第一瓣膜241不同,水也会被阻挡在外。所述第三瓣膜243中间设置有贯穿孔2431。所述第三瓣膜243的贯穿孔2431在插入导电电芯12时,所述第三瓣膜243的贯穿孔2431位置会收紧紧贴在导电电芯12上,假如仍然有水穿过了第二瓣膜242,所述第三瓣膜243的防水设计也不可能让水穿过第三瓣膜243。

参见图7和图8,所述接触头244设置在防水瓣膜以下,所述接触头244包括良导体制成的圆柱壳体,所述接触头244的外径与贯穿孔2431相同,所述接触头244头部裂开为至少2瓣接触瓣,每瓣所述接触瓣头部向内弯曲形成接触凸起2441,所述接触凸起2441能够围成凸起圆2442。所述接触头244的设计能够增大与导电电芯12的接触面积,防止产生电火花损坏接触头244和导电电芯12。

参见图4,所述导电电芯12的直径大于贯穿孔2431的直径,大于凸起圆2442的的直径。所述导电电芯12设计使导电电芯12与贯穿孔2431紧密配合,防止有水渗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电芯12的长度小于电芯槽24的长度,大于接触头244头部到电芯槽24开口的距离。所述导电电芯12的长度能够确保导电电芯12接触到接触头244形成通路,也确保导电电芯12不会把接触头244撑开过大,导致接触头244无法回复原状。

所述接线头模块2插入接线座模块1时,要先确认每根导电电芯12分别对准对应的电芯槽24,如果没有对准就插入可能会损坏导电电芯12和接触头244,确认无误,将接线头模块2推入。所述导电电芯12分别顶开第一瓣膜241、第二瓣膜242,然后撑开并穿过第三瓣膜243中间的贯穿孔2431,顶在接触头244的凸起圆2442中间,继续推入将接触头244撑裂分散开,每一个接触凸起2441都与导电电芯12接触,最后确认第一磁铁圈11和第二磁铁圈22紧密贴合没有缝隙,连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