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3173发布日期:2021-08-17 13:5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路由器作为家庭无线通信的主要设备,其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点:

1)外观造型多样化:传统路由器造型多用简单的线条和曲面,造型多为扁平的上下盖结构,而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与居住环境的审美匹配,路由器的造型也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呈现,异形结构的路由器更多的被采用;

2)天线内置化:为了追求路由器更加简洁的造型风格,越来越多的路由器采用天线内置的设计方案,在保证造型整体风格的同时实现路由器性能的最优化;基于以上趋势,路由器的结构设计面临着以下技术难点:

路由器设备中天线性能的稳定与否,是考量路由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地通过结构设计将内置天线摆放在异形结构路由器设备特定的位置,使装配简单快捷、性能稳定可靠,是路由设备制造商着力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内置天线与pcb板摆放位置以垂直和水平摆放为主,此种摆放方式单一,摆放角度受限,无法满足异形结构路由设备对天线摆放的要求,异形结构的路由设备中为了实现天线性能的稳定,有时候需要将天线倾斜摆放以满足天线性能稳定的指标,如何将天线快速放入倾斜结构的异形路由设备中进行固定,同时又满足对天线性能稳定性的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在异形结构的路由设备中,不仅要让天线放入倾斜的异形路由设备中,还需要满足便于装配的要求,以节省更多的人工成本和后期维护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包括:天线支架1、面壳组件2,所述天线支架1用于固定天线;

所述面壳组件2上设置有侧翼腔体201,所述侧翼腔体201用于容纳所述天线支架1,其中,所述侧翼腔体201包括定位槽202和导向槽203;

所述天线支架1包括定位块101和外沿凸台102,其中,所述天线支架1通过所述侧翼腔体201的导向槽203滑入侧翼腔体201内,直至所述定位块101与所述定位槽202耦合,所述外沿凸台102与所述导向槽203的上表面抵压,以实现天线支架1在侧翼腔体201中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沿凸台102设置导向筋1021,所述天线支架1与侧翼腔体201完成安装时,所述导向筋1021的下表面与所述导向槽203的上表面抵压。

优选的,所述天线支架1还包括固定槽103,所述固定槽103用于固定天线。

优选的,所述侧翼腔体201具体包括第一侧翼腔体204和第二侧翼腔体205;

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包括第一天线支架104和第二天线支架105;

其中,所述第一侧翼腔体204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天线支架104,所述第二侧翼腔体205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支架105。

优选的,所述侧翼腔体201用于容纳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为:

所述天线支架1放置于所述侧翼腔体201之后,所述天线支架1与pcb板3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pcb板3放置于面壳组件2中。

优选的,所述pcb板3对应的面壳上设置有散热孔207。

优选的,所述外沿凸台102还包括缺口1022,所述缺口1022用于天线馈线的走线。

优选的,所述外沿凸台102还包括沉台孔1023;

所述面壳组件2设置有与所述沉台孔1023配合的螺丝孔206;

通过所述沉台孔1023和螺丝孔206完成对所述天线支架1和所述面壳组件2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

其中,所述将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通过外沿凸台102连接于一体,便于将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第三天线单元108同时滑出/滑入侧翼腔体201;

所述导向槽203具体包括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

所述天线支架1与面壳组件2安装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滑入侧翼腔体201内;

所述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对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滑入/滑出侧翼腔体201时起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天线支架1设置有第一标识符109,用于将天线安装至天线支架中第一标识符109的对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内置天线与pcb板摆放位置以垂直和水平摆放为主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该内置天线固定至异形结构路由设备后,内置天线与pcb板的位置为倾斜式,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天线性能的稳定和天线性能的调试空间;同时,该内置天线固定结构通过滑入式将天线支架与路由器面壳组件进行安装固定,这种滑入式的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后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翼腔体的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参考附图和实施例结合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天线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天线支架1、面壳组件2,所述天线支架1用于固定天线;

如图2所示,所述面壳组件2上设置有侧翼腔体201,其中,所述每个侧翼腔体201放置一个天线支架1,其中面壳组件2上一边设置的侧翼腔体2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具体的侧翼腔体201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所述侧翼腔体201用于容纳所述天线支架1,其中,所述侧翼腔体201包括定位槽202(参阅图3)和导向槽203(参阅图5);所述定位槽202设置在侧翼腔体201的底部,当天线支架1滑入侧翼腔体201的底部时,天线支架1的定位块101与侧翼腔体201的定位槽202耦合,以完成天线支架1与面壳组件2的初步定位作用;所述导向槽203设置在侧翼腔体201上端的开口处,使天线支架1沿着导向槽203顺利的准确滑入侧翼腔体201的相应位置,对天线支架1滑入侧翼腔体201时起导向作用。

如图4所示,所述天线支架1包括定位块101和外沿凸台102,其中,所述天线支架1通过所述侧翼腔体201的导向槽203滑入侧翼腔体201内,直至所述定位块101与所述定位槽202耦合,所述外沿凸台102与所述导向槽203的上表面抵压,以实现天线支架1在侧翼腔体201中的固定。

为了实现天线支架1在侧翼腔体201中的准确定位,所述外沿凸台102设置导向筋1021(参阅图6),其中,所述导向筋1021上设置有台阶(未标示),所述天线支架1与侧翼腔体201完成安装时,所述导向筋1021中台阶的下表面与所述导向槽203靠近pcb板3一端的上表面抵压。

所述天线支架1还包括固定槽103(参阅图7),所述固定槽103用于固定天线。如图8所示,所述侧翼腔体201具体包括第一侧翼腔体204和第二侧翼腔体205;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包括第一天线支架104和第二天线支架105;

其中,所述第一侧翼腔体204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天线支架104,所述第二侧翼腔体205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天线支架105。

所述面壳组件2上设置有侧翼腔体201,所述每个侧翼腔体201放置一个天线支架1,其中面壳组件2上一边设置的侧翼腔体2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其中侧翼腔体20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自行设置,本实施例假设面壳组件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侧翼腔体201,两个侧翼腔体201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槽202,用于与天线支架1的定位块101耦合;且两个侧翼腔体201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导向槽203,用于将天线支架1准确快速的滑入侧翼腔体201的对应位置;假设两个对称设置侧翼腔体分别为第一侧翼腔体204和第二侧翼腔体205,每个侧翼腔体中分别放置一个天线支架,其中第一侧翼腔体204中放置的天线支架为第一天线支架104,第二侧翼腔体205中放置的天线支架为第二天线支架105,其中每个天线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侧翼腔体底部的定位槽202耦合的定位块101;

所述侧翼腔体201用于容纳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为:

如图1所示,所述天线支架1放置于所述侧翼腔体201之后,所述天线支架1与pcb板3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pcb板3放置于面壳组件2中。天线支架1与pcb板3的角度设置可以通过调整侧翼腔体201与pcb板3之间的角度,然后将对应的天线支架1放置在调整好角度的侧翼腔体201内,便实现了天线支架1与pcb板3之间的角度调整。

为了增加路由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所述pcb板3对应的面壳上设置有散热孔207(参阅图5),用于提高pcb板3的散热效果。

实际场景中,天线馈线会杂乱无章的分布在路由设备中,可能会影响天线支架1的快速安装和取出,为了使天线馈线按照规定的路径走线,所述外沿凸台102还包括缺口1022(参阅图9),所述缺口1022用于天线馈线的走线,使天线馈线遵循特定的轨迹。

当天线支架1滑入侧翼腔体201后,天线支架1的定位块101与侧翼腔体201底部的定位槽202耦合,天线支架1的导向筋1021的下表面与导向槽203的上表面抵压,完成了天线支架1与面壳组件2的初步定位和固定,为了使天线支架1与面壳组件2的进一步固定,所述外沿凸台102还包括沉台孔1023(参阅图9);所述面壳组件2设置有与所述沉台孔1023配合的螺丝孔206(参阅图5);通过所述沉台孔1023和螺丝孔206完成对所述天线支架1和所述面壳组件2的固定。

如图10所示,所述天线支架1具体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第三天线单元108;其中,所述将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通过外沿凸台102连接于一体,便于将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第三天线单元108同时滑出/滑入侧翼腔体201。

如图12所示,所述导向槽203具体包括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所述天线支架1与面壳组件2安装时,所述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滑入侧翼腔体201内;所述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对第一天线单元106、第二天线单元107和第三天线单元108滑入/滑出侧翼腔体201时起导向作用。

所述天线支架1设置有第一标识符109(参阅图10),所述第一标识符109与天线支架1一体成型,是具有凹凸结构的模刻标识符;所述天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标识符109对应的第二标识符110(参阅图11),所述第二标识符110通过丝印方式印刷到天线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是场景下可实现的方式,具体为:本实施例假设面壳组件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侧翼腔体,两个侧翼腔体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槽202,用于与天线支架1的定位块101耦合;且两个侧翼腔体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导向槽203,用于将天线支架1准确快速的滑入侧翼腔体201的对应位置;假设两个对称设置侧翼腔体分别为第一侧翼腔体204和第二侧翼腔体205,每个侧翼腔体中分别放置一个天线支架,其中第一侧翼腔体204中放置的天线支架为第一天线支架104,第二侧翼腔体205中放置的天线支架为第二天线支架105,其中每个天线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侧翼腔体底部的定位槽202耦合的定位块101;

以第一天线支架104在第一侧翼腔体204中的固定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0-12所示,所述第一天线支架104具体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2)106、第二天线单元(3/4)107和第三天线单元(5/6)108,假设第一天线单元(1/2)106、第二天线单元(3/4)107和第三天线单元(5/6)108对应固定的天线具体为第一天线(1)、第二天线(3)和第三天线(5);其中天线单元后面括号内的为第一标识符109,天线后面括号内的为第二标识符110;将第一天线(1)、第二天线(3)和第三天线(5)分别固定在第一天线单元(1/2)106、第二天线单元(3/4)107和第三天线单元(5/6)108的固定槽103中,便完成了天线与天线支1的初步组装(参阅图11)。

第一侧翼腔体204的导向槽203具体包括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将完成组装的第一天线支架104中的第一天线单元(1/2)106、第二天线单元(3/4)107和第三天线单元(5/6)108分别从第一导向槽208、第二导向槽209和第三导向槽210滑入第一侧翼腔体204内,直到第一天线支架104的定位块101与第一侧翼腔体204的定位槽202耦合,导向筋1021的下表面与导向槽203的上表面抵压,完成第一天线支架104与第一侧翼腔体204的初步安装。然后将螺丝穿过第一天线支架104的沉台孔1023和面壳组件2上的螺丝孔206,以完成第一天线支架104和面壳组件2的最终固定。

第二天线支架105固定在第二侧翼腔体205内的过程可参考第一天线支架104在第一侧翼腔体204中的固定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