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结构以及具有该灭弧结构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7925发布日期:2021-08-06 13:0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弧结构以及具有该灭弧结构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结构以及具有该灭弧结构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在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接触器的动触头进行动作,使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目前,常用的接触器产品多为三常开接触器,常闭产品多为2常闭2常开接触器,无相关三常闭节能产品。对于长期通电的负载而言,三常开接触器因线圈需长时间通电不具有节能作用,而且温升相对偏高。对于2常开2常闭接触器,因常闭和常开都只具有2相,不具有通断三相电机的能力。

另外,在接触器的触点处,当动触头和静触头进行接通或断开时,均会产生电弧。由于接触器的触点一般均并列设置多个,这导致在触点处不便于加装灭弧装置,电弧发生后,容易导致触头银触点的灭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在触点处不便于加装灭弧装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灭弧结构以及具有该灭弧结构的接触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弧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触头容纳腔,在所述触头容纳腔内适于设置动触头和静触头;

两个所述触头容纳腔相对设置构成一容纳腔组,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伸入每一个容纳腔组的两个触头容纳腔内,在每一个所述触头容纳腔内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

在所述触头容纳腔内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灭弧件,所述灭弧件位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的接触点处。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触头容纳腔内,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灭弧件的卡槽;所述灭弧件的两侧边分别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触头容纳腔内,具有用于插接所述灭弧件的插槽;所述灭弧件的顶端插入所述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灭弧件的顶端具有向上延伸的两个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之间具有间隔,通过两个所述插板分别插入所述基座上对应的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灭弧件的两个所述插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灭弧件上具有沿横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延伸筋,所述延伸筋的延伸端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灭弧件上在两个所述插板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沿横向延伸,所述延伸板的延伸端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基座上,在对应所述灭弧件的延伸板的位置处,具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延伸板上下位移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静触头通过插接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静触头的靠近触点的段上具有向上的折弯,该折弯与灭弧件的侧边共同形成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结构,还包括:插芯,滑动插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插芯上通过弹性件弹性设置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基座的触头容纳腔内,所述触头容纳腔内设置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为常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结构,在基座上每个触头容纳腔内,均单独设置灭弧件,通过该灭弧件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实现对灭弧室内部的冷却和尽快实现从金属弧到空气弧的过渡,以减少银触点的灭弧;并且该灭弧件为可拆卸地设置在基座上,在制造基座和灭弧件时,可单独进行生产,然后组装完成,便于制造。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结构,灭弧件通过卡接和插接的配合,以实现可拆卸地连接在基座上,从而使灭弧件在基座内进行固定,避免在运输或日常使用中,灭弧件的位置变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结构,在插板上连接的加强筋的作用是,防止在灭弧时,温度剧烈变换造成灭弧件上的插板变形,灭弧件变形造成灭弧室变形和灭弧空间变小,不利于产品使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弧结构,在灭弧件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延伸筋,将灭弧件安装到基座上后,通过操作该延伸筋,使延伸筋弯折至基座的操作口的凹槽内,可通过延伸筋对灭弧件的上下方向进行定位,然后配合基座的卡槽和插槽,可稳固的将灭弧件安装到基座上。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由于具有上述任一项方案的灭弧结构,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接触器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在图1的基础上隐藏一个静触头的示意图。

图4为将图1中的接触器从中间剖开后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爆炸图。

图6为灭弧件和静触头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爆炸图。

图8为灭弧结构的灭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静触头;3、动触头;4、弹性件;5、插芯;6、灭弧件;7、触头容纳腔;8、卡槽;9、插槽;10、插板;11、加强筋;12、延伸板;13、操作口;14、凹槽;15、折弯;16、插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内设有静触头2和动触头3;具体的,所述静触头2通过插接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动触头3通过弹性件4可活动地连接在插芯5上,所述插芯5可滑动地插设在基座1内,所述插芯5通过线圈磁场的带动在基座1内进行滑动,从而进行分合闸操作。另外,所述静触头2和所述动触头3,在所述弹性件4的作用下为常闭状态:当线圈不通电时,插芯5被弹簧顶起,动触头3和静触头2紧密接触产生通路,并且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使动触头3具有超程量,从而产生接触压力利于电流接通。此时,接触器线圈处于不通电状态,从而可以实现节能效果。从热平衡而言,此时线圈不产生热量,只有主回路产生热量,只要保证其接触电阻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实现温升明显降低,从而可以减小动触板和静触板截面积,减少用铜量。

如图2所示,在所述基座1内还设有灭弧结构,通过所述灭弧结构,对静触头2和动触头3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所述灭弧结构包括:灭弧件6和与灭弧件6配合的静触头2以及基座1上的触头容纳腔7。所述基座1内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触头容纳腔7,在所述触头容纳腔7内设置动触头3和静触头2;两个所述触头容纳腔7相对设置构成一容纳腔组,所述动触头3的两端分别伸入每一个容纳腔组的两个触头容纳腔7内,在每一个所述触头容纳腔7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动触头3配合的静触头2;在所述触头容纳腔7内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一个独立的灭弧件6,所述灭弧件6位于所述动触头3和所述静触头2的接触点处,通过灭弧件6用于对动触头3和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个所述灭弧件6采用一个整体结构,另外,一个灭弧件6也可以采用多个分体组合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静触头2通过插接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并且静触头2的触头板和基座1的插入槽16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保证静触头2在基座1上的连接稳固。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基座1的触头容纳腔7内,具有用于卡接所述灭弧件6的卡槽8,所述灭弧件6的两侧边分别卡入所述卡槽8内。在所述基座1的触头容纳腔7内,还具有用于插接所述灭弧件6的插槽9,所述灭弧件6的顶端插入所述插槽9内。所述灭弧件6与所述基座1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保证灭弧件6在基座1上的连接稳固。另外,作为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所述基座1的触头容纳腔7内可以上下间隔设置多个静触头2,以实现对多个电路的通断。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灭弧件6的顶端具有向上延伸的两个插板10,两个所述插板10之间具有间隔,通过两个所述插板10分别插入所述基座1上对应的插槽9内。所述灭弧件6的两个所述插板1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1,用于防止在灭弧时,温度剧烈变换造成灭弧件6上的插板10变形,灭弧件6变形造成灭弧室变形和灭弧空间变小,不利于产品的使用。所述灭弧件6上在两个所述插板10上,分别设有一个延伸板12,两个所述延伸板12沿横向朝向相对方向延伸,所述延伸板12的延伸端为自由端,在进行装配时,通过弯曲该延伸板12将灭弧件6固定在基座1上。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上,在对应所述灭弧件6的延伸板12的位置处,具有操作口13,所述操作口13上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延伸板12上下位移的凹槽14。将灭弧件6安装到基座1上后,通过操作该延伸筋,使延伸筋弯折至基座1的操作口13的凹槽14内,可通过延伸筋对灭弧件6的上下方向进行定位,然后配合基座1的卡槽8和插槽9,可稳固的将灭弧件6安装到基座1上。

另外,作为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所述延伸筋可以沿横向延伸设置一个或更多个,通过延伸筋用于将灭弧件6更好的锁定在基座1上。

如图7所示,所述静触头2的靠近触点的段上具有向上的折弯15,该折弯15与灭弧件6的侧边共同形成灭弧室,以提高灭弧效果。

工作原理

如图8所示,灭弧件6的横板位于动触头3和静触头2之间的电弧发生区域,当电弧因为其自身产生的高温导致气体膨胀,产生一个向外吹力时,电弧会在产生后很快就和灭弧件6接触,(其运动方向如8中箭头所示一样)当接触后电弧会因为灭弧件6为铁件,比热容较大,电弧会在上面去游离和冷却,当电流过零点时电弧就会熄灭。灭弧件6的盖板和边板均处在灭弧空间内,所述电弧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电弧最初阶段金属弧时产生的金属蒸气,均可以通过灭弧件6提供相对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实现对灭弧室内部的冷却和尽快实现从金属弧到空气弧的过渡,减少银触点的消耗。以及防止电弧在运动出触头区域后造成重击穿,和防止在电流过零后温度高造成电弧的重燃。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