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023发布日期:2021-09-29 05:4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充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2.电动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由于电动车对环境的影响小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
3.在对电动车上的车载电源进行充电时,需要将充电器和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进行连接。而在连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打火的现象,会对充电器和电池系统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动车,可以解决充电器和电池系统连接时打火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头上设有第一充电插针和第一通信插针,所述第一充电插针和所述第一通信插针均用于与充电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
6.所述第一插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充电插针适配的第一充电插槽和与所述第一通信插针适配的第一通信插槽,所述第一充电插槽和所述第一通信插槽内均设有导电体,所述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一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均用于与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电连接。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头上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电连接。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座上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系统电连接。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插针与所述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差大于2毫米。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插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充电插针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通信插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相同。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插针的端部和所述第一通信插针的端部均设有磁性件,所述第一充电插槽的底部和所述第一通信插槽的底部均设有磁性件。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二插头上设有第二充电插针和第二通信插针,所述第二充电插针和所述第二通信插针均用于与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信插针的长度;
13.所述第二插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充电插针适配的第二充电插槽和与所述第二通信插针适配的第二通信插槽,所述第二充电插槽和所述第二通信插槽内均设有导电体,所述第二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和所述第二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均用于与充电器电连接。
14.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充电插针与所述第二通信插针的长度差大于2毫米。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插头,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第二插座。
1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第一插座,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第二插头。
17.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8.在充电器和电池系统连接时,由于第一充电插针的长度大于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第一充电插针首先与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然后第一通信插针再与第一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当第一通信插针与第一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电连接后,充电器对电池系统进行充电,此时第一充电插针与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已经实现良好的电连接,避免出现打火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第一插头;101、第一充电插针;102、第一通信插针;103、第一开关;200、第一插座;201、第一充电插槽;202、第一通信插槽;203、第二开关;300、充电器;400、电池系统;500、第二插头;501、第二充电插针;502、第二通信插针;503、第三开关;600、第二插座;601、第二充电插槽;602、第二通信插槽;603、第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28.应当理解,当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
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29.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0.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

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31]
另外,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
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33]
充电器上设有插头或插座,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设有插座或插头,在充电器和电池系统进行连接时,需要将插头插入到插座上。传统插头上的插针长度相同,在插头上的插针与插座上的电导体刚刚接触时,此时插针与电导体接触不良,会出现打火的现象,对充电器和电池系统造成损坏。
[0034]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座,第一插头上设有第一充电插针和第一通信插针,第一充电插针的长度大于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由于第一充电插针的长度大于第一通信插针的长度,在充电器和电池系统连接时,第一充电插针首先与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然后第一通信插针再与第一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当第一通信插针与第一通信插槽内的导电体电连接后,充电器对电池系统进行充电,此时第一充电插针与第一充电插槽内的导电体已经实现良好的电连接,避免出现打火的现象。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充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第一插头100上设有第一充电插针101和第一通信插针102,第一充电插针101和第一通信插针102均用于与充电器300电连接,第一充电插针101的长度大于第一通信插针102的长度。第一插座200上设有与第一充电插针101适配的第一充电插槽201和与第一通信插针102适配的第一通信插槽202,第一充电插槽201和第一通信插槽202内均设有导电体,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和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均用于与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400电连接。
[0037]
具体地,在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时,由于第一充电插针101的长度大于第一通信插针102的长度,第一充电插针101首先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然后第一通信插针102再与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当第一通信插针102与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电连接后,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相互通信,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而此时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已
经实现良好的电连接,避免出现打火的现象。
[0038]
当充电完成后,将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断开连接,第一通信插针102与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首先断开连接,充电器300与电池系统400停止通信,第一插头100上第一充电插针101输出的电压逐渐降低。当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时,由于第一插头100上第一充电插针101输出的电压较低,可以降低出现打火的几率。
[0039]
图2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第一插头100上还可以设有第一开关103,第一开关103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插针101电连接,第一开关103的第二端用于与充电器300电连接。
[0040]
具体地,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未连接时,第一开关103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后,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第一通信插针102与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然后使第一开关103转换为导通状态,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由于此时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可以避免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接触不良造成打火的问题。
[0041]
充电完成后,首先将第一开关103转换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充电插针101上没有输出电压,将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断开连接时不会出现打火的现象。
[004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103可以选用机械开关,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开关实现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转换。
[0043]
图3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第一插座200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开关203,第二开关203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电连接,第二开关203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系统400电连接。
[0044]
具体地,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未连接时,第二开关203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后,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第一通信插针102与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然后使第二开关203转换为导通状态,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由于此时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可以避免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接触不良造成打火的问题。
[0045]
充电完成后,首先将第二开关203转换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充电插针101上没有输出电压,将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断开连接时不会出现打火的现象。
[004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关203可以选用机械开关,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开关实现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转换。
[0047]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通信插针102的长度差大于2毫米,第一通信插针102和第一通信插槽202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后,第一充电插针101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降压。当第一充电插针101和第一充电插槽201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时,第一充电插针101输出的电压降低至预设值,从而降低出现打火的几率。
[0048]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充电插槽201的深度与第一充电插针101的长度相同,第一通信插槽202的深度与第一通信插针102的长度相同。
[0049]
具体地,在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连接时,第一充电插针101可以全部插入到
第一充电插槽201中,第一通信插针102可以全部插入到第一通信插槽202中,从而实现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的稳定连接。
[0050]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插针101的端部和第一通信插针102的端部均设有磁性件,第一充电插槽201的底部和第一通信插槽202的底部均设有磁性件。
[0051]
具体地,在第一插头100和第一插座200连接时,由于磁性件间存在磁力作用,可以确保第一充电插针101与第一充电插槽201的良好连接,第一通信插针102与通信第一插座200的良好连接,避免出现由于接触不良造成打火的现象。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镶嵌工艺将磁性件镶嵌在第一充电插针101的端部和第一通信插针102的端部,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磁性件固定在第一充电插针101的端部和第一通信插针102的端部。可以通过镶嵌工艺将磁性件镶嵌在第一充电插槽201的底部和第一通信插槽202的底部,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磁性件固定第一充电插槽201的底部和第一通信插槽202的底部。
[0053]
实施例二
[0054]
图4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充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二插头500和第二插座600,第二插头500上设有第二充电插针501和第二通信插针502,第二充电插针501和第二通信插针502均用于与电动车上的电池系统400电连接,第二充电插针501的长度大于第二通信插针502的长度。第二插座600上设有与第二充电插针501适配的第二充电插槽601和与第二通信插针502适配的第二通信插槽602,第二充电插槽601和第二通信插槽602内均设有导电体,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和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均用于与充电器300电连接。
[0055]
具体地,在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时,由于第二充电插针501的长度大于第二通信插针502的长度,第二充电插针501首先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然后第二通信插针502再与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实现电连接。当第二通信插针502与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电连接后,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相互通信,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而此时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已经实现良好的电连接,避免出现打火的现象。
[0056]
当充电完成后,需要将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断开连接,第二通信插针502与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首先断开连接,充电器300与电池系统400停止通信,第二插头500上第二充电插针501输出的电压逐渐降低。当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时,由于第二插头500上第二充电插针501输出的电压较低,可以降低出现打火的几率。
[0057]
图5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第二插头500上还可以设有第三开关503,第三开关503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插针501电连接,第三开关503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系统400电连接。
[0058]
具体地,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未连接时,第三开关503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后,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第二通信插针502与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然后使第三开关503转换为导通状态,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由于此时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可以避免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接触
不良造成打火的问题。
[0059]
充电完成后,首先将第三开关503转换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充电插针501上没有输出电压,将第二插头500和第二插座600断开连接时不会出现打火的现象。
[006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开关503可以选用机械开关,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开关实现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转换。
[0061]
图6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第二插座600上还可以设有第四开关603,第四开关603的第一端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电连接,第四开关603的第二端用于与充电器300电连接。
[0062]
具体地,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未连接时,第四开关603处于断开状态。充电器300和电池系统400连接后,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第二通信插针502与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然后使第四开关603转换为导通状态,充电器300开始对电池系统400进行充电,由于此时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良好连接,可以避免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接触不良造成打火的问题。
[0063]
充电完成后,首先将第四开关603转换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充电插针501上没有输出电压,将第二插头500和第二插座600断开连接时不会出现打火的现象。
[0064]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开关603可以选用机械开关,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开关实现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转换。
[0065]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通信插针502的长度差大于2毫米,第二通信插针502和第二通信插槽602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后,第二充电插针501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降压。当第二充电插针501和第二充电插槽601内的导电体断开连接时,第二充电插针501输出的电压降低至预设值,从而降低出现打火的几率。
[0066]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充电插槽601的深度与第二充电插针501的长度相同,第二通信插槽602的深度与第二通信插针502的长度相同。
[0067]
具体地,在第二插头500和第二插座600连接时,第二充电插针501可以全部插入到第二充电插槽601中,第二通信插针502可以全部插入到第二通信插槽602中。
[0068]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插针501的端部和第二通信插针502的端部均设有磁性件,第二充电插槽601的底部和第二通信插槽602的底部均设有磁性件。
[0069]
具体地,在第二插头500和第二插座600连接时,由于磁性件间存在磁力作用,可以确保第二充电插针501与第二充电插槽601的良好连接,第二通信插针502与通信第二插座600的良好连接,避免出现由于接触不良造成打火的现象。
[007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镶嵌工艺将磁性件镶嵌在第二充电插针501的端部和第二通信插针502的端部,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磁性件固定在第二充电插针501的端部和第二通信插针502的端部。可以通过镶嵌工艺将磁性件镶嵌在第二充电插槽601的底部和第二通信插槽602的底部,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磁性件固定第二充电插槽601的底部和第二通信插槽602的底部。
[0071]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可以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插头100或实施例二所述的第二插座600。该充电器在与电动车的电池系统连接时,可以避免出现打火的问题。
[0072]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可以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插座200或实施例二所述的第二插头500。该电动车在与充电器连接时,可以避免出现打火的问题。
[007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