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2423发布日期:2021-09-25 12:0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导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力线路导线不受力连接普遍使用并沟线夹以及t形线夹,并沟线夹和t形线夹接触电阻大、连接界面电蚀伤快,时有电力线路烧伤断线事故发生,是电网的薄弱环节,也是事故隐患。为取代并沟线夹以及t形线夹,国内外近十几年实用新型的c形线夹、h形线夹、楔形线夹、梭形线夹、应力线夹、裹接线夹等等,而现有的线夹结构存在不同缺陷导致使用率不高,例如现有技术中线夹结构安装拆卸不便捷;或者固定不够牢固,或者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过高,存在着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不仅安装牢固程度高、生产成本低,并且无需借助专用工具安装,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防护组件;所述线夹本体包括连接件和由导电层和包裹层层合而成的线夹导电片;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接柱和位于插接柱一端的锤击部,所述插接柱外周设有多道锁紧环凸,相邻两道锁紧环凸之间成锁紧卡槽;所述线夹导电片的包裹层一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穿入孔、一端设有与穿入孔等间距布置的过孔,包裹层对应所述穿入孔与过孔之间还设有与穿入孔等间距布置的锁紧孔;所述连接件与线夹导电片连接时,所述插接柱从穿入孔经过孔插入所述锁紧孔内,所述包裹层对应锁紧孔外侧还设有环绕锁紧孔布置并与连接件插入方向相对布置的涨紧环凸,插接柱插入锁紧孔后,所述锁紧孔的内沿弯折并卡入所述锁紧卡槽内,所述锁紧孔的内沿抵靠在锁紧卡槽下侧壁;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容纳线夹本体的护套壳体,所述护套壳体两端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内设有沿过线孔圆周壁布置并且由密封袋包装密封的软塑密封胶;通过线夹本体固定的线缆穿出过线孔后挤压密封袋并使密封袋破裂,所述软塑密封胶密封所述过线孔。
5.本技术方案中,线夹本体用于不受力导线连接操作中,线夹本体的线夹导电片具有双层结构,其中位于内侧的导电层能够与导线构成导电面接触,确保导线导电连接后的电流负载,导线在导电层包裹连接后,位于导电层外侧的包裹层的柔韧性和拉力对导线构成进一步包裹,提高导线包裹连接后的稳定性;线夹导电片通过连接件锁紧固定,连接件的插接部受锤击后从穿入孔经过孔插入锁紧孔内,锁紧孔的内沿受压后折弯,并卡入锁紧卡槽内实现快速锁紧固定,不但通过线夹导电片、锁紧卡槽相互配合,有效提高限位效果,使连接更加牢固;此外,在涨紧环凸的张力作用下确保连接件插入锁紧的稳定性,避免连接件脱出;而且整个操作过程仅需连接件的插入动作便可实现锁紧安装,安装便捷,效率高效。此外,连接有导线的线夹本体通过防护组件的护套壳体构成外部防护,通过线夹本体连接的导线从护套壳体两端的过线孔中穿出后能够挤压密封袋,当密封袋破裂后,位于密封袋
内的软塑密封胶能够完全密封过线孔,确保护套壳体的密封防护效果。
6.优选的,所述护套壳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表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边缘还设有锁紧卡扣,所述过线孔由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两端且相对布置的环形槽构成。
7.优选的,所述导电层对应穿入孔与锁紧孔和过孔与锁紧孔之间设有呈矩阵布置的防滑槽。
8.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铜铝导体层,所述包裹层为不锈钢片层。
9.优选的,所述锁紧孔呈圆形布置,所述锁紧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锁紧环凸的外径。
10.优选的,所述穿入孔直径小于所述插接柱的外经,当所述插接柱插入穿入孔后,所述穿入孔的内沿弯折并卡入环设与插接柱上端外周面的卡和槽内。
11.优选的,所述插接柱插入至所述锁紧孔内使所述锁紧孔的内沿弯折并形成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端部与所述锁紧卡槽下表面垂直相抵。
12.优选的,所述锁紧卡槽上侧壁呈弧形面布置。
13.优选的,所述线夹导电片对应锁紧孔外侧设有环绕锁紧孔圆周布置的可撕裂的直缝,所述直缝与锁紧孔连通。
14.优选的,所述线夹导电片上还设有防裂孔,所述防裂孔设于线夹导电片对应直缝远离锁紧孔的一端并连通防裂孔。
15.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固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固定方法安装繁琐和安装不牢固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s1.导电层合包裹层层合形成后线夹导电片后,采用冲床对线夹导电片冲压防滑槽、穿入孔、过孔、锁紧孔、涨紧环凸、直缝和防裂孔,所述直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孔和所述防裂孔相连通;
17.s2.将连接件的插接柱对准锁紧孔,并锤击连接件的限位部锤击部,使所柱部插接柱依次穿过所述开孔和所述锁紧孔,在锤击的过程中,所述锁紧孔的内沿向沿锤击方向弯曲并形成折弯段,当所述折弯段的端部插入至所述锁紧卡槽内并与锁紧卡槽下表面相抵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线夹导电片连接完成;
18.s3.将护套壳体的上壳体和壳体打开使线夹本体容纳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上壳体和下通过锁紧卡扣和密封圈固定和密封,线夹壳体连接的线缆从护套壳体两端的过线孔中穿出,过线孔周壁的密封袋受到挤压后破裂并使所述软塑密封胶密封所述过线孔。
19.上述固定方法中,线夹本体的线夹导电片经过层合后利用冲压设备进行开孔等操作,通过步骤2实现连接件对线夹本体的锁紧固定,待连接的导线结构牢固固定在金属片材上实现导电连接,由于仅通过锤击连接件便可实现对导线的导电连接与锁紧固定,操作便捷省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连接件和锁紧孔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确保导线安装稳定牢固,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金属片材的开裂,效果显著,具有省时,高效,防松动等优点。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用于不受力导线连接操作中,线夹本体的线夹导电片具有双层结构,一方面可确保导线导电连接后的电流负载,另一方面提高导线包裹连接后的稳定性;线夹导电片通过连接件锁紧固定,不但通过线夹导电片、锁紧卡槽相互配合,有效提高限位效果,使连接更加牢固,而且整个操作过程
仅需连接件的插入动作便可实现锁紧安装,安装便捷,效率高效;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导线连接和t接,能够作为并沟线夹、c型线夹等线夹的替代产品,具有生产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安装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线夹本体的导电层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连接件安装图1。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连接件安装图2。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护套壳体结构图。
27.附图说明:导电层100、防滑槽110、包裹层200、穿入孔210、过孔220、锁紧孔230、涨紧环凸240、锁紧孔230、内沿310、直缝320、防裂孔330、折弯段340、连接件400、插接柱410、锤击部420、锁紧环凸430、锁紧卡槽 431、卡和槽432、上壳体500、下壳体600、密封圈700、软塑密封胶800。
具体实施方式
28.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1.实施例一
32.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用于导线不受力导电连接,主要包括用于导电连接导线的线夹本体和对连接结构构成防护的防护组件。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夹本体包括连接件400和由导电层100 和包裹层200层合而成的线夹导电片;连接件400包括插接柱410和位于插接柱410一端的锤击部420,插接柱410外周设有多道锁紧环凸430,相邻两道锁紧环凸430之间成锁紧卡槽431;所述线夹导电片的包裹层200一端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穿入孔210、一端设有与穿入孔等间距布置的过孔220,包裹层对应所述穿入孔210与过孔之间还设有与穿入孔210等间距布置的锁紧孔 230;所述连接件400
与线夹导电片连接时,所述插接柱410从穿入孔210经过孔220插入所述锁紧孔230内,所述包裹层200对应锁紧孔230外侧还设有环绕锁紧孔230布置并与连接件400插入方向相对布置的涨紧环凸240,插接柱410插入锁紧孔230后,所述锁紧孔230的内沿310弯折并卡入所述锁紧卡槽431内,所述锁紧孔230的内沿310抵靠在锁紧卡槽431下侧壁;线夹本体用于不受力导线连接操作中,线夹本体的线夹导电片具有双层结构,其中位于内侧的导电层100能够与导线构成导电面接触,确保导线导电连接后的电流负载,导线在导电层100包裹连接后,位于导电层100外侧的包裹层200的柔韧性和拉力对导线构成进一步包裹,提高导线包裹连接后的稳定性;线夹导电片通过连接件400锁紧固定,连接件400的插接部受锤击后从穿入孔210经过孔 220插入锁紧孔230内,锁紧孔内沿310受压后折弯,并卡入锁紧卡槽431内实现快速锁紧固定,不但通过线夹导电片、锁紧卡槽431相互配合,有效提高限位效果,使连接更加牢固,此外,在涨紧环凸240的张力作用下确保连接件插入锁紧的稳定性,避免连接件脱出;而且整个操作过程仅需连接件400的插入动作便可实现锁紧安装,安装便捷,效率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锁紧和防脱效果,在连接件400插入锁紧孔230后可通过旋转连接件400的方式使锁紧孔 230的内沿稳定卡入锁紧卡槽431内部,其锁紧和防脱效果更佳。
33.为了防止导线与导线层发生相对滑动,本实施例在导电层100对应相邻两列锁紧孔230之间设有呈矩阵布置的防滑槽110。通过设置防滑层能够增加导电层100与导线外表面之间的静摩擦,从而避免导线与线夹导电片之间发生滑动,确保导线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层100选用铜铝导体层,包裹层200选用不锈钢片层。不锈钢片层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利用其张力对导线构成稳固包裹连接。
34.在实际应用中,锁紧孔230呈圆形布置,锁紧孔230的直径小于所述锁紧环凸430的外径。这样安装时,锁紧环凸430之间的锁紧卡槽431能够能与锁紧孔230的内沿310相抵,从而推动锁紧孔230的内沿310弯折。本实施例中的穿入孔210直径小于所述插接柱410的外经,当所述插接柱410插入穿入孔 210后,穿入孔210的内沿弯折并卡入环设与插接柱410上端外周面的卡和槽 432内,卡和槽432能够固定插接柱410的上端。此外,插接柱410插入至锁紧孔230内使锁紧孔230的内沿310弯折并形成折弯段340,折弯段340的端部与锁紧卡槽431下表面垂直相抵。通过设置折弯段340便于锁紧孔230内沿 310发生弯折,使安装操作更加省力,所述折弯段340的端部与抵接面垂直相抵,限位效果更加显著。
35.为了便于逐级锁紧,本实施例中的锁紧卡槽431上侧壁呈弧形面布置。锁紧卡槽431上侧壁呈弧形布置,更有利于利用锤击设备锤击连接件400,使锁紧孔230内沿310沿插接柱410移动以顺利卡入相应一道锁紧卡槽431内。并且还能够避免线夹导电片和连接件400受到损伤,便于多次使用。线夹导电片对应锁紧孔230外侧设有环绕锁紧孔230圆周布置的可撕裂的直缝320,直缝 320与锁紧孔230连通。锁紧孔230的内沿310相邻直缝320之间的区段形成折弯段,直缝320的长度大于所述折弯段的折弯长度,不同直径的锁紧孔230 对应相应规格的连接件400。此外,本实施例在线夹导电片上还设有防裂孔 330,防裂孔330设于线夹导电片对应直缝320远离锁紧孔230的一端并连通防裂孔330。设置防裂孔330能够避免线夹导电片损坏;为了便于锤击连接件 400,插接柱410远离锤击部420的一端可设置有倒角,倒角设置为圆倒角或者直倒角,进一步使安装更加省力。
36.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组件包括容纳线夹本体的护套壳体,所述护套壳体两端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内设有沿过线孔圆周壁布置并且由密封袋包装密封的软塑密封胶800;
通过线夹本体固定的线缆穿出过线孔后挤压密封袋并使密封袋破裂,所述软塑密封胶800密封所述过线孔。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有导线的线夹本体通过防护组件的护套壳体构成外部防护,通过线夹本体连接的导线从护套壳体两端的过线孔中穿出后能够挤压密封袋,当密封袋破裂后,位于密封袋内的软塑密封胶800能够完全密封过线孔,确保护套壳体的密封防护效果。
37.用于防护线夹本体的护套壳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相对表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700,所述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边缘还设有锁紧卡扣,所述过线孔由设于上壳体500和下壳体600 两端且相对布置的环形槽构成。这样,当线夹本体完成对导线的导电连接后,线夹本体置于上壳体500与下壳体600之间,通过锁紧卡扣固定后,密封圈 700能够填充上壳体500与下壳体600之间的间隙,由环形槽构成的过线孔内的密封袋受压后破裂,使软塑密封胶800完全密封过线孔,进一步确保护套壳体的密封性,从而避免线夹本体内部进水等,延长线夹结构使用寿命。
38.实施例二
39.本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柔性锤击设备线夹的固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固定方法安装繁琐和安装不牢固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0.步骤1.导电层100和包裹层200层合形成后线夹导电片后,采用冲床对线夹导电片冲压防滑槽110、穿入孔210、过孔220、锁紧孔230、直缝320 和防裂孔330,所述直缝3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孔230和防裂孔330相连通。
41.步骤2.将连接件400的插接柱410对准锁紧孔230,并锤击连接件400 的限位部锤击部420,使所柱部插接柱410依次穿过所述开孔和所述锁紧孔 230,在锤击的过程中,所述锁紧孔230的内沿310向沿锤击方向弯曲并形成折弯段340,当所述折弯段340的端部插入至所述锁紧卡槽431内并与锁紧卡槽431下表面相抵时,所述连接件400与所述线夹导电片连接完成;
42.步骤3.将护套壳体的上壳体500和壳体打开使线夹本体容纳于上壳体500 与下壳体600之间,上壳体500和下通过锁紧卡扣和密封圈700固定和密封,线夹壳体连接的线缆从护套壳体两端的过线孔中穿出,过线孔周壁的密封袋受到线缆挤压后破裂并使所述软塑密封胶800密封所述过线孔。
43.上述操作步骤中,线夹本体的线夹导电片经过层合后利用冲压设备进行开孔等操作,通过步骤2实现连接件400对线夹本体的锁紧固定,待连接的导线结构牢固固定在金属片材上实现导电连接,由于仅通过锤击连接件400便可实现对导线的导电连接与锁紧固定,操作便捷省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连接件400和锁紧孔230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可确保导线安装稳定牢固,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金属片材的开裂,效果显著,具有省时,高效,防松动等优点。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