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0424发布日期:2021-09-29 05:1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温度敏感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是一种用温度来感应或激励敏感元件实现电路通断控制的电器自动控制器件,由于技术成熟,被广泛的应用于日用电器。
3.相关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2032946u公开的一种单片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壳体上端套设有封盖,壳体分别设有两个接线端子,壳体设有导向架,导向架设于壳体内的上部并与封盖之间形成一活动腔,活动腔内设有动作片;壳体设有静片、动簧片以及复位杆,静片的下端面设有静触点,动簧片的上端面设有动触点,静触点与动触点上下相对设置并相互接触;导向架中心穿设有动作杆;壳体设所述复位杆,该复位杆的一端与动簧片相抵,复位杆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并置于壳体外;动作片呈碟片状,动作片的顶面与所述封盖内面接触。
4.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当动作片受热温度较高时,动作片向下弯将动触点和静触点抵开,使得电源断开,然后利用复位杆通过动簧片推动动作杆时动作片恢复初始状态,以将电源连通。断电后再通电的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手动将电源连通,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温控器将电源断开后再次连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感温碟片、静触头、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位于所述感温碟片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于动触头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感温碟片上,所述感温碟片朝壳体内弯曲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杆将所述动触头脱离静触头,所述感温碟片朝壳体外弯曲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杆将所述动触头抵接静触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器设备温度上升时,感温碟片受热朝壳体内部弯曲,以将连接杆朝壳体内部抵动,直至连接杆带动动触头脱离静触头,将电器设备的电源断开。当设备温度降低时,感温碟片受热温度降低朝壳体外弯曲,以将连接杆朝壳体外部带动并将动触头再次抵接于静触头,使得电器设备电源连通。因此通过设置感温碟片,利用感温碟片受热温度较高时朝壳体内部弯曲、受热温度较低时朝壳体外部弯曲,实现动触头在温度较高时和静触头断开、温度较低时和静触头相抵接,电器设备断电一段时间后自动连通,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电源连通,从而便于温控器将电源断开后再次连通。
9.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所述感温碟片边缘的支撑板,所述静触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壁,所述动触头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用于和所述静触头相抵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带动所述连接杆朝所述感温碟片滑动并将所述动触头抵接于静触头的复位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感温碟片朝壳体内部弯曲时,连接杆受到感温碟片的抵接后朝壳体内部滑动,以使动触头脱离静触头,将电源断开。然后通过复位件带动连接杆朝感温碟片滑移,使得动触头在连接杆的带动下和静触头相抵接,以将电源连通。因此通过设置支撑板,利用支撑板对感温碟片进行支撑的同时将静触头固定,通过复位件使得动触头在断开后再次和静触头相抵接,实现温控器的断开后再次导通,从而便于温控器的自动复位。
11.可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弹性片,所述动触头设置于所述弹性片的端部,所述弹性片的上表面和所述连接杆的底壁相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带动动触头脱离静触头时,连接杆受到感温碟片的抵接朝壳体内滑移,直至抵接于弹性片上,将弹性片向下抵动,使得动触头脱离于静触头的抵接,将电源断开。直至感温碟片朝壳体外部弯曲时,弹性片恢复形变后带动连接杆和动触头上滑,直至动触头再次抵接于静触头,使得电源连通。因此通过设置弹性片,利用弹性片的弹性使得连接杆和动触头上滑进行复位,从而便于下次动触头和静触头再次脱离。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滑移的滑槽,所述连接杆始终位于所述滑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片抵接连接杆向上滑动时,连接杆在弹性片的抵动下沿着滑槽向上滑移,直至动触头抵接静触头,使得连接杆的上端抵接于感温碟片的下表面,实现动触头的复位。因此通过设置滑槽,对连接杆于壳体内的滑移进行导向,从而提高连接杆滑移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弹性片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底部插入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底部的周向侧上固定连接有抵接于所述弹性片上表面的抵接块,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感温碟片朝壳体内弯曲时,连接杆下端插入通孔内,并使得抵接块抵接于弹性片的上表面,感温碟片将连接杆朝壳体内部抵动,通过抵接块抵动弹性片向下弯曲,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分离,实现温控器将电源自动断开。因此通过设置通孔,利用抵接块抵接于弹性片的上表面,减少连接杆抵接于弹性片上表面上产生打滑的情况,从而提高连接杆抵接弹性片向下弯曲的精准性。
17.可选的,所述弹性片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驱动弹性片带动所述连接杆和动触头上下滑移的驱动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温控器在低于正常加热温度下断开时,通过启动驱动件,带动弹性片远离动触头一端的于壳体内壁上向上滑移,以对弹性片抵接于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连接杆于滑槽内的位置上升,以便于感温碟片较小程度的弯曲后抵接连接杆,使得弹性片向下弯曲将动触头脱离静触头,从而便于调整温控器在低于正常加热温度下断开。
19.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位于壳体外一端的螺纹帽,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螺纹帽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弹性片的底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整弹性片于壳体内壁上的位置时,通过拧动螺纹帽,以带动螺纹杆转动后朝上方滑动,使得弹性片于壳体内部的位置升高,进而带动连接杆于
滑槽内的位置上移,使得感温碟片受热温度低于正常加热温度时产生小幅度的弯曲就能将动触头脱离静触头,从而便于弹性片于壳体内部的高度。
21.可选的,所述弹性片朝向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燕尾条,所述壳体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燕尾条竖直滑移的燕尾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纹杆转动带动弹性片于壳体内部滑动时,螺纹杆转动连接于弹性片的底部,使得弹性片带动燕尾条于燕尾槽内向上滑移,以减少弹性片于壳体内壁上产生的偏移,以使动触头始终对准静触头,从而提高弹性片带动动触头抵接由于静触头的精准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设置感温碟片,利用感温碟片受热温度较高时朝壳体内部弯曲、受热温度较低时朝壳体外部弯曲,实现动触头在温度较高时和静触头断开、温度较低时和静触头相抵接,使得电器设备断电一段时间后自动连通,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电源连通,从而便于温控器将电源断开后再次连通;
25.通过设置通孔,利用抵接块抵接于弹性片的上表面、通孔的孔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减少连接杆抵接于弹性片上表面上产生打滑的情况,从而提高连接杆抵接弹性片向下弯曲的精准性;
26.通过设置螺纹杆和螺纹帽的配合,利用燕尾条滑移于燕尾槽内,使得弹性片在螺纹杆的转动下于壳体内的高度上提高,使得连接杆于滑槽内的位置上升,以便于感温碟片低于正常加热温度时产生小幅度的弯曲就能将动触头脱离静触头,使得弹性片向下弯曲将动触头脱离静触头,从而便于调整温控器在低于正常加热温度下断开。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壳体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盖体;12、接线端子;13、支撑板;131、活动腔;132、滑槽;14、感温碟片;15、连接板;151、静触头;16、复位件;161、弹性片;162、动触头;163、通孔;164、燕尾条;17、连接杆;171、抵接块;18、燕尾槽;2、驱动件;21、螺纹杆;22、螺纹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
32.参照图1,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壳体1、扣接于壳体1上将壳体1封堵的盖体11,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个接线端子12,两个接线端子12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
33.参照图2,壳体1内靠近盖体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抵接有感温碟片14,且支撑板13上开设有供感温碟片14沿竖直方向弯曲的活动腔131。感温碟片14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压合形成的金属片,感温碟片14受到高温时朝壳体1内部弯曲形成碗状,感温碟片14受到的温度降低时朝盖体11方向弯曲呈拱状。
34.参照图2,支撑板13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位于支撑板13靠近感
温碟片14的边缘位置设置,连接板15背对支撑板13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静触头151。支撑板13的下方安装有复位件16,复位件16包括固定连接有壳体1内底壁上的弹性片161,弹性片161弯曲成上下两端,弹性片161的下端和壳体1底壁固定连接、上端固定连接有和静触头151相抵接的动触头162,静触头151通过连接板15、动触头162通过弹性片161和接线端子12相连接。
35.参照图2,支撑板13上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支撑板13内并和感温碟片14相抵接,支撑板13上开设有供连接杆17滑移的滑槽132,且连接杆17始终滑移于滑槽132内。
36.参照图2,弹性片161位于滑槽132下方的部分开设有供连接杆17底端插入的通孔163,且通孔163的孔径大于连接杆17的直径,连接杆17位于弹性片161上方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接块171,抵接块171抵接于弹性片161的上表面使得弹性片161的上端向下弯曲将动触头162脱离静触头151的抵接。
37.参照图2,弹性片161远离动触头162的一端滑动安装于壳体1内壁上,弹性片161弯曲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燕尾条164,燕尾条164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1内壁上开设有供燕尾条164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燕尾槽18。以提高弹性片161于壳体1内沿竖方向滑移的稳定性,并使得动触头162始终对准静触头151,弹性片161恢复力作用于动触头162上,并带动动触头162抵接于静触头151。
38.参照图2,壳体1底部安装有驱动弹性片161于壳体1内滑移的驱动件2,驱动件2包括沿竖直方向穿设于壳体1内的螺纹杆21、固定连接于螺纹杆21位于壳体1外一端的螺纹帽22,螺纹杆21螺纹连接于壳体1内,且螺纹杆21远离螺纹帽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弹性片161的底壁。以使螺纹帽22带动螺纹杆21转动的同时,使得螺纹杆21朝壳体1内部移动,带动弹性片161于壳体1内的位置上滑。进而使得连接杆17于滑槽132内的位置上移,以便于感温碟片14较小程度的弯曲后抵接连接杆17,使得弹性片161向下弯曲将动触头162脱离静触头151,从而便于调整温控器在壳体1低于正常加热温度下断开。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实施原理为:当壳体温度升高到预定值时,感温碟片14受热后朝壳体1内部弯曲,将连接杆17朝下方抵动,使得连接杆17下滑带动弹性片161向下弯曲,使得动触头162脱离于静触头151的抵接,以将电器设备的电源断开。
40.当壳体1温度降低至预定值后,感温碟片14温度降低朝盖体11弯曲,解除对连接杆17的抵接,使得弹性片161恢复形变后作用于连接杆17上,使得连接杆17抵接于感温碟片14、动触头162抵接于静触头151,实现动触头162在温度较高时和静触头151断开、温度较低时和静触头151相抵接,电器设备断电一段时间后自动连通,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电源连通,从而便于温控器将电源断开后再次连通。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