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074发布日期:2021-11-15 23:1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当代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传统燃油汽车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其中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正在兴起,许多燃油车平台直接将发动机结构更换为动力电池包结构,将汽车动力源由燃油更换为电池。随着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续航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样的电池参数意味着更高的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中需要布置更多的电池。
3.目前市场上设计的动力电池包中各部件的布置不合理,由bdu、bms 以及线束等占用了较大的布置空间,使得可布置电池包模组的数量受限,且浪费了较多的闲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及车辆,该动力电池包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布置合理、紧凑,能够增加整包电量,提高能量密度、空间利用率等。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上壳体和开口向上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开口侧相扣合以限定用于容纳模组的腔体,所述下壳体中具有沿纵向间隔地布置的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具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模组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通过模组支架分为位于上方的上层模组和位于下方的下层模组;所述上层模组的所述前端连接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上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依次设置有bms、bdu以及多根线束,所述多根线束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模组、另一端自所述bdu 的前端汇集后跃过所述bdu的上方以连接于所述bms。
6.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均沿横向延伸的竖板和横板,所述竖板和所述横板形成l形支架且所述横板位于所述竖板远离所述上层模组的一侧,所述bms沿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均垂直的垂向布置且连接于所述竖板,所述bdu连接于所述横板。
7.可选地,所述横板在所述纵向上远离所述竖板的一侧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三下翻边,所述多根线束在所述bdu的前端汇集的部分线束通过第四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下翻边。
8.可选地,所述竖板具有连接于所述上层模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横板具有连接于所述模组支架的第二连接部。
9.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10.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上层模组之间设置有固连于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三云母板。
11.可选地,所述上层模组的上侧面通过第二支架连接有用于覆盖所述上层模组的第四云母板,所述第二支架构造为u形结构,且所述u形结构开口侧的两个叉体分别固连于所
述第四云母板和所述上层模组在所述横向上的端部。
12.可选地,所述上层模组的下侧面固连有与所述上层模组相贴合的上层水冷板,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位于所述下层模组的所述前端的水管接头,所述上层水冷板的接口向下布置且连接于所述水管接头。
13.可选地,所述上壳体对应所述上层模组的位置设置有防爆阀。
14.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包。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首先将下壳体分为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空间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内通过多个容纳空间有序的放置多个模组,并将第二安装空间内通过模组支架分为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利用整车后排空间能够布置更多模组,能够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密度;另外,通过安装支架将bms和bdu布置在上层模组的前端,避免bms和bdu占用太多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将连接模组和bms的线束汇集在bdu的前端后跃过bdu 的上方,这样在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电池包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布置合理、紧凑,能够增加整包电量,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密度、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21.图4是图3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是图3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23.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4.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模组和水冷板的安装示意图;
25.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第一云母板和第二云母板的安装示意图;
26.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上壳体、第二云母板以及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27.图10是图9中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第一支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29.图1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移除上壳体及第二云母板的立体图;
30.图1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第二安装空间中各部件的剖面图;
31.图1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第二安装空间中各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32.图15是图14中各部件的爆炸图;
33.图16是图15中d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34.图1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动力电池包的上层模组、下层模组以及上层水冷板的爆炸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
上壳体;110

凹筋;111

第一通孔;120

凸筋;2

下壳体;210

第一安装空间;211

容纳空间;212

第一安装结构;2121

第一安装块;2122

第二安装块;2123

连接点;2124

第二紧固件;213

第二安装结构;2131

水冷板安装块;3

模组;4

水冷板;410

翻边;411

第一豁口;420

第二豁口;5

第一紧固件;6

保温垫片;7

弹性支撑结构;8

横梁;810

云母板安装块;811
‑ꢀ
第三螺纹孔;812

凸台;813

密封环;820

u形槽;830

线缆槽;9

导热层; 10

第一云母板;11

第二云母板;1101

第一下翻边;1102

第二下翻边;1103
‑ꢀ
第二通孔;12

第三紧固件;13

第一支架;14

模组支架;141

第一安装架; 142

第二安装架;15

上层模组;16

下层模组;17

安装支架;171

竖板;172
‑ꢀ
横板;173

第三下翻边;174

第一连接部;175

第二连接部;176

减重孔; 18

bms;19

bdu;20

线束;21

防爆阀;22

第三云母板;23

第二支架;24
‑ꢀ
第四云母板;25

上层水冷板;26

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8]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针对于动力电池包定义三坐标,即xyz 坐标系,其中,z向为垂向,对应于动力电池包在使用状态下的高度方向,亦对应于车辆在使用状态下的高度方向;y向为横向,对应于动力电池包在使用状态下的宽度方向,亦对应于车辆在使用状态下的宽度方向;x向为纵向,对应于动力电池包在使用状态下的长度方向,亦对应于车辆在使用状态下的长度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动力电池在使用状态下的沿高度方向(垂向)的上、下。“前、后”对应于车辆在行驶状态时沿长度方向(纵向)的前、后,其中,“前”亦对应于动力电池包的第一安装空间在长度方向(纵向)上位于第二安装空间的一侧,“后”亦对应于动力电池包的第二安装空间在长度方向(纵向)上位于第一安装空间的一侧。“内、外”是指相关构件轮廓的内、外。“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说明。
[0040]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参考图1

7所示,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上壳体1和开口向上的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开口侧相扣合以限定用于容纳模组3的腔体,下壳体2中具有第一安装空间 210,第一安装空间210具有多个用于安装模组3的容纳空间211,模组3 的下侧面设置有水冷板4;其中,容纳空间211关于横向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模组3的第一安装结构212,容纳空间211关于所述纵向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结构213,水冷板4在所述横向上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向外延伸形成翻边410,翻边410通过第一紧固件5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213,第一安装结构212和模组3
的连接面在高度方向上与第二安装结构213和翻边410的连接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以使得翻边410与模组3 之间形成用于避让第一紧固件5的避让间隙,并且使得水冷板4位于两个翻边410之间的部分与模组3贴合。
[004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通过将模组 3和水冷板4独立装配,在保证良好温控效果的同时,使得模组3和水冷板4的结构更稳定。具体地,将模组3连接于第一安装结构212,水冷板4的翻边410连接于第二安装结构213,且第一安装结构212和模组3的连接面在高度方向上与第二安装结构213和翻边410的连接面之间具有高度差,这样可以使得水冷板4在与模组3贴合保证良好温控效果的同时,可以在水冷板4的翻边410与模组3之间形成用于避让第一紧固件5的避让间隙,进而使得水冷板4和模组3可以独立装配互不影响。因此,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能够在保证对模组3的良好温控效果的同时,解决发生振动或冲击时模组3和/或水冷板4的结构易受损的问题,因而能够提高动力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0042]
其中,第一紧固件5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7所示,第一紧固件5可以采用第一螺栓,相应地,第二安装结构21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5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这样,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水冷板4的翻边410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213上,此时,翻边410与模组3之间的避让间隙用于避让该第一螺栓凸出于所述水冷板4上方的部分。
[0043]
每个容纳空间211内的模组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

5所示,容纳空间211内沿所述横向间隔地布置有两个模组3,第一安装结构212包括设置于容纳空间211关于所述横向相对的两侧壁的两端的第一安装块2121和中间的第二安装块2122,模组3在所述横向上的端部分别对应地连接于第一安装块2121和第二安装块2122。这样,将模组3在横向上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块 2121、另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二安装块2122,以将模组3安装在容纳空间211 中。
[00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翻边410关于所述横向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安装块2121的第一豁口411。这样,在安装水冷板4 时,通过开设的第一豁口411可以避免第一安装块2121对安装水冷板4的影响,也可避免第一安装块2121与水冷板4之间的摩擦,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能够提高动力电池包结构的可靠性。
[00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至图5所示,第一安装块2121和第二安装块2122均具有用于与模组3连接的连接点2123,其中,连接点2123可以构造为第二螺纹孔,这样,第一安装块2121和第二安装块212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模组3。
[004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模组3与连接点2123之间设置有保温垫片6。这样,通过设置保温垫片6可以有效防止模组3与第一安装块2121和第二安装块2122直接接触造成的模组3的热损失。
[0047]
考虑到水冷板4的中间部分在其自身重力以及车辆振动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会影响动力电池包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模组3的热交换。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块2122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模组3在所述横向上的间隙中的第二紧固件2124,第二紧固件2124连接于水冷板4。这样,通过第二紧固件2124将水冷板4连接于第二安装块2122,可以对水冷板4起到承托作用,防止其中间部分变形,以增加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使得水冷板4与模组3保持良好的贴合面,以保证良好的温控效果。另外,将第二紧固件2124
设置于两个模组3之间的间隙中,可以对模组3的安装进行避让,同时充分利用该间隙空间,可以避免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此外,第二紧固件2124还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水冷板4的安装固定。
[0048]
第二紧固件212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第二紧固件2124可以采用第二螺栓,在安装水冷板4 时,将第二紧固件2124预先安装在第二安装块2122预先开设的安装孔中,以便于在安装水冷板4时通过螺母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直接将水冷板4安装在第二安装块2122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件2124也可以是固连于第二安装块2122上的螺柱,通过螺柱与螺母的配合也可以将水冷板4安装在第二安装块2122上。
[0049]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水冷板4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二安装块2122与模组3的连接点2123的第二豁口420。这样,在安装水冷板4时,可以通过该第二豁口420避开所述连接点2123,以避免水冷板4 与模组3堆叠安装,可以增强水冷板4和模组3的结构稳定性。
[0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二安装结构213包括水冷板安装块2131,水冷板4连接于水冷板安装块2131的上表面,以使得水冷板4与容纳空间21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且在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抵接于水冷板4和容纳空间211底壁的弹性支撑结构7。水冷板4与容纳空间 211的底壁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可以用来吸收底部碰撞的能量,起到保护模组3的作用。弹性支撑结构7安装在该间隙中起到对冷却板4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0051]
弹性支撑结构7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弹性支撑结构7可以采用支撑泡棉,在安装时,可以将所述支撑泡棉贴在容纳空间211的底壁上,可以起到对冷却板4的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005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水冷板4与模组3之间填充有导热层9,以更好地保证水冷板4与模组3之间的温控效果。其中,导热层9可以采用导热胶,在安装时,将导热胶涂在模组3和冷却板4之间,在装配模组3时,通过弹性支撑结构7的反弹力和模组3的重力将导热胶压平,充满模组3底部与水冷板4之间。
[005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8所示,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横梁8,多个横梁8沿所述纵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210内且均沿横向延伸,第一安装空间210通过多个横梁8分隔为多个所述容纳空间211,其中,横梁8构造为倒t型结构。这样,通过将横梁8构造为倒t型结构,且将该倒t型结构的大头固连于下壳体2的底板,能够有效增加下壳体2底板的强度,且能够减少相邻两个横梁8底部的间隙,提高下壳体抵抗底部球击的能力;此外,横梁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壳体2关于所述纵向相对的边梁上,不仅可以提升动力电池包的整体强度,作为主要的承力结构,在整车侧碰情况下抵抗变形,提升安全性。
[0054]
在上述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并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0055]
考虑到当其中一个容纳空间211内的模组3发生热失控时容易将火焰传到另一个容纳空间211中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扩大风险。因此,为了防止热失控的传播,本公开还可以采用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0056]
在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所提供的动力电
池包包括上壳体1和开口向上的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 2的开口侧相扣合以限定用于容纳模组3的腔体,下壳体2中具有第一安装空间210;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多个横梁8,多个横梁8沿纵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210内,以用于将第一安装空间210分隔为多个用于安装模组3的容纳空间211,模组3与横梁8之间设置有固连于横梁8的侧壁的第一云母板10,模组3的上方设置有固连于横梁8且用于覆盖模组3的第二云母板11,第一云母板10的顶端抵接于第二云母板11的下侧面,以用于分隔相邻两个容纳空间211中的模组3。
[005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利用第二云母板11覆盖在模组3的上方,且第一云母板10的顶端抵接于第二云母板11 的下侧面,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容纳空间211,以用于分隔相邻两个容纳空间211中的模组3。这样,在一个容纳空间211中的模组3发生热失控时,通过第一云母板10和第二云母板11可以有效阻隔火焰传播到另一个容纳空间211,进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失控的传播,减少损失和风险,增大安全性能。
[0058]
其中,第一云母板10与横梁8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例如,第一云母板10可以粘接在横梁8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紧固件固连于横梁8上,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5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图9所示,横梁8的顶端沿所述横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云母板安装块810,上壳体1具有与横梁8对应的且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凹筋110,凹筋110通过第三紧固件12连接于第二云母板 11和云母板安装块810,以将第二云母板11固定于上壳体1和横梁8之间。这样,通过第三紧固件12可以将上壳体1的凹筋110和第二云母板11以及横梁8固定在一起,结构稳定、牢固,同时可以减少单独固定第二云母板11 所需占用的空间。
[0060]
第三紧固件1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第三紧固件12可以采用第三螺栓,相应地,凹筋110开设有供第三紧固件12穿设的第一通孔111,第二云母板11上开设有供第三紧固件12穿设的第二通孔1103,云母板安装块810上具有与第三紧固件12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孔811。这样,将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03后与第三螺纹孔811相配合可以将第二云母板11固定在上壳体1和横梁8之间。
[006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0所示,云母板安装块810的顶端构造有凸台812,该凸台812的顶端穿过第二通孔1103后抵接于凹筋110 的下侧面,第三螺纹孔811开设于凸台812的顶端,且凸台812上围绕第三螺纹孔811开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设置有用于密封于凸台812和凹筋110 之间的密封环813。这样,通过将凸台812和凹筋110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环 813,可以增强上壳体1以及动力电池包的密封效果。
[0062]
参考图3和图8所示,横梁8的位于相邻两个云母板安装块810之间的部分形成u形槽820。这样,由于横梁8两侧固连有抵接于第二云母板11 下侧壁的第一云母板10,能够形成良好的隔绝效果,所以将相邻两个云母板安装块810之间的部分去除形成u形槽820,可以达到对动力电池包的减重作用。
[006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所示,第二云母板11通过第一支架13 连接于模组3在所述横向上的端部。这样,通过第一支架13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二云母板11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模组3自身端部的结构特征及空间安装第一支架13可以充分利用该部分空间,而
不会增加额外的空间。
[0064]
第一支架1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所示,第一支架13构造为u形结构,且所述u形结构开口侧的两个叉体分别固连于第二云母板11和模组3。
[006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8所示,第二云母板11在沿所述横向上的端部具有向下弯折并延伸至容纳空间211的第一下翻边1101。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云母板11对容纳空间211的隔绝效果,防止热失控后火焰从第二云母板11的端部与下壳体2之间的缝隙中传播出去。
[0066]
每个容纳空间211内的模组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3和图5所示,容纳空间211内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地布置有两个模组3,每个横梁8的中间部分均对应两个模组3之间的间隙开设有用于布置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的线缆槽830。这样,通过开设线缆槽830可以充分利用相邻两个模组3之间的间隙,用于布置连接模组3的线束和铜排以及连接水冷板4的冷却水管,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动力电池包体积以及提高能量密度。此外,将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等布置在下壳体2的中间部分,可以减少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的走线距离,布置操作比较简单,可减少定位件的使用;在发生侧碰时可以降低线束短路、水管泄漏等危险,提高安全性能。
[0067]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第一云母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云母板10沿所述横向间隔地布置,两个第一云母板10之间的间隙对应于线缆槽830。这样,通过将两个第二云母板11间隔地设置,用于避让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便于安装。
[006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6和图8所示,第二云母板11 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云母板11沿所述横向间隔地布置,两个第二云母板11之间的间隙对应于线缆槽830。这样,通过将两个第二云母板11间隔地设置,用于避让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便于安装。
[0069]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所示,两个第二云母板11的相对的一侧均具有向下弯折并延伸至容纳空间211的第二下翻边1102。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模组3发生热失控时火焰从两个第二云母板11之间的间隙传播出去。
[007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上壳体1具有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凸筋120,凸筋120对应于两个第二云母板11之间的间隙,以与多个线缆槽830和所述间隙共同形成用于布置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的通道。这样,通过设置凸筋120,不仅可以与下壳体2装配后形成用于布置所述线束、冷却水管以及铜排的通道,还能够提高上壳体1的结构强度。
[0071]
在上述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并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可以以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车辆的方式构造,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其还可以以其它不同的方式构造,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0072]
考虑到对动力电池包的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电池包断路单元)、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线束等的布置占用动力电池包内较大
的布置空间,使得可布置电池包模组的数量受限,且浪费了较多的闲置空间。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动力电池包内部空间,提高整包电量,本公开还可以采用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0073]
在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12 至图17所示,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包括上壳体1和开口向上的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开口侧相扣合以限定用于容纳模组3的腔体,下壳体2 中具有沿纵向间隔地布置的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空间210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安装空间220,第一安装空间210具有多个用于安装模组3的容纳空间211,第二安装空间220内设置有通过模组支架14分为位于上方的上层模组15和位于下方的下层模组16;上层模组15的所述前端连接有安装支架17,该安装支架17上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依次设置有bms18、bdu19以及多根线束20,多根线束20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模组3、另一端自bdu19的前端汇集后跃过bdu19的上方以连接于bms18。
[007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首先将下壳体2分为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空间210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安装空间220,第一安装空间210内通过多个容纳空间211有序的放置多个模组3,并将第二安装空间220内通过模组支架14分为上层模组15和下层模组16,利用整车后排空间能够布置更多模组3,能够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密度;另外,通过安装支架17将bms18和bdu19布置在上层模组的前端,避免bms18和bdu19占用太多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将连接模组3和bms18的线束汇集在bdu19的前端后跃过bdu19的上方,这样在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电池包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布置合理、紧凑,能够增加整包电量,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提高能量密度、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007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以及图14至图16所示,安装支架17包括均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竖板171和横板172,竖板171和横板172形成l形支架且横板172位于竖板171远离上层模组15的一侧,bms18沿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均垂直的垂向布置且连接于竖板171,bdu19连接于横板172。这样,将安装支架17构造为l形支架,不仅可以减少占用空间,还可以用于分别的固定bms18和bdu19,使得bms18和bdu19的安装更稳定。此外,将bms18沿垂向布置,即将bms18竖直放置,可以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便于与跃过bmu19的线束连接,使得bms18和bdu19以及线束20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提高空间利用率。
[007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和图16所示,横板172在所述纵向上远离竖板171的一侧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三下翻边173,多根线束20在 bdu19的前端汇集的部分线束通过第四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第三下翻边173。这样,将在bdu19的前端汇集的部分线束固定连接在第三下翻边173上,可以降低线束20的高度,确保线束20与上壳体1的安全间隙,同时确保对线束20的可靠固定。
[0077]
第四紧固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其目的是用于将bdu19前端的部分线束固定在第三下翻边173上。例如,第四紧固件可以采用线束卡扣,第三下翻边173上开设有与所述线束卡扣相配合的卡接口。这样,就可以用所述线束卡扣将线束20束缚后卡接于卡接口上,所述线束卡扣可以采用现有的用于固定线束的卡扣,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007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竖板171具有连接于上层模组15的第一连接部174,横板172具有连接于模组支架14的第二连接部 175。这样,通过将竖板171和横
板172分别连接于上层模组15和模组支架 14可以增强安装支架17、上层模组15以及模组支架14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74可以构造为连接于上层模组15在横向上的端部的第一安装板,第二连接部175可以构造为连接于模组支架14 的第二安装板,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于上层模组15和模组支架14。
[007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6所示,安装支架17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176,以达到减重的目的。其中减重孔176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008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13所示,安装支架17与上层模组15 之间设置有固连于安装支架17的第三云母板22。这样,通过第三云母板22 可以防止上层模组15发生热失控时火焰的传播,避免发生短路等现象,增加安全性能。其中,第三云母板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于安装支架17的竖板171。
[008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3所示,上层模组15的上侧面通过第二支架23连接有用于覆盖上层模组15的第四云母板24。这样,通过第四云母板 24可以防止上层模组15发生热失控时火焰从上层模组15的上方传播,能够增强动力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0082]
第二支架2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14所示,第二支架23构造为u形结构,且所述u形结构开口侧的两个叉体分别固连于第四云母板24和上层模组15在所述横向上的端部。
[008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5和图17所示,上层模组15的下侧面固连有与上层模组15相贴合的上层水冷板25,安装支架17的下方设置有位于下层模组16的所述前端的水管接头26,上层水冷板25的接口向下布置且连接于水管接头26。这样,通过设置上层水冷板25以与上层模组15之间进行热交换,保证冷却性。此外,将上层水冷板25的接口向下布置,且水管接头26设置于下层模组16前端的空间内,可以充分利用下层模组16前端的闲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以节省动力电池包内部空间。
[0084]
模组支架1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7所示,模组支架14包括关于所述纵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架 141和止挡于下层模组16后端的第二安装架142,两个第一安装架141之间用于固定连接于下层模组16,两个第一安装架141的上端用于分别连接于上层模组15在横向上的两个端部。这样,第一安装架141可以用于分别固定下层模组16和上层模组15,第二安装架142可以用于防止下层模组沿纵向移动。
[0085]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7所示,上层水冷板25在横向上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安装架141,以用于支撑上层水冷板25;上层水冷板25的中间部分可以连接于第二安装架142,以用于承托上层水冷板25的中间部分,防止其变形。其中,上层水冷板25与第一安装架141和第二安装架142的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008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对应上层模组15的位置设置有防爆阀21,防爆阀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图1和图2所示的4个。通过设置多个防爆阀21可以加大排气量,当发生热失控时,气体可以从防爆阀21 处排出,排气通道多,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0087]
在上述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
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并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车辆可以以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的方式构造,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其还可以以其它不同的方式构造,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008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8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可以以自身的方案单独构造,也可以将根据任意两个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方案合并后构造,还可以将根据三个方面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方案全部合并后构造,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即: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90]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