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8595发布日期:2022-02-09 12: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探针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针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探针连接器(pogo pin)主要是由针头、针管、密封件、复位件和底座组成,用于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电讯号传输。探针连接器的安装方式是由弹簧先放入较封闭的针管内,而后装上针头,再利用专用机器将针管与底座铆合起来,通过弹簧的机械弹性使得针头在针管内顺畅的压缩弹起运动。
3.在市场中,探针连接器作为一种很精细的探针,主要在精密产品生产制造的场景下应用,对降低产品的重量、节省产品内部空间、美化产品外观起很大作用。现有探针连接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使用过程中,当外界的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沿针管的管口进入到封闭的针管内,粉尘或干涸后的液体将会粘着针管和弹簧内,造成针头不能再上下压缩运动,导致探针连接器无法使用,进而造成精密产品故障。
4.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在针头上套设密封件将针管的管口密封起来作为优化手段,在探针连接器静态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外界的液体及灰尘等杂质从管口侵入针管内。但探针连接器在使用时,针头压缩弹簧时,密封件会随针头一起运动,导致此时密封件无法封住管口,即密封件在动态的情况下无法防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沿管口进入到针管内,粉尘或干涸后的液体将会粘着在针管和弹簧内,造成针头不能再上下压缩运动,导致探针连接器无法使用。
5.因此,急需要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防水防尘的探针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针连接器,在使用时具有防水防尘的效果,尤其是在针头朝向中空腔室移动时探针连接器具有防水防尘效果。
7.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探针连接器,包括:针头、针管、密封件、复位件和底座,所述针管和底座连接并形成中空腔室,所述针管上设置有连通中空腔室的腔口,所述针头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针头的前端从所述针管的腔口向外伸出,所述针头的后端位于所述中空腔室内,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内,当所述针头朝向中空腔室移动时,所述复位件产生驱动所述针头复位的作用力,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固定在所述针管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所述密封件密封套设在所述针头的外周面上。
9.优选的,所述针头的外周面设有针头凹槽,所述密封件密封套设在所述针头的针头凹槽上。
10.优选的,所述针头凹槽为环型凹槽。
11.优选的,所述针管的腔口内收形成限位部,所述针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位于针头的前端和针头凹槽之间的卡持部,当所述针头背向中空腔室移动时,所述针管的限位部用
于卡住所述针头的卡持部以限制所述针头继续背向中空腔室移动。
12.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底座的前端插入所述针管内并将所述密封件的外周挤压固定在所述针管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设有台阶面,所述底座的前端插入所述针管后,所述针管的背向腔口一端的底面抵接所述底座的台阶面。
14.优选的,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件的中心部分的厚度。
15.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垫片。
16.一种探针连接器,包括针头、针管、密封件和复位件,所述针管具有中空腔室和连通中空腔室的腔口,所述针头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针头的前端从所述针管的腔口向外伸出,所述针头的后端位于所述中空腔室内,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内,当所述针头朝向中空腔室移动时,所述复位件产生驱动所述针头复位的作用力,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固定在所述针管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所述密封件密封套设在所述针头的外周面上。
17.优选的,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件的中心部分的厚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探针连接器内部设置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腔口内缘处的密封件,当针头朝向中空腔室移动或复位的过程中,密封件的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腔口内缘处并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内部,密封件的内周作为自由端紧密贴合在针头上,针头朝向中空腔室移动时,密封件的内周不会一直随针头向下移动,能有效封住针管的腔口,阻挡杂质经针管的腔口进入,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截面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针头收缩时的截面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针头的截面示意图;
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针管的截面示意图;
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底座的截面示意图;
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针连接器的密封件的截面示意图。
27.图中:10、针头;11、卡持部;12、针头凹槽;20、针管;21、中空腔室;22、限位部;30、密封件;40、复位件;5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如“上”、“下”,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张显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
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30.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探针连接器,包括针头10、针管20、密封件30、复位件40和底座50,针管20和底座50连接并形成中空腔室21,针管20上设置有连通中空腔室21的腔口,针头10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针头10的前端从针管20的腔口向外伸出,针头10的后端位于中空腔室21内,复位件40设置在中空腔室21内,当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复位件40产生驱动针头10复位的作用力,以使得针头10在初始位置时伸出针管20,便于针头10和外界电子元件的接触。密封件30的外周固定在针管20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密封件30密封套设在针头10的外周面上。当探针连接器在动态的情况下,即当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或复位的过程中,参见图2和图3,密封件30的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20腔口内缘处并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密封件30的内周作为自由端紧密贴合在针头10上,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密封件30的内周不会一直随针头10向下移动,能有效封住针管20的腔口,阻挡杂质经针管20的腔口进入,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当探针连接器在静态时,参见图2,密封件30可以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通过在探针连接器内部设置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20腔口内缘处的密封件30,在静态和动态的情况下都能实现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的效果。
31.复位件40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设置在底座50和针头10后端上各自独立且磁相斥的磁性块,只要复位件40在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可以给予针头10以复位力均可,故不以此为限。
32.更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4,针头10的外周面设有针头凹槽12,密封件30密封套设在针头10的针头凹槽12上,当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内往复移动时,套设在针头凹槽12上的密封件30和针头10之间会更紧密的贴合,进而达到密封件30内的中空腔室21在探针连接器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情况下防水防尘的效果。较优的是,针头凹槽12是环型凹槽。一方面环形凹槽的加工公差小、加工精度高、加工面更光滑,当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往复移动时,密封件30和针头凹槽12接触弹性变形,更好的避免密封件30和针头10之间出现空隙;另一方面密封件30与环形凹槽相对于和其它不规则异形槽而言贴合度好,当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往复移动时,针头10和密封件30之间的阻力小,针头10在与密封件30接触时自由度高。
33.更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5,针管20的腔口内收形成限位部22,针头1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位于针头10的前端和针头凹槽12之间的卡持部11,当针头10背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针管20的限位部22用于卡住针头10的卡持部11以限制针头10继续背向中空腔室21移动。较优的是,限位部22和卡持部11的接触端面相互契合接触,例如两个端面是相对契合的斜面或一个端面为凹圆弧面、另一个端面为相对契合的凸圆弧面,当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往复移动时并受到限位部22限制时,避免针头10受力扭动而加大密封件30磨损,进而提高了密封件30的使用寿命。
34.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中,如图2和图6所示,底座50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底座50的前端插入针管20内并将密封件30的外周挤压固定在针管20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往复移动时,密封件30的外周被紧固在固定位置,密封件30的内圈弹性套装在针管20上,使外界的液体或粉尘等异物在探针连接器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情况下不会污染探针连接器内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只要可以将密封圈的外周紧固在固定位置,密封圈也可以采用胶水粘黏、卡簧固定等方式固定,故不以此为限。
35.底座5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台阶面,底座50的前端插入针管20后,针管20的背向腔口一端的底面抵接底座50的台阶面。探针连接器在组装时,先将密封件30组装在针头10上,然后将此二者倒置装入到针管20内,最后装上针管20底座50利用治具压紧与其他零件紧密配合组装。台阶面底座50的设置更便于探针连接件的紧密组装。
36.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中,如图2和图7所示,密封件30的外周部分的厚度大于密封件30的中心部分的厚度。探针连接器在使用时,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往复移动,密封件30的中心部分厚度比密封件30的外周部分薄,密封件30的中心部分的自由度较大,可以减少密封件30对探针的阻力,有效封住针管20的腔口,同时保持针头10往复移动的自由度。
37.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中,密封件30为橡胶密封垫片。一方面橡胶密封垫片有价格低廉、耐酸碱、耐寒热、耐老化的优点;另一方面橡胶因其软质的特性,作为密封垫件对针头10表面的状况不敏感,针头10在中空腔室21内往复移动时密封性更好。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只要可以起到密封、隔绝液体和粉尘的效果,密封件30也可以为其它种类,比如硅胶密封垫片或塑料密封垫片,故不以此为限。
38.实施例二提供了另外一种探针连接器,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一致,包括针头10、针管20、密封件30和复位件40,针管20具有中空腔室21和连通中空腔室21的腔口,针头10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针头10的前端从针管20的腔口向外伸出,针头10的后端位于中空腔室21内,复位件40设置在中空腔室21内,当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复位件40产生驱动针头10复位的作用力,密封件30的外周固定在针管20的靠近腔口的内缘处,密封件30密封套设在针头10的外周面上。其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针管20相对中空腔室21的腔口的另一端是预先密封的。当探针连接器在动态的情况下,即当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或复位的过程中,密封件30的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20腔口内缘处并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密封件30的内周作为自由端紧密贴合在针头10上,针头10朝向中空腔室21移动时,密封件30的内周不会一直随针头10向下移动,能有效封住针管20的腔口,阻挡杂质经针管20的腔口进入,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当探针连接器在静态时,密封件30可以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通过在探针连接器内部设置外周固定在靠近针管20腔口内缘处的密封件30,在静态和动态的情况下都能实现阻止液体以及粉尘等杂质进入到封闭的针管20内部的效果。
39.本技术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技术以上的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因此,凡一切与本技术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技术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