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0901发布日期:2021-10-27 18:4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计算机或电子装置多设置电连接器,以与外部计算机或电子装置电性连接,以进行双向信号沟通,随着计算机或电子装置愈趋薄形化,所述电连接器也愈趋薄形化、小型化端子。
3.由于连接器愈趋小型化、薄型化,以type c连接器为例,不易增加检测端子,故而造成部分应用安全性受限。例如目前笔记本电脑改以type c连接器取代dc jack插座作为充电用连接器,若未有外电连接器插入检测功能,无法提供安全充电防护机制;是以,对于兼具充电功能的小型化及薄形化的电连接器必须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上述既有电连接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
5.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具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包含有:
6.一绝缘本体,包含有一绝缘座及一舌片,该舌片自该绝缘座的前侧面向前一体延伸;
7.多支端子,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且各该端子的末端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外侧;
8.一检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并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以及
9.一金属外壳,包覆该绝缘本体的外侧,并与该舌片及该检测端子保持间隔。
10.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主要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增设一独立于所述端子外的检测端子,该检测端子并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也与该金属外壳保持间隔;如此,当一外电连接器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时,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即与该检测端子接触,供后续通过检测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插入,启动相应的防护机制应用。
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12.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13.图2:图1的一立体分解图。
14.图3:图1的部分立体图。
15.图4:图1的一部分仰视平面图。
16.图5:图1的一侧视剖面图。
17.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侧视平面图。
18.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平面图。
19.图8a及8b: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一外电连接器插接的动作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
21.1:电连接器
ꢀꢀꢀꢀꢀꢀꢀ
10:绝缘本体
22.11:绝缘座
ꢀꢀꢀꢀꢀꢀꢀꢀ
111:顶面
23.112:底面
ꢀꢀꢀꢀꢀꢀꢀꢀꢀ
113:右侧
24.114:左侧
ꢀꢀꢀꢀꢀꢀꢀꢀꢀ
115:前侧面
25.116:容置槽
ꢀꢀꢀꢀꢀꢀꢀ
12:舌片
26.121:顶面
ꢀꢀꢀꢀꢀꢀꢀꢀꢀ
122:底面
27.20、20a:端子
ꢀꢀꢀꢀꢀ
21:末端
28.22:前端
ꢀꢀꢀꢀꢀꢀꢀꢀꢀꢀ
30、30’:检测端子
29.31:前段
ꢀꢀꢀꢀꢀꢀꢀꢀꢀꢀ
311:前端
30.312:下弯部
ꢀꢀꢀꢀꢀꢀꢀ
312’:上弯部
31.32:中段
ꢀꢀꢀꢀꢀꢀꢀꢀꢀꢀ
33:末段
32.331:末端
ꢀꢀꢀꢀꢀꢀꢀꢀꢀ
34:固定块
33.40:金属外壳
ꢀꢀꢀꢀꢀꢀ
41:顶面
34.411:开槽
ꢀꢀꢀꢀꢀꢀꢀꢀꢀ
412:凸片
35.42:外侧
ꢀꢀꢀꢀꢀꢀꢀꢀꢀꢀ
50:上盖
36.51:凸出部
ꢀꢀꢀꢀꢀꢀꢀꢀ
2:外电连接器
37.21: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独立检测结构的电连接器,以下配合多个实施例及图式详加说明其技术。
39.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多支端子20、一检测端子30及一金属外壳40。
40.上述绝缘本体10系包含有一绝缘座11及一舌片12,该舌片12系自该绝缘座11的前侧面115向前一体延伸。
41.配合图5所示,上述多支端子20、20a系间隔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且各该端子20、20a的末端21往后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11外侧;于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为type c连接器,共包含24支符合usb type c传输标准的端子20、20a;其中12支端子20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的顶面121,再配合图4所示,另12支端子20a则并排固定在该舌片12之底面,且上、下各 12支端子20、20a系以舌片12彼此电性绝缘。又于本实施例,如图4及图5 所示,所述端子20、20a的末端21系往后往下穿经并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
42.配合图3及图4所示,上述检测端子30系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0的该绝缘座11的顶面111,其前段31突出于该绝缘座11的前侧面115,并与位在舌片 12顶面121的端子20保持一间距;于本实施例,该检测端子30的前端311系形成一下弯部312,且如图3及图5所示,该检
测端子30的前端311不与位该舌片12上任一端子20的前端22齐平,即该检测端子30较各该端子20为短。再如图2及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该检测端子30系设置在该绝缘座11的顶面111并靠近右侧113,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端子30系外加于type c连接器中,而type c连接器的端子20的末端21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 的位置均为固定,故该检测端子30的中段32系向该绝缘座11的右侧113延伸后,其末段33再向下弯折穿经该绝缘座11,使其末端331外露于该绝缘座11 的底面112,即不会干涉任一端子20外露于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的末端21 位置。于另一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端子可对称地设置在该绝缘座的顶面并靠近左侧,即如图7所示,其末端331系外露在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并靠近左侧114。再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其检测端子30’系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0的该绝缘座11的底面112,并向前突出于该绝缘座11 的前侧面115,以与位在舌片底面122的端子20a保持一间距,其前端311形成一上弯部312’,且不与位该舌片12上任一端子20a的前端22齐平。
43.上述金属外壳40系包覆该绝缘本体10的外侧,并配合图4所示,与该舌片12及该检测端子30保持间隔。于本实施例,该金属外壳40系固定在该绝缘座顶面111、底面112、右侧113及左侧114,又该金属外壳40较该绝缘本体10长,故可间隔包覆该检测端子30、舌片12及舌片顶面121及底面122 的端子20、20a于其中,即如图4所示,该金属外壳40不接触该检测端子30、该舌片12及位在该舌片顶面121上及底面122上的端子20、20a接触。
44.再如图8a及图8b所示,当一外电连接器2插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即该外电连接器2的金属外壳21会由前往后移动,并位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的金属外壳40内,由于该检测端子30系与位在舌片顶面121的端子20 保持一间距,故其下弯部312会被插入的外电连接器2的金属外壳21接触并向上顶高;是以,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端子30即可判断有否外电连接器2的金属外壳21插入,并供后续通过检测该外连接器2的金属外壳21插入,启动相应的防护机制应用,避免信号传送的不完整与可能的烧机问题。
4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设置该检测端子,除可与该绝缘本体成型时一并固定外,再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不改变既有type c连接器的绝缘本体 10的模具,于其绝缘座11上形成一容置槽116,该容置槽116系可自该绝缘座 11的前侧面115露出,又该检测端子30的弯折中段32系包覆有匹配该容置槽 116的固定块34,以将该检测端子30连同该固定块34嵌入该容置槽116中,使该检测端子30的前端31自该绝缘座11的前侧面115突出,其末段331则穿经该绝缘座11,使其末端331穿出该绝缘座底面112。
46.如图2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检测端子30包覆该固定块34,故更接近该金属外壳40,为确保外连接器插入时,该检测端子30有被顶高的足够空间,故该金属外壳40对应该检测端子30及其固定块34形成一开槽411,并于该开槽411内对应该固定块34位置形成一凸片412,如图4所示,以紧靠于该固定块34的顶面,将该固定块34于该容置槽116中。再如图2所示,由于该金属外壳40形成开槽411,故检测端子30即自该金属外壳40中外露,为保护检测端子30,本实施例再进一步包含一外盖50,即呈一ㄇ字型,以盖合于该金属外壳40的顶面41及二相对外侧面42;又该外盖50的顶面对应该开槽411处向上形成一凸出部51,以确保该检测端子30有被顶高的足够空间。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主要在该绝缘座的顶部或底部增设一独立于所述端子外的检测端子,该检测端子并与位在该舌片上的所述端子保持一间距,也与该金属
外壳保持一定间距;如此,当一外电连接器插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时,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即与该检测端子接触,供后续通过检测该外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插入,启动相应的防护机制应用。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4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