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3923发布日期:2021-10-09 11:3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件的拆装,特别是一种齿套。


背景技术:

2.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与拆卸一直是连接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件要达到安装方便、牢固可靠,又要达到易于拆卸、可多次重复利用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接触件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装置,即齿套。齿套的结构直接影响接触件的安装、拆卸。目前的连接器基本采用外齿或内齿的结构,其拆卸均需要配套专用工具,且使用寿命有限;另外一种较常用的结构是在安装板上增加具有弹性的齿,代替齿套固定接触件,但这种结构安装板结构复杂,增加设计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和可重复使用的齿套。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套,包括外臂、内臂和连接筋,内臂包括具有开口的支撑环,支撑环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上齿臂,支撑环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下齿臂,外臂与内臂通过连接筋连接,连接筋与支撑环的外侧壁连接。
5.可选的,外臂的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齿。
6.可选的,外臂的轴向两端面上均轴向开设有凹槽。
7.可选的,外臂上靠近上齿臂的端面外侧还设置有凸齿。
8.可选的,凹槽的中轴线和开口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外臂关于对称面对称,凸齿和卡齿均为两个,且两凸齿关于对称面对称,两卡齿关于对称面对称。
9.可选的,凹槽在径向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和台阶面,斜面的一端与支撑环齐平,斜面的另一端与台阶面连接。
10.可选的,连接筋延伸至下齿臂的端部,且连接筋将位于外臂处的下齿臂之间的间隙填满。
11.可选的,上齿臂的上端部径向内扣。
12.可选的,下齿臂的下端部径向外翻。
13.可选的,位于凹槽处的上齿臂和下齿臂均开设有缺口。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齿套,具有弹性,可实现接触件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且该拆卸方式不需要特制工具,拆卸过程中齿套不易损坏,从而使得齿套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5.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18.图4 为图3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1

内臂,102

缺口,103

支撑环,104

上齿臂,105

下齿臂,106

开口,111

外臂,112

薄壁,113

凸齿,114

凹槽,115

卡齿,116

连接筋,117

斜面,118

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齿套,包括外臂111、内臂101和连接筋116,外臂111、内臂101和连接筋116均为塑料件,内臂101包括具有开口106的支撑环103,优选的,支撑环103为具有开口106的圆环,支撑环103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上齿臂104,支撑环103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下齿臂105,优选的,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均均匀间隔设置在下齿臂105上,外臂111与内臂101通过连接筋116连接,连接筋116与支撑环103的外侧壁连接,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不易折弯,而没有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则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支撑环103从开口106处往两侧掰开,从而改变内臂101的形状,从而便于插入到安装板中,而且当内臂101失去外力后,内
臂101又可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且当内臂101受到挤压后,内臂101会压缩变形,从而能够夹持接触件,而且由于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不发生形变,依然保持原有的弧度,而该弧度又与接触件的筒体弧度相匹配,从而保证了接触件安装的同轴度,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外臂111与内臂101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筋116延伸至下齿臂105的端部,且连接筋116将位于外臂111处的下齿臂105之间的间隙填满,进一步的增加了连接环在内臂101处的结构强度,以及外臂111与内臂1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臂111的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齿115,卡齿115沿圆周方向设置,且卡齿115在圆周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均为楔形面,因此在安装时,便于进入和退出安装板上的定位孔。
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臂111上靠近上齿臂104的端面外侧还设置有凸齿113,凸齿113的内侧壁具有与安装板筒体匹配的弧度,在实际使用时,凸齿113用来定位,凸齿113抵在安装架的安装基面上。
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臂111的轴向两端面上均轴向开设有凹槽11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凹槽114在径向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117和台阶118面,斜面117的一端与支撑环103齐平,斜面117的另一端与台阶118面连接,斜面117便于平口工具伸入,同时平口还可沿斜面117滑动,从而避免凹槽114被拗坏,当齿套与安装板安装好后,齿套的凹槽114与安装板之间则形成了空腔,对应的在安装板上开设一槽口,就可将空腔漏出,当需要拆卸齿套时,用一字改刀从凹槽114处进入,直接用力向外将齿套坳出即可,从而使得齿套4的拆卸方式简单,无需专用工具,同时拆卸方式简单,一步到位。
30.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4的中轴线和开口106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外臂111关于对称面对称,凸齿113和卡齿115均为两个,且两凸齿113关于对称面对称,两卡齿115关于对称面对称。
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臂111在圆周方向上的端部为薄壁112,卡齿115安装在对应的薄壁112上,由于薄壁112的存在,当内臂101发生形变时,薄壁112处的外臂111也会发生轻微的形变,从而便于卡齿115的进入和退出,而且薄壁112与上齿臂104之间具有间隙,卡齿115则往上齿臂104方向设置,因此当卡齿115受力后,位于卡齿115处的薄壁112更容易产生形变。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齿臂104的上端部径向内扣,从而紧扣接触件,进一步的,下齿臂105的下端部径向外翻。
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凹槽114处的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均开设有缺口102,即在凹槽114处的支撑环103上不设置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从而在坳出齿套时,工具不会与上齿臂104或下齿臂105发生干涉,从而避免齿条被坳坏,因此,被坳处的齿套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