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2509发布日期:2021-12-12 21:0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用电安全,有人开发了带相位检测功能的安全插座,其能检测火线、零线和地线的状态,以提高用电安全;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安全插座包括外壳、母头端子组件、公头端子组件以及相位检测模块;其中所述外壳顶部开设火线插孔、零线插孔以及地线插孔,外壳底部开设有火线穿孔、零线穿孔以及地线穿孔;所述母头端子组件包括安装于外壳中的三个导电插座,三个导电插座分为火线导电插座、零线导电插座以及地线导电插座,火线导电插座、零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座与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分别相对;所述公头端子组件包括三个导电插片,三个导电插片分为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插片以及地线导电插片,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插片和地线导电插片分别穿过火线穿孔、零线穿孔和地线穿孔;其中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插片和地线导电插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火线导电插座、零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座分别连接;而相位检测模块与母头端子组件和公头端子组件电连接。
3.现有的这种安全插座存在着以下问题:
4.现有的安全插座的三个导电插片是分别通过导线与三个导电插座分别连接,其中导线是与导电插片和导电插座焊接相连,组装时比较麻烦;另外如果焊接工艺不良,容易导致导线与导电插片和导电插座的焊接处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焊接处容易发热,进而容易造成安全插座容易过热烧毁;而且由于导线容易因为外部振动而造成焊接处松动,进而导致焊接处发热而造成安全插座容易过热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其包括外壳、导电端子组件以及相位检测模块;所述外壳顶部设有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外壳底部设有火线穿孔、零线穿孔和地线插孔;所述导电端子组件包括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火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火线导电插座和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零线导电插座和零线导电插片,地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地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片;所述火线导电插座、零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座设置于外壳中,且火线导电插座、零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座与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分别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插片和地线导电插片分别穿过火线穿孔、零线穿孔和地线插孔;所述相位检测模块安装于外壳中,且相位检测模块与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电性连接。
8.所述外壳包括上下相连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设有所述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
地线插孔;所述下盖设有所述火线穿孔、零线穿孔和地线穿孔。
9.所述下盖通过固定螺丝与上盖锁固。
10.的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还包括绝缘安装座,所述绝缘安装座安装于外壳中,绝缘安装座设有三个安装卡槽,三个安装卡槽与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分别卡接。
11.所述绝缘安装座通过安装螺丝与外壳锁固。
12.所述相位检测模块分为分立设置的相位检测单元和相位指示单元,相位检测单元与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电性连接,相位指示单元与相位检测单元电性连接,相位指示单元设有火线指示灯、零线指示灯和地线指示灯,外壳顶部对应于火线指示灯、零线指示灯和地线指示灯分别设有火线指示孔、零线指示孔和地线指示孔。
13.所述相位指示单元的火线指示灯、零线指示灯和地线指示灯分别插置于外壳的火线指示孔、零线指示孔和地线指示孔中。
14.所述相位指示单元通过连接螺丝与外壳锁固。
15.所述外壳内形成与相位检测单元卡接的卡扣。
16.所述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连接相位检测模块的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接线端子和地线公接线端子,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接线端子和地线公接线端子通过检测导线与相位检测模块连接,检测导线设有与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头端子和地线公头端子分别插接的三个检测母接线端子。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8.1、本实用新型的火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火线导电插座和火线导电插片,零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零线导电插座和零线导电插片,地线导电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地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片;即火线导电件的火线导电插座和火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零线导电件的零线导电插座和零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地线导电件的地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火线导电插座和火线导电插片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零线导电插座和零线导电插片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地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片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这样本实用新型便能有效降低因连接松动和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发热,从而避免本实用新型因过热而烧毁;
19.2、本实用新型的火线导电件的火线导电插座和火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零线导电件的零线导电插座和零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地线导电件的地线导电插座和地线导电插片一体成型,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较现有技术能减少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20.3、本实用新型的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连接相位检测模块的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接线端子和地线公接线端子,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接线端子和地线公接线端子通过检测导线与相位检测模块连接,检测导线设有与火线公接线端子、零线公头端子和地线公头端子分别插接的三个检测母接线端子,这样使得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可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检测导线连接,使得火线导电件、零线导电件和地线导电件与检测导线的连接上更加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1;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2;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1;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2;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3;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4。
30.标号说明:
31.外壳1,
32.上盖11,火线插孔111,零线插孔112,地线插孔113,火线指示孔114,零线指示孔115,地线指示孔116,卡扣117,
33.下盖12,火线穿孔121,零线穿孔122,地线穿孔123,
34.固定螺丝13,
35.导电端子组件2,
36.火线导电件21,火线导电插座211,火线导电插片212,火线公接线端子213,
37.零线导电件22,零线导电插座221,零线导电插片222,零线公接线端子223,
38.地线导电件23,地线导电插座231,地线导电插片232,地线公接线端子233,
39.相位检测模块3,
40.相位检测单元31,第一母接线端子311,第二母接线端子312,相位指示单元32,火线指示灯321,零线指示灯322,地线指示灯323,连接母接线端子324,连接螺丝33,
41.绝缘安装座4,安装卡槽41,
42.安装螺丝5,
43.连接导线6,连接公接线端子61,
44.检测导线7,检测母接线端子71,检测公接线端子72。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46.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其包括外壳1、导电端子组件2以及相位检测模块3;其中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火线插孔111、零线插孔112和地线插孔113,外壳1底部设有火线穿孔121、零线穿孔122和地线插孔123;所述导电端子组件2包括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火线导电件2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火线导电插座211和火线导电插片212,零线导电件2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零线导电插座221和零线导电插片222,地线导电件2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地线导电插座231和地线导电插片232;所述火线导电插座211、零线导电插座221和地线导电插座231设置于外壳1中,且火线导电插座211、零线导电插座221和地线导电插座231与火线插孔
111、零线插孔112和地线插孔113分别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火线导电插片212、零线导电插片222和地线导电插片232分别穿过火线穿孔121、零线穿孔122和地线插孔123;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安装于外壳1中,且相位检测模块3与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电性连接。
47.在本实用新型中,火线导电件2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火线导电插座211和火线导电插片212,零线导电件2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零线导电插座221和零线导电插片222,地线导电件2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地线导电插座231和地线导电插片232;即火线导电件21的火线导电插座211和火线导电插片212一体成型,零线导电件22的零线导电插座221和零线导电插片222一体成型,地线导电件23的地线导电插座231和地线导电插片232一体成型,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火线导电插座211和火线导电插片212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零线导电插座221和零线导电插片222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地线导电插座231和地线导电插片232相互之间连接稳固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接触电阻,这样本实用新型便能有效降低因连接松动和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发热,从而避免本实用新型因过热而烧毁;另外火线导电件21的火线导电插座211和火线导电插片212一体成型,零线导电件22的零线导电插座221和零线导电插片222一体成型,地线导电件23的地线导电插座231和地线导电插片232一体成型,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较现有技术能减少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48.配合图1至图9所示,所述外壳1可包括上下相连的上盖11和下盖12;其中上盖11设有所述火线插孔111、零线插孔112和地线插孔113,而下盖12设有所述火线穿孔121、零线穿孔122和地线穿孔123;所述下盖12通过固定螺丝13与上盖11锁固,这样外壳1的上盖11和下盖12之间组装方便,有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效率。
49.配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可分为分立设置的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相位检测单元31与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电性连接,相位指示单元32与相位检测单元31电性连接,相位指示单元32设有火线指示灯321、零线指示灯322和地线指示灯323,外壳1顶部对应于火线指示灯321、零线指示灯322和地线指示灯323分别设有火线指示孔114、零线指示孔115和地线指示孔116,以使得用户可以看到火线指示灯321、零线指示灯322和地线指示灯323各自的工作状态;火线指示孔114、零线指示孔115和地线指示孔116设置于外壳1的上盖11。配合图1、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指示单元32可通过连接螺丝33与外壳1的上盖11锁固而固定住相位指示单元32,相位指示单元32的火线指示灯321、零线指示灯322和地线指示灯323分别插置于外壳1的火线指示孔114、零线指示孔115和地线指示孔116中而使得相位指示单元32安装准确;所述外壳1内形成与相位检测单元31卡接的卡扣117而固定住相位检测单元31,该卡扣117可设置于外壳1的上盖11。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可通过连接导线6连接,该连接导线6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公接线端子61,而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分别设有第一母接线端子311和连接母接线端子324,连接导线6两端的连接公接线端子61分别与第一母接线端子311和连接母接线端子324插接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通过相位检测单元31来检测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的通电状态并将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的通电状态通过相位指示单元32进行显示,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的具体电
路设计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展开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并不局限于分立设置,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也可以集成设置,这样相位检测模块3也能实现对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的通电状态的检测和指示;本实用新型将相位检测单元31和相位指示单元32分立设置是为了便于调整零件安装布局,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体积小。
50.配合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一体式安全插座还包括用于固定导电端子组件2的绝缘安装座4,所述绝缘安装座4安装于外壳1中,绝缘安装座4设有三个安装卡槽41,绝缘安装座4的三个安装卡槽41与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分别卡接而固定住导电端子组件2;其中绝缘安装座4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导电端子组件2的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易于操作。配合图6所示,所述绝缘安装座4可通过安装螺丝5与外壳1锁固而固定住绝缘安装座4。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可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连接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检测单元31的火线公接线端子213、零线公接线端子223和地线公接线端子233,火线公接线端子213、零线公接线端子223和地线公接线端子233通过检测导线7与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检测单元31连接;所述检测导线7设有与火线公接线端子213、零线公头端子223和地线公头端子233分别插接的三个检测母接线端子71,使得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可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检测导线7连接,使得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与检测导线7的连接上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是在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分别一体成型有火线公接线端子213、零线公接线端子223和地线公接线端子233,这样使得火线导电件21、零线导电件22和地线导电件23能更容易的分别成型出火线公接线端子213、零线公接线端子223和地线公接线端子233。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检测单元31可设有用于连接检测导线7的第二母接线端子312,检测导线7设有与第二母接线端子312插接的检测公接线端子72而使得检测导线7与相位检测模块3的相位检测单元31插接配合,使得检测导线7与相位检测模块3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
5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