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147发布日期:2022-01-19 15:3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断路器软连接通常采用一条宽铜排或波纹管状连接件实现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与导电件或接线端连接,由于铜排较宽,不但运动阻力大、易断裂,而且接触电阻大、温升快、发热严重、散热困难,易造成断路器故障。而波纹管状连接件在不断伸缩的过程中,宜易于出现断裂。另外,传统的软连接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平面连接,连接不可靠,接触电阻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其导流能力强,接触电阻小,连接可靠。
4.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包括第一导电环(或称内导电环)、第二导电环(或称外导电环)和若干个u型的铜排,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同轴,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内径,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位于同一径向上,各所述铜排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形成旋转对称的结构,旋转角为铜排的一个角间距。
5.通常,各铜排可以采用相同的构造,采用相同的材料,即采用相同的铜排。
6.所述铜排可以为等宽铜排,或者为不等宽铜排。
7.所述不等宽铜排的主体部分优选为等腰梯形,且进一步优选为外端(与第二导电环的连接端)宽度大于内端宽度,两端可以根据需要呈曲线状或圆角结构。
8.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不等宽铜排,例如,中部宽度大于两端宽度的铜排。
9.采用不等宽铜排,在分闸开始时弹性阻力小,有利于快速和可靠地分闸,降低分闸斥力要求,且有利于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导电环上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插接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上。
11.优选的,所述铜排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上的固定方式为过盈配合。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为与所述铜排一一对应的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小插槽或者为位于圆周上的环形插槽。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槽为与所述铜排一一对应的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小插槽或者为位于圆周上的环形插槽。
14.所述第一插槽的形式和所述第二插槽的形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设置第一插槽的区域)为其底面。
16.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设置第二插槽的区域)为其底面。
17.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可以为矩形槽或者燕尾形槽等适宜形状,所述铜排
的两端呈与所述矩形槽、燕尾形槽或其他形状的槽相配合的矩形、倒梯形或其他相应形状。
18.优选的,所述铜排的数量为偶数个或奇数个,沿同一圆周对称分布,相邻铜排之间的角间距通常应相同。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的轴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依次同轴连通的宽径孔、窄径孔和锥孔,所述锥孔的小径端与所述窄径孔连通,所述窄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孔的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宽径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
20.进一步的,所述锥孔的孔壁上设有径向内外贯穿的螺孔或销孔。
21.进一步的,所述窄径孔的两端倒角。
22.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径向外壁上沿轴向设有环形台阶面,其铜排连接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位于或不位于同一平面内。
24.所述铜排可以由多层铜箔、铜母线或铜编织带上下依次贴合叠置构成。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个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的所述铜排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导通,近似于采用环形的铜排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导通,铜排的总有效表面积大,导流和载流能力强。
27.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指增加)所述铜排的数量,允许各所述铜排具有较小的宽度,弹性性能好,运动阻力小,既可以保证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的自由运动,又不易断裂,连接可靠。
28.3、本实用新型的各所述铜排沿同一圆周对称均匀分布,在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沿轴向运动时,各所述铜排的受力均匀,各所述铜排对所述第一导电环的作用力均匀,可有效避免或减小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偏心趋势,减小对动导电柱运动的阻碍。
29.4、本实用新型的各所述铜排相当于并联在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之间,电阻小,且电流在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内呈圆周分布,电流发热低,温升小。
30.5、本实用新型的各相邻所述铜排之间留有间距,散热条件好,可有效提高断路器运行的稳定性。
31.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导电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之间采用锥面连接的方式,连接可靠(利用锥面的自紧作用),即使拆去连接螺栓或连接销,连接也不易松脱,另外,锥面接触的接触面积要比平面接触(传统软连接的连接方式)的接触面积大,可有效较小接触电阻,降低断路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避免由于发热导致的各种潜在故障。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33.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软连接,包括第一导电环(或称内导电环)1、第二导电环(或称外导电环)2和若干个u型的铜排3,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同轴,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内径,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位于同一径向上,各所述铜排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形成旋转对称的结构,旋转角(旋转对称角度)为铜排的一个角间距。所述软连接在断路器中应用时,所述第一导电环用于连接真空灭弧室的动端(通常为动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环用于连接导电件或接线端,所述铜排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导通。
36.通常,各铜排可以采用相同的构造,采用相同的材料,即采用相同的铜排。
37.所述铜排可以为等宽铜排,或者为不等宽铜排。
38.所述不等宽铜排的主体部分优选为等腰梯形,且可以进一步优选为外端(与第二导电环的连接端)宽度大于内端宽度,两端可以根据需要呈曲线状或圆角结构。
39.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不等宽铜排,例如,中部宽度大于两端宽度的铜排。
40.采用不等宽铜排,在分闸开始时弹性阻力小,有利于快速和可靠地分闸,降低分闸斥力要求,且有利于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41.所述铜排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个,也可以为奇数个,沿同一圆周对称分布,相邻铜排之间的角间距通常应相同。
42.所述铜排可以由多层铜箔、铜母线或铜编织带上下依次贴合叠置构成。
43.所述第一导电环上优选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导电环上优选设有第二插槽,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插接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上,实现有效连接。所述铜排的两端分别插接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上后,所述铜排的两个直臂(u型的两个直臂)优选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垂直。
44.所述铜排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上的固定方式优选为过盈配合,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45.所述第一插槽可以为与所述铜排一一对应的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小插槽,也可以为位于圆周上的环形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可以为与所述铜排一一对应的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若干小插槽,也可以为位于圆周上的环形插槽。
46.所述第一插槽的形式和所述第二插槽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7.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设置第一插槽的区域)优选为其底面,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设置第二插槽的区域)也优选为其底面。
48.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可以为矩形槽或者燕尾形槽等适宜形状,相应的,所述铜排的两端呈与所述矩形槽、燕尾形槽或其他形状的槽相配合的矩形、倒梯形或其他相应形状。
49.所述第一导电环的轴孔优选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包括依次同轴连通的宽径孔4、窄径孔5和锥孔6,所述锥孔的小径端与所述窄径孔连通,所述窄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孔的小径端的直径,所述宽径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窄径孔的直径,所述宽径孔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所述锥孔用于所述第一导电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柱连接,相应的,
与所述锥孔连接的动导电柱的连接端的外壁呈与所述锥孔相配合的倒置圆台状,便于二者的连接。所述宽径孔与所述窄径孔用于与动导电柱连接的连杆穿过,相应的,连杆的外径与所述窄径孔的孔径相配合(允许有装配间隙),连杆的径向外壁上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外径与所述宽径孔的孔径相配合(允许有装配间隙),如此设置,当动导电柱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环的方向运动时(断路器合闸时),可以通过环形凸台推动所述第一导电环随着动导电柱朝向相应的方向运动,当动导电柱沿轴向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环的方向运动时(断路器分闸时),可以通过动导电柱的锥端(呈倒置圆台状的端部)推动所述第一导电环随着动导电柱朝向相应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导电环复位。
50.所述锥孔的孔壁上可以设有径向内外贯穿的螺孔或销孔7,当动导电柱的锥端插入所述锥孔内后,可以通过螺栓或销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环与动导电柱的固定连接(动导电柱的锥端相应部位设有螺孔或销孔)。
51.所述窄径孔的两端优选倒角,装配时,便于与动导电柱连接的连杆穿过。
52.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径向外壁上沿轴向可以设有环形台阶面,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铜排连接端的外径小于另一端的外径(通过两端的外径不等构成环形台阶面),断路器的与所述第二导电环连接的导电件或接线端可以设置成环形结构,环形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端的直径相配合,环形的导电件或接线端套在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端的外壁上并抵在环形台阶面上,可以通过螺栓或法兰紧固,如此实现所述第二导电环与导电件或接线端的稳固、可靠连接。
53.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径向外壁上沿轴向优选设有环形台阶面8,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通过两端的外径不等构成环形台阶面)。环形台阶面的设置,可以在所述第一导电环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环的方向运动时,与断路器内的相应限位结构(例如,设于断路器的壳体内壁上的向内凸出的环形凸缘)相配合,对所述第一导电环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54.所述第一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铜排连接侧的端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内。
5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