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成汇流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9511发布日期:2021-12-15 13: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成汇流排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化成测试设备领域,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成汇流排组件。


背景技术:

2.化成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主要是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首次小电流充电,以激活电池内部活性物质且在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形成sei膜。在化成激活的过程中,电极和电解液发生反应以及电解液分解都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产生会导致电池膨胀。因此,为了减少电池膨胀,需要将气体及时排出。
3.目前,主要利用负压抽气设备抽出电池在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并将气体汇集到汇流排后排出。在抽气过程中有些电解液的液滴也会进入到汇流排中,这些电解液长期滞留在汇流排内部将会造成积液并结晶,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负压抽气管路堵塞。而目前市场上的汇流排都无法快速检测内部是否存在结晶的情况,检测是否存在结晶时都需将整个汇流排全部拆下查看内部情况,无法快速检测汇流排内部的结晶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用以快捷、有效地检测汇流排内部的电解液结晶堆积情况。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成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本体和检测装置;所述汇流排本体内部设有排气腔,所述汇流排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排气口;
6.所述汇流排本体上还设有通孔,所述检测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所述通孔;
7.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位于所述排气腔的底部,所述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排气腔底部的电解液结晶。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汇流排组件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检测部位于排气腔底部,在排气过程中夹带的电解液的液滴将受重力影响而下落至排气腔的底部,并在排气腔底部汇集,一部分电解液将附着在检测部的表面,一段时间后,检测部表面将会出现结晶,因此,检测部表面的结晶多少可以反映出排气腔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汇流排本体上设有通孔,检测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通孔,由于检测装置可拆卸,通过拆卸检测装置,观察检测部表面附着的电解液结晶的多少,可以直接得知排气腔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而不需要将整个汇流排全部拆下查看内部电解液结晶情况,整个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化成汇流排组件的立体图;
11.图2为图1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与检测装置的一种aa视图;
12.图3为图1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与检测装置的另一种aa视图;
13.图4为图1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的bb视图;
14.图5为图1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的另一种bb视图;
15.图6为图3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的内壁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16.图7为图3中所示出的汇流排本体的内壁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0

汇流排本体 101

排气腔 102

进气口 103

排气口
19.104

通孔 105

清理口
20.11

内壁 111

导流面 12

外壁
21.20

检测装置 21

本体部 22

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23.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24.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25.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成汇流排组件,用以快捷、有效地检测汇流排内部的电解液结晶堆积情况。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该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本体10和检测装置20;汇流排本体10内部设有排气腔101,汇流排本体10上设有与排气腔101连通的进气口102、排气口103;汇流排本体10上还设有通孔104,检测装置20可拆卸地配置于通孔104;检测装置20包括检测部22,检测部22位于排气腔101的底部,检测部22用于检测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
28.这里,定义汇流排本体10的延伸方向为图1中的x方向,也即后文中的第一方向,定义汇流排本体10的高度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
29.具体地,汇流排本体10包括内壁11和外壁12,排气腔101由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
围成,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3贯穿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与外壁12,并与排气腔101连通。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自进气口102进入排气腔101,气体中会夹带有电解液的液滴,电解液的液滴将受重力影响而下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并在排气腔101底部汇集,电解液长期滞留在排气腔101内会形成结晶,气体则可以由排气口103排出。进气口102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
30.汇流排本体1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横截面中,外壁1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内壁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外壁12和内壁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31.汇流排本体10还包括检测装置20,且汇流排本体10上设有通孔104,检测装置20可拆卸地配置于通孔104,这里,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通孔10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通孔104贯穿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与外壁12,检测装置20安装于通孔104后,检测装置20的一部分将暴露在排气腔101内。具体的,检测装置20包括检测部22,检测部22暴露于排气腔101内,且检测部22位于排气腔101的底部。这里,以内壁11的横截面积为矩形为例,检测部22可以与排气腔101的底壁接触,也可以距离排气腔101的底壁具有一定的距离,比如2cm、3cm、4cm等。另外,检测部22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例如,检测部22的表面具有一些纹理、凹坑等,以便于结晶附着,避免在拆卸过程中结晶掉落,从而影响判断结果。检测部22的尺寸小于通孔104的尺寸,以便于在安装过程中使检测部22插入通孔104内,并在拆卸过程中使检测部22顺利从通孔104内拔出。
32.在排气过程中,电解液的液滴将受重力影响而下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并在排气腔101底部汇集,一部分电解液将附着在检测部22的表面,一段时间后,检测部22表面将会出现结晶,因此,检测部22表面的结晶多少可以反映出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这样,通过拆卸检测装置20,观察检测部22表面附着的电解液结晶的多少可以直接判断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33.具体地,通孔104可以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相应地,检测装置20安装于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或者,通孔104也可以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0的顶部,相应地,检测装置20也安装于汇流排本体10的顶部,但无论检测装置20安装于汇流排本体10的顶部还是底部,均需保证检测部22位于排气腔101的底部,这是因为检测部22用于检测排气腔101底部的结晶情况,所以检测部22至少部分能够与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接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检测部22外,检测装置20还包括本体部21以及连杆,本体部21可拆卸的装配于通孔104内,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本体部21、检测部22连接,连杆向排气腔101底部延伸,从而将检测部22送至排气腔101的底部,例如,可以采用竖直向下的形式将连杆插入排气腔101内,并使得检测部22到达排气腔101的底部,也可以采用倾斜的形式将连杆插入排气腔101内,并使得检测到达排气腔101的底部,检测部22的表面可与排气腔101的底壁接触,或具有一定的间隙,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观察延伸至排气腔101底部的检测部22表面附着的结晶多少,可以判断排气腔101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3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04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检测装置20包括本体部21与检测部22,本体部21可拆卸地配置于通孔104,检测部22与本体部21连接,且检测部22突出于汇流排本体10底部的内壁11表面设置。
36.具体地,通孔104设置在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时,检测装置20自通孔104伸入至汇
流排本体10底部内壁11且部分突出于内壁11表面,检测装置20突出于内壁11表面的部分为检测部22,检测部22直接接触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由于电解液结晶主要集中分布在排气腔101底部,检测装置20位于汇流排本体10底部时,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并且,检测装置20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与安装。
[0037]“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包括一定的区域范围,在该区域范围内设置通孔104并安装检测装置20后,暴露在排气腔101的检测部22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与电解液接触。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若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时,则可以将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分为顶壁、底壁和两个侧壁,通孔104远离排气腔101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底壁或者两个侧壁上,但与底壁的距离不得超过10cm,即“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指汇流排本体10上与底壁的垂直距离在10cm以内的部分,例如,图4中的c1c2界线以下的部分;若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时,通孔104远离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距离外壁12最低位置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10cm,即“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指汇流排本体10上与最低位置的垂直距离在10cm以内的部分,例如,图5中的c1c2界线以下的部分。
[0038]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通孔104贯穿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与外壁12,因此,通孔104的一端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上,另一端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上,“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指通孔104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上的一端,“通孔104远离排气腔101的一端”指通孔104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上的一端。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汇流排本体10过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中,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矩形,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位于内壁11的横截面的底边上;或者,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圆形,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与内壁11的横截面的最低点重合。
[0040]
具体地,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为参考,汇流排本体10过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中,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矩形,从横截面上看,如图4所示,该矩形横截面包括底边d1d2,通孔104朝向排气腔的一端位于该矩形横截面的底边d1d2上,从空间结构上看,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两个侧壁,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位于底壁上,检测装置20在安装于通孔104后,检测部22将从内壁的底壁突出。受重力的影响,电解液降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并且主要聚集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内壁11围成排气腔101)的底壁上,长期滞留形成结晶,因此,检测装置20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底壁上时,可以保证检测部22与电解液结晶的接触面积最大,通过观察检测部22的表面结晶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0041]
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圆形,如图5所示,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与该圆形横截面的最低点重合,即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最底端,检测装置20在安装于通孔104后,检测部22将从该圆形横截面的最底端突出。进一步的,该横截面包括第一对称轴,通孔104的中心轴和第一对称轴重合。受重力的影响,电解液降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且更倾向于聚集在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内壁11围成排气腔101)的最低位置上,长期滞留形成结晶。检测装置20位于汇流排本
体10的内壁11的最低位置可以保证与电解液结晶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更准确地反应排气腔101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汇流排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气口103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一端;进气口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102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上,检测部22介于离排气口103最近的进气口102与排气口103之间。
[0043]
具体地,排气口103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一个端面上,检测部22位于设置有排气口103的汇流排本体10的一端或靠近设置有排气口103的汇流排本体10的一端。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经进气口102进入到汇流排本体10的排气腔101,并在负压的作用下,逐渐运动至排气口103,并经排气口103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电解液的液滴将受重力影响而下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因此,靠近排气口103的汇流排本体10的一端的电解液积聚量较多,形成的结晶量也更多。检测部22靠近排气口103设置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汇流排本体10的电解液结晶情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部22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但均应设置在沿第一方向最靠近排气口103的进气口102与排气口103之间,即沿第一方向最后一个进气口102与排气口103之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测部22检测到更多自进气口102进入到排气腔101的电解液的液滴。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内壁11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面111,导流面111用于将电解液的液体导向检测部22。
[0045]
具体地,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内壁11由于壁厚变化形成了导流面111,沿第一方向,导流面111包括顶端和底端,自导流面111的顶端至导流面111的底端,汇流排本体10的壁厚逐渐减小,导流面111用于将电解液引导至检测部22。倾斜导流面111的设置,电解液可以从导流面111的顶端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使得排气腔101内的电解液均向底端汇集,底端积聚的电解液量最多,因此,检测部22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电解液结晶,反映的电解液结晶情况也更加准确。沿第一方向,顶端和底端具体指导流面的两个边界位置。
[0046]
具体实施时,导流面111可以为倾斜设置的平面,也可以为倾斜设置的曲面,例如,如图6所示,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矩形,则可以将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分为顶壁、底壁和两个侧壁,从底壁的顶端到底壁的底端,汇流排本体10的壁厚均匀变化,且逐渐减小,导流面111为由底壁形成的倾斜设置的平面;又例如,如图7所示,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圆形,则沿第一方向,通过使内壁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可以在汇流排的内壁11底部形成具有曲面形状的导流面1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矩形,汇流排本体10底壁部分位置设置有导流面111;若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的横截面为圆形,则沿第一方向,内壁11部分位置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形成曲面导流面111。
[0047]
另外,在安装汇流排本体10时,可以直接将汇流排本体10整个倾斜设置,即汇流排本体10的一端较高,一端较低,从而在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底部形成导流面111。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内壁11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面111,沿第一方向,导流面111包括顶端和底端,电解液自导流面111的顶端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位于导流面111上,且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的中心与底端的距离介于0

10cm的范围内,例如,0、2cm、4cm、6cm、8cm、10cm。
[0049]
具体而言,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靠近导流面111的底端设置,这使得检测
装置20在装配到通孔104后,检测部22距离导流面111的距离较近,这主要是因为电解液自导流面111的顶端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即靠近导流面111的底端的位置电解液结晶量是最多的,这样检测部22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汇流排本体10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依次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导流面111介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导流面111依次包括顶端与底端,电解液自导流面111的顶端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排气口103位于第二端。
[0051]
以图3中的摆放位置为参考,左端为第一端,右端为第二端。
[0052]
具体地,电池化成产生的气体经进气口102进入到汇流排本体10的排气腔101,并在负压的作用下,逐渐运动至排气口103,并经排气口103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电解液的液滴将受重力影响而下落至排气腔101的底部,因此,沿着气体排出的方向,电解液液滴的量逐渐变多,导流面111包括顶端和底端,底端靠近排气口103,即导流面111的导流方向与排气方向一致,这有助于排气过程中滴落至汇流排本体10底部的电解顺着导流面111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便于检测部22进行检测。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与排气腔101的最低位置处于同一高度。
[0054]
具体而言,在排气过程中,部分电解液也会从排气口103排出,避免电解液在汇流排本体10聚集。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与排气腔101的最低位置之间没有高度差,电解液会尽可能的随气体通过排气口103排出,不会受到台阶面的阻挡,因此,可以减小电解液在排气腔101内的残留量。
[0055]
具体地,如图6、图7所示,排气腔101底面具有导流面111时,排气口103位于靠近导流面111底端的汇流排本体10的端面上,且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与导流面111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排气腔101底面不设置有导流面111,例如,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围成长方体状的排气腔101,排气口103可位于汇流排本体10两端的任意一端,且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与排气腔101的底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又例如,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11围成圆柱状的排气腔101,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与排气腔101底部的最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汇流排本体10沿第二方向的横截面中,汇流排本体10的外壁12围成多边形。
[0057]
具体地,“多边形”为非圆形,例如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通孔104位于汇流排底部。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当汇流排本体10在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旋转时,造成通孔104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检测装置20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检测装置20的检测部22无法继续检测汇流排本体10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
[0058]
另外,汇流排本体10安装时,需要对其固定,外壁12为多边形时,固定时不容易发生转动。而当汇流排本体10在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旋转时,也会造成排气口103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排气口103的最低位置无法与排气腔101的最低位置保持同一高度,影响电解液的排出。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04为螺纹孔,本体部21与通孔104螺纹连接。
[0060]
具体地,检测装置20可以为检测螺钉,检测螺钉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处,检测螺钉与通孔104螺纹连接的部分为本体部21,检测螺钉突出于汇流排本体10内壁11表面的部分为
检测部22,拧开检测螺钉后,通过观察检测部22的电解液结晶情况,判断汇流排本体10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如果检测部22没有发现结晶,则不需进行清理;若发现有微量结晶,可在化成机换盘的间隙使用采用清洁工具进行清理;若发现有大量结晶和积液,则判断需进行整体清理,在化成机换盘的间隙,外接设备进行清理。这里化成机换盘间隙是指化成机中一个汇流排对应一个托盘的电池(电池个数较多),一个托盘的电池化成完成之后,将进行换盘步骤,换下一批没有化成的电池过来,这个间隙大概十分钟到十几分钟。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设有清理口105,清理口105用于使清理工具进入汇流排本体10的排气腔101内;清理口105装配有可拆卸的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在化成过程中封堵所述清理口105。
[0062]
清理工具可以为毛刷,通过毛刷与汇流排本体10内壁之间的摩擦来去除表面的电解液结晶,清理工具也可以为高压供气设备,通过向汇流排本体10的内壁喷射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来去除表面的电解液结晶。
[0063]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清理口105设置于汇流排本体10两端的任一端面上,在检测部22检测到汇流排本体10底部存在微量结晶时,采用毛刷从清理口105进入排气腔101进行清理;在检测部22检测到汇流排本体10底部存在大量结晶时,采用高压供气设备向排气腔101内注入高压气体,使电解液结晶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脱离内壁表面,并向通孔104处汇集,最终可以由通孔104排出至收集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化成过程不能漏气,清理口105利用密封件密封,密封件可以是螺钉。
[0064]
相较于传统的清理方式,将汇流排整体全部拆下进行清理,查看或者清理一次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比较繁琐,影响生产,本技术通过观察检测部22的结晶情况,在存在微量结晶或大量结晶时,可以直接在化成换盘间隙利用清理工具或连接高压供气设备清理,整个过程不需要停机检测和清理积液和结晶,大大提高了化成机的工作效率,极大的降低了积液结晶清理的时间,即节约时间,又减少人力物力。
[0065]
此外,通孔104设置在底部,在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结晶可以从通孔104内直接排出,清理方便。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10的底部内壁11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面111;汇流排本体10沿第一方向延伸,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导流面111介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导流面111依次包括顶端与底端,电解液自导流面111的顶端流至导流面111的底端;清理口105位于第一端。
[0067]
具体地,如图6、图7所示,汇流排本体10底部内壁设置有倾斜的导流面111,导流面111包括顶端和底端,清理口105位于靠近顶端的汇流排本体10一侧的端面上,这样,清理工具可以顺着导流面111将电解液结晶推至导流面111底端,并由汇流排本体10底部的通孔排出到收集装置中;或者,清理口105外界高压供气设备时,在气体的作用下,电解液结晶顺着导流面111流至导流面111底端,会汇集在导流面111底端,之后通过通孔104排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清理口105可以位于汇流排本体10的侧壁上,且靠近导流面111的顶端。
[0068]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通孔104朝向排气腔101的一端位于导流面111上,并靠近导流面111的底端设置,这样,便于在清洁过程中将电解液结晶排出。
[0069]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组件,汇流排本体上设有通孔,检测装置可拆卸地配置于通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检测部位于排气腔的底部,检测部用于检
测所述排气腔底部的电解液结晶。由于检测装置可拆卸,通过拆卸检测装置,观察检测部,可以直接得知排气腔底部的电解液结晶情况,而不需要将整个汇流排全部拆下查看内部电解液结晶情况,整个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007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