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2977发布日期:2021-11-16 00: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


背景技术:

2.由于锂电池固有的清洁环保,能量密度大的特点,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大量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能源。为了更好的管理控制电池组,电池组内部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电池组诸如充电、放电、搁置等工作状态。
3.现有设计是通过在电池组与充电器、控制器等外部系统间建立相应的通讯模块来实现电池组的状态识别。然而,带有电池组的状态识别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具有功耗大、成本高、可靠性低等缺点,严重制约了锂电池的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能够有效识别电池组的状态,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5.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其包括安装部、功率触点组件和信号触点组件,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功率触点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信号触点组件包括信号触头和筒体,所述信号触头可伸缩的安装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上,且所述信号触头可伸缩的贯穿所述安装部,以凸伸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外或缩入所述筒体内。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设有信号触点组件,该信号触点组件包括信号触头和筒体,信号触头可伸缩的贯穿安装部,以凸伸于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外或缩入筒体内,一方面,便于通过监测信号触头的伸缩状态以间接高效识别电池组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接插件代替传统bms对电池组进行状态识别,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可靠性高,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7.较佳地,所述信号触点组件还包括绝缘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限位安装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筒体内并位于所述信号触头和弹性件之间,所述弹性件恒提供一将所述信号触头推出所述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外的弹性力。
8.具体地,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簧,所述弹性件设有第一端子。
9.较佳地,所述筒体为金属件,所述筒体设有第二端子。
10.较佳地,所述安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安装于所述通孔上并完全遮盖所述通孔,所述信号触头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安装部。
11.具体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信号触头的直径。
12.较佳地,所述功率触点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金属插片,所述金属插片穿过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且所述金属插片的一端凸伸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外,另一端凸伸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外。
13.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分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两相对侧。
14.具体地,所述安装部沿第二安装面方向凸伸形成与下级外部设备相匹配的公头。
15.具体地,所述公头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与上级外部设备相匹配的母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的分解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的右视图;
18.图3是图2沿aa’方向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0.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100,适用于锂电池技术领域,通过监测接插件100的插接状态以间接识别上级电池组的连接状态,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的连接状态具体指电池组是否正确接入该接插件100。当然,本实例的接插件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插接状态识别的用电环境,在此不对本实施例的接插件100的具体使用环境进行限定。
21.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插件100包括安装部10、功率触点组件20和信号触点组件30,其中,安装部10包括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功率触点组件20安装于安装部10上。信号触点组件30包括信号触头31和筒体32,信号触头31可伸缩的安装于筒体32内,筒体32安装于第一安装面11上,且信号触头31可伸缩的贯穿安装部10,以凸伸于第二安装面12外或缩入筒体32内,通过监测信号触头31的状态变化以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如监测信号触头31是位于第二安装面12外还是缩入筒体32内,以监测信号触头31的位置变化而间接判断电池组与接插件100的插接状态。
22.优选地,信号触点组件30还包括绝缘件33和弹性件34,弹性件34限位安装于筒体32内,绝缘件33安装于筒体32内并位于信号触头31和弹性件34之间,弹性件34恒提供一将信号触头31推出第二安装面12外的弹性力,从而使得信号触头31在自然状态系凸伸于第二安装面12外,当上级电池组未接入或未正确接入该接插件100时,信号触头31完全凸出或部分凸出于第二安装面12外;当上级电池组正确接入该接插件100时,信号触头31完全缩入筒体32内。
23.可以理解的是,绝缘件33可以为实心绝缘件以抵接于信号触头31和弹性件34之间,也可以为空心绝缘件以包覆弹性件临近信号触头31的部分。
24.优选地,该弹性件34为金属弹簧,弹性件34设有第一端子341,以供与外部器件进行电连接。较佳地,筒体32为金属件,筒体32设有第二端子321,以供与外部器件进行电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外部器件具体为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的监测探头分别电连接第一端子341和第二端子321,以监测信号触点组件30的实时电阻值。由于信号触头31伸缩至不同状态位置时,该弹性件34的弹性形变是不同的,而不同弹性形变下的弹性件34具有不同的电阻值。因此,本实施例的实质是通过监测弹性件34的电阻值,以判断电池组与接插件100的插接状态。
25.进一步地,安装部10开设有通孔13,筒体32安装于通孔13上并完全遮盖通孔13,信号触头31通过通孔13贯穿安装部10。优选地,通孔13的直径大于信号触头31的直径,以使得信号触头31能够自由地在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之间伸缩。
26.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功率触点组件20包括两个金属插片21,金属插片21穿过并固定于安装部10上,且金属插片21的一端凸伸于第一安装面11外,另一端凸伸于第二安装面12外。通过上述设置,上级电池组的正负极能够通过对应的金属插片21与下级电池组的正负极电连接,以实现上级电池组与下级电池组的串联或并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插片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或四个等,金属插片2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在此不做限定。
27.优选地,为了使上级电池和下级电池能够更可靠串联或并联,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分设于安装部10的两相对侧,安装部10沿第二安装面12方向凸伸形成供下级电池组插接的公头14。该公头14呈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形成供上级电池组插接的母头15。通过在同一接插件100上设置公头14、母头15,以实现上级电池组和下级电池组的可靠连接。
28.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接插件100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29.请参阅图1

图3所示,设当信号触头31缩入筒体32内时,测得弹性件34的电阻值为第一电阻值,当信号触头31完全凸出于第二安装面12外时,测得弹性件34的电阻值为第二电阻值。监测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弹性件34的电阻值,以判断电池组与接插件100的插接状态:
30.1、当测得的弹性件34的电阻值为第一电阻值时,判定上级电池组没有插接接插件100;
31.2、当测得的弹性件34的电阻值为第二电阻值时,判定上级电池组正确插接接插件100;
32.3、当测得的弹性件34的电阻值介于第一电阻值到第二电阻值之间时,判定上级电池组没有正确插接接插件100。
3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仅示出了具有一个信号触点组件30的实施方式,当接插件100具有多个信号触点组件30时,其中一个信号触点组件30可以用于监测上级电池组的插接状态,其余信号触点组件30可以电连接上级电池组和/或下级电池组对应的充放电电路,以通过监测对应充放电电路的电压值,以监测上级电池组和/或下级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通过监测所有信号触点组件30的返回值,以形成特定监测逻辑表,通过特定监测逻辑表以判断上级电池组或下级电池组的状态。
34.另外,信号触点组件30可用于监测下级电池组与接插件100的插接状态,此时,仅需将信号触点组件30呈镜像设置,以将信号触头31朝向下级电池组,即可实现对下级电池组的监测,在此不做赘述。
35.结合图1

图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主动信令功能的接插件100设有信号触点组件30,该信号触点组件30包括信号触头31和筒体32,信号触头31可伸缩的贯穿安装部10,以凸伸于第二安装面12/第一安装面11外或缩入筒体32内,一方面,便于通过监测信号触头31的伸缩状态以间接高效识别电池组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接插件100代替传统bms对电池组进行状态识别,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可靠性高,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3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