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4381发布日期:2021-12-11 12:3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属于特殊电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有很多的水下用电设备,以及水下通讯设备,都对水下电缆提出新的要求,不光要电缆能够防止腐蚀,不容易被水侵蚀,还要确保电缆的功能不受影响,这就需要对电缆增加更强大的屏蔽水环境的能力。甚至要考虑电缆在水下受到的水浮力等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包括若干根圆周均匀并排的芯线,每根所述芯线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层,通过浮力层将所有的芯线包裹,所述浮力层内部与绝缘层的外部之间填充满水密填充物,所述浮力层的外部还设置有外护层。
5.进一步的,所述芯线为电缆线、光纤线或者信号线对。
6.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层的内壁还铺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内表面还铺设有内护层。
7.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层表面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力槽,所述浮力槽呈内凹的矩形,轴向位于同一列的浮力槽之间相互贯通,圆周相邻的浮力槽相互错开。
8.进一步的,所述浮力槽的轴向两端的内壁开设有与其相邻的浮力槽连通的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水密填充物选用高强度抗拉防弹丝或者高强度纤维;
10.所述外护层选用耐海水聚氨酯或者其他弹性体护层。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下时,增大水与外表明的接触面积,增大浮力,减少对设备的负荷增加。
13.本实用新型芯线的导体选用防海水的多股精绞超细无氧铜丝,芯线紧密绞合成缆,电缆的密度为0.9~1.02kg/m3。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径向剖面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径向剖面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径向剖面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轴向外部视图,
18.图中:1—芯线,2—水密填充物,3—浮力层,4—外护层,5—内护层,6—加强层,7—浮力槽,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0.实施例1: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包括若干根圆周均匀并排的芯线1,每根所述芯线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层,绝缘层采用特殊高分子材料,特种pe复合料或者pur材料。通过浮力层3将所有的芯线1包裹,所述浮力层3内部与绝缘层的外部之间填充满水密填充物2,所述浮力层3的外部还设置有外护层4。芯线为电缆线、光纤线或者信号线对。水密填充物选用高强度抗拉防弹丝或者高强度纤维;外护层选用耐海水聚氨酯或者其他弹性体护层。绝缘层用特种高分子材料、特种pe符合料、pur材料等。
22.实施例2:
23.在实施1的基础上增加加强层6和内护层5。浮力层的内壁还铺设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的内表面还铺设有内护层5。加强层6和内护层5增加电缆的抗水冲击能力,以及对电缆内部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24.实施例3:
25.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增加浮力槽7。外护层4表面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力槽7,所述浮力槽呈内凹的矩形,轴向位于同一列的浮力槽之间相互贯通,圆周相邻的浮力槽7相互错开。浮力槽的轴向两端的内壁开设有与其相邻的浮力槽连通的通孔8。当本实用新型沉于水底后,水充满浮力槽7,增大水接触面积,增大浮力。
26.光纤为2~24芯单模或多模光纤,规格为9/125、50/125、62.5/125um。
27.水密填充物选用高强度抗拉防弹丝(kevlar)/高强度纤维。
28.外护层选用特种耐海水聚氨酯或者其他弹性体护层。
29.当本实用新型要求50kn及以下承力时,加强层采用非金属铠装机构,承力要求50kn以上时,采用高强度非金属材料平衡铠装结构。
3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圆周均匀并排的芯线(1),每根所述芯线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层,通过浮力层(3)将所有的芯线(1)包裹,所述浮力层(3)内部与绝缘层的外部之间填充满水密填充物(2),所述浮力层(3)的外部还设置有外护层(4);所述外护层(4)表面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力槽(7),所述浮力槽呈内凹的矩形,轴向位于同一列的浮力槽之间相互贯通,圆周相邻的浮力槽(7)相互错开;所述浮力槽的轴向两端的内壁开设有与其相邻的浮力槽连通的通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为电缆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层的内壁还铺设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的内表面还铺设有内护层(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填充物选用高强度抗拉防弹丝或者高强度纤维;所述外护层选用耐海水聚氨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水密水下机器人零浮力漂浮电缆,包括若干根圆周均匀并排的芯线,每根所述芯线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层,通过浮力层将所有的芯线包裹,所述浮力层内部与绝缘层的外部之间填充满水密填充物,所述浮力层的外部还设置有外护层。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下时,增大水与外表明的接触面积,增大浮力,减少对设备的负荷增加。本实用新型芯线的导体选用防海水的多股精绞超细无氧铜丝,芯线紧密绞合成缆,电缆的密度为0.9~1.02kg/m3。。。


技术研发人员:杜娟 胡建忠 朱有明 朱金鑫 路永鸣 燕阳天 钟海 钱永红 路宝俊 张兆斌 杜刚 盛国友 王萍 徐文娣 姚万鑫 姚万清 王金龙 乔莉 赵云 徐文翠 张龙林 高元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金鑫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4
技术公布日:2021/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