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5962发布日期:2022-01-29 13:3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2.带通滤波器是指能通过某一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分量、但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一个理想的带通滤波器应该有一个完全平坦的通带,在通带内没有放大或者衰减,并且在通带之外所有频率都被完全衰减掉,另外,通带外的转换在极小的频率范围完成。
3.在带通滤波器的应用上,不仅要求带通滤波器带外高抑制,而且要求带通滤波器的体积尽可能小,能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包括:陶瓷体,设于陶瓷体底面左端的输入焊盘,设于陶瓷体底面右端的输出焊盘,设于陶瓷体底面中部的接地焊盘,以及设于陶瓷体内部的金属层;
5.所述金属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
6.第一金属层,其包含:位于接地焊盘上方的第一极板,由第一极板后侧左端延伸至输入焊盘上方的左延部,以及由第一极板后侧右端延伸至输出焊盘上方的右延部;第一极板通过第一过孔与接地焊盘的左半部电连接;第一极板通过第二过孔与接地焊盘的右半部电连接;
7.第二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一极板左半部上方的第二极板,以及位于第一极板右半部上方的第三极板;
8.第三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二极板上方的第四极板,由第四极板前侧延伸至输入焊盘上方的第一微带线,位于第三极板上方的第五极板,以及由第五极板前侧延伸至输出焊盘上方的第二微带线;
9.第四金属层,其包含:位于输入焊盘上方的第六极板,以及位于输出焊盘上方的第七极板;第六极板通过第三过孔与输入焊盘电连接;第七极板通过第四过孔与输出焊盘电连接;
10.第五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上方的第八极板,以及位于第一极板后侧上方的第三微带线;第三微带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八极板的左端还延伸至第六极板上方;第八极板的右端还延伸至第七极板上方;
11.第六金属层,其包含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第六微带线,以及第七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都沿前后方向延伸;
12.第四微带线的前端位于第一微带线和第六极板上方,第四微带线的前端通过第五过孔与第六极板、第一微带线电连接;第四微带线的后端位于第一极板左延部的上方,第四微带线的后端通过第六过孔与第一极板的左延部电连接;
13.第五微带线的前端位于第二极板上方,第五微带线的前端通过第七过孔与第二极板电连接;第五微带线的后端位于位于第三微带线左端的上方,第五微带线的后端通过第八过孔与第三微带线的左端、第一极板电连接;
14.第六微带线的前端位于第三极板上方,第六微带线的前端通过第九过孔与第三极板电连接;第六微带线的后端位于位于第三微带线右端的上方,第六微带线的后端通过第十过孔与第三微带线的右端、第一极板电连接;
15.第七微带线的前端位于第二微带线和第七极板上方,第七微带线的前端通过第十一过孔与第七极板、第二微带线电连接;第七微带线的后端位于第一极板右延部的上方,第七微带线的后端通过第十二过孔与第一极板的右延部电连接。
16.优选的,所述输入焊盘和输出焊盘对称设置。
17.优选的,所述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对称设置。
18.优选的,所述第四极板和第五极板对称设置。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对称设置。
20.优选的,所述第六极板和第七极板对称设置。
21.优选的,所述第四微带线和第七微带线对称设置。
22.优选的,所述第五微带线和第六微带线对称设置。
23.优选的,所述第八过孔与第十过孔对称设置。
24.优选的,整个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尺寸为1.6mm
×
0.8mm
×
0.7mm。
2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其整体尺寸为1.6mm
×
0.8mm
×
0.7mm,可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且滤波器采用4阶的设计,在带外形成4个传输零点,可达到带外高抑制的要求。
附图说明
26.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整个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尺寸为1.6mm
×
0.8mm
×
0.7mm,包括:陶瓷体,设于陶瓷体底面左端的输入焊盘p1,设于陶瓷体底面右端的输出焊盘p2,设于陶瓷体底面中部的接地焊盘gnd,以及设于陶瓷体内部的金属层;输入焊盘p1和输出焊盘p2对称设置;
31.所述金属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
32.第一金属层,其包含:位于接地焊盘gnd上方的第一极板101,由第一极板101后侧左端延伸至输入焊盘p1上方的左延部,以及由第一极板101后侧右端延伸至输出焊盘p2上方的右延部;第一极板101通过第一过孔201与接地焊盘gnd的左半部电连接;第一极板101
通过第二过孔202与接地焊盘gnd的右半部电连接;
33.第二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一极板101左半部上方的第二极板102,以及位于第一极板101右半部上方的第三极板103;第二极板102和第三极板103对称设置;
34.第三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二极板102上方的第四极板104,由第四极板104前侧延伸至输入焊盘p1上方的第一微带线31,位于第三极板103上方的第五极板105,以及由第五极板105前侧延伸至输出焊盘p2上方的第二微带线32;第四极板104和第五极板105对称设置;第一微带线31和第二微带线32对称设置;
35.第四金属层,其包含:位于输入焊盘p1上方的第六极板106,以及位于输出焊盘p2上方的第七极板107;第六极板106通过第三过孔203与输入焊盘p1电连接;第七极板107通过第四过孔204与输出焊盘p2电连接;第六极板106和第七极板107对称设置;
36.第五金属层,其包含:位于第二极板102和第三极板103上方的第八极板108,以及位于第一极板101后侧上方的第三微带线33;第三微带线3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八极板108的左端还延伸至第六极板106上方;第八极板108的右端还延伸至第七极板107上方;
37.第六金属层,其包含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四微带线34,第五微带线35,第六微带线36,以及第七微带线37;第四微带线34、第五微带线35、第六微带线36、第七微带线37都沿前后方向延伸;第四微带线34和第七微带线37对称设置;第五微带线35和第六微带线36对称设置;
38.第四微带线34的前端位于第一微带线31和第六极板106上方,第四微带线34的前端通过第五过孔205与第六极板106、第一微带线31电连接;第四微带线34的后端位于第一极板101左延部的上方,第四微带线34的后端通过第六过孔206与第一极板101的左延部电连接;
39.第五微带线35的前端位于第二极板102上方,第五微带线35的前端通过第七过孔207与第二极板102电连接;第五微带线35的后端位于位于第三微带线33左端的上方,第五微带线35的后端通过第八过孔208与第三微带线33的左端、第一极板101电连接;
40.第六微带线36的前端位于第三极板103上方,第六微带线36的前端通过第九过孔209与第三极板103电连接;第六微带线36的后端位于位于第三微带线33右端的上方,第六微带线36的后端通过第十过孔210与第三微带线33的右端、第一极板101电连接;第八过孔208与第十过孔210对称设置;
41.第七微带线37的前端位于第二微带线32和第七极板107上方,第七微带线37的前端通过第十一过孔211与第七极板107、第二微带线32电连接;第七微带线37的后端位于第一极板101右延部的上方,第七微带线37的后端通过第十二过孔212与第一极板101的右延部电连接。
42.本实用新型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其中:
43.第一电感l1主要由第四微带线34及与其相连接的通孔构成;
44.第二电感l2主要由第一微带线31形成;
45.第三电感l3主要由第五微带线35及其相连接的通孔组成;
46.第四电感l4主要由第八通孔形成;
47.第五电感l5主要由第三微带线33形成;
48.第六电感l6主要由第十通孔形成;
49.第七电感l7主要由第六微带线36及其相连接的通孔构成;
50.第八电感l8主要由第七微带线37及与其相连接的通孔构成;
51.第九电感l9主要由第二微带线32形成;
52.第一电容c1主要由第四极板104、第二极板102组成;
53.第二电容c2主要由第八极板108、第二极板102、第三极板103形成;
54.第三电容c3主要由第八极板108、第六极板106形成;
55.第四电容c4主要由第二极板102、第一极板101构成;
56.第五电容c5主要由第三极板103、第一极板101形成;
57.第六电容c6主要由第五极板105、第三极板103组成;
58.第七电容c7主要由第八极板108、第七极板107形成;
59.l1与c3、l4与c4、l6与c5、l8与c7形成四个振子;
60.引入l2与l9,使滤波器在高端形成两个零点;
61.引入c2,使滤波器在低端与高端各形成一个零点。
62.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通过低温共烧陶瓷三维集成技术实现高集成度,整体尺寸为1.6mm
×
0.8mm
×
0.7mm,可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且滤波器采用4阶的设计,主要通过在结构中引入c2、l2、l9,在带外形成4个传输零点,可达到带外高抑制的要求。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