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5253发布日期:2021-11-30 00:3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生产空心线圈过程中,当空心线圈通过绕线机绕好后,需将线圈取出再进行下一个绕线作业,但是在取绕好的线圈时,由于线圈已通过绕线机上的治具固定好形状,需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取出空心线圈,浪费时间人力,且容易损坏饶好的线圈,导致线圈报废率大,难以保证空心线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通过绕线部件设置,解决了绕线机取线圈不易而浪费时间、难以保证空心线圈质量的问题,实现了有效节省取线圈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且大大降低取线圈的损坏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质量。
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包括有:
6.基座,
7.绕线部件,所述绕线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端;
8.置线部件,所述置线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端,且设于所述绕线部件一侧;
9.所述绕线部件包括有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穿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方的第一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包围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外侧的绕线框、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绕线框之间的弹性体。
10.其中,绕线部件是绕线过程中用于制造线圈的固定装置;置线部件用于放置原材料线,从而便于向绕线部件输送原材料线。
11.进一步的,所述置线部件包括有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架、穿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放的第二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
12.本实用新型中,在生产空心线圈过程中,启动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其中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的转速按照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节,便于绕线部件顺畅稳定地从置线部件中的第二转动轴上的原材料线上取线进行绕线作业,第一旋转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绕线框转动,从而进行绕线作业,当绕线作业完成后,由于第一转动轴与绕线框之间的弹性体,可进行缩小绕线框的尺寸,从而使得绕线框的尺寸小于空心线圈的尺寸,从而便于拿取生产好的空心线圈,操作简单快捷,有效提高生产空心线圈的效率,大大降低取线圈过程造成的损坏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的质量。
13.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框为圆柱形绕线框,其中,圆柱形绕线框可根据需要生产的空心线圈尺寸大小来设定圆柱形绕线框尺寸,满足多样性,实用性强。
14.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框包括有框架、设于所述框架一侧的卡管、设于所述框架另一侧的卡条,所述卡条嵌于所述卡管内,所述卡管内设有定位槽,所述卡条阵列设有通孔,通
过该设置,在空心线圈制造过程中,卡条嵌于卡管内,当定位槽与通孔重合时,使用现有销钉卡进定位槽与通孔之间,从而使得卡条固定于卡管内,有效保证绕线过程中绕线框的稳定性,保证绕线质量;当绕线完成后,需要从绕线框取下空心线圈时,将现有销钉从定位槽与通孔之间取出,将卡条向卡管内深入,当定位槽与靠近于框架的通孔重合时,使用现有销钉卡进定位槽与通孔之间,从而使得卡条固定于卡管内,此时的绕线框的尺寸比已经绕好的空心线圈尺寸要小,从而可以毫不费力将空心线圈取出,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的生产质量,其中,通孔数量为2

4个,可根据实际生产空心线圈尺寸进行调节绕线框的尺寸,灵活性高。
1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弹性体,通过该设置,在生产空心线圈过程中,提高绕线框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环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绕线框之间,所述弹性体为2

4个,可根据绕线框来灵活调整弹性体的数量,有效保证绕线框的稳定性,且可轻松调节绕线框的尺寸,提高拿取空心线圈的方便性。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高度,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通过该设置,有效保证绕线过程中的顺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通过绕线部件设置,解决了绕线机取线圈不易而浪费时间、难以保证空心线圈质量的问题,实现了有效节省取线圈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且大大降低取线圈的损坏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质量。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部件右视图(除第一支撑架);
22.图3为图2中a方向绕线框的展开图。
23.图中标记:基座1;绕线部件2,第一支撑架21,第一旋转电机22,第一转动轴23,绕线框24,框架241,卡管242,定位槽2421,卡条243,通孔2431,弹性体25;置线部件3,第二支撑架31,第二旋转电机32,第二转动轴3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5.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

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包括有:
27.基座1,
28.绕线部件2,所述绕线部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1上端;
29.置线部件3,所述置线部件3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1上端,且设于所述绕线部件2一侧;
30.所述绕线部件2包括有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21、穿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上方的第一旋转电机22、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22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轴23、包围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3外侧的绕线框24、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与所述绕线框24之间的弹性体25。
31.其中,绕线部件2是绕线过程中用于制造线圈的固定装置;置线部件3用于放置原材料线,从而便于向绕线部件2输送原材料线。
32.进一步的,所述置线部件3包括有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架31、穿于所述第二支撑架31上放的第二旋转电机32、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32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33。
33.本实用新型中,在生产空心线圈过程中,启动第一旋转电机22、第二旋转电机32,其中第一旋转电机22、第二旋转电机32的转速按照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节,便于绕线部件2顺畅稳定地从置线部件3中的第二转动轴33上的原材料线上取线进行绕线作业,第一旋转电机22带动第一转动轴23转动,第一转动轴23带动绕线框转动,从而进行绕线作业,当绕线作业完成后,由于第一转动轴23与绕线框24之间的弹性体,可进行缩小绕线框24的尺寸,从而使得绕线框24的尺寸小于空心线圈的尺寸,从而便于拿取生产好的空心线圈,操作简单快捷,有效提高生产空心线圈的效率,大大降低取线圈过程造成的损坏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的质量。
34.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框24为圆柱形绕线框,其中,圆柱形绕线框可根据需要生产的空心线圈尺寸大小来设定圆柱形绕线框尺寸,满足多样性,实用性强。
35.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框24包括有框架241、设于所述框架241一侧的卡管242、设于所述框架241另一侧的卡条243,所述卡条243嵌于所述卡管242内,所述卡管242内设有定位槽2421,所述卡条243阵列设有通孔2431,通过该设置,在空心线圈制造过程中,卡条243嵌于卡管242内,当定位槽2421与通孔2431重合时,使用现有销钉卡进定位槽2421与通孔2431之间,从而使得卡条243固定于卡管242内,有效保证绕线过程中绕线框24的稳定性,保证绕线质量;当绕线完成后,需要从绕线框24取下空心线圈时,将现有销钉从定位槽2421与通孔2431之间取出,将卡条243向卡管242内深入,当定位槽2421与靠近于框架的通孔2431重合时,使用现有销钉卡进定位槽2421与通孔2431之间,从而使得卡条243固定于卡管242内,此时的绕线框的尺寸比已经绕好的空心线圈尺寸要小,从而可以毫不费力将空心线圈取出,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的生产质量,其中,通孔2431数量为2

4个,可根据实际生产空心线圈尺寸进行调节绕线框的尺寸,灵活性高。
3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25为弹簧弹性体,通过该设置,在生产空心线圈过程中,提高绕线框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3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25环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3与所述绕线框24之间,所述弹性体25为2

4个,可根据绕线框24来灵活调整弹性体25的数量,有效保证绕线框24的稳定性,且可轻松调节绕线框24的尺寸,提高拿取空心线圈的方便性。
3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3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的高度,所述第一转
动轴23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3平行设置,通过该设置,有效保证绕线过程中的顺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3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0.通过绕线部件设置,解决了绕线机取线圈不易而浪费时间、难以保证空心线圈质量的问题,实现了有效节省取线圈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且大大降低取线圈的损坏率,有效保证空心线圈质量。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