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光电混合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7712发布日期:2022-03-30 13: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医用光电混合线缆的制作方法
1.25mm。
18.可选地,所述外被层的外径为2.25mm-2.45mm,所述外被层的厚度为 0.28mm-0.35mm。
19.可选地,所述外被层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
20.可选地,所述导体层的电阻小于595ω/km。
21.可选地,所述外被层的抗拉强度为25n-35n/mm2。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光电混合线缆包括导体芯线、缠绕层、光纤、填充件和外被层,具体地,导体芯线设于线缆的最内层,缠绕层包覆于导体线芯的外部,光纤和填充件分别设于导体芯线和缠绕层之间,两个导体芯线纵向排布,并相互绞合成缆,多根光纤和多个填充件分别位于两导体芯线的两侧,两导体芯线和光纤之间存在间隙,填充件靠近导体芯线和光纤设置,且填充于导体芯线和光纤之间。缠绕层用于屏蔽外界对光纤和导体芯线的干扰,缠绕层至少能够达到95%的包覆效果,以确保能够达到较佳的屏蔽作用,缠绕层将导体芯线和光纤紧紧包裹并缠绕在一起,确保内部芯线和光纤的稳定性,光纤设有三根,导体芯线设有两个,且各导体芯线和各光纤之间可独立工作,也可同时进行工作,设置多根光纤和导体芯线,不仅可以增强传输频率,而且可以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另外,缠绕层的外部还设有外被层,外被层主要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外被层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力和抗弯折性,避免线缆的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坏,影响内部芯线和光纤工作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缆中设置多根光纤,利用光纤和导体芯线同步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实现了数据输送的稳定性,而且增加了传输频率,达到了确保输出影像的清晰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光电混合线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的另一视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医用光电混合线缆20光纤10导体线芯30填充件11导体层40外被层12绝缘层50缠绕层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光电混合线缆100。
3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医用光电混合线缆100 包括:
35.导体芯线10,所述导体芯线10设有两根,两所述导体芯线10纵向并排设置,并相互绞合成缆,所述导体芯线10包括导体层11和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包覆于所述导体层11的外部;
36.缠绕层50,所述缠绕层50包覆于两所述导体芯线10的外部,且所述缠绕层50与两所述导体线芯存在间隙;
37.光纤20,所述光纤20设有三根,三根所述光纤20设于所述导体芯线10和所述缠绕层50之间,且三根所述光纤20分别分布于所述导体芯线10的两侧,三根所述光纤20的外径相等;
38.填充件30,所述填充件3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填充件30填充于所述导体芯线10和所述光纤20的间隙之间,且多个所述填充件30分别分布于所述导体芯线10的两侧,并靠近所述线缆的中心位置;
39.外被层40,所述外被层40包覆于所述缠绕层50的外部,且所述外被层40的内表面贴设于所述缠绕层50的外部。
40.可以理解地,医用光电混合线缆整体呈圆柱形结构,导体芯线10、光纤 20、填充件30包裹于缠绕层50的内部,外被层40包覆于缠绕层50的外部。外被层40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外被层40的两端为开口设置,可以理解地,外被层40为线缆的最外层,外被层40的外径相当于线缆的外径,外被层40 由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热塑性聚氨酯材质为tpu材料,具有高延伸率,高强度耐腐蚀性,可提升线缆抗拉伸抗弯折的同时又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而tpu材料不含增塑剂的无卤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导体芯线10设有两条,两导体芯线10相互绞合成缆,导体芯线10包括导体层11和绝缘层12,绝缘层12包覆于导体层11的外部,两绝缘层12的外表面相互接触,以确保两导体层11不会相互干涉,增强线缆工作的稳定性。两
导体芯线10的外部包覆有缠绕层50,用于屏蔽外界干扰,缠绕层50沿一个方向将导体芯线10 包裹在其中,至少做到95%的包裹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缠绕层50中还包覆有光纤20,且光纤20数量设有三根,三根光纤20分别分布在两导体芯线10的两侧,且错开设置。进一步地,导体芯线10和光纤20之间存在间隙,其间隙之间填充有填充件30,可进一步避免多根导体芯线10和多根光纤20之间相互干扰,增强各芯线之间的抗干扰能力。
4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医用光电混合线缆100包括导体芯线10、缠绕层50、光纤20、填充件30和外被层40,具体地,导体芯线10设于线缆的最内层,缠绕层50包覆于导体线芯的外部,光纤20和填充件30分别设于导体芯线10和缠绕层50之间,两个导体芯线10纵向排布,并相互绞合成缆,多根光纤20和多个填充件30分别位于两导体芯线10的两侧,两导体芯线10和光纤20之间存在间隙,填充件30靠近导体芯线10和光纤20设置,且填充于导体芯线10和光纤 20之间。缠绕层50用于屏蔽外界对光纤20和导体芯线10的干扰,缠绕层50至少能够达到95%的包覆效果,以确保能够达到较佳的屏蔽作用,缠绕层50将导体芯线10和光纤20紧紧包裹并缠绕在一起,确保内部芯线和光纤20的稳定性,光纤20设有三根,导体芯线10设有两个,且各导体芯线10和各光纤20之间可独立工作,也可同时进行工作,设置多根光纤20和导体芯线10,不仅可以增强传输频率,而且可以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另外,缠绕层50的外部还设有外被层40,外被层40主要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外被层40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力和抗弯折性,避免线缆的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坏,影响内部芯线和光纤20 工作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缆中设置多根光纤20,利用光纤20和导体芯线10同步进行数据传输,不仅实现了数据输送的稳定性,而且增加了传输频率,达到了确保输出影像的清晰度的目的。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层11采用19根镀银铜丝绞合而成,且每根所述镀银铜丝的直径为0.05mm。
43.导体层11采用19根铜丝通过弓绞机台进行退扭绞合而成,从而避免多余扭力使芯线导体变形,增强芯线导体的耐拉伸耐弯折效果,并通过绝缘层 12和缠绕层50分别对导体芯线10进行包裹,来提高导体层11和绝缘层12 的整体的抗拉伸和抗折弯性能。导体线芯由镀银铜材料制成,由于镀银铜材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又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成型性好,所以,本实施例采用镀银铜作为导体材料可以增强导体线芯的抗弯折能力。且每根镀银铜丝的直径为0.05mm,由于多根铜丝需绞合成型,所以19根铜丝的直径之和会小于导体层11的外径。
4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层11的外径为0.25mm,所述绝缘层12的外径为 0.45mm-0.55mm。所述导体层11的厚度为0.25mm,所述绝缘层12的厚度为 0.10mm-0.12mm。
45.导体层11的直径小于绝缘层12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导体层11的外径设置在0.25mm左右,且绞合外径为0.21mm,而绝缘层12的外径设置在 0.45mm-0.55mm之间,两个导体线芯相互绞合捆紧,其绞合外径将大于一个导体线芯的外径,小于两个导体线芯的外径之和。可以理解地,两个导体线芯相互绞合,可以确保线缆在和设备连接时不易发生弯折或折断现象,以增加线缆连接的稳定性。导体层11的厚度和导体层11的外径大小相同,即两导体层11的贴合度十分紧密,抗干扰效果好。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20的直径为0.20mm-0.30mm,两所述光纤 20设于所述导体芯线10的左侧,一所述光纤20设于所述导体芯线10的右侧,且三根所述光纤20的颜色分别
为蓝色、橙色和绿色。
47.光纤20可以通过宽带接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光纤20可增强数据输送的稳定性和输送频率。而且光纤20接入可以满足医用设备的智能显示,音频、图像、视频等的稳定传输和交换。同时设置多根光纤20可增强其传输频率,且多根光纤20分别错开设置,可避免其相互干扰。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2由氟化乙丙烯材料制成,所述填充件30由芳纶材料制成。
49.氟化乙丙烯材料无臭,无毒,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适用于做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12。芳纶填充材料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采用芳纶进行填充,能够提高导体层11传输的稳定性和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
50.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层50的屏蔽率在94%以上,且所述缠绕层50的外径为1.21mm-1.25mm。
51.缠绕层50主要起到屏蔽外界干扰的作用,屏蔽层沿一个方向缠绕于导体芯线10的外部,对导体芯线10和光纤20实行全包裹性缠绕,其缠绕外径在 1.21mm-1.25mm之间,因缠绕方式和手法的不同,其外径会有细微变化,所以会有一个区间值,但其屏蔽效果需确保在94%以上。
5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被层40的外径为2.25mm-2.45mm,所述外被层40 的厚度为0.28mm-0.35mm。
53.外被层40设于线缆的最外层,外被层40的厚度大于缠绕层50的厚度,可对线缆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由于外被层40包裹于缠绕层50的外部,所以,缠绕层50的外径小于外被层40的外径,且外被层40的厚度大于缠绕层 50的厚度,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缠绕层50的外径设置在1.21mm-1.25mm,而外护套的外径设置在2.25mm-2.45mm之间,外护套的厚度是缠绕层50的两倍,如此,可达到增强线缆的抗拉能力和弯折能力,有效的保护了线缆的内部线芯和光纤20不受损坏,以增强线缆的稳定性。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层11的电阻小于595ω/km。
55.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导体层11的电阻值保持在一定值,且最大值不超过 595ω/km,增强了线缆的阻燃效果,同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绝缘层 12的绝缘强度为600v/mm,通过绝缘强度的设置可以实现各数据的传输不会相互干扰,确保作业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5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被层40均采用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极强的耐高温的效果,且耐高温的温度为150℃-250℃。经实验证明当温度达到250℃时,其外被层40还能保证完好不变形,不软化等现象。
57.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被层40的抗拉强度为25n-35n/mm2。
58.进一步地,为增强光电混合线缆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和抗拉性,本实用新型的外被层40的抗拉强度应确保在25n-35n/mm2之间,且老化后的抗张残率大于75%,可见,外被层40具有一定的张力和拉力,增强外被层40的抗老化能力。将外被层40的抗拉强度控制在25n-35n/mm2之间,且拉力速度为250mm/min,即通过增强外被层40的抗拉强度,可以提高外
被层40的使用寿命,以确保线缆在拉伸过程中不会被轻易弯折或折断。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