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6659发布日期:2021-12-04 12:0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场合用特种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主要在机场、港口、码头、矿场、风能发电场等场所。其中航空和大型舰船电力系统中要求配套400hz电缆,主要用于移动式动力供给。由于飞机、舰船航母本身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且收放移动频繁,对电缆的柔软性能及导体经过多次弯曲后的断丝率,抗外界拉力性能要求很高。因此,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导体属于电缆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需要满足上述要求。
3.普通的软电缆采用铜丝绞合为整根导体,电缆较硬,安装不方便,且相同截面积,单位载流量较小。
4.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5.1、高频率400hz时电缆的电抗会增加,进而影响使用过程中线路的电压降变大。普通动力线芯导体截面小,无法满足高频电缆使用。
6.2、铜导体的密度为8.89g/cm3,生产出的电缆较重,不利用长期频繁弯曲移动使用,有较大断丝率的隐患。
7.3、铜的材料成本日益提高,相同要求的载流量,用现有电缆结构生产的导体截面较大,电缆的整体成本较高。
8.4、动力线和控制线没有集中在同一电缆内,外径大,需要分多次敷设。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降低阻抗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且较柔软、耐拖曳、排布合理、结构紧凑的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
10.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它包括支撑加强芯线、第一动力线、第二动力线、控制线与扎带;
11.所述支撑加强芯线包括支撑套以及位于支撑套内的中心加强芯线,若干根第一动力线紧密绞在支撑加强芯线的外部,所述第一动力线包括第一加强芯线、绞在第一加强芯线外部的若干组第一束丝导体以及绕包在第一束丝导体外部的半导电带,若干根第二动力线与若干根控制线紧密绞在第一动力线的外部,所述第二动力线包括第二加强芯线以及绞在第二加强芯线外部的若干组第二束丝导体,所述控制线包括控制线导体以及设在控制线导体外部的控制线绝缘套,在第二动力线与控制线的外部绕包有扎带,且所述第一束丝导体、第二束丝导体与控制线导体均由若干导体单丝绞合而成。
12.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加强芯线、第一加强芯线与第二加强芯线均为芳纶材质。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套的材质为硫化橡胶。
14.作为优选,所述半导电带的材质为半导电尼龙带。
15.作为优选,所述扎带的材质为无纺布。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力线包括一根第一加强芯线、绞在一根第一加强芯线外部的6组第一束丝导体以及绕包在第一束丝导体外部的半导电带。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动力线包括一根第二加强芯线以及绞在一根第二加强芯线外部的6组第二束丝导体。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束丝导体、第二束丝导体与控制线导体均由若干直径相同的导体单丝绞合而成。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力线的数量为6根且它们的外径相等,第二动力线的数量为8根且它们的外径相等,控制线的数量为4根且它们的外径相等;所述8根第二动力线被平均分成左右两组,4根控制线被平均分成上下两组,上下两组控制线位于左右两组第二动力线之间。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导体的表面积,减小了集肤效应产生引起的交流电阻增大,有效的降低了阻抗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
22.2、本实用新型具有较柔软、耐拖曳、耐磨损的性能,弯曲10000次,导体断丝率不超过1%。
23.3、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线和控制线集中在同一电缆内,线芯排布更为合理、结构更为紧凑、外径小、占用敷设空间小,使电缆具备传输动力电和控制信号的功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400hz高频率移动拖曳电缆的导体,如图1所示,它包括支撑加强芯线、第一动力线、第二动力线、控制线与扎带5;
27.所述支撑加强芯线包括支撑套12以及位于支撑套12内的中心加强芯线11,6根第一动力线紧密绞在支撑加强芯线的外部,所述第一动力线包括第一加强芯线21、绞在第一加强芯线21外部的6组第一束丝导体22以及绕包在第一束丝导体22外部的半导电带23,8根第二动力线与4根控制线紧密绞在第一动力线的外部,8根第二动力线被平均分成左右两组,4根控制线被平均分成上下两组,上下两组控制线位于左右两组第二动力线之间,所述第二动力线包括第二加强芯线31以及绞在第二加强芯线31外部的6组第二束丝导体32,所述控制线包括控制线导体41以及设在控制线导体41外部的控制线绝缘套42,在第二动力线与控制线的外部绕包有扎带5,且所述第一束丝导体22、第二束丝导体32与控制线导体41均由若干导体单丝绞合而成。
28.所述中心加强芯线11、第一加强芯线21与第二加强芯线31均为芳纶材质,所述支撑套12的材质为硫化橡胶,所述半导电带23的材质为半导电尼龙带,所述扎带5的材质为无
纺布。
29.所述第一束丝导体22、第二束丝导体32与控制线导体41均由若干直径相同的导体单丝绞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导体采用导体单丝、束丝、束绞、复绞的方式构成。
30.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加强芯线的中心具有芳纶材质的中心加强芯线11,在第一动力线的中心具有芳纶材质的第一加强芯线21,在第二动力线的中心具有芳纶材质的第二加强芯线31,由于芳纶材质的中心加强芯线11、第一加强芯线21与第二加强芯线31抗拉能力很强,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抗外界拉力性能很高且频繁移动的场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反复弯曲次数大于等于10000次、蠕变速度小于等于1
×
10
‑2(%/h)。
31.在第一动力线中,绕包在第一束丝导体22外部的半导电带23可以均匀电场,将第一束丝导体22中的电流集中到第一束丝导体22的表面,加大了第一束丝导体22间的良好接触面,增加了第一束丝导体22的载流量。
32.本实用新型中,在中心加强芯线11的外部挤包硫化橡胶材质的支撑套12,它对第一动力线、第二动力线与控制线起到支撑和填充作用。
33.本实用新型中,构成第一束丝导体22、第二束丝导体32与控制线导体41的导体单丝均为gb/t 3956

2008中规定的第5类铜导体单丝,这种铜导体的电阻率小于等于0.017241ω
·
mm2/m,电导率大于等于100%iacs,伸长率大于等于15%。
34.本实用新型在同一称重截面下有效增加了导体外径,达到所需的大截面效用,相同截面的常规第5种铜导体的载流量是本结构铜导体的86%,即1.16倍的常规第5种铜导体截面才可满足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载流量,可有效提高电缆导体的有效利用率。
35.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线和控制线分层绞合而成,最外层8根第二动力线被平均分成左右两组,它们围绕轴心呈双边60
°
设置,4根控制线被平均分成上下两组,对称分布在导体外层,线芯排布更为合理,结构更为紧凑,外径小,占用敷设空间小,使本实用新型的导体具备传输动力电和控制信号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