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9233发布日期:2022-01-19 17:5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


背景技术:

2.多芯电缆是一种可以减少普通电缆趋肤效应,能降低线路损耗的新型电缆,且内部密集设置有多根绝缘线芯,不仅在电子产品和设备上有广泛使用,在航空航天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3.随着多芯电缆的不断生产,在多芯电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4.现有的多芯电缆由于内部集成了多根直径较小的线芯,在电缆整体受到挤压碰撞或者拖拉滚动是时,内部多根线芯之间易摩擦错位,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绞扭和磨损,大大缩短了多芯电缆的使用寿命。
5.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电缆整体受到挤压碰撞或者拖拉滚动时,内部多根线芯之间易摩擦错位,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绞扭和磨损,大大缩短了多芯电缆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包括外护套、铠装层、屏蔽层、内护套和内导体,所述外护套内侧设置有铠装层,且铠装层内侧与第一缓冲板顶部贴合,并且第一缓冲板底部固定在屏蔽层外侧,同时屏蔽层内侧与第二缓冲板顶部贴合,所述第二缓冲板底端固定在内护套外侧,且内护套内侧设置有内导体,所述铠装层内侧与第一缓冲板外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条,且第一缓冲板内侧与屏蔽层外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条,所述外护套外侧底部与c型卡板内侧贴合,且c型卡板固定在底座上,并且底座边侧开设有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内壁与侧螺栓一端贴合,且侧螺栓贯穿活动板,并且活动板底端与支撑杆顶端相互连接,所述支撑杆底端安装在接触底板上端面,且接触底板与底座底部矩形槽内壁贴合,并且接触底板边侧设置有稳定机构。
8.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均以内导体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有6个,且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均设置为弧形板状结构,并且第一缓冲板底端与第二缓冲板顶部中心对齐,同时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材质均为聚氯乙烯。
9.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条与铠装层内侧和第一缓冲板外侧均紧密贴合,且第一填充条的材质为聚烯烃共混树脂。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填充条与第一缓冲板内侧与屏蔽层外侧均紧密贴合,且第二填充条为滑石粉。
11.优选的,所述侧螺栓与轨迹槽为滑动连接,且侧螺栓与活动板上开设的孔洞为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通过其顶端和底端安装的柱状轴分别与活动板和接触底板构
成转动机构,且支撑杆关于接触底板对称分布。
13.优选的,所述接触底板的俯视形状为“凸”字型,且接触底板关于底座对称发内部,并且接触底板与底座底部矩形槽为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侧凸块和限位内槽,且侧凸块固定安装在接触底板边侧,并且接触底板与限位内槽内壁贴合,同时限位内槽开设在底座底部矩形槽侧壁上。
15.优选的,所述侧凸块与限位内槽为滑动连接,且侧凸块关于接触底板对称分布。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可以对内部多根线芯进行有效保护,能减小外部冲击对内部多根线芯的影响,避免多根线芯摩擦错位,从而延长了多芯电缆整体的使用寿命;
17.1.通过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一填充条和第二填充条的结构设计,可以对外力进行削弱,大幅减小作用在内导体上的力,从而避免内导体受力摩擦错位;
18.2.通过底座、轨迹槽、侧螺栓、活动板、支撑杆和接触底板组成的结构,可以稳定支撑线缆整体,避免线缆被拖拉滚动,减小外力作用在线缆上的机会,从而延长多芯电缆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护套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外护套;2、铠装层;3、第一缓冲板;4、屏蔽层;5、第二缓冲板;6、内护套;7、内导体;8、第一填充条;9、第二填充条;10、c型卡板;11、底座;12、轨迹槽;13、侧螺栓;14、活动板;15、支撑杆;16、接触底板;17、稳定机构;1701、侧凸块;1702、限位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包括外护套1、铠装层2、第一缓冲板3、屏蔽层4、第二缓冲板5、内护套6、内导体7、第一填充条8、第二填充条9、c型卡板10、底座11、轨迹槽12、侧螺栓13、活动板14、支撑杆15、接触底板16、稳定机构17、侧凸块1701和限位内槽1702,外护套1内侧设置有铠装层2,且铠装层2内侧与第一缓冲板3顶部贴合,并且第一缓冲板3底部固定在屏蔽层4外侧,同时屏蔽层4内侧与第二缓冲板5顶部贴合,第二缓冲板5底端固定在内护套6外侧,且内护套6内侧设置有内导体7,铠装层2内侧与第一缓冲板3外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条8,且第一缓冲板3内侧与屏蔽层4外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条9,外护套1外侧底部与c型卡板10内侧贴合,且c型卡板10固定在底座11上,并且底座11边侧开设有轨迹槽12,轨迹槽12内壁与侧螺栓13一端贴合,且侧螺栓13贯穿活动板14,并且活动板14底端与支撑杆15顶端相互连接,支撑杆15底端安装在
接触底板16上端面,且接触底板16与底座11底部矩形槽内壁贴合,并且接触底板16边侧设置有稳定机构17。
26.本例的第一缓冲板3和第二缓冲板5均以内导体7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有6个,且第一缓冲板3和第二缓冲板5均设置为弧形板状结构,并且第一缓冲板3底端与第二缓冲板5顶部中心对齐,同时第一缓冲板3和第二缓冲板5的材质均为聚氯乙烯,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缓冲板3和第二缓冲板5可以本身形状和材料特征,对外力进行缓冲。
27.第一填充条8与铠装层2内侧和第一缓冲板3外侧均紧密贴合,且第一填充条8的材质为聚烯烃共混树脂,材质较硬的第一填充条8可以对远离第一缓冲板3处进行防护,避免外力造成外护套1变形过多。
28.第二填充条9与第一缓冲板3内侧与屏蔽层4外侧均紧密贴合,且第二填充条9为滑石粉,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滑石粉可以在第一缓冲板3受力形变时,对第一缓冲板3进行稳定支撑。
29.侧螺栓13与轨迹槽12为滑动连接,且侧螺栓13与活动板14上开设的孔洞为滑动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侧螺栓13可以带着活动板14沿着轨迹槽12进行稳定的滑动位移。
30.支撑杆15通过其顶端和底端安装的柱状轴分别与活动板14和接触底板16构成转动机构,且支撑杆15关于接触底板16对称分布,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活动板14在垂直方向上位移时,可以通过驱动支撑杆15旋转,带动接触底板16进行位移。
31.接触底板16的俯视形状为“凸”字型,且接触底板16关于底座11对称发内部,并且接触底板16与底座11底部矩形槽为滑动连接,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接触底板16可以被支撑杆15驱动进行水平滑动位移。
32.稳定机构17包括侧凸块1701和限位内槽1702,且侧凸块1701固定安装在接触底板16边侧,并且接触底板16与限位内槽1702内壁贴合,同时限位内槽1702开设在底座11底部矩形槽侧壁上,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接触底板16稳定滑动位移。
33.侧凸块1701与限位内槽1702为滑动连接,且侧凸块1701关于接触底板16对称分布,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接触底板16可以带着侧凸块1701沿着限位内槽1702进行稳定的水平滑动伸出。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电缆整体卡入聚乙烯材质的c型卡板10内,如图1所示,将图1和图2中的侧螺栓13末端的螺母拧松,侧螺栓13末端螺母不再将活动板14挤压固定在底座11侧面,拨动活动板14竖直下移,活动板14带着侧螺栓13沿着轨迹槽12竖直下移,活动板14推动支撑杆15向外旋转,支撑杆15推动图4中的接触底板16带着侧凸块1701沿着限位内槽1702向底座11外滑动展开,至侧凸块1701与限位内槽1702另一端贴合,拧紧侧螺栓13末端螺母,将活动板14位置固定,2个接触底板16向外侧展开,支撑杆15稳定支撑,底座11底部宽度增加,对电缆整体的支撑稳定性增加,将电缆整体支撑远离地面,并且在受到碰撞时不会倒,能避免外护套1内侧的内导体7在拖拉滚动过程中出现绞扭和磨损;
35.当外护套1受到外力击打时,若击打点在图1中第一填充条8处,硬质的第一填充条8可以阻挡外护套1变形,并挤压两侧的第一缓冲板3,第一缓冲板3受力进行微变弯曲,挤压内侧的第二填充条9,第二填充条9对第一缓冲板3支撑,对外力进行缓冲,若击打点靠近第一缓冲板3,则直接作用在第一缓冲板3上,同样令第一缓冲板3受力进行微变弯曲,第一缓
冲板3直接挤压第二填充条9,对外力进行缓冲;
36.随后外力传导至屏蔽层4,屏蔽层4受力挤压第二缓冲板5,第二缓冲板5受力进行微变弯曲,对外力进行缓冲,从而大幅减小向内传递至内护套6和内导体7上的力的大小,避免多个内导体7受力位移摩擦,起到稳定保护的效果,这就是该结构稳固的集成化多芯电缆的工作原理。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