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0383发布日期:2022-01-19 18:1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特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而锂电池因为能够作为这些能源储存和输出缓冲环节,所以锂电池可作为新能源的配套产品,所以锂电池也叫新能源电池。
3.传统的新能源电池结构大多为方形或圆柱两种,由于锂电池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比能量高、原材料丰富、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中,但现有的锂电池通常存在以下缺点:
4.1、由于锂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储能器件,所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气体,其在电池预充电的过程中,电池内的产气量最多,使新能源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2、现有的圆柱电池内部空间小,其内部无法承载较多的气体,需要频繁的给电池进行排气,排气过程成本较高且效率低,排气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6.3、现有的锂电池部分设有排气装置,但排气过程较为复杂,且工作效率低,不利于锂电池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该电池采用全新的电池结构,使其内部的承重容量大幅提升,减少了电池的排气频率;此外该电池还优化了排气装置,在提高了电池排气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9.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包括有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和电池外壳,负极组件安设在电池外壳的尾端,正极组件安设在电池外壳的顶端,电池外壳内部还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通过连接柱塞与负极组件和正极组件卡接,中心管的轴心和正极组件、负极组件三者重合。
10.优选的方案中,负极组件包括密封螺丝、负极盖板、负极支架、负极极柱和负极极板,所述负极支架安设在电池外壳内,负极支架的下端面连接负极极板,负极支架的上端面连接负极盖板,负极极板的轴心处开设有安装槽口,负极极柱贯穿连接负极支架和负极盖板并卡接在安装槽口内,负极盖板在电池外部与电池外壳焊接固定。
11.优选的方案中,密封螺丝与负极极柱之间螺纹连接,密封螺丝与负极极柱的内部接触面处设置有密封垫圈,负极极柱的侧壁处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负极极柱的内部相连通,并由密封螺丝控制其开合。
12.优选的方案中,正极组件包括正极盖板、正极支架、正极极柱和正极极板,所述正
极支架安设在电池外壳内,正极支架的上端面连接正极盖板,正极组件的下端面连接正极极板,正极极柱贯穿连接正极盖板和正极支架并安设于负极极板内,正极盖板在电池外部与电池外壳焊接固定。
13.优选的方案中,正极极柱在电池外与正极盖板的接触面处设置有第一绝缘密封圈,正极极柱在电池内与正极盖板的接触面处设置有第二绝缘密封圈。
14.优选的方案中,负极支架和正极支架的四周设置有支撑脚,负极支架和正极支架通过支撑脚卡接于电池外壳,所述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
15.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6.1、电池内部的壳体支架为内中空结构,能为电解液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增加了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也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提供了缓存的空间,减少电池的排气频率;
17.2、电池负极采用优化的排气装置,能大幅简化电池的排气过程,减缓电池内部的胀气问题;
18.3、电池各部件之间连接牢固,且电池结构稳定,不会因外界晃动和内部胀气的原因而发生变形或脱落,使其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极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下结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下外观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中:负极组件1、密封螺丝101、负极盖板102、负极支架103、负极极柱104、负极极板105、安装槽口1051、密封垫圈106、排气孔107、中心管2、电池外壳3、连接柱塞4、正极组件5、第一绝缘密封圈501、正极盖板502、第二绝缘密封圈503、正极支架504、正极极柱505、正极极板506。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方型锂电池,包括有负极组件1、正极组件5和电池外壳3,负极组件1安设在电池外壳3的尾端并作为电池的负极,正极组件5安设在电池外壳3的顶端并作为电池的正极,电池外壳3内部还设有中心管2,所述中心管2的两端通过连接柱塞4与负极组件1和正极组件5卡接,中心管2在电池外壳3的内部将负极组件1和正极组件5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中心管2的轴心和正极组件5、负极组件1之间三者重合,中心管2由于与正极组件5和负极组件1之间设置有卡位机构,电池在运行时中心管2不会发生晃动和脱落,进而大幅提升了电池运行的稳定性。
27.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负极组件1包括密封螺丝101、负极盖板102、负极支架103、负极极柱104和负极极板105,所述负极支架103安设在电池外壳3内,负极支架103的下端面连接负极极板105,负极支架103的上端面连接负极盖板102,负极极板105的轴心处开设有
安装槽口1051,负极极柱104贯穿连接负极支架103和负极盖板102并卡接在安装槽口1051内,负极盖板102在电池外部与电池外壳3焊接固定,通过此结构可保证负极极柱104安装后的稳定性,并防止负极极柱104在运行时在运行时因外界原因发生晃动和脱落。
28.优选的方案如图5所示,密封螺丝101与负极极柱104之间螺纹连接,密封螺丝101与负极极柱104的内部接触面处设置有密封垫圈106,负极极柱104的侧壁处开设有排气孔107,所述排气孔107与负极极柱104的内部相连通;
29.当向上旋转密封螺丝101时,密封螺丝101的下端连接密封垫圈106并同步向上运动,密封垫圈106即可从排气孔107处离开,密封螺丝101内部与外界连通,电池内部的气体即可通过排气孔107排出,同时通过排气孔107也可向电池内灌注电解液;
30.当向下旋转密封螺丝101时,密封螺丝101的下端连接密封垫圈106并同步向下运动,密封垫圈106向下移动并将排气孔107堵住,密封螺钉101内部形成封闭。
31.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正极组件5包括正极盖板502、正极支架504、正极极柱505和正极极板506,所述正极支架504安设在电池外壳3内,正极支架504的上端面连接正极盖板502,正极组件5的下端面连接正极极板506,正极极柱505贯穿连接正极盖板502和正极支架504并安设于负极极板105内,正极盖板502在电池外部与电池外壳3焊接固定,通过此结构可保证正极极柱505安装后的稳定性,防止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和脱落,也保证了正极组件5与电池外壳3之间的严密性。
32.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正极极柱505在电池外与正极盖板502的接触面处设置有第一绝缘密封圈501,正极极柱505在电池内与正极盖板502的接触面处设置有第二绝缘密封圈503,通过第一绝缘密封圈501可保证正极极柱505在电池外侧的封闭性,通过第二绝缘密封圈5013可保证正极极柱505在电池内侧的封闭性,进而保证正极组件的绝对封闭,防止电池外壳3内部的电解液渗出,同时也保证了正极极柱505周围部件的绝缘性。
33.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负极支架103和正极支架504的四周设置有支撑脚,负极支架103和正极支架504通过支撑脚卡接于电池外壳3,所述支撑脚为内中空结构可提高电池壳体1的内部空间,使电池外壳3内部能为电解液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增加了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也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外壳3内部产生的气体提供了缓存的空间。
34.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