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3276发布日期:2022-02-12 13:3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矿物脱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


背景技术:

2.磁铁矿山选矿流程一般经过破碎、磨矿、分级、磁选及过滤等多级作业完成,在磁性矿物分选过程中,细粒磁铁矿矫顽力大,被磁化后保留剩磁,结成磁团,不易分开,严重影响分选作业,脱磁器的应用大大方便了细粒磁铁矿的脱磁分选作业。
3.脱磁器的线圈通常是长时间以大电量运行,自身发热比较严重,然而,现有的脱磁器缺乏散热措施,因而加速线圈的老化,不仅增加电能的损耗而且降低线圈的使用寿命,因而,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圆周侧壁设置有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第一壳体靠近转盘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转盘的圆周侧壁安装有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的表面设置有等距排布的凹点,所述橡胶垫层的一侧位于凹槽的内部且贴合凹槽的侧壁,所述转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旋转叶片,所述第一壳体的圆周侧壁贯穿开设有等距排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圆周侧壁开设有等距排布的第二通孔,所述转盘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
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面安装有法兰盘,所述电机的顶面固定连接法兰盘底面,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位于第一输出轴的正下方贯穿开设有滑口,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的内壁顶面,所述顶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和滑口匹配的通口,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底端通过滑口和通口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且轴承连接转盘的顶面,所述转动杆的底面远离输出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
7.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面固定连接转动杆的底面,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位于连杆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杆的底端延伸至限位滑槽的内部且滑动贴合限位滑槽的侧壁。
8.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
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9.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贯穿开设于第二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末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且轴承连接于第一弧形板。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弧形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档杆,所述限位档杆的顶部延伸至限位凹槽的内部且滑动贴合限位凹槽的侧壁。
11.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板的外圆周侧壁,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板体,所述滑动板体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穿设固定块的侧壁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且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内圆周侧壁。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经驱动机构带动转盘运动,转盘带动橡胶垫层运动动,经凹点增加橡胶垫层和凹槽内壁的摩擦力,转盘在运动的同时转动,转盘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旋转叶片转动,线圈绕组发热将热量沿第一通孔排出送至空腔的内部,经旋转叶片将热量沿第二通孔排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减缓线圈的老化,减少电能的损耗,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
14.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对称的减振机构,经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弧形板运动,第一弧形板经两个弹簧、第二限位机构带动第二弧形板贴合装置主体的圆周侧壁,当装置的底部受到振动时,经两个弹簧对振动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通口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减振机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为:1、装置主体;2、线圈绕组;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空腔;6、转盘;7、凹槽;8、转杆;9、旋转叶片;10、驱动机构;11、电机;12、输出轴;121、第一输出轴;13、转动杆;14、顶板;15、通口;16、第一限位机构;17、限位滑槽;18、连杆;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1、滑口;21、橡胶垫层;22、凹点;23、减振机构;24、第一弧形板;25、第二弧形板;26、弹簧;27、驱动组件;28、螺纹通孔;29、螺栓;30、限位机构;31、固定板;32、限位凹槽;33、限位档杆;34、第二限位机构;35、固定块;36、腔室;37、滑动板体;38、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附图1-图6所示的一种可降低损耗的矿用脱磁器,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圆周侧壁设置有线圈绕组2,线圈绕组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壳体4,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之间设置有空腔5,空腔5的一侧顶部设置有转盘6,第一壳体3靠近转盘6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转盘6的圆周侧壁安装有橡胶垫层21,橡胶垫层21的表面设置有等距排布的凹点22,橡胶垫层21的一侧位于凹槽7的内部且贴合凹槽7的侧壁,转盘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转杆8,转杆8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旋转叶片9,第一壳体3的圆周侧壁贯穿开设有等距排布的第一通孔19,第二壳体4的圆周侧壁开设有等距排布的第二通孔20,转盘6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0;
28.经驱动机构10带动转盘6运动,转盘6经橡胶垫层21和凹点22沿凹槽7的内壁运动同时转动,转盘6带动转杆8转动,转杆8带动旋转叶片9转动,旋转叶片9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将线圈绕组2产生的热量沿第一通孔19排出进入空腔5的内部,再沿第二通孔20排出,从而实现对线圈绕组2产生的热量快速散热,减缓线圈的老化,减少电能的损耗,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
29.其中,如附图1-图6所示,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1,装置主体1的顶面安装有法兰盘,电机11的顶面固定连接法兰盘底面,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2,输出轴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121,第二壳体4的顶面位于第一输出轴121的正下方贯穿开设有滑口211,空腔5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4,顶板14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的内壁顶面,顶板14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和滑口211匹配的通口15,第一输出轴121的底端通过滑口211和通口15延伸至空腔5的内部且轴承连接转盘6的顶面,转动杆13的底面远离输出轴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16,以便于驱动转盘6的运动,打开电机11,电机11正反转带动输出轴12转动,输出轴12带动转动杆13转动,转动杆13带动第一输出轴121沿滑口211和通口15运动带动转盘6运动。
30.其中,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限位机构16包括连杆18,连杆18的顶面固定连接转动杆13的底面,第二壳体4的顶面位于连杆18的正下方开设有限位滑槽17,连杆18的底端延伸至限位滑槽17的内部且滑动贴合限位滑槽17的侧壁,以便于对转动杆13的运动进行限位,转动杆13运动带动连杆18沿限位滑槽17的内部运动,经限位滑槽17和连杆18对转动杆13的运动进行限位。
31.其中,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空腔5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减振机构23,减振机构23包括第一弧形板24,第一弧形板24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弹簧26,两个弹簧2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板25,第一弧形板24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27,第一弧形板24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机构30,第一弧形板24和第二弧形板25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34,以便于对装置的底部进行减振,经驱动组件27带动第一弧形板24运动,第一弧形板24经两个弹簧26和第二限位机构34带动第二弧形板25运动,使第二弧形板25的内圆周侧壁贴合装置主体1的侧壁,当装置的底部受到振动时经两个弹簧26对
振动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32.其中,如附图1、图7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27包括螺纹通孔28,螺纹通孔28贯穿开设于第二壳体4的侧壁,第二壳体4通过螺纹通孔28螺纹连接有螺栓29,螺栓29的末端延伸至空腔5的内部且轴承连接于第一弧形板24,以便于驱动第一弧形板24运动,转动螺栓29,使螺栓29沿螺纹通孔28运动推动第一弧形板24运动。
33.其中,如附图3、图4、图7和图9所示,限位机构30包括固定板31,两个固定板3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的内壁,固定板31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2,第一弧形板2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档杆33,限位档杆33的顶部延伸至限位凹槽32的内部且滑动贴合限位凹槽32的侧壁,以便于对第一弧形板24运动进行限位,第一弧形板24带动限位档杆33沿限位凹槽32的内部运动。
34.其中,如附图7和图10所示,第二限位机构34包括固定块35,固定块35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板25的外圆周侧壁,固定块35的内部开设有腔室36,腔室36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板体37,滑动板体37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8,伸缩杆38的另一端穿设固定块35的侧壁延伸至固定块35的外部且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24的内圆周侧壁,以便于对两个弹簧26进行限位保护,第一弧形板24运动带动伸缩杆38运动,伸缩杆38带动滑动板体37运动,从而将第一弧形板24和第二弧形板25之间预留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两个弹簧26发生塑性形变。
3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打开电机11,电机11正反转带动输出轴12转动,输出轴12带动转动杆13转动,转动杆13带动第一输出轴121沿滑口211和通口15运动带动转盘6运动,转盘6经橡胶垫层21和凹点22沿凹槽7的内壁运动同时转动,转盘6带动转杆8转动,转杆8带动旋转叶片9转动,旋转叶片9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将线圈绕组2产生的热量沿第一通孔19排出进入空腔5的内部,再沿第二通孔20排出,从而实现对线圈绕组2产生的热量快速散热,减缓线圈的老化,减少电能的损耗,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