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易撕贴以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0243发布日期:2022-02-09 15:0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易撕贴以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易撕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的易撕贴以及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将电池背面的胶纸与易撕贴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了简化工序,化繁为简的作用。另外,增长易撕贴的整体面积,包裹住电池两侧的封边,起到保护电池两侧外露铝塑膜的作用。
3.但是,电池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有易撕贴,其易撕贴需要单独设计和开发,而且需要单独进行粘接。此部分的易撕贴尺寸小,不规则,而且质地柔软,在制作和粘接过程中,对生产人员和机器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工序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的易撕贴,该电池的易撕贴可以避免电池上的金属层外漏,这样可以全面地对电池进行保护,简化易撕贴的整个工序,减少易撕贴的开发周期,提高易撕贴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易撕贴的制作成本。
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
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易撕贴,包括:底膜,所述底膜包括主面粘接部、侧面粘接部和端面粘接部,所述侧面粘接部设置于所述主面粘接部的至少一侧,所述端面粘接部设置于所述主面粘接部的至少一端,所述主面粘接部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的主面,所述侧面粘接部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的侧面,所述端面粘接部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的端面;提拉膜,所述提拉膜粘接在所述底膜上,所述提拉膜用于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底膜分离。
7.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易撕贴,电池的主面、侧面和端面都粘接有底膜,避免电池上的金属层外漏,这样可以全面地对电池进行保护,另外,提拉膜可以与底膜形成一体结构,这样可以简化易撕贴的整个工序,减少易撕贴的开发周期,提高易撕贴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易撕贴的制作成本。
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面粘接部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面粘接部之间设置有所述侧面粘接部,所述端面粘接部设置于两个所述主面粘接部中的一个上,两个所述主面粘接部用于粘接在所述电池相对的两个主面。
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主面粘接部均设置有粘接胶,且至少一个所述主面粘接部设置的所述粘接胶为散热胶。
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面粘接部设置有凸出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用于包裹在所述电池的端角处。
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包裹部为两个。
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面粘接部和所述主面粘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撕裂线。
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提拉膜包括:提拉部和粘接部,所述提拉部与所述粘接部相连接,所述粘接部粘接于所述主面粘接部,所述提拉部上间隔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粘接部的两组第二撕裂线,所述第二撕裂线为双层半断线,所述提拉部用于经所述粘接部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底膜分离。
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面粘接部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电池的极耳。
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膜为树脂膜,所述树脂膜的厚度为a,所述a的范围为:0.5mm≤a≤1mm。
1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以上所述的电池的易撕贴,所述易撕贴贴设在所述电池的外表面。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易撕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易撕贴为第一种结构时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21.图3是易撕贴为第一种结构时电池组件的包裹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易撕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易撕贴为第二种结构时电池组件的展开示意图;
24.图6是易撕贴为第二种结构时电池组件的包裹示意图;
25.图7是提拉膜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易撕贴1;
28.底膜10;主面粘接部11;第一撕裂线110;侧面粘接部12;端面粘接部13;包裹部130;避让槽131;
29.提拉膜20;提拉部21;第二撕裂线210;粘接部22;
30.电池组件2;电池30;主面31;侧面32;端面33;极耳34。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32.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30的易撕贴1,易撕贴1可以贴设在电池30的外表面。
33.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30的易撕贴1,包括:底膜10,底膜10为易撕贴1的主体部分,在底膜10上可以涂布不同粘度的胶,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易撕贴1贴设在电池30上,起到保护作用。而提拉膜20则是可以从底膜10上撕拉开,从而可以使电池30从底膜10的包裹中脱出,实现电池30的快速拆卸,而且在拆卸时不易受到损坏。
34.如图1和图4所示,底膜10包括主面粘接部11、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侧面粘接部12设置于主面粘接部11的至少一侧,端面粘接部13设置于主面粘接部11的至少一端,也就是说,底膜10可包括多个粘接部22,这些粘接部22可以对应粘接在电池30的不同的部位,从而可以对电池30进行更全面的保护。
35.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主面粘接部11用于粘接在电池30的主面31,侧面粘接部12用于粘接在电池30的侧面32,端面粘接部13用于粘接在电池30的端面33,其中,主面粘接部11为易撕贴1展开时的最大的面,而电池30的主面31也为电池30面积最大的面,在易撕贴1为包裹状态时,侧面粘接部12分别位于主面粘接部11的左右两侧,端面粘接部13分别位于主面粘接部11的上下两端,而电池30的侧面32位于电池30的主面31的左右两侧,电池30的端面33位于电池30的主面31的上下两端,如此,将主面粘接部11、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分别对应粘接在电池30的主面31、侧面32和端面33,这样可以使底膜10各粘接部22的结构符合电池30的外表面结构,从而可以使底膜10更好地粘接在电池30的外表面。而且电池30的主面31、侧面32和端面33都粘接有底膜10,避免电池30上的金属层外漏,这样可以全面地对电池30进行保护。
36.另外,底膜10可以通过从电池30的主面31开始粘接贴设,然后对电池30进行包裹,也可以设计异形结构,也就是从电池30的端面33开始粘接贴设,然后对电池30进行包裹,可以根据电池30的具体尺寸进行变换。底膜10的材料可以选取价格低廉或效果更佳的材料,对于不同的电池30产品,可以选用不同的粘接和布置方式。
37.如图1和图4所示,提拉膜20粘接在主面粘接部11、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中的任意一个上,这样可以使提拉膜20的粘接位置具有多种选择,而且便于用户撕拉提拉膜20,提拉膜20可以用于提拉电池30,从而可以更方便地将电池30从底膜10的包裹中脱出。由于侧面粘接部12设置于主面粘接部11的至少一侧,端面粘接部13设置于主面粘接部11的至少一端,这样底膜10可以形成一体结构,又提拉膜20粘接在主面粘接部11、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中的任意一个上,这样提拉膜20可以与底膜10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可以简化易撕贴1的整个工序,减少易撕贴1的开发周期,提高易撕贴1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易撕贴1的制作成本。
38.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主面粘接部11为两个,两个主面粘接部11之间设置有侧面粘接部12,端面粘接部13设置于两个主面粘接部11中的一个上,两个主面粘接部11用于粘接在电池30相对的两个主面31。主面粘接部11为两个,而且两个主面粘接部11用于粘接在电池30相对的两个主面31,当然,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也均为两个,两个侧面粘接部12和两个端面粘接部13分别用于粘接在电池30相对的两个侧面32和相对的两个端面33,这样主面粘接部11、侧面粘接部12和端面粘接部13可以正好与电池30的六个外表面贴合,从而可以对电池30进行更全面地保护。在底膜10为包裹状态时,侧面粘接部12设置于两个主面粘接部11之间,在底膜10为展开状态时,端面粘接部13可以设置于两个主面粘接部11中的一个上,这样底膜10的结构更符合电池30的外形结构。
39.进一步地,两个主面粘接部11均设置有粘接胶,而且至少一个主面粘接部11设置的粘接胶为散热胶。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电池30装入到电子设备的机仓中后,电池30的两个主面31中的一个会朝向机仓的外侧。
40.其中,如图1-图3所示,当底膜10全包裹于电池30时,至少一个主面粘接部11设置
的粘接胶为散热胶,朝向机仓外侧的电池30的主面31上粘接的主面粘接部11可以设置有散热胶,当然,两个主面粘接部11均可以设置散热胶,这样便于电池30通过散热胶进行散热,不需要再外加散热层,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41.又或者,如图4-图6所示,朝向机仓外侧的电池30的主面31上只粘接有部分主面粘接部11,主面粘接部11只半包裹于朝向机仓外侧的电池30的主面31,或者主面粘接部11不包裹于朝向机仓外侧的电池30的主面31,只粘接在电池30另一侧的主面31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底膜10的材料,降低成本,也可以提升电池30的散热效果。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端面粘接部13设置有凸出的包裹部130,包裹部130用于包裹在电池30的端角处。在电池30的搬运和装机过程中,可能会剐蹭到电池30的周边,而电池30的端面33一般为中空设置,比较脆弱,需要将端面粘接部13粘接在电池30的端面33,从而可以保护电池30的端面33,增加端面33的耐磨性。在电池30的端角处还存在有外露铝层,在端面粘接部13上设置有凸出的包裹部130,包裹部130翻折后可以完整地包裹住外露的铝层,从而增加电池30的安全性。而且,电池30的极耳34会与pcm板(彩钢板)焊接,其中,电池30的极耳34和pcm板均有金属层外露,包裹部130可以包裹电池30的极耳34和pcm板外露的金属层,将金属层与外部进行隔绝,保护电池30。另外,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池30型号,设置不同的端面粘接部13的结构,便于电池30的导线接头的固定。
43.其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包裹部130为两个。由于外露的铝层和金属层一般位于电池30的端角处,从而对应的两个包裹部130可以分别设置于底膜10的端角处,这样包裹部130可以更好地对外露的铝层和金属层进行包裹,提升电池30的安全性。
44.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端面粘接部13和主面粘接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一撕裂线110。在端面粘接部13和主面粘接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一撕裂线110,当需要拆除电池30时,可以通过第一撕裂线110,将电池30表面的主面粘接部11和侧面粘接部12揭掉,而位于两端的端面粘接部13可以仍然粘接在电池30上,在对电池30进行分析时,端面粘接部13可以依旧保护电池30的两个端面33,避免电池30的两个端面33出现损坏和短路。
45.可选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提拉膜20包括:提拉部21和粘接部22,提拉部21与粘接部22相连接,粘接部22粘接于主面粘接部11,提拉部21上间隔设置有延伸至粘接部22的两组第二撕裂线210,第二撕裂线210为双层半断线,提拉部21用于经粘接部22将电池30与底膜10分离。
46.提拉部21与主面粘接部11之间没有设置粘接胶,是手揭的部分,除了提拉膜20部分,易撕贴1的其他部分需要通过粘接胶粘连在机仓内。粘接部22粘接于主面粘接部11,粘接部22设置有粘接胶,这样,在提拉电池30时,粘接部22可以附着在电池30的背面,靠粘接胶将电池30从机仓中粘连出来。提拉部21与粘接部22相连接,这样用户在手揭提拉部21时,可以同时作用于粘接部22上,从而可以将电池30从机仓中粘连出来。提拉部21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第二撕裂线210,可以依靠两组第二撕裂线210便捷地将提拉膜20从底膜10上撕扯下来,从而可以使电池30从易撕贴1中脱离出来。而第二撕裂线210为双层半断线,在实际操作时,双层半断线相较于单层半断线更便于撕拉。
47.当然,如图2和图5所示,端面粘接部13上设置有避让槽131,避让槽131用于避让电池30的极耳34。由于电池30的极耳34需要与pcm板进行焊接,这样端面粘接部13上就需要设置有避让槽131,在保证端面粘接部13可以对外漏的金属层进行正常包裹的前提下,避让槽
131对电池30的极耳34进行避让,便于电池30的极耳34与pcm板进行焊接。
48.需要说明的是,底膜10为树脂膜,树脂膜的厚度为a,a的范围为:0.5mm≤a≤1mm。将树脂膜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5mm≤a≤1mm,树脂膜太薄不便于底膜10粘接与电池30的外表面,而树脂膜太厚则不便于底膜10的设置和撕拉。另外,材质的表面张力值不小于30达因,提拉部21可以采用雾油杀胶,也就是原本附着于提拉部21上的胶层,通过特殊处理,降低提拉部21上的胶层厚度,使胶层的粘性降低或完全无粘性,形成雾油杀胶,雾油杀胶的孔径为:0.8
±
0.03mm。
49.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件2,包括:电池30和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电池30的易撕贴1,易撕贴1贴设在电池30的外表面,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将电池30从电子设备的机仓中取出。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