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6164发布日期:2022-04-14 20:0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连接设备,现有的大功率连接器通常具备如下缺陷:其一,连接器与设备采用固定连接,由于其缺乏快速解锁与锁定的锁定机构,使得其安装与拆卸较为繁琐;其二,连接器的固定装配,使其固定的接线位置与外部导线布局无法适用于更多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插入式连接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插入式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在所述第一接线端设有至少两组第一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接线端配合设有至少两组第二接线端子,每组第一接线端子与每组第二接线端子通过一个导电板直接电连接,每组第一接线端子沿远离第二接线端的方向凸出设置,且相邻两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同。
6.进一步,每组第一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端子,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同。
7.进一步,每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且同一组的所有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
8.进一步,相邻两组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接线端子错位排布,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同。
9.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设有至少两个导电板,所述至少两个导电板层叠设置,每个导电板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端子,每个导电板的第二端设有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接线端设有接线插口,第二接线端子采用与接线插口配合的母线夹。
10.进一步,所述外壳的第一接线端为外壳第一端面,第二接线端为外壳第二端面,外壳第一端面和外壳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围成矩形框,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平行设置,从外壳第一端面到外壳第二端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从第一侧板到第三侧板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从第二侧板到第四侧板的方向为第三方向。
11.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外壳第一端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接线凸台,相邻两个接线凸台的凸出高度不同且侧壁紧靠贴合,使外壳的第一接线端呈交错起伏的台阶结构,在所述接线凸台的端面设有供一个第一接线端子伸出的接线孔,用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的导体能够朝第二方向延伸和第三方向延伸。
12.进一步,在第一接线端设有供第一接线端子伸出的接线孔,在每个接线孔的至少一侧设有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用于限制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的接线板。
13.进一步,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与外壳的第一接线端连接,且罩设在第一接线端子外,在所述罩壳的侧壁设有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对应的穿线孔。
14.进一步,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还设有用于与机柜锁定配合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外壳侧壁设有解锁槽和锁定槽,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杠杆以及分别与杠杆联动的解锁件、锁定件,
15.通过解锁槽推拉解锁件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带动杠杆转动,杠杆的转动驱动锁定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直线滑动,通过锁定槽伸出外壳或缩回外壳内。
16.进一步,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外壳、锁定件连接,在锁定件缩入锁定槽或伸出锁定槽时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17.进一步,所述解锁槽、以及锁定槽位于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同一外壳侧壁,解锁槽靠近第一接线端设置,所述解锁件的第一端穿过解锁槽伸出外壳,解锁件的第二端设有配合槽,杠杆一端置于配合槽内,另一端与锁定件铰接,杠杆中部与外壳内的杠杆支点对应设置,解锁件通过配合槽驱动杠杆绕位于杠杆支点转动。
18.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外侧壁设有用于与机柜插接配合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锁定槽分别位于外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导向部包括设置在外壳侧壁上的导向凸起和/或导向凹槽。
19.进一步,所述外壳内包括两个导电板,两个导电板分别为正导电板和负导电板,所述正导电板的第一端设有作为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正接线螺钉和第二正接线螺钉,第一正接线螺钉和第二正接线螺钉沿远离正导电板的第二端的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正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二正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所述正导电板的第二端并排设有作为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正母线夹和第二正母线夹,
20.所述负导电板的第一端设有作为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负接线螺钉和第二负接线螺钉,第一负接线螺钉和第二负接线螺钉沿远离负导电板的第二端的方向凸出设置,且第一负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二负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所述负导电板的第二端并排设有作为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负母线夹和第二负母线夹;
21.所述正导电板与负导电板层叠设置,第一正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一负接线螺钉的凸出高度,第一正接线螺钉与第二负接线螺钉并列与第一接线端的中部相对,第二正接线螺钉、第二负接线螺钉分别与第一接线端的两侧相对,第一正母线夹与第二负母线夹相对,第二正母线夹与第一负母线夹相对。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入式连接器,设置在第一接线端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不同,采用起伏设置的排布方向,以满足安装不同位置且方便导线走线
23.此外,每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且同一组的所有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多个第一接线端子采用起伏交错的排布方式,可以使连接器进行多方向的接线。
24.此外,通过设置锁定机构使连接器与机柜实现快速连接与拆卸,同时,锁定机构的解锁件与锁定件利用杠杆原理完成解锁与锁定,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且占用空间小。
25.此外,在导电板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利于提升连接器
的载流能力。
26.此外,通过设置止挡结构以限制接线板的安装方向,利于限制连接器的接线方向,防止接线板定位不到位而造成的短路以及与外部设备干涉。
27.此外,在外壳的外侧壁设置导向部,利于完成与机柜的顺利插接。
28.此外,通过设置罩壳使外壳保持平整,同时,罩壳上的穿线孔可以顺利完成接线。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解锁件和锁定件);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导向部);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接线凸台);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止挡结构);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种接线方式);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接线方式);
3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侧视图(含解锁件和锁定件);
3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罩壳);
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罩壳的第一接线方式);
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罩壳的第二接线方式);
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含正导电板和负导电板);
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中正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中负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连接器中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至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入式连接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45.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在所述第一接线端配合设有至少两组第一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接线端设有至少两组第二接线端子,每组第一接线端子与每组第二接线端子通过一个导电板直接电连接,本技术以插入式连接器为例,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接线端设有与第一接线端子相对应的接线孔(未示出),在所述外壳1的第二接线端设有接线插口19,装配于第二接线插口19的第二接线端子采用与导线插拔连接的母线夹(参见图13、14),插入式连接器插入机柜内,第二接线端子与机柜内的母线插接配合,第一接线端子位于机柜外用于连接导线。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到第二接线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即插入式连接器的插入和拔出机柜的插拔方向。优选每组第二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第二接线端子,如此利于增大连接器的载流量。
46.本技术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对应第一接线端设置的至少两组第一接线端子,每组第一接线端子沿远离第二接线端的方向凸出设置,且相邻两组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同,即第一接线端子沿第一方向凸起设置,在图3-4中为竖向方向,也为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当只有两组第一接线端子,且每组第一接线端子只包括一个第一接线端子时,上述设置
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子不会互相遮挡,可以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各方向接线,以满足安装不同位置且方便导线走线。例如能够实现如图5所示的第一种接线方式,以及如图6所述的第二接线方式。
47.优选的,每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如此,在第一接线端设有三组或三组以上第一接线端子时,三组第一接线端子呈逐渐依次升高的趋势排布,形成多级台阶,不会相互遮挡。
48.优选的,每组第一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端子,同一组中相邻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同,当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只有两个第一接线端子时,可以使得该组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相互不遮挡。优选的,当每组第一接线端子包括三个或更多第一接线端子时,同一组的所有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依次增高,也依次排列成逐渐升高的趋势。如前所述,不同组的第一接线端的凸起高度也是依次增高的,但在相邻两组中,两个最高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并不相同,如此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的凸出高度不等。需要说明的是,高度较高的一组第一接线端子比另一组第一接线端子的凸起高度高,并非指其每个第一接线端子的高度都比另一组的第一接线端子的高度高,而是指比另一组的中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的高度高,在接线方向上,不会被另一组中对应的第一接线端子遮挡即可。
49.进一步的,相邻两组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接线端子呈错位排布的结构,即位于不同组的第一接线端子之间错位设置,不并列对齐设置,利于缩小各个第一接线端子之间的间隔,利于缩小体积。当然,每组第一接线端子仅包括一个第一接线端子时,相邻两组的第一接线端子也可以采用凸出高度不等且交错排布的结构。
50.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罩设在第一接线端的罩壳18,所述罩壳18使外壳1整体保持平整且防止人触碰,所述罩壳18与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连接,且罩设在第一接线端子外,在所述罩壳18的侧壁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对应的穿线孔181,穿线孔181的数目以及位置可以与第一接线端子一一对应,当然,也可以在罩壳18侧壁设置大的穿线孔181,使所有第一接线端子均可以穿过。所述罩壳18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其他结构与外壳1固定连接。
51.本技术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在连接器与机柜插接配合时,通过操作锁定机构可以实现连接器与机柜的快速锁定与解锁,避免进行繁琐的固定与拆卸。
52.如图8所示,在所述外壳1上设有解锁槽12和锁定槽13,所述锁定槽13位于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在所述解锁槽12与锁定槽13之间装配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槽13位于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外壳1侧壁上,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31和锁定件33,通过解锁槽12操作解锁件31,解锁件31驱动锁定件33通过锁定槽13伸出外壳1或缩回外壳1内。
53.一种锁定机构的实施例为解锁件31转动安装,一端通过解锁槽12伸出外壳1外,另一端与锁定件33连接,操作解锁件31转动,驱动锁定件33转动通过锁定槽13伸出外壳1或缩回外壳1内。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34,弹性件34与解锁件31或锁定件33配合,驱动锁定件33伸出外壳1外,与机柜锁定。优选的,所述解锁件31和锁定件33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两个独立元件。
54.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锁定机构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31、锁定件33和杠杆32,通过解锁槽12操作解锁件31,解锁件31驱动杠杆32转动,杠杆32的转动驱动锁定件33通过锁定槽13伸出外壳1或缩回外壳1内,锁定机构的解锁件31与锁定件33利用杠杆32原理完成解锁与锁定,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且占用空间小。优选的,所述解锁件31与外壳1直线滑动配合,推拉解锁件31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带动杠杆32转动,带动锁定件33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直线滑动,伸出锁定槽13或缩回锁定槽13内,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到第二接线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外壳1插入机柜的方向,解锁件31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如图1、8所示,锁定件33沿外壳1的作为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便于操作解锁件31使锁定件33缩回外壳1内的同时将连接器从机柜中拔出。
55.在所述外壳1内设有与解锁件31滑动配合的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与设有解锁槽12的外壳1侧壁正对,所述解锁件31与限位部15、解锁槽12滑动配合,且在锁定件33伸出锁定槽13后,由限位部15限制解锁件31继续运动。优选的,所述解锁件31的第一端穿过解锁槽12伸出外壳1,解锁件31的第二端设有配合槽312(参见图15),杠杆32一端置于配合槽312内,另一端与锁定件33铰接,杠杆32中部与外壳1内的杠杆支点14对应设置,解锁件31通过配合槽312驱动杠杆32绕位于杠杆支点14转动。
56.优选的,与解锁件31配合的解锁槽12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第一接线端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解锁槽12、杠杆支点14以及锁定槽13位于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同一外壳1侧壁,其中解锁槽12位于锁定槽13与第一接线端之间,杠杆支点14为设置在锁定槽13与解锁槽12之间的凸台。另外,在解锁件31上也可以不设置配合槽312,直接与杠杆32转动连接也是可以的。
57.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锁定件33连接,在锁定件33缩入锁定槽13或伸出锁定槽13时使弹性件34发生弹性形变,由解锁件31、杠杆32以及弹性件34共同配合驱动锁定件33,利于提高锁定机构的配合程度。
58.优选的,在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利于与机柜插接配合的导向部16,所述导向部16的结构可以是导向凸起、导向凹槽或者由导向凸起与导向凹槽共同组成,其中导向凸起以及导向凹槽沿外壳1插入机柜的方向延伸设置。
59.结合图1-15提供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插入式连接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以一个正导电板21和一个负导电板22为例,其中,设置在同一个导电板的第一接线端子被划分为一组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同一个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被划分为一组第二接线端子。
60.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为外壳第一端面,第二接线端为外壳第二端面,外壳第一端面和外壳第二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首尾依次垂直连接围成矩形框,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平行设置,从外壳第一端面到外壳第二端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从第一侧板到第三侧板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从第二侧板到第四侧板的方向为第三方向。
61.外壳第一端面上设有供第一接线端子伸出的接线孔,在外壳第二端面设有接线插口19,在第一侧板上设有锁定槽13,锁定件33从锁定槽13中伸出,在第三侧板上设有导向部16,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设有铆钉孔,铆钉从第三方向贯穿铆钉孔固定外壳1。所述第
一方向也为插入式连接器与机柜插拔配合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也为插入式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也为插入式连接器的宽度方向。
62.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外壳第一端面还设有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至少设置在接线孔的一侧,优选止挡结构沿接线孔的外周设置用于限位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的接线板,通过限制接线板的装配方式实现对接线方向的调整,防止接线板定位不到位而造成的短路以及与外部设备干涉。
63.在所述外壳1的外壳第一端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接线凸台,相邻两个接线凸台的凸出高度不同且侧壁紧靠贴合,使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呈交错起伏的台阶结构,在所述接线凸台的端面设有供一个第一接线端子伸出的接线孔,用于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的导体能够朝第二方向延伸和第三方向延伸(参见图5、6)。优选的,第一接线端的起伏交错与多个第一接线端子的起伏交错趋势相同,在接线凸台的端面设置供一个第一接线端子伸出的接线孔,止挡结构也配合设置在接线凸台上,其中,止挡结构包括止挡凸台171和/或止挡面172,止挡凸台171设置在接线凸台的边侧,止挡面172设置在相邻接线凸台的侧壁底部,如此使得接线板的出线方向垂直于外壳1的第一方向,即与插入式断路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为外壳1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接线方向。另外,止挡凸台171的具体形状与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止挡面172优选为设置在接线凸台的凹槽结构。
64.如图3、4所示,所述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沿外壳1的第一方向凸出设有三个接线凸台,所述接线凸台优选矩形柱状结构,接线凸台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第一接线端子以及配合限位接线板,其数目优选比第一接线端子的数目少一个,如此可以使其设计以及成本较低,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少或更多的接线凸台。
65.图3、4中,三个接线凸台分别为第一接线凸台111、第二接线凸台112和第三接线凸台113,所述第一接线凸台111与第二接线凸台112被分为一组,第一接线凸台111与第二接线凸台112的侧壁贴合使第一接线端的一侧(图中为后一侧)呈台阶结构,第三接线凸台113位于第一接线端的另一侧(图中为前一侧)使其也呈现台阶结构,并且第三接线凸台113与第一接线凸台111的另外一侧侧壁贴合,其中第一接线凸台111、第二接线凸台112、第三接线凸台113的凸出高度逐渐降低,由此,三个接线凸台使第一接线端整体呈起伏交错的台阶结构。
66.在所述第一接线凸台111、第二接线凸台112以及第三接线凸台113的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孔以及第三接线孔,在第一接线凸台111、第二接线凸台112前侧以及第三接线凸台113左侧的第一接线端端面另外设置第四接线孔,在所述第三接线孔的右侧设置止挡凸台171,在第四接线孔的右侧设有止挡面172,即在第三接线凸台113的左侧壁底部设有止挡面172,在所述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孔的左侧设有止挡凸台171,在第一接线凸台111的左侧壁底部设有止挡面172,图4中止挡凸台171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
67.在所述外壳1的第一接线端还设有罩壳18,所述罩壳18呈一侧敞开的矩形体,所述矩形体的尺寸与外壳1相匹配,在罩壳18相邻的两侧侧壁设有穿线孔181,所述穿线孔181可以分别与四个接线螺钉的位置相匹配,也可以如9-11图所示,仅在罩壳18相邻的两侧侧壁设有与第一接线端子对应的穿线孔181,将相邻两侧侧壁的下部设为缺口,使其余三个接线端子分别与缺口部分对应以实现接线。
68.如图4所示的方向,在所述外壳1的第二接线端设有两个接线插口19,所述两个接线插口19分别设置在第二接线端的前后两侧,每个接线插口19贯穿外壳1的左右两侧。
69.如图13所示,所述正导电板21整体呈板形结构,正导电板21的第一端弯折并沿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凸出,使正导电板21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形成弯折部,所述正导电板21的第一端具有凸出高度不同的两部分,在凸出高度较大的一部分设置第一正接线螺钉211,在凸出高度较小的一部分设置第二正接线螺钉212,第一正接线螺钉211和二正接线螺钉212为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作为第一正接线端子和第二正接线端子,在正导电板21的第二端并排设置有第一正母线夹213和第二正母线夹214,第一正母线夹213和第二正母线夹214为一组第二接线端子,其中第一正接线螺钉211与第一正母线夹213对应,第二正接线螺钉212与第二正母线夹214对应。
70.如图14所示,所述负导电板22与正导电板21结构近似,负导电板22的第一端弯折并沿远离第二端凸出,使负导电板22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形成弯折部,其中负导电板22与正导电板21的弯折部大小相同,所述负导电板22的第一端具有凸出高度不同的两部分,在凸出高度较大的一部分设置第一负接线螺钉221,在凸出高度较小的一部分设置第二负接线螺钉222,第一负接线螺钉221和第二负接线螺钉222构成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作为第一负接线端子和第二负接线端子,在负导电板22的第二端并排设置有第一负母线夹223和第二负母线夹224,第一负母线夹223和第二负母线夹224为一组第二接线端子,其中第一负接线螺钉221与第一负母线夹223对应,第二负接线螺钉222与第二负母线夹224对应。
71.如图8、12-14所示,所述两个导电板沿外壳1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外壳1内,两个导电板平行且层叠设置,其中两个导电板的弯折部以背对背的方式对应设置,两个导电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对应,导电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接线端相对应,具体为,第一正接线端子、第二正接线端子以及第一负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接线凸台111、第二接线凸台112以及第三接线凸台113对应,并分别对应从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孔以及第三接线孔穿出外壳1,第二负接线端子与穿过第四接线孔,第一正母线夹213与第二负母线件并列设置在同一接线插口19内,第二正母线夹214与第一负母线件并列设置在另一个接线插口19内。
72.结合图5和10提供第一种接线方式,图中四个接线板4分别与第一正接线螺钉211、第二正接线螺钉212、第一负接线螺钉221以及第二负接线螺钉222连接,图中四个接线板均为相同的矩形板状结构,四个接线板4沿外壳1的第三方向即厚度方向设置(图5中为向右侧方向),与第一正接线螺钉211连接的接线板由第一接线孔左侧的止挡凸台171限位,与第二正接线螺钉212连接的接线板由第二接线螺钉左侧的止挡凸台171以及位于第一接线凸台111的左侧壁底部的止挡面172限位,与第一负接线螺钉221连接的接线板由第三接线孔右侧的止挡凸台171限位,与第二负接线螺钉222连接的接线板由第一接线孔前侧壁底部以及第三接线凸台113的左侧侧底部的止挡面172限位。
73.结合图6和11提供第二种接线方式,四个相同接线板4沿外壳1的第二方向即宽度设置(图6中为向上方向),与第一正接线螺钉211连接的接线板、与第二正接线螺钉212连接的接线板、与第一负接线螺钉221连接的接线板以及与第二负接线螺钉222连接的接线板,分别由与第一接线方式相同的止挡结构限位。
74.如图1、7和8所示,在所述正导电板21与外壳1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与
设置在外壳1上的解锁槽12、锁定槽13、杠杆支点14以及限位部15配合,其中解锁槽12、杠杆支点14以及锁定槽13位于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的同一外壳1侧壁,即图8的上侧壁,其中杠杆支点14为设置在解锁槽12与锁定槽13之间的凸台结构,解锁槽12位于靠近第一接线端的位置,在插入式连接器插入机柜后,解锁槽12位于机柜外,限位部15为设置外壳1内的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与设有解锁槽12的外壳1侧壁正对,在限位部15靠近第一接线端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解锁件31滑动的凸起的卡合部,解锁件31的第一端穿过解锁槽12伸出外壳1并与解锁槽12滑动配合,解锁件31的中部与限位部15滑动配合,解锁件31的第二端设有配合槽312,推拉解锁件31沿外壳1的第一方向滑动,使配合槽312与杠杆32配合带动锁定件33沿垂直于外壳1的第一方向运动,在锁定件33伸出锁定槽13后,由限位部15限制解锁件31继续运动。
75.如图15所示,所述解锁件31整体呈杆体结构,所述解锁件31的第一端端部向一侧凸起延伸形成操作把手311,所述操作把手311伸出解锁槽12外用于推拉解锁件31,解锁件31的第二端设有作为配合槽312的开口槽和支撑面3123,所述支撑面3123、配合槽312的开口和操作把手311位于解锁件31的同一侧,配合槽312包括相对的直侧壁3121和斜侧壁3122,所述斜侧壁3122位于配合槽312靠近解锁件31的第二端一侧且与支撑面3123连通,所述斜侧壁3122与杠杆32倾斜相对,杠杆32的一端与配合槽312滑动配合,当拉动解锁件31时,杠杆32沿斜侧壁3122滑动,通过斜侧壁3122抬升杠杆32一端,使杠杆32绕杠杆支点14转动,另一端下压锁定件33,压缩弹性件34,使锁定件33缩回锁定槽13内,释放解锁件31,弹性件34驱动锁定件33伸出锁定槽13且杠杆32反向转动,使杠杆32一端配合槽312使锁定件31回到初始位置。
76.如图8所示,所述锁定件33整体呈梯形块状结构,沿垂直于插入式连接器插入机柜的方向滑动设置在锁定槽13内,所述梯形块状结构的斜面一端作为锁定件33的第一端,所述斜面利于连接器插入时与机柜配合压缩弹性件34,与斜面相对的梯形块状结构的另一端作为锁定件33的第二端,在锁定件33的第二端连接有与外壳1配合的弹性件34,弹性件34给锁定件33施加伸出外壳1的作用力,所述弹性件34的一端与限位部15连接,另一端与锁定件3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杠杆32与锁定件33的中部转动连接。
77.通过拉动操作把手311,杠杆32与配合槽312的斜侧壁3122配合使杠杆32被解锁件31按压,杠杆32绕杠杆支点14转动带动锁定件33克服弹性件34的压力收回锁定槽13内,当释放操作把手311,弹性件34释能使锁定件33伸出锁定槽13外,杠杆32绕杠杆支点14转动,同时使杠杆32与配合槽312的斜侧壁3122反向配合,拉动解锁件31向外壳1内部滑动回到初始位置。
78.如图2、5-11所示,在外壳1的侧壁设有导向部16,图中导向部16为多个沿外壳1的第一方向设置的导向凸台,所述导线凸台整体呈条形结构,相邻两个导向凸台之间留有间隔。优选的,所述导向部16设置在与锁定槽13相对的侧壁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与锁定槽13所在的侧壁上。
7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等为结合图纸的示意性说明,指的是相对的位置关系,便于对技术内容的理解和说明,并非特指确定的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变换。
8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