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

文档序号:28405538发布日期:2022-01-08 01:5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
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2.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通用的微波/毫米波部件,可用于信号的隔离、分离和混合,如功率的监测、源输出功率稳幅、信号源隔离、传输和反射的扫频测试等;通常是在主传输线与副传输线之间设置适当的耦合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有方向性、驻波比、耦合度、插入损耗。
3.授权公告号为cn2020678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宽带高方向性微带线定向耦合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传输部1和耦合部2两部分,传输部1呈均匀一致的带状效果,成一纵长矩形条,其两端分别形成输入端口11和直通端口12,所述耦合部2设置于带状的传输部1的一侧,以便耦合流经传输部1的信号,耦合部2主体为一具有渐变结构的耦合线25,其渐变结构表现为底部一侧251和顶部一侧252的凸起,使其横向不等宽;耦合线25的顶部一侧252上,设有四个朝向该传输部1延伸的微带线开路支节20,四个开路支节20相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形成均匀分布电容网络,耦合线25的底部一侧两端21、22,则与开路支节20一体反向延伸出两个端口21、22,分别为耦合端口21和隔离端口22。
4.cn202067886u所公开的宽带高方向性微带线定向耦合器工作带宽可达800mhz,对于定向耦合器而言,该工作带宽较低,已无法达到日益增加的使用要求,需要对工作带宽进行拓展。
5.现有的定向耦合器大多采用多节对称结构和多节不对称结构,如图2所示,每节直线的长度是工作频段中心频率的1/4波长,每节直线串联在一起,形成多节结构,多节定向耦合器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平坦的耦合曲线。然而,多节定向耦合器的不足之处在于:随着节数的增加,物理长度也会很长,不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依照多节对称结构设计的2~18ghz宽带非对称多节带状线耦合器结构如图3所示,其每一节耦合线的长度为5.05mm,外形尺寸为50mm*20mm*10mm,以该外形尺寸实现2ghz~18ghz的带宽,显然小型化尺寸较为不足。
6.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旨在解决现有定向耦合器小型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包括:传输金属带及耦合金属带,所述传输金属带用于将信号从输入端口传输至输出端口,呈“一”字形,包括若干个沿第一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所述耦合金属带用于产生耦合信号,呈“n”字形,包括多个沿第
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三带段以及与所述第三带段相垂直的第四带段,所述第一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角,定向耦合器的长度小于60mm、宽度小于16mm且高度小于12.5mm。
10.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一、在采用多节结构实现超带宽的同时,利用分别沿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及第三带段,免去了相邻耦合线之间的突变结构,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小型化,实现了在同样体积下更高带宽的效果;第二、呈“一”字形且沿第一倾斜角倾斜设置的传输金属带一方面小幅度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另一方面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第三、第一倾斜角小于第二倾斜角一方面便于二者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相耦合,另一方面便于二者在背离输入端口一侧相分离,以减少信号输出时受到的干扰,提高了隔离度。
11.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定向耦合器还包括:上介质层、中介质层及下介质层,所述传输金属带设置在所述上介质层与所述中介质层之间;所述耦合金属带设置在所述中介质层与所述下介质层之间。
12.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上介质层、中介质层及下介质层用于支撑传输金属带与耦合金属带,以提高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13.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介质层及所述下介质层的厚度皆为0.33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所述中介质层的厚度为0.1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
14.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中介质层的厚度较小,便于实现传输金属带及耦合金属带之间的信号能量耦合;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角正切值的确定便于材料的选择,便于提高信号传播的方便性。
15.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介质层、中介质层与下介质层结构相同,皆包括:长横部、短横部及两个竖放部,所述长横部的长度为59.5mm、宽度为1.5mm,所述短横部紧贴所述长横部的下端面,长度为43.6mm、宽度为1.31mm;两个所述竖放部垂直紧贴短横部的下端面,长度为6.88mm、宽度为1.52mm。
16.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一方面介质层的结构可覆盖两个金属带,使两个金属带之间能够顺利进行能量耦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介质层尺寸过大导致逸散的信号过多。
17.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定向耦合器还包括:上金属块及下金属块,所述上金属块与下金属块之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上介质层、中介质层、下介质层、传输金属带及耦合金属带皆收容在所述容纳槽内。
18.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上金属块及下金属块可以将三个介质层夹紧固定,一方面可保证介质层及金属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保证信号沿预定轨迹传输。
19.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上金属块及所述下金属块皆采用铝材制作而成。
20.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铝材质量较轻,且可减小外部电磁干扰,同时起到对内部的上介质层、中介质层、下介质层、传输金属带及耦合金属带进行物理保护的作用。
21.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传输金属带与耦合金属带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向所述下金属块下表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二者投影之间的距离从重叠位置随着靠近输出端口逐渐变大。
22.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根据上述位置的排布,一方面传输金属带与耦合金属带存在投影重叠,方便信号耦合,提高了信号能量耦合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二者投影距离的增
加,提高了隔离度。
23.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传输金属带在重叠位置靠近输入端口的一侧设置有宽度渐变段,所述宽度渐变段的下端面为平面,上端面为斜面,并且宽度渐变段的宽度从靠近输入端口一侧向靠近输出端口一侧逐渐变窄。
24.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传输金属带的宽度渐变使得信号能量的传输逐渐发生变化,令传输金属带上的能量能顺利穿过中介质层与耦合金属带进行耦合,且不会因为结构突变,导致耦合线突变,降低信号传输的方向性,因此上述方案的设置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高方向性。
25.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带段设置有六个,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六个所述第一带段的长度依次为5.25mm、4.84mm、7.09mm、5.27mm、7.55mm及7.78mm,且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六个所述第一带段的宽度以0.02mm的幅度递增。
26.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传统的多节结构中,耦合线通常是平分的,但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可通过非均分的耦合线降低耦合度波动,通过宽度小幅度递增的多节耦合线降低特性阻抗。
27.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三带段设置有九个,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九个所述第三带段的长度依次为5.3mm、2.09mm、6.73mm、1.67mm、1.95mm、4.43mm、7.73mm、4.55mm及7.85mm,且从输入端口一侧到输出端口一侧九个所述第三带段的宽度以0.01mm的幅度递增。
28.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除了非均分耦合线的效果以外,上述方案配合六个第一带段的排布还降低了回波损耗,提高了隔离度及结构紧凑性。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长度小于60mm、宽度小于16mm且高度小于12.5mm,包括:传输金属带及耦合金属带,所述传输金属带用于将信号从输入端口传输至输出端口,呈“一”字形,包括若干个沿第一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所述耦合金属带用于产生耦合信号,呈“n”字形,包括多个沿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三带段以及与所述第三带段相垂直的第四带段,所述第一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角。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向耦合器,第一、在采用多节结构实现超带宽的同时,利用分别沿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及第三带段,免去了相邻耦合线之间的突变结构,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小型化,实现了在同样体积下更高带宽的效果;第二、呈“一”字形且沿第一倾斜角倾斜设置的传输金属带一方面小幅度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另一方面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第三、第一倾斜角小于第二倾斜角一方面便于二者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相耦合,另一方面便于二者在背离输入端口一侧相分离,以减少信号输出时受到的干扰。
附图说明
30.图1是cn202067886u所公开宽带高方向性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节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现有2~18ghz宽带非对称多节带状线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所用传输金属带投影与耦合金属带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4.图5是传输金属带与耦合金属带耦合时的信号方向性解释示意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所用传输金属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所用耦合金属带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参数下定向耦合器的s参数仿真图。
39.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所用上介质层、中介质层及下介质层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如图4所示,其包括:传输金属带100(如图6所示)及耦合金属带200(如图7所示),传输金属带100与耦合金属带200有共同之处:二者皆用于传输信号;亦有不同,从结构上来讲:传输金属带100连接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而耦合金属带200连接耦合端口及隔离端口,二者从结构上相互独立,但从功能上却有结合:请参考图5,端口1与端口4之间的为传输金属带100,端口2与端口3之间的为耦合金属带200,当传输金属带100中有交变电流ii通过时,由于传输金属带100与耦合金属带200之间存在耦合,故耦合金属带200会有耦合能量,该能量的耦合方式既有电场又有磁场,分别以耦合电容和耦合电感表示。通过耦合电容cm的耦合,耦合金属带200会有电流i
c1
及i
c2
通过;同时由于ii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在耦合金属带200上会有感应电流i
l
。根据电磁感应电路,感应电流i
l
的方向应与ii的方向相反。因此,当能量由端口1输入时,端口4为直通端口,端口2为耦合端口,而端口3由于电耦合电流与磁耦合电流i
l
的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故端口3为隔离端口。从上述内容不难理解,传输金属带100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等具体参数的设置,以及耦合金属带200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等具体参数的设置皆会影响定向耦合器的各类性能,包括:耦合度、耦合平坦度及隔离度等等。
42.所述传输金属带100基本呈“一”字形,用于将信号从输入端口传输至输出端口,以及与所述耦合金属带200相耦合产生耦合信号。所述耦合金属带200基本呈“n”字形,用于通过与传输金属带100相耦合以产生耦合信号。
43.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传输金属带100包括:若干个第一带段,若干个所述第一带段沿第一倾斜角依次排布,也就是说,所有第一带段的倾斜角度是相同的,且依次衔接,不存在突变结构;此外,传输金属带100还包括:第二带段,第二带段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带段分别设置在若干个第一带段的两端,一个靠近输入端口,另一个靠近输出端口。而耦合金属带200则包括:多个第三带段,多个所述第三带段沿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且所有第三带段的倾斜角度亦是相同的,且依次衔接,亦不存在突变结构;除此之外,所述
耦合金属带2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带段,所述第四带段与所述第三带段相垂直,以构成基本呈“n”形的结构。在采用多节结构实现超带宽的同时,利用分别沿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及第三带段,免去了相邻耦合线之间的突变结构,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小型化,实现了在同样体积下更高带宽的效果;呈“一”字形且沿第一倾斜角倾斜设置的传输金属带100一方面小幅度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另一方面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44.除此之外,所述第一倾斜角小于第二倾斜角,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倾斜角为1
°
,所述第二倾斜角为2
°
。第一倾斜角小于第二倾斜角一方面便于二者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相耦合,另一方面便于二者在背离输入端口一侧相分离,以减少信号输出时受到的干扰。
45.很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长度小于60mm、宽度小于16mm且高度小于12.5mm,包括:传输金属带100及耦合金属带200,所述传输金属带100用于将信号从输入端口传输至输出端口,呈“一”字形,包括若干个沿第一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所述耦合金属带200用于产生耦合信号,呈“n”字形,包括多个沿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三带段以及与所述第三带段相垂直的第四带段,所述第一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角。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向耦合器,第一、在采用多节结构实现超带宽的同时,利用分别沿第一倾斜角及第二倾斜角依次排布的第一带段及第三带段,免去了相邻耦合线之间的突变结构,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小型化,实现了在同样体积下更高带宽的效果;第二、呈“一”字形且沿第一倾斜角倾斜设置的传输金属带100一方面小幅度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另一方面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第三、第一倾斜角小于第二倾斜角一方面便于二者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相耦合,另一方面便于二者在背离输入端口一侧相分离,提高了隔离度。
46.在本实用新型地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第一带段的宽度相等,以保证相邻耦合线之间必然不存在突变结构,提高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47.在本实用新型地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第一带段的宽度以0.02mm的幅度递增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递增,通过宽度小幅度递增的多节耦合线降低特性阻抗;而且相邻第一带段之间皆以斜边过渡,防止突变结构的出现,保证信号传输的方向性。
48.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带段设置有六个,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六个所述第一带段的长度依次为5.25mm、4.84mm、7.09mm、5.27mm、7.55mm及7.78mm。所述第三带段设置有九个,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九个所述第三带段的长度依次为5.3mm、2.09mm、6.73mm、1.67mm、1.95mm、4.43mm、7.73mm、4.55mm及7.85mm。在传统多节结构中,耦合线通常是平分的,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可通过非均分的耦合线降低耦合度波动,而九个第三带段配合六个第一带段的排布还降低了回波损耗,提高了隔离度及结构紧凑性。
49.进一步地,所述定向耦合器还包括:上介质层300、中介质层400及下介质层500,如图8所示,所述传输金属带100设置在所述上介质层300与所述中介质层400之间;所述耦合金属带200设置在所述中介质层400与下介质层500之间。所述上介质层300、中介质层400及下介质层500用于支撑传输金属带100与耦合金属带200,以保证传输金属带100及耦合金属带200的位置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50.较佳地是,所述上介质层300及所述下介质层500的厚度皆为0.33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所述中介质层400的厚度为0.1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
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中介质层400的厚度较小,便于实现传输金属带100及耦合金属带200之间的信号能量耦合;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角正切值的确定便于材料的选择,便于提高信号传播的方便性。
51.如图10所示,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介质层300、中介质层400与下介质层500结构相同,皆包括:长横部、短横部及两个竖放部,所述长横部l1的长度为59.5mm、宽度w1为1.5mm,所述短横部紧贴所述长横部的下端面,长度l2为43.6mm、宽度w2为1.31mm;两个所述竖放部垂直紧贴短横部的下端面,长度l3为6.88mm、宽度w3为1.52mm。一方面介质层的结构可覆盖两个金属带,使两个金属带之间能够顺利进行能量耦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介质层尺寸过大导致逸散的信号过多。
52.进一步地,所述定向耦合器还包括:上金属块600及下金属块700,所述上金属块600与下金属块700之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上介质层300、中介质层400、下介质层500、传输金属带100及耦合金属带200皆收容在所述容纳槽内。上金属块600及下金属块700可以将三个介质层夹紧固定,一方面可保证介质层及金属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保证信号沿预定轨迹传输。优选所述上金属块600及所述下金属块700皆采用铝材制作而成,铝材质量较轻,且可减小外部电磁干扰,同时起到对内部的上介质层300、中介质层400、下介质层500、传输金属带100及耦合金属带200进行物理保护的作用。
53.较佳地是,所述传输金属带100与耦合金属带200在靠近输入端口一侧向所述下金属块700下表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二者投影之间的距离从重叠位置随着靠近输出端口逐渐变大。根据上述位置的排布,一方面传输金属带100与耦合金属带200存在投影重叠,方便信号耦合,提高了信号能量耦合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二者投影距离的增加,提高了隔离度。
54.具体地,所述传输金属带100在重叠位置靠近输入端口的一侧设置有宽度渐变段,所述宽度渐变段的下端面为平面,上端面为斜面,且宽度渐变段的宽度从靠近输入端口一侧向靠近输出端口一侧逐渐变窄。传输金属带100的宽度渐变使得信号能量的传输逐渐发生变化,令传输金属带100上的能量能顺利穿过中介质层400与耦合金属带200进行耦合,且不会因为结构突变,导致耦合线突变,降低信号传输的方向性,因此上述方案的设置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高方向性。
5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地参数设置,举例如下:
56.定向耦合器的长度为59.5mm,宽度为15.2mm,厚度为12.5mm;
57.上金属块600的长度为59.5mm,宽度为15.2mm,厚度为6.25mm,材质为铝,下端面开设的凹槽深度为0.38mm,其他尺寸与介质层相适配;
58.上介质层300的厚度为0.33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其他尺寸按照长横部、短横部及两个竖放部描述,长横部l1的长度为59.5mm、宽度w1为1.5mm,短横部的长度l2为43.6mm、宽度w2为1.31mm,两个竖放部长度l3为6.88mm、宽度w3为1.52mm;
59.传输金属带100的厚度为0.02mm,靠近输入端口的第二带段长度为9.8mm、宽度为0.52mm,宽度渐变段的长度约为0.09mm、宽度从0.52mm向0.41mm渐变,六个第一带段的宽度由0.41mm开始以0.02毫米的幅度逐渐增加、长度为5.25mm、4.84mm、7.09mm、5.27mm、7.55mm及7.78mm,靠近输出端口的第二带段长度为12.52mm、宽度则为0.53mm;
60.中介质层400的厚度为0.1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其他尺寸按照长横部、短横部及两个竖放部描述,长横部l1的长度为59.5mm、宽度w1为1.5mm,短
横部的长度l2为43.6mm、宽度w2为1.31mm,两个竖放部长度l3为6.88mm、宽度w3为1.52mm;
61.耦合金属带200的厚度为0.02mm,靠近耦合端口一端的第四带段长度为7.57mm、宽度为0.5mm,九个第三带段的宽度由0.44mm开始以0.01毫米的幅度逐渐增加,长度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依次为5.3mm、2.09mm、6.73mm、1.67mm、1.95mm、4.43mm、7.73mm、4.55mm及7.85mm,靠近隔离端口一端的第四带段长度为6.59mm、宽度为0.52mm,通过比对不难发现,两个第四带段之间的长度差别较大;
62.下介质层500的厚度为0.33mm,相对介电常数为1.8,损耗角正切值为0.0009;其他尺寸按照长横部、短横部及两个竖放部描述,长横部l1的长度为59.5mm、宽度w1为1.5mm,短横部的长度l2为43.6mm、宽度w2为1.31mm,两个竖放部长度l3为6.88mm、宽度w3为1.52mm;
63.依照上述尺寸、材质及位置排布设置的定向耦合器的s参数仿真图如图9所示,通过仿真结果不难发现,该定向耦合器具有工作频带宽、耦合平坦度好、损耗低及隔离度较高的优点,且结构极为紧凑,小型化程度较高,实现了小尺寸宽频带的效果。
6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频带为2ghz至40ghz的定向耦合器,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65.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66.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67.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68.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69.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
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