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0595发布日期:2022-04-14 21:5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


背景技术:

2.叠瓦组件是一种高效组件技术,是将整片电池片切割成多个小片的电池单元,然后将电池单元的边缘重叠搭接形成电池串,最后将电池串排版并进行串并联后形成的组件。例如,前一个电池单元的边缘重叠搭接在后一电池单元的边缘的上侧,以此类推,形成电池串。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叠瓦组件的电池单元的边缘设置主栅,前后两个电池单元边缘的主栅通过导电胶连接。主栅的使用不仅会增加金属浆料的用量,而且主栅的高度较高,在叠瓦组件层压过程中会导致较高的隐裂率,从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7.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边缘通过多个间隔开的导电胶段电连接形成电池串,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彼此平行,
8.在所述第一边缘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胶段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导电胶段连接的第一边缘栅线段,
9.在所述第二边缘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胶段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导电胶段连接的第二边缘栅线段。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边缘垂直延伸的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一导电栅线,
11.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栅线中的一部分的端部连接到所述导电胶段,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栅线中的另一部分的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一边缘栅线段;
12.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边缘垂直延伸的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二导电栅线,
13.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栅线中的一部分的端部连接到所述导电胶段,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栅线中的另一部分的端部连接到所述第二边缘栅线段。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通过整片电池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电栅线或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电栅线的方向切割形成。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栅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栅线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25~200μm。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栅线段和所述第二边缘栅线段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
40~500μm。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栅线和所述第一边缘栅线段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背面并且由铝浆制成;
18.所述第二导电栅线和所述第二边缘栅线段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面并且由银浆制成。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栅线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80~200μm;
20.所述第二导电栅线的高度为10~15μm,宽度为25~50μm。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栅线段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100~500μm;
22.所述第二边缘栅线段的高度为10~15μm,宽度为40~100μm。
23.可选地,所述导电胶段的高度为30~50μm,宽度为0.1~1mm。
24.可选地,所述太阳能叠瓦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池单元,所述第三电池单元通过导电胶与连接二极管的焊带连接。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6.1、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通过间隔开的多个导电胶段连接,节省了导电胶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27.2、在间隔开的导电胶段之间的空白区域设置第一边缘栅线段和第二边缘栅线段,未与导电胶段直接连接的第一导电栅线和第二导电栅线的电流先传导至第一边缘栅线段和第二边缘栅线段,然后再传导至导电胶段,实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良好的电连接。
28.3、导电胶段和第一边缘栅线段以及第二边缘栅线段交替设置的结构巧妙,在保证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良好的电连接的基础上,节省了导电胶和金属电极浆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交叠连接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池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2中沿a-a的截面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池单元与焊带连接处涂覆导电胶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1-太阳能叠瓦组件;10-第一电池单元;20-第二电池单元;30-第三电池单元;40-焊带;100-第一边缘;200-第二边缘;300-导电胶段;410-第一边缘栅线段;420-第二边缘栅线段;510-第一导电栅线;520-第二导电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
3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叠瓦组件1包括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图1示出了太阳能叠瓦组件1包括由15个电池单元交叠串联形成的电池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还可以为多个电池串串并联形成的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1包括的电池单元的数量不特别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1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15个的电池单元。另外,每个电池单元的结构以及彼此交叠连接的方式彼此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为例来详细描述电池单元的结构和彼此交叠连接的方式,从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1的结构。
40.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组件还包括位于端部的第三电池单元30,第三电池单元30需要连接到焊带40,焊带40用于连接旁路的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电池单元30在与焊带40连接的部位形成空白区域p(不设置导电栅线),然后通过点胶机在该空白区域形成点胶状的导电胶,然后通过导电胶与焊带40连接。通过用导电胶替代常规的银浆,可以节省银浆的使用,降低成本。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交叠连接的示意图。
42.参照图2,第一电池单元10的第一边缘100和第二电池单元20的第二边缘200通过多个间隔开的导电胶段300电连接形成电池串,第一边缘100和第二边缘200彼此平行,均平行于第一方向。在第一边缘100的相邻两个导电胶段300之间设置有与导电胶段300连接的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在第二边缘200的相邻两个导电胶段300之间设置有与导电胶段300连接的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由于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彼此一一对应,第一边缘栅线段410与第二边缘栅线段420重叠,因此,在图2中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图中虚线所示)覆盖了第二边缘栅线段420(图中未示出)。
43.在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彼此交叠连接后,导电胶段300将第一边缘100和第二边缘200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彼此对应,通常将导电胶段300的高度设置为高于或等于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的高度之和,这样,在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交叠连接后,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不会影响导电胶段300与第一边缘100和第二边缘200的连接。
44.具体地,第一电池单元10的右侧边缘(以图2中的方位为准)为第一边缘100,第二电池单元20的左侧边缘(以图2中的方位为准)为第二边缘200,第一电池单元10的第一边缘100与第二电池单元20的第二边缘200重叠连接,第一边缘100位于第二边缘200的上侧。第一边缘100和第二边缘200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电胶段300连接在一起。
45.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40~500μm。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可以由银浆或铝浆制备而成。当第一边缘栅线段410或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由银浆制备而成时,第一边缘栅线段410或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的高度可以为10~15μm,宽度为40~100μm,当第一边缘栅线段410或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由铝
浆制备而成时,第一边缘栅线段410或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的高度可以为10~30μm,宽度为100~500μm。例如,第一边缘栅线段410设置在第一电池单元10的背面,可以采用铝浆制备,高度可以为10~15μm,宽度为40~100μm;第二边缘栅线段420设置在第二电池单元20的正面,可以采用银浆制备,高度可以为10~30μm,宽度为100~500μm。
46.导电胶段300的高度为30~50μm,宽度为0.1~1mm。
47.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边缘100和第二边缘200之间的导电胶设置为分段式,即多个间隔开的导电胶段,可以节省导电胶的用量,降低成本。为了解决导电胶段之间由于未设置导电胶段而导致电流传导中断的问题,本实施例在第一边缘100的导电胶段300之间的空白位置设置与导电胶段300连接第一边缘栅线段410,使得第一电池单元10上在导电胶段300之间的电流也可以通过第一边缘栅线段410传导至导电胶段300;在第二边缘200的导电胶段之间的空白位置设置与导电胶段300连接的第二边缘栅线段420,使得第二电池单元20上的导电胶段之间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二边缘栅线段420传导至导电胶段300,然后通过导电胶段300实现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的电连接。如此不仅可以节省导电胶的用量,也可以减少金属栅线浆料的用量,降低成本。
48.下面以第一电池单元10位于第二电池单元20的上侧为例,结合图3和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的具体结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池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池单元的正面结构的示意图。
49.参照图3,第一电池单元10的背面还设置有与第一边缘100垂直延伸的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一导电栅线510,多个第一导电栅线510从与第一边缘100平行相对的另一边缘开始延伸直至第一边缘100。多个第一导电栅线510中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一边缘100与导电胶段300连接,另一部延伸至第一边缘100与第一边缘栅线段410连接。如此,在第一电池单元10与第二电池单元20交叠连接时,第一电池单元10上与导电胶段300直接连接的一部分第一导电栅线510直接将电流传导至导电胶段300,而未与导电胶段300直接连接,而是与第一边缘栅线段410直接连接的另一部分第一导电栅线510将电流先传导至第一边缘栅线段410,然后通过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再传到至导电胶段300。
50.具体地,第一导电栅线510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25~200μm。第一导线栅线510可以由银浆或铝浆制备而成。当第一导线栅线510由银浆制备而成时,第一导电栅线510的高度为10~15μm,宽度为25~50μm,当第一导电栅线510由铝浆制备而成时,第一导电栅线510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80~200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栅线510设置在第一电池单元10的背面,由铝浆制备,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80~200μm。另外,以158尺寸的电池片为例,第一电池单元10上设置有100~200根第一导电栅线510,相邻两个第一导电栅线510之间的间隔为0.8~1.5mm。
51.参照图4,第二电池单元20的背面还设置有与第二边缘200垂直延伸的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二导电栅线520,多个第二导电栅线520从与第二边缘200平行相对的另一边缘开始延伸直至第二边缘200。多个第二导电栅线520中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二边缘200与导电胶段300连接,另一部延伸至第二边缘200与第二边缘栅线段420连接。如此,在第二电池单元20与第一电池单元10交叠连接时,第二电池单元20上与导电胶段300直接连接的一部分第二导电栅线520直接将电流传导至导电胶段300,而未与导电胶段300直接连接,而是与第二边
缘栅线段420直接连接的另一部分第二导电栅线520将电流先传导至第二边缘栅线段420,然后通过第二边缘栅线段420再传到至导电胶段300。
52.具体地,第二导电栅线520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25~200μm。第二导线栅线520可以由银浆或铝浆制备而成。当第二导线栅线520由银浆制备而成时,第二导电栅线520的高度为10~15μm,宽度为25~50μm,当第二导电栅线520由铝浆制备而成时,第二导电栅线520的高度为10~30μm,宽度为80~200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栅线520设置在第二电池单元20的正面,由银浆制备,高度为10~15μm,宽度为25~50μm。另外,以158尺寸的电池片为例,第二电池单元10上设置有100~200根第二导电栅线520,相邻两个第二导电栅线520之间的间隔为0.8~1.5mm。
53.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与第一导电栅线510和第二导电栅线520的高度相当,但是宽度大于第一导电栅线510和第二导电栅线520,这是因为,第一边缘栅线段410和第二边缘栅线段420需要汇流多个第一导电栅线510和第二导电栅线520的电流。
54.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可以通过整片电池片沿垂直于第一导电栅线510或垂直于第二导电栅线520的方向切割形成。为了便于制备工艺,优选将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设计为彼此相同的结构,以便于与其他更多的电池单元交叠连接形成更长的电池串。也就是说,第一电池单元10的正面可以具有与第二电池单元20的正面相同的结构,第二电池单元20的背面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池单元10的背面相同的结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55.例如,将158尺寸的整片电池片沿垂直于第一导电栅线510或垂直于第二导电栅线520的方向切割成5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的正面具有与第二电池单元20相同的正面结构,每个电池单元的背面具有与第一电池单元10相同的背面结构。其中,每个导电胶段300的长度为15~16mm,数量为6段;第一边缘栅线410和第二边缘栅线420彼此对应,且长度均为15~16mm,数量分别为5段。
56.图5为图2中沿a-a的截面图。
57.参照图5,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之间仅通过导电胶段300连接,第一电池单元10和第二电池单元20之间的高度差仅为导电胶段的高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不仅可以降低后续组件层压过程的隐裂或裂片,还可以降低eva等辅料填充空间的用料,降低成本。
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叠瓦光伏组件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59.1、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通过间隔开的多个导电胶段连接,节省了导电胶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60.2、在间隔开的导电胶段之间的空白区域设置第一边缘栅线段和第二边缘栅线段,未与导电胶段直接连接的第一导电栅线和第二导电栅线的电流先传导至第一边缘栅线段以及第二边缘栅线段,然后再传导至导电胶,实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良好的电连接。
61.3、导电胶段和第一边缘栅线段以及第二边缘栅线段交替设置的结构巧妙,在保证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良好的电连接的基础上,节省了导电胶和金属电极浆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62.4、第一边缘栅线段和第二边缘栅线段相比传统的主栅,高度较小,浆料用量较低,首先可以减少浆料的成本,另外,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之间的高度差降低,避免了后续层压过程中的隐裂和裂片,减少了填充空间的辅料eva的用料,进一步减低成本。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