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8527发布日期:2022-03-23 16: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耦合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宽带定向耦合器主要由带状线实现,其本身链路损耗不高,但是与pcb进行端口焊接便会带来额外的插入损耗,在输出端这种损耗会影响射频链路整体输出功率,降低整版效率。并且现有耦合形式单一,灵活性以及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极大地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灵活性以及性能。
4.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包括第一直通端p1、第二直通端p2、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第一直通端p1通过微带线1与第二直通端p2连接,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分别通过微带线1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中心对称,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中心对称;第一直通端p1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p2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p2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p1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正向耦合端。
5.进一步的是,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还包括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中心对称,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分别通过电阻2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
6.进一步的是,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均通过固定的微带间距与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形成固定的微带耦合结构。
7.进一步的是,所述电路板的尺寸为25.6mm*12.9mm。
8.本实用新型为双耦合形式,第一直通端p1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p2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p2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p1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正向耦合端,正反向耦合相互独立,且对称,极大地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灵活性以及性能;并且微带线形式实现,相比带状线方式,加工方式简单,价格更便宜。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真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本实用新型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包括第一直通端p1、第二直通端p2、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第一直通端p1通过微带线1与第二直通端p2连接,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分别通过微带线1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中心对称,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中心对称;第一直通端p1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p2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p2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p1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正向耦合端。
12.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均通过固定的微带间距与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形成固定的微带耦合结构。
13.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还包括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中心对称,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分别通过电阻2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直通端p1通过微带线1与第二直通端p2连接,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分别通过微带线1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中心对称,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中心对称;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中心对称,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分别通过电阻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微带结构3为整个定向耦合器的一部分。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均通过固定的微带间距(最近0.362mm)与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形成固定的微带耦合结构。
16.当第一直通端p1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p2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p2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p1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正向耦合端。num表示端口编号,num=1表示p1端口的编号为1,num=2表示p2端口的编号为2。
17.整个电路板以25.6mm*12.9mm的小尺寸可实现至少800mhz-4ghz频段内的高方向性耦合,同时保证了低插入损耗,0.8db@4ghz,且上下频段还可拓宽来应用。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真测试图,如图所示,m1:freq=2.400ghz dbs3,1=-32.768;
19.m2:freq=2.400ghz dbs4,1=-55.577;m5:freq=800.0mhz dbs3,1=-40.215;m6:freq=800.0mhz dbs4,1=-65.740;m7:freq=4.000ghz dbs3,1=-32.140;m8:freq=4.000ghz dbs4,1=-46.123;
20.可以看出,在800mhz-4ghz方向性有20db以上。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电路板为中心对称结构,采用双耦合形式,正反向耦合端口结构、性能对称;即p1、p2端口的输入输出性质互换时,对应p3、p4的正反向耦合属性互换;
23.移植灵活性强,正反向枝节耦合相互独立,当实际电路不需要其中一路时,可在电路设计时将其移除。或者,对耦合平坦度有要求时,可单独加阻容感调试对应的耦合枝节,本发明在800mhz-2.4ghz耦合平坦度稍欠。如,alc应用时,用不上反向耦合端,便可将其删除,同时对耦合平坦度有要求,便可单独调试正向耦合枝节;
24.带宽好,本发明以25.6mm*12.9mm的小尺寸可实现至少800mhz-4ghz频段内的高方向性耦合,同时保证了低插入损耗,0.8db@4ghz,且上下频段还可拓宽来应用。


技术特征:
1.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通端(p1)、第二直通端(p2)、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第一直通端(p1)通过微带线(1)与第二直通端(p2)连接,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分别通过微带线(1)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中心对称,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中心对称;第一直通端(p1)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p2)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p2)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p1)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p3)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p4)为正向耦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端(p3)以及第二耦合端(p4)均通过固定的微带间距与第一直通端(p1)以及第二直通端(p2)形成固定的微带耦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中心对称,第一扩展端(p5)以及第二扩展端(p6)分别通过电阻(2)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尺寸为25.6mm*12.9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耦合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极大地提高了定向耦合器的灵活性以及性能。本实用新型基于微带线的宽带定向耦合器的电路板,包括第一直通端、第二直通端、第一耦合端以及第二耦合端,第一直通端通过微带线与第二直通端连接,第一耦合端以及第二耦合端分别通过微带线与定向耦合器的微带结构连接,第一直通端以及第二直通端中心对称,第一耦合端以及第二耦合端中心对称;第一直通端作为输入时,则第二直通端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为正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为反向耦合端;第二直通端作为输入时,则第一直通端为输出端,第一耦合端为反向耦合端,第二耦合端为正向耦合端。本发明适用于耦合器。于耦合器。于耦合器。


技术研发人员:邱学文 陈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嘉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