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2510发布日期:2022-05-17 09:5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碳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


背景技术:

2.碳刷也叫电刷,作为一种滑动接触件,在许多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碳刷在产品应用材质主要有石墨,浸脂石墨,金属(含铜,银)石墨。碳刷是电动机或发电机或其他旋转机械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传递能量或信号的装置,它一般是纯碳加凝固剂制成,外型一般是方块,卡在金属支架上,里面有弹簧把它紧压在转轴上,电机转动的时候,将电能通过换相器输送给线圈,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碳,称为碳刷,它是易磨损的。应定期维护更换,并清理积碳。
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机石墨碳刷与电机之间连接过于紧凑,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对电机石墨碳刷进行更换时,较为麻烦,拖慢了工作效率,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包括永磁体、转子线圈和换向器,所述转子线圈安装于永磁体的内部,所述换向器安装于永磁体的左侧,所述永磁体的左侧设置有卡接组件。
6.所述卡接组件包括隔板、上卡板、限位板一、下卡板、限位板二和碳刷,所述隔板安装于永磁体的左侧,所述上卡板固定连接于隔板的左侧顶部,所述限位板一固定连接于上卡板的底部左侧,所述下卡板固定连接于隔板的左侧底部,所述限位板二固定连接于下卡板的顶部左侧,所述碳刷设置于下卡板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换向器的左侧安装有转轴,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永磁体的内壁卡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隔板,使隔板卡入永磁体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上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卡板分布于隔板的左侧正面和隔板的左侧背面,所述下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卡板分布于隔板的左侧正面和隔板的左侧背面。
9.优选的,所述碳刷的顶部与上卡板的底部接触,所述碳刷的外壁分别与上卡板的底部和下卡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将碳刷滑入下卡板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内槽、螺栓、连接块、凹槽和穿孔,所述内槽开设于隔板的内部顶部和底部,所述螺栓设置于内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永磁体的内壁,所述凹槽开设于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穿孔开设于隔板的内部中心。
11.优选的,所述内槽分布于隔板的内部顶部和底部,所述内槽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栓外壁适配的螺纹,所述内槽与螺栓螺纹连接,旋转螺栓,螺栓便会贯穿内槽。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分布于永磁体的内壁顶部和底部,所述凹槽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栓外壁适配的螺纹,所述凹槽与螺栓螺纹连接,旋转螺栓,螺栓通过内槽,延伸至凹槽的内部。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该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操作人员若需要对石墨碳刷进行更换时,仅需要向正面和背面进行拉动碳刷,直至碳刷与上卡板和下卡板分离,此时便可以对上卡板和下卡板之间进行积碳清理,清理完毕后,便可以进行碳刷更换,操作简单方便,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机石墨碳刷与电机之间连接过于紧凑,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对电机石墨碳刷进行更换时,较为麻烦,拖慢了工作效率,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15.2、该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螺栓将隔板与连接块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若需要更换时,直接通过旋转螺栓,并将螺栓取出内槽,便可以将隔板取下,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永磁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侧面示意图。
20.图中:1、永磁体;2、转子线圈;3、换向器;4、转轴;5、卡接组件;501、隔板;502、上卡板;503、限位板一;504、下卡板;505、限位板二;506、碳刷;6、安装组件;601、内槽;602、螺栓;603、连接块;604、凹槽;605、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机石墨碳刷,包括永磁体1、转子线圈2和换向器3,转子线圈2安装于永磁体1的内部,换向器3安装于永磁体1的左侧,换向器3的左侧安装有转轴4,永磁体1的左侧设置有卡接组件5。
22.卡接组件5包括隔板501、上卡板502、限位板一503、下卡板504、限位板二505和碳刷506,隔板501安装于永磁体1的左侧,隔板501的外壁与永磁体1的内壁卡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隔板501,使隔板501卡入永磁体1的内部,隔板50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组件6,上卡板502固定连接于隔板501的左侧顶部,上卡板5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卡板502分布于隔板501的左侧正面和隔板501的左侧背面,限位板一503固定连接于上卡板502的底部左侧,下卡板504固定连接于隔板501的左侧底部,下卡板50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卡板504分布于隔板501的左侧正面和隔板501的左侧背面,限位板二505固定连接于下卡板504的顶部左侧,碳刷506设置于下卡板504的顶部,碳刷506的顶部与上卡板502的底部接触,碳刷506的外壁分别与上卡板502的底部和下卡板504的顶部滑动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将碳刷506滑入下卡板504的顶部,操作人员若需要对石墨碳刷506进行更换时,仅需要向正面和背面进行拉动碳刷506,直至碳刷506与上卡板502和下卡板504分离,此时便可以对上卡板502和下卡板504之间进行积碳清理,清理完毕后,便可以进行碳刷506更换,操作
简单方便,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机石墨碳刷506与电机之间连接过于紧凑,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对电机石墨碳刷506进行更换时,较为麻烦,拖慢了工作效率,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23.安装组件6包括内槽601、螺栓602、连接块603、凹槽604和穿孔605,内槽601开设于隔板501的内部顶部和底部,内槽601分布于隔板501的内部顶部和底部,螺栓602设置于内槽601的内部,内槽601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栓602外壁适配的螺纹,内槽601与螺栓602螺纹连接,旋转螺栓602,螺栓602便会贯穿内槽601,连接块603固定连接于永磁体1的内壁,连接块603分布于永磁体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凹槽604开设于连接块603的内部,凹槽604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栓602外壁适配的螺纹,凹槽604与螺栓602螺纹连接,旋转螺栓602,螺栓602通过内槽601,延伸至凹槽604的内部,穿孔605开设于隔板501的内部中心,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螺栓602将隔板501与连接块603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若需要更换时,直接通过旋转螺栓602,并将螺栓602取出内槽601,便可以将隔板501取下,操作简单方便。
24.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隔板501卡入永磁体1的内部,并使得换向器3贯穿穿孔605,内槽601与凹槽604连通,此时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旋转螺栓602,由于内槽601和凹槽604的内壁均开设有与螺栓602外壁适配的螺纹,因此旋转螺栓602时,螺栓602便会在螺纹的作用下移动至内槽601的内部,直至螺栓602贯穿内槽601,并延伸至凹槽604的内部,从而完成隔板501与永磁体1之间的连接,随后操作人员将碳刷506放置于下卡板504的顶部,并通过滑动碳刷506,使得碳刷506进入上卡板502和下卡板504之间,从而完成碳刷506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