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4808发布日期:2022-04-22 08:2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目前,动力电池通常在将阴极极片、阳极极片和隔膜卷绕或堆叠之后,通过顶盖进行封装。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上均引出多个层叠设置的极耳,极耳通过焊接在连接顶盖的转接件上,实现与顶盖的电连接。
4.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极耳与转接件焊接后的焊印处粘贴胶带收拢极耳。但是,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时,粘贴在极耳上的胶带会对极耳的焊印产生一个拉扯力,由此造成胶带不断拉扯极耳的焊印根部,从而引起最外层极耳的焊印根部开裂,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中极耳的焊印根部极易开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转接件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极耳与转接件焊接连接并在极耳远离转接件的第一侧形成焊印,第一侧粘贴覆盖焊印的胶带,胶带对应焊印处设置第一缝隙。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在极耳上粘贴有覆盖焊印的胶带,且胶带对应的焊印处设置有第一缝隙,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极耳的形状,因此胶带会对焊印产生拉扯力,通过在胶带位于焊印的部分设置第一缝隙,可以将该拉扯力释放,避免拉扯力传递到焊印根部,从而避免引起最外层极耳的焊印根部开裂。
8.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主体部,第一缝隙与主体部的轴线平行,焊印的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于第一缝隙,第一缝隙的长度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焊印为长方形,通过将第一缝隙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由此便能够将焊印粘贴胶带的部分分为两个区域,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区域的胶带对焊印进行拉扯时,另外一个区域的胶带能够避免承受到该拉扯力,进而避免焊印根部开裂。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的长度等于胶带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的长度与胶带的宽度相同,因此能够较为方便的实施,为动力电池的组装增加一定的便利性。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与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的任意一条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一。通过将第一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一,能够
避免胶带覆盖的其中一个区域面积过小。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二。通过将第一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的五分之二,以此胶带覆盖焊印的两个区域的面积大致相等。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组件,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连接在所述转接件的同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连接在转接件的同一端,由此转接件将电极组件中电流引出到电池顶盖的电极端子,以形成正常的电流导通。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的端部对接,胶带覆盖两个电极组件的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胶带在对应两个电极组件的极耳的对接处设置第二缝隙,第二缝隙的长度等于胶带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中一个极耳上覆盖的胶带对极耳的焊接处产生拉扯力时,该拉扯力不会传递到另外一个与其对接的极耳上,以此避免极耳焊印根部被不断拉扯造成最表层极耳的开裂。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多个极耳,多个极耳层叠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和与极耳本体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经过至少一次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的一侧,焊印位于弯折部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弯折部,能够使进行超声波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因此,能够提高极耳的焊接稳定性,而且,当极耳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以后,能够提高电极组件中极耳的过流能力,通过提高极耳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的一侧,第二弯折部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弯折部远离极耳本体的一侧,焊印穿过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在实施例中,通过将极耳本体弯折两次,能够进一步增加极耳的厚度,以此来提高电极组件中极耳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中并位于两个极耳之间,或者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在多个极耳的一侧。通过将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之间,能够增加极耳焊接的稳定性,防止弯折后的极耳翘边等问题,将设有弯折部的极耳设置在多个极耳远离转接件的一侧时,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极耳进行施焊。
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电极组件中极耳端
部的对接处未设置第二缝隙);
22.图3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电极组件中极耳端部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缝隙);
23.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的侧视图;
25.图6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的侧视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极耳翻折时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9.10—电极组件;100—主体部;101—第一电极组件;
30.102—第二电极组件;200—极耳;201—第一极耳;202—第二极耳;
31.203—第三极耳;204—第四极耳;210—极耳本体;220—弯折部;
32.221—第一弯折部;222—第二弯折部;300—焊印;400—转接件;
33.410—第一端;420—第二端;500—胶带;510—第一缝隙;
34.520—第二缝隙;
35.h1—第一距离;h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4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
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4.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45.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通常在将阴极极片、阳极极片和隔膜卷绕或堆叠之后,通过顶盖进行封装。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上均引出多个层叠设置的极耳,极耳通过焊接在连接顶盖的转接片上,实现与顶盖的电连接。由于焊接在转接片上的极耳过流能力较低,动力电池在放电或者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温升过快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动力电池起火、爆炸。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47.动力电池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容纳于箱体内。其中,箱体用于为电池单体提供容纳空间,箱体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盖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盖合于第二部分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的箱体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48.在动力电池中,电池单体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内;当然,动力电池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动力电池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动力电池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
49.其中,每个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50.电池单体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电池单体包括有端盖、壳体、电极组件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端盖是指盖合于壳体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的形状可以与壳体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端盖上可以设置有如电
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壳体是用于配合端盖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5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转接件400和电极组件10。电极组件10包括极耳200,极耳200与转接件400焊接连接并在极耳200远离转接件400的第一侧形成焊印300,第一侧粘贴覆盖焊印300的胶带500,胶带500对应焊印300处设置第一缝隙510。
52.极耳200是正极片和负极片中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相关技术中,一个电极组件10中包括多个极耳200,且多个极耳200层叠设置,其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动力电池的转接件400上,然后再将转接件400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电芯顶盖上,以实现电池回路。
53.转接件400用于连接电池单体中端盖对应的电极引出端子和电极组件10上对应的极耳200。具体地,电极组件10中的多个极耳200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与转接件400连接,转接件400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电池单体中的电极引出端子连接。电极组件10中的多个极耳200设置在转接件400的一侧,在对极耳200进行施焊时,施焊点位于多个极耳200的一侧,由于极耳200较薄,因此优先采用超声波焊接,当然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本实施例对具体的焊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54.将极耳200焊接在转接件400后,远离转接件400的极耳200的表面会形成焊印300,焊接方式不同,焊印300的形状也不同,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极耳200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转接件400的上,其形成的焊印300呈点状阵列排布,其具体的排布方式本实施例没有特殊限定。形成的焊印300其具体形状也没有特殊限定,其可以为长方形、梯形等。
55.胶带500也称为极耳胶,具体而言,胶带500又分为蓝胶、白胶、黄胶和黑胶等。本实施例对胶带50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通过在焊印300的表面粘贴胶带500,一方面能够起到绝缘作用,即胶带500能够避免极耳200与外部接触形成导电回路,另外一方面,胶带500粘贴在焊印300表面,能够防止焊接后形成的焊渣掉进电池单体的内部而引发短路。因此,粘贴后的胶带500应该覆盖极耳200,并覆盖极耳200上的焊印300。
56.第一缝隙510为设置在胶带500上的卸力口,其宽度没有特殊限定。第一缝隙510可以为胶带500上割开的一条豁口,也可以为将两张胶带500互相平行粘贴在极耳200上,且两个胶带500互不覆盖,以此形成的间隔口,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5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在极耳200上粘贴有覆盖焊印300的胶带500,且胶带500对应的焊印300处设置有第一缝隙510,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工序中,如折极耳200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极耳200的形状,因此胶带500会对焊印300产生拉扯力,通过在胶带500位于焊印300的部分设置第一缝隙510,可以将该拉扯力释放,避免拉扯力传递到焊印300根部,从而避免引起最外层极耳200的焊印300根部开裂。
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还包括主体部100,第一缝隙510与主体部100的轴线平行,焊印300的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于第一缝隙510,第一缝隙510的长度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
59.主体部100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主体部分,其一般通过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
60.在本实施例中,焊印300为长方形,通过将第一缝隙510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由此便能够将焊印300粘贴胶带500的部分分为两个区域,在后续的转运和生产过程中,当其中一个区域的胶带500对焊印300进行拉扯时,另外一个区域的胶带500能够避免承受到该拉扯力,进而避免焊印300根部开裂。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510的长度等于胶带500的宽度。
6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胶带500粘贴在焊印300后,再将胶带500位于焊印300的部分割开一条缝隙,以此将该胶带500分割为两部分,此时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便等于胶带500的宽度。优选的,将两张胶带500同时粘贴在焊印300上,其中一张胶带500覆盖一部分焊印300,另外一张胶带500覆盖另外一部分焊印300,两张胶带500的中间便形成缝隙。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首先将第一张胶带500粘贴在极耳200上,并覆盖一部分焊印300,然后再将第二张胶带500粘贴在极耳200上,并覆盖另外一部分焊印300,第二张胶带500平行于第一张胶带500张贴在极耳200上,通过该方式便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第一缝隙510的长度设置为与胶带500的宽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与胶带500的宽度相同,因此能够较为方便的实施,为动力电池的组装增加一定的便利性。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缝隙510与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510的任意一条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510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h2的五分之一。
64.请参照图1,第一距离h1为第一缝隙510与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510的任意一条边的距离,第二距离h2为长方形平行于第一缝隙510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胶带500粘贴在焊印300后,第一缝隙510将焊印300分割为两个区域,当其中一个区域的胶带500受到拉扯力时,该拉扯力只能作用于该区域,而另外一个区域的胶带500将不承受该拉扯力,通过将第一距离h1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h2的五分之一,能够避免胶带500覆盖的其中一个区域面积过小。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h1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h2的五分之二。
6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距离h1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h2的五分之二,以此胶带500覆盖焊印300的两个区域的面积大致相等。
6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组件10,两个电极组件10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200连接在转接件400的同一端。
68.转接件40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20,转接件400的第一端410连接两个电极组件10中的正极极耳200,转接件400的第二端420连接两个电极组件10中的负极极耳200,因此,转接件400必须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在相关技术中,转接件400的材质可以为铜、镍、铜镀镍等,转接件400的形状根据动力电池的具体结构而设计,因此本技术对转接件400的具体形状不做特殊限定。转接件400的一端与极耳200连接,转接件400的另外一端与电池顶盖的电极端子连接,因此转接件400一般具有极耳连接部和电池端子连接部,在本实
施例中,转接件400的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20均为极耳连接部,本技术对电池端子连接部的具体形状没有特殊限定。
69.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10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200连接在转接件400的同一端,由此转接件400将电极组件中电流引出到电池顶盖的电极端子,以形成正常的电流导通。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10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200的端部对接,胶带500覆盖两个电极组件10的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200,胶带500在对应两个电极组件10的极耳200的对接处设置第二缝隙520,第二缝隙520的长度等于胶带500的宽度。
71.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组件10分别为第一电极组件101和第二电极组件102,第一电极组件101包括第一极耳201和第二极耳202,且第一极耳201和第二极耳202的极性相反,第二电极组件102包括第三极耳203和第四极耳204,其中,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的极性相同,第二极耳202和第四极耳204的极性相同。将第一极耳201与第三极耳203对接,并在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上分别粘贴胶带500,且粘贴在第一极耳201上的胶带500与粘贴在第三极耳203上的胶带500互不覆盖,由此在两张胶带500的接缝处便形成第二缝隙520,该第二缝隙520的长度与胶带500的宽度相同。另外,第二极耳202与第四极耳204粘贴胶带500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72.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中一个极耳200上覆盖的胶带500对极耳200的焊接处产生拉扯力时,该拉扯力不会传递到另外一个与其对接的极耳200上,以此避免极耳200焊印300根部被不断拉扯造成最表层极耳200的开裂。
73.在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均为长方形。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上覆盖一张胶带500,覆盖第一极耳201的焊印300处的胶带500开设有第一缝隙510,该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与焊印300的的宽度一致,且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覆盖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处的胶带500同样开设有第一缝隙510,该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与焊印300的的宽度一致,且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上覆盖同一张胶带500,并在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对应的焊印300处分别开设第一缝隙510,以此形成能够释放拉扯力的卸力口,来避免极耳200的焊印300根部被反复拉扯而损坏。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02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与第一极耳201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设置方式相同,其有益效果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74.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均为长方形。一张胶带500分别覆盖第一极耳201的焊印300的一部分和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的一部分,另外一张胶带500覆盖第一极耳201的焊印300的另外一部分,由此,在第一极耳201的焊印300上覆盖的胶带500便将形成有第一缝隙510,该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为胶带500的宽度,优选的,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再有另外一张胶带500覆盖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的另外一部分,由此,在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上覆盖的胶带500便将形成有第一缝隙510,该第一缝隙510的长度为胶带500的宽度,优选的,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上总共覆盖有三张胶带500,如此设置能够较为便捷的将胶带500粘贴在极耳200上,而且也能有效的避免极耳200的焊印300根部被反复拉扯而损坏。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02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
与第一极耳201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设置方式相同,其有益效果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75.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均为长方形。在第一极耳201上粘贴有两张胶带500,两张胶带500的接合处设置有第一缝隙510,且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第三极耳203上也粘贴有两张胶带500,两张胶带500的接合处设置有第一缝隙510,且第一距离h1为第二距离h2的二分之一,而且,其中一个覆盖第一极耳201的胶带500与其中一个覆盖第三极耳203的胶带500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二缝隙520,以此将第一极耳201和第三极耳203上粘贴的胶带500分割为四部分,分别对应第一极耳201的焊印300和第三极耳203的焊印300的不同区域,以此避免彼此之间收到拉扯力时将该拉扯力传递到焊印300的其他区域。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02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与第一极耳201和第四极耳204上覆盖的胶带500设置方式相同,其有益效果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76.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包括多个极耳200,多个极耳200层叠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极耳200包括极耳本体210和与极耳本体210连接的自由端,自由端经过至少一次弯折形成弯折部220,弯折部220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焊印位于弯折部220上。
77.极耳本体210为极耳200的主体部分,极耳本体210的一端与主体部100连接,极耳本体210的另外一端为自由端。
78.弯折部220为自由端弯折而形成,且弯折部220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极耳200弯折的形式和次数没有特殊限定,也就是说,弯折部220可以通过翻折的方式叠放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也可以在翻折后对折,并叠放在极耳本体210一侧,对折指的是将极耳本体210和弯折后的极耳200均进行翻折,此时从侧面看经过两次弯折后的极耳200为四层结构。当然,弯折部220通过翻折的方式叠放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后,也可以再将自由端翻折而不对极耳本体210进行翻折,此时从侧面看经过两次弯折后的极耳200为三层结构。在相关技术中,电极组件10包括多个极耳200,且多个极耳200层叠设置,多个极耳200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动力电池的转接件400上,在极耳200的弯折部220上形成有焊接后产生的焊印。极耳200的弯折部220可以位于靠近转接件400的一侧,也可以位于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本技术对此没有特殊限定。可以理解,当弯折部220设置在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时,能够较为方便的实施超声波焊接,因此,优选的,弯折部220设置在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
7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至少一个极耳200包括极耳本体210和弯折部22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极耳200的长度设计为长极耳200,在进行超声波焊接时,首先将极耳200弯折形成弯折部220,并将弯折部220叠置在极耳本体210上以后再进行超声波焊接,且在极耳200的弯折部220上形成有焊接后产生的焊印,此时,由于进行超声波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因此,能够提高极耳200的焊接稳定性,而且,当极耳200焊接的地方厚度增加以后,能够提高电极组件10中极耳200的过流能力,通过提高极耳200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8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220包括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第一弯折部221按照叠放的方式设置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第二弯折部222按照叠放的方式设
置在第一弯折部221远离极耳本体210的一侧,焊印穿过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
81.极耳200的自由端弯折第一次后形成的第一弯折部221,此时将第一弯折部221叠置在极耳本体210的一侧,接着将极耳200的自由端继续弯折,并形成第二弯折部222,此时将第二弯折部222叠置在第一弯折部221远离极耳本体210的一侧,在将多个极耳200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动力电池的转接件400后,在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上形成有焊接后形成的焊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弯折极耳200的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极耳200的自由端弯折第一次后形成的弯折部220为第一弯折部221,此时,将第一弯折部221继续向内折,这样第一弯折部221就被夹在极耳本体210和弯折后的自由端之间,此时,最外侧的弯折部220即为第二弯折部222。本技术实施例对极耳200弯折的形式不做特殊限定,因此,叠放在极耳本体210一侧的弯折部220称为第一弯折部221,叠放在第一弯折部221远离极耳本体210一侧的弯折部220称为第二弯折部222。相关技术中,电池组件包括多个极耳200,其中,包括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可以为任意数量,本技术对此没有特殊限定。
8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将极耳本体210弯折两次,且焊印穿过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能够进一步增加极耳200的厚度,以此来提高电极组件10中极耳200的过流能力,进而使动力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有良好的温升性能,避免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安全隐患。
8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设置在多个极耳200中并位于两个极耳200之间,或者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设在多个极耳200的一侧。
84.电极组件10包括多个极耳200,且多个极耳200层叠设置,多个极耳200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动力电池的转接件400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为一个,其可以位于多个极耳200之间,也可以位于多个极耳200的一侧,其中,多个极耳200的一侧可以为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也可以为靠近转接件400的一侧。在另外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为多个,多个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可以位于任意两个极耳200之间,或者,其中一个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位于多个极耳200的一侧,另外一些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位于多个极耳200之间,其中极耳200的弯折部220可以设置在极耳本体210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极耳本体210靠近转接件400的一侧,本技术对此没有特殊限定。在另外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也可以为包括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且设置有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多个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可以均为包括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也可以是一部分为包括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设置有第一弯折部221和第二弯折部222的极耳200的位置也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位于多个极耳200之间,也可以位于多个极耳200的一侧。
8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设置在多个极耳200之间,能够增加极耳200焊接的稳定性,防止弯折后的极耳200翘边等问题,将设有弯折部220的极耳200设置在多个极耳200远离转接件400的一侧时,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极耳200进行施焊。
8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