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3707发布日期:2022-05-30 23:1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一种医学检查和工业探伤常有的电子仪器,内窥镜包括主机、伸入人体或设备内部的插入组件,通过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号传输至内窥镜手柄上,再将信号线缆传输至主机,在进行内窥镜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工作。
3.但是现有的连接器还存在着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调节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拆卸工作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松动影响连接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内窥镜连接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窥镜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还存在着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调节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拆卸工作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松动影响连接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窥镜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座,连接线孔,插接孔,遮挡块,第一挂接块,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插接头,手持块,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线孔;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接孔;所述的遮挡块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的内壁,且遮挡块设置在插接孔的内壁右侧;所述的第一挂接块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的上端左侧和下端左侧;所述的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安装在插接孔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安装在手持块的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座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插接头胶接在手持块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手持块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导线;所述的第二导线贯穿连接线孔并与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环,顶紧螺栓,固定板,弹性板和手持块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然后推动调节环进行移动,同时带动弹性板进行移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固定座,滑动座,推动弹簧和插接杆以及第一固定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推动弹簧推动滑动座进行移动,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插接头和插接杆连接时松动,影响工作。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三固定座,销轴,拉动板,带动板,弹性板和第二挂接块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推动拉动板进行扩张工作,同时带动弹性板和第二挂接块进行扩张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拆卸和安装工作。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固定座,u型连接架,滑动座,套接板和插接杆的设置,
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套接板滑动套接在u型连接架的外壁,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滑动座缓冲工作。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环,固定板,弹性板,第二挂接块,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挂接块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挂接块和第一挂接块挂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插接头和手持块固定工作。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三固定座,销轴,拉动板,带动板和第一固定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三固定座和拉动板的连接处设置的蝶形弹簧,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拉动板复位工作。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固定座,u型连接架,滑动座,套接板,推动弹簧,第一固定座,插接孔和遮挡块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遮挡块进行滑动座遮挡工作,防止在拆卸的过程中滑动座和套接板脱离u型连接架,影响工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至图4中:
20.1、第一固定座;2、连接线孔;3、插接孔;4、遮挡块;5、第一挂接块;6、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61、第二固定座;62、u型连接架;63、滑动座;64、套接板;65、推动弹簧;66、插接杆;7、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71、调节环;72、顶紧螺栓;73、固定板;74、弹性板;75、第二挂接块;8、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81、第三固定座;82、销轴;83、拉动板;84、带动板;85、固定孔;9、插接头;10、手持块;11、第一导线;12、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22.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窥镜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座1,连接线孔2,插接孔3,遮挡块4,第一挂接块5,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6,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7,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8,插接头9,手持块10,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所述的第一固定座1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线孔2;所述的第一固定座1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接孔3;所述的遮挡块4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的内壁,且遮挡块4设置在插接孔3的内壁右侧;所述的第一挂接块5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的上端左侧和下端左侧;所述的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6安装在插接孔3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7安装在手持块10的外壁;所述的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8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座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插接头9胶接在手持块10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手持块10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导线11;所述的第二导线12贯穿连接线孔2并与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6连接;所述的可缓冲推动接触座结构6包括第二固定座61,u型连接架62,滑动座63,套接板64,推动弹簧65和插接杆66,所述的第二固定座61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固定有u型连接架62;所述的滑动座63的内部固定有套接板64;所述的套接板64分别滑动调节在u型连接架62
的外壁;所述的推动弹簧65一端螺栓连接在第二固定座61的左侧;所述的推动弹簧65另一端螺栓连接在滑动座63的右侧;所述的插接杆66从上到下依次贯穿滑动座63,并与套接板64螺栓连接设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连接设备,然后将插接头9插接在插接孔3的内部,并使插接头9分别套接在插接杆66的外壁,在插接的过程中通过推动弹簧65推动滑动座63进行移动,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插接头9和插接杆66接触不良。
23.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挂接环结构7包括调节环71,顶紧螺栓72,固定板73,弹性板74和第二挂接块75,所述的调节环7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72;所述的调节环71的上下两端中间位置分别螺栓连接有固定板73;所述的固定板73的上下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弹性板74的一端;所述的弹性板74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第二挂接块75;同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72,然后推动调节环71进行移动,将调节环71调整至手持块10外壁合适的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调节弹性板74和第二挂接块75的位置,同时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插接头9松动。
24.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转动复位推动板结构8包括第三固定座81,销轴82,拉动板83,带动板84和固定孔85,所述的第三固定座8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插接有销轴82;所述的第三固定座81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插接有拉动板83;所述的拉动板83的下端左侧螺栓连接有带动板84;所述的带动板84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孔85;在进行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推动拉动板83进行扩张工作,同时通过带动板84带动弹性板74进行扩张工作,然后使第二挂接块75和第一挂接块5进行分离,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进而完成连接器工作。
2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遮挡块4采用长方体的pvc块;所述的第一挂接块5采用锥形的pvc块;所述的插接头9插接在插接孔3的内部中间位置。
2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滑动座63滑动设置在u型连接架6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推动弹簧65设置在u型连接架62的内部中间位置。
2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固定座61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的内部右侧,且第二固定座61设置在插接孔3的内部右侧;所述的遮挡块4分别设置在滑动座63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且接触设置;所述的插接头9套接在插接杆66的外壁。
2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弹性板74采用长方体且带有弹性的pvc板;所述的第二挂接块75采用锥形的pvc块;所述的调节环71采用不锈钢环。
2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环71滑动套接在手持块10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栓72和手持块10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二挂接块75和第一挂接块5挂接设置。
3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销轴82贯穿拉动板8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拉动板83和第三固定座8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的拉动板83采用l型且带有弹性的pvc板。
3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三固定座81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的上端右侧和下端右侧;所述的带动板8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的左侧上部和左侧下部;所述的弹性板74分别贯穿固定孔85。
32.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连接设备,然后将插接头9插接在插接孔3的内部,并使插接头9分别套接在插接杆66的外壁,在插接的过
程中通过推动弹簧65推动滑动座63进行移动,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插接头9和插接杆66接触不良,同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72,然后推动调节环71进行移动,将调节环71调整至手持块10外壁合适的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调节弹性板74和第二挂接块75的位置,同时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插接头9松动,在进行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推动拉动板83进行扩张工作,同时通过带动板84带动弹性板74进行扩张工作,然后使第二挂接块75和第一挂接块5进行分离,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进而完成连接器工作。
34.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