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2882发布日期:2022-04-23 20:4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抗器。


背景技术:

2.电抗器是常用电气设备之一,现有的电抗器存在电磁辐射大、损耗高、成本高、可靠性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辐射小、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电抗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抗器,其包括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磁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磁路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线夹、设置于所述磁路模块的输出端的输出线夹,所述磁路模块包括一个磁路单元或多个串联的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包括空心的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内的载流导体,所述载流导体的两端突出于所述铁芯的两端,所述输入线夹、所述输出线夹与所述载流导体相连接。
6.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流导体一端的均压球。
7.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铁芯两端的均压环。
8.所述输入线夹、所述输出线夹均为具有多个端口的多分裂线夹。
9.所述载流导体为铜管或铝管。
10.当所述磁路模块包括多个所述磁路单元时,相邻两个所述磁路单元之间通过线间连接杆串联,所述线间连接杆与所述载流导体相连接。
11.当所述磁路模块包括三个所述磁路单元时,三个所述磁路单元呈品字形排布。
12.所述电抗器还包括由下方支撑所述磁路模块的支撑模块。
13.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磁路模块的托盘、设置于所述托盘底部的多个支撑绝缘子。
14.所述支撑绝缘子表面分布有若干伞裙。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电磁辐射小、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抗器的主视示意图。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抗器的左视示意图。
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抗器的主视示意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抗器的左视示意图。
20.以上附图中:1、磁路模块;2、输入线夹;3、输出线夹;4、磁路单元;5、铁芯;6、载流导体;7、均压球;8、均压环;9、支撑模块;10、托盘;11、支撑绝缘子;12、伞裙;13、线间连接
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一种直线电抗器,包括磁路模块1、输入线夹2和输出线夹3,输入线夹2设置于磁路模块1的输入端,输出线夹3设置于磁路模块1的输出端。
23.磁路模块1的具体方案为:磁路模块1包括一个磁路单元4,该磁路单元4包括铁芯5和载流导体6。铁芯5呈圆柱状并且沿其轴向具有空心,载流导体6为管状,其设置于铁芯5内,并且铁芯5和载流导体6同轴设置。载流导体6的长度长于铁芯5的长度,从而载流导体6的两端突出于铁芯5的两端,载流导体6的两端形成磁路模块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载流导体6为铜管或铝管。
24.磁路单元4还包括设置于载流导体6一端的均压球7以及设置于铁芯5两端的均压环8。输入线夹2、输出线夹3均为具有多个端口的多分裂线夹,即分别为2/4/6/8分裂线夹。输入线夹2、输出线夹3与载流导体6相连接,具体为输入线夹2连接在载流导体6的一端端部,输出线夹3连接在载流导体6另一端的均压环8与均压球7之间。
25.该电抗器还包括由下方支撑磁路模块1的支撑模块9。支撑模块9包括用于放置磁路模块1的托盘10、通过螺栓等连接部件而设置于托盘10底部的多个(例如四个)支撑绝缘子11。支撑绝缘子11表面分布有若干高度不一的伞裙12。
26.当电感量较大、直线电抗器长度较长时,可以把直线电抗器分成若干段,即形成以下实施例二的回形电抗器,可以有效减少电抗器的占地面积。
27.实施例二:如附图3、4所示,回形电抗器包括磁路模块1、设置于磁路模块1的输入端的输入线夹2、设置于磁路模块1的输出端的输出线夹3以及支撑模块9。
28.磁路模块1包括多个串联的磁路单元4,本实施例一包括三个磁路单元4为例。每个磁路单元4均包括铁芯5、载流导体6、均压环8和均压球7,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磁路单元4相同。则第一个磁路单元4的载流导体6的一端,即未串联第二个磁路单元4的一端,构成了磁路模块1的输入端,第三个磁路单元4的载流导体6的一端,即未串联第二个磁路单元4的一端,构成了磁路模块1的输出端。
29.三个串联的磁路单元4呈品字形排布,即三个磁路单元4轴线平行设置并分为两排,下排设置两个磁路单元4,上排设置一个磁路单元4,且上排的磁路单元4对应下排两个磁路单元4的对接处设置。相邻两个磁路单元4之间通过线间连接杆13串联,线间连接杆13与载流导体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排的磁路单元4为第一个磁路单元4,因此其载流导体6的一端构成磁路模块1的输入端并连接输入端子。该第一个磁路单元4的另一端通过一段线间连接杆13连接至下排的一个磁路单元4,即第二个的磁路单元4的一端,而第二个磁路单元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段线间连接杆13连接至下排的另一个磁路单元4,即第三个磁路单元4的同侧的一端。第三个磁路单元4的另一端构成了磁路模块1的输出端并连接输出线夹3。
30.支撑模块9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差别仅在于宽度有所增加而适应下排的两个磁路单元4。
31.以上实施例是根据磁阻定律设计的电抗器,该电抗器电磁辐射小,损耗低,综合建设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该电抗器1米外的电磁辐射量是传统空心串联电抗器的 1/
10000以下; 该电抗器的损耗是传统空心电抗器的 1/100以下;该电抗器主要以空气为主绝缘,无可燃性绝缘材料,无燃烧、爆炸风险。由于电磁辐射量极低,对周边设备无电磁干扰,可安装在变电站、换流站室内,所需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包括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磁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磁路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线夹、设置于所述磁路模块的输出端的输出线夹,所述磁路模块包括一个磁路单元或多个串联的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包括空心的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内的载流导体,所述载流导体的两端突出于所述铁芯的两端,所述输入线夹、所述输出线夹与所述载流导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流导体一端的均压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铁芯两端的均压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线夹、所述输出线夹均为具有多个端口的多分裂线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导体为铜管或铝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路模块包括多个所述磁路单元时,相邻两个所述磁路单元之间通过线间连接杆串联,所述线间连接杆与所述载流导体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路模块包括三个所述磁路单元时,三个所述磁路单元呈品字形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还包括由下方支撑所述磁路模块的支撑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磁路模块的托盘、设置于所述托盘底部的多个支撑绝缘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绝缘子表面分布有若干伞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其包括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磁路模块、设置于磁路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线夹、设置于磁路模块的输出端的输出线夹,磁路模块包括一个磁路单元或多个串联的磁路单元,磁路单元包括空心的铁芯、设置于铁芯内的载流导体,载流导体的两端突出于铁芯的两端,输入线夹、输出线夹与载流导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电磁辐射小、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康开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5
技术公布日:2022/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