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柱五金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4972发布日期:2022-06-02 00:3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接线柱五金件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件技术领域,具体为接线柱五金件外壳。


背景技术:

2.五金件的种类繁多,其中便包括着接线柱外壳,现有的接线柱外壳套设在接线柱的外表面,来对接线柱起到保护作用,但接线柱外壳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拧转螺栓才能完成对接线柱的固定,在遇到紧急的情况时,来不及寻找螺丝刀,便不能完成对接线柱的拆卸工作,因而现有的接线柱外壳的固定安装的方式十分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接线柱五金件外壳,具备方便对接线柱进行固定和拆卸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接线柱外壳存在不好对接线柱进行固定和拆卸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柱五金件外壳,包括壳体、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筒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接线柱。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在壳体的外部的端面设置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来对接线柱进行套接,从而对接线柱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壳体表面设置的固定组件,来使用固定组件中的固定杆和弹簧,让固定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对夹持固定住接线柱,进而完成对接线柱的固定安装工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底板、顶板和弹簧,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底部,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与套筒的内壁之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活动卡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接线柱的顶部接触。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在底板的底部设置卡槽,来对滚珠进行卡接,可以减小底板与滚珠之间的摩擦力,方便让接线住可以顺利的穿过第一圆筒、壳体和第二圆筒。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杆、顶杆和铰链座,所述顶杆固定连接在活动杆的端面上,所述活动杆与顶杆的连接处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铰链座上,所述顶板的底部与顶杆的端面贴合。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活动组件的安装,可以利用活动组件上的活动杆配合顶杆,来对顶板进行撬动,让顶板带动活动杆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对接线柱进行拆卸抽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垫。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密封板和橡胶垫的相互配合,来对接线柱进行密封
保护,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底部与接线柱的顶部贴合。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散热片来对接线柱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方便对接线柱进行散热。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外部的端面设置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来对接线柱进行套接,从而对接线柱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壳体表面设置的固定组件,来使用固定组件中的固定杆和弹簧,让固定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对夹持固定住接线柱,进而完成对接线柱的固定安装工作。
17.2、本实用新型在底板的底部设置卡槽,来对滚珠进行卡接,可以减小底板与滚珠之间的摩擦力,方便让接线住可以顺利的穿过第一圆筒、壳体和第二圆筒,而通过活动组件的安装,可以利用活动组件上的活动杆配合顶杆,来对顶板进行撬动,让顶板带动活动杆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对接线柱进行拆卸抽出。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转动之后的整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壳体;2、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套筒;5、固定组件;501、固定杆;502、底板;503、弹簧;504、顶板;6、活动组件;601、活动杆;602、顶杆;603、铰链座;7、接线柱;8、滚珠;9、密封板;10、橡胶垫;11、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柱五金件外壳,包括壳体1、第一圆筒2和第二圆筒3,第一圆筒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一端,第二圆筒3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另一端,壳
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筒4,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组件5,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组件6,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接线柱7,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杆501、底板502、顶板504和弹簧503,底板502固定连接在固定杆501的底部,弹簧503固定安装在底板502的顶部与套筒4的内壁之间,在壳体1的外部的端面设置第一圆筒2和第二圆筒3,来对接线柱7进行套接,从而对接线柱7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壳体1表面设置的固定组件5,来使用固定组件5中的固定杆501和弹簧503,让固定杆501在弹簧503弹力的作用下,对夹持固定住接线柱7,进而完成对接线柱7的固定安装工作。
26.请参阅图1和图2,底板502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活动卡接有滚珠8,滚珠8的底部与接线柱7的顶部接触,在底板502的底部设置卡槽,来对滚珠8进行卡接,可以减小底板502与滚珠8之间的摩擦力,方便让接线住可以顺利的穿过第一圆筒2、壳体1和第二圆筒3,活动组件6包括活动杆601、顶杆602和铰链座603,顶杆602固定连接在活动杆601的端面上,活动杆601与顶杆602的连接处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铰链座603上,顶板504的底部与顶杆602的端面贴合,利用活动组件6的安装,可以利用活动组件6上的活动杆601配合顶杆602,来对顶板504进行撬动,让顶板504带动活动杆601向上移动,从而方便对接线柱7进行拆卸抽出。
27.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圆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9,密封板9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垫10,利用密封板9和橡胶垫10的相互配合,来对接线柱7进行密封保护,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壳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1,散热片11的底部与接线柱7的顶部贴合,利用散热片11来对接线柱7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方便对接线柱7进行散热。
2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按压活动杆601,利用杠杆原理带动顶杆602向上移动,此时顶杆602会顶动顶板504,而顶板504的上移会带动活动杆601进行移动,此时活动杆601底部的底板502会压缩弹簧503,然后便可以把接线柱7插入到第二圆筒3、壳体1和第一圆筒2的内部,此时底板502上的滚珠8便会接线柱7的表面进行滚动,来减小底板502与接线柱7之间的摩擦力,然后底板502滑入到接线柱7表面的凹槽处,此时弹簧503会把底板502紧密的压在接线柱7的表面上,而弹簧503仍处于压缩状态,方便利用弹簧503的弹力来让底板502夹持固定住接线柱7,需要拆卸接线柱7的时候,只需压动活动杆601,让顶板504带动活动杆601和底板502上移,然后便可以直接抽出接线柱7。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