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模组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2519发布日期:2022-05-18 20:3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电芯模组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和电池。


背景技术:

2.储能电池是可以实现放电和充电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储能电池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力储备等多种领域。
3.相关技术中,储能电池包括电池箱和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容置在电池箱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体,多个电芯单体按照预设的排列方式组合装配在一起。同时,多个电芯单体通过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电连接在一起,具体实现时,需要将电芯单体的极耳按需弯折后与铜排焊接连接,铜排与镍片焊接连接,镍片与采集线束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多个电芯单体组装形成一个具有更大容量的电芯模组。
4.然而,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需要将电芯模组转入治具中对极耳进行焊接,导致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和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电芯模组无需转入治具中,既可对极耳进行焊接,从而有利于简化极耳的焊接过程,进而有利于简化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极耳支架、极耳连接板和多个电芯单体,多个所述电芯单体排列形成电芯组,且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的极耳均位于所述电芯组的第一侧,所述极耳支架安装在所述电芯组的第一侧;所述极耳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芯组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贯穿所述极耳支架的极耳过孔;所述极耳连接板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极耳穿过所述极耳过孔并弯折搭接在所述极耳连接板上。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模组包括极耳支架、极耳连接板和多个电芯单体,多个电芯单体排列形成电芯组。通过设置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均位于电芯组的第一侧,从而便于将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连接在极耳连接板上。
8.通过将极耳支架安装在电芯组的第一侧,在极耳支架的背离电芯组的一面设置至少两个容置槽,在容置槽的槽底设置贯穿极耳支架的极耳过孔,同时,通过将极耳连接板容置在容置槽内,将极耳穿过极耳过孔并弯折搭接在极耳连接板上,从而使极耳支架可以对极耳连接板和极耳进行支撑和限位,以便于直接将极耳和极耳连接板进行焊接连接,而无需将电芯模组转入治具中,进而有利于简化极耳的焊接过程,简化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提高电芯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9.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至少相邻两个所述容置槽之间形成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走线槽内的线束进行限位。
10.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走线槽的相对两个侧
壁中的一个侧壁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走线槽的另一个侧壁延伸;所述限位件的朝向所述走线槽的底壁的一面与所述走线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11.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走线槽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12.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至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的尺寸范围为6mm至8mm;所述限位件的朝向所述走线槽的底壁的一面与所述走线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mm至6mm;所述限位件的自靠近所述走线槽的底壁的一面至远离所述走线槽的底壁的一面之间的尺寸范围为1mm至2mm。
13.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极耳支架的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面,在所述极耳过孔的周围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将所述极耳导向至所述极耳过孔。
14.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还包括极柱组件,所述极柱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极耳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芯组的一面设置有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背离所述极耳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件容置在所述凹槽内。
15.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周壁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自所述凹槽的槽底至所述凹槽的槽口延伸,且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的一端低于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16.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六角螺母,所述凹槽的内周壁与所述六角螺母的外周壁相互贴合;所述凸台在所述凹槽的槽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六角螺母在所述凹槽的槽底的正投影范围内。
17.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凸台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凸台沿所述凹槽的内周壁间隔排布。
18.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还包括模组上盖,所述模组上盖安装在所述极耳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芯组的一面;所述模组上盖的对应于所述柱状凸起的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模组上盖的通孔,所述柱状凸起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极柱组件位于所述模组上盖的背离所述极耳支架的一面。
19.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极耳支架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合部,所述模组上盖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配合部,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一一对应卡合。
20.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基座和卡槽,所述基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极耳支架连接,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模组上盖延伸,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模组上盖的朝向所述极耳支架的一面;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
21.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还包括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安装在所述电芯组的第二侧,所述电芯组的第二侧和所述电芯组的第一侧相邻设置;所述极耳支架的靠近所述电芯组的第二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模组端板的靠近所述极耳支架的一端边缘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卡合。
22.如上所述的电芯模组,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卡勾,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卡勾之间的止挡面;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二卡勾,两个所述第一卡勾
分别勾合在所述第二卡勾的两端,所述第二卡勾的背离所述第一卡勾的一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
2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箱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容置于所述电池箱内。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箱和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容置于电池箱内,电池箱不仅可以对电芯模组形成物理防护,以提高电芯模组的耐冲击和耐振动等性能;而且可以对电芯模组进行密封保护,以起到防水、防尘等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电芯模组,电芯模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同样具有,此处不再赘述。
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和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的细节图;
29.图3为图1中b处的细节图;
30.图4为图1中c处的细节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和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d处的细节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模组上盖的剖视图;
35.图9为图8中e处的细节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模组上盖和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图10中f处的细节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图12中g处的细节图;
40.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为图14中h处的细节图;
42.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00-电芯模组;
45.110-极耳支架;111-容置槽;1111-极耳过孔;112-走线槽;1121-限位件;113-柱状凸起;1131-凹槽;1132-凸台;114-第一卡合部;1141-基座;1142-卡槽;115-第二卡合部;
1151-第一卡勾;1152-止挡面;
46.120-极耳连接板;
47.130-电芯组;
48.140-极柱组件;141-连接件;
49.150-模组上盖;151-通孔;152-第一配合部;
50.160-模组端板;161-第二配合部;
51.200-电池箱;210-下箱体;220-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52.由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将极耳弯折后与铜排焊接连接,极耳弯折后容易塌陷,导致焊接工作无法进行,因此需要将电芯模组转入治具中,使治具对弯折后的极耳以及与极耳焊接连接的铜排进行支撑,以便于极耳焊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这种焊接方式导致极耳的焊接步骤比较复杂,从而导致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5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该电芯模组包括极耳支架、极耳连接板和多个电芯单体,多个电芯单体排列形成电芯组。通过设置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均位于电芯组的第一侧,从而便于将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连接在极耳连接板上。
54.通过将极耳支架安装在电芯组的第一侧,在极耳支架的背离电芯组的一面设置至少两个容置槽,在容置槽的槽底设置贯穿极耳支架的极耳过孔,同时,通过将极耳连接板容置在容置槽内,将极耳穿过极耳过孔并弯折搭接在极耳连接板上,从而使极耳支架可以对极耳连接板和极耳进行支撑和限位,以便于直接将极耳和极耳连接板进行焊接连接,而无需将电芯模组转入治具中,进而有利于简化极耳的焊接过程,简化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提高电芯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6.实施例一
5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细节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细节图;图4为图1中c处的细节图;
5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和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d处的细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模组上盖的剖视图;图9为图8中e处的细节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模组上盖和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1为图10中f处的细节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g处的细节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h处的细节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60.参照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100,该电芯模组100包括极耳支
架110、极耳连接板120和多个电芯单体,多个电芯单体排列形成电芯组130,且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均位于电芯组130的第一侧,从而便于将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连接在极耳连接板120上。
61.示例性的,极耳支架110可以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极耳支架11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压塑成型等方式制成。极耳连接板120可以为铜板或其他导电板。多个电芯单体可以依次层叠排列、码放整齐。
62.极耳支架110安装在电芯组130的第一侧。极耳支架110的背离电芯组130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置槽111,示例性的,容置槽111可以呈矩形,也可以根据极耳支架110的空间安排设置成其他形状;容置槽111可以是由设置在极耳支架110表面的凸筋围合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极耳支架110的表面凹陷形成的。
63.容置槽111的槽底设置有贯穿极耳支架110的极耳过孔1111,示例性的,极耳过孔1111的形状可以为狭长的细缝形状,以便与扁平的极耳相互匹配。极耳连接板120容置在容置槽111内,示例性的,极耳连接板120的轮廓形状和容置槽111的形状相互匹配,以便在将极耳连接板120容置于容置槽111内时,容置槽111的侧壁可以对极耳连接板120进行限位,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极耳连接板120的稳定性,而且可以保证极耳连接板120的与极耳焊接的部分位于预设的位置。
64.极耳穿过极耳过孔1111并弯折搭接在极耳连接板120上,此时,极耳支架110可以对极耳连接板120和极耳进行支撑和限位,以便于直接将极耳和极耳连接板120进行焊接连接,或者将极耳与极耳连接板120通过其他方式连接,而无需将电芯模组100转入治具中,从而有利于简化极耳的焊接过程,简化电芯模组100的组装过程,提高电芯模组10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65.参照图1和图2,可选的,至少相邻两个容置槽111之间形成走线槽112,走线槽112内设置有限位件1121,限位件1121用于对走线槽112内的线束进行限位。示例性的,容置槽111由设置在极耳支架110表面的凸筋围合形成,围合相邻两个容置槽111的凸筋之间可以形成走线槽112,走线槽112可以用于容置电芯模组100的采集线束,凸筋可以将容置槽111内的极耳连接板120和极耳与走线槽112内的采集线束分隔开,以避免极耳连接板120和极耳与采集线束接触,导致短路。
66.可选的,限位件1121的第一端与走线槽112的相对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连接,限位件1121的第二端朝向走线槽112的另一个侧壁延伸。示例性的,限位件1121的第二端可以延伸至与走向槽的另一个侧壁抵接或连接,也可以延伸至与走线槽112的另一个侧壁具有间距。限位件1121的朝向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与走线槽112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线束可以被限制在限位件1121和走线槽112之间的间隙内,以便于将线束限制在走线槽112内,从而避免线束凌乱延伸与极耳接触,导致短路。
67.可选的,限位件1121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限位件1121沿走线槽1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限位件112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走线槽112的相对两个侧壁上,从而可以更好的对走线槽112内的线束进行限位。
68.可选的,限位件1121的第一端至限位件1121的第二端的尺寸范围为6mm至8mm,示例性的,限位件1121的第一端至限位件1121的第二端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6mm、6.5mm、7mm、7.5mm或8mm。
69.可选的,限位件1121的朝向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与走线槽11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mm至6mm,示例性的,限位件1121的朝向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与走线槽11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4mm、4.5mm、5mm、5.5mm或6mm。
70.可选的,限位件1121的自靠近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至远离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之间的尺寸范围为1mm至2mm,示例性的,限位件1121的自靠近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至远离走线槽112的底壁的一面之间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mm、1.3mm、1.5mm、1.7mm或2mm.。
71.可选的,极耳支架110的朝向电芯组130的一面,在极耳过孔1111的周围设置有导向部(未图示),导向部将极耳导向至极耳过孔1111。示例性的,在极耳支架110的朝向电芯组130的一面,可以在极耳过孔1111的边缘设置导向斜面,当极耳的自由端抵接在导向斜面上时,可以沿着导向斜面滑入极耳过孔1111内,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模组100的组装效率。
72.参照图1、图5和图6,可选的,电芯模组100还包括极柱组件140,极柱组件14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141,示例性的,极柱组件140包括铜排、端子和连接件141,端子和连接件141分别设置在铜排的两端;连接件141可以为压铆螺母,压铆螺母和铜排压铆连接;铜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弯折以适应电芯模组100的空间安排。
73.极耳支架110的背离电芯组130的一面设置有柱状凸起113,柱状凸起113的背离极耳支架110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131,连接件141容置在凹槽1131内,凹槽1131可以对连接件141进行限位,以保证极柱组件14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4.可选的,凹槽1131的内周壁设置有凸台1132,凸台1132自凹槽1131的槽底至凹槽1131的槽口延伸,且凸台1132的靠近凹槽1131的槽口的一端低于凹槽1131的槽口,示例性的,凸台1132自凹槽1131的槽底至凹槽1131的槽口延伸的尺寸范围为5mm至8mm,具体实现时,凸台1132自凹槽1131的槽底至凹槽1131的槽口延伸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5mm、6mm、7mm或8mm.。凸台1132的靠近凹槽1131的槽口的一端与连接件141抵接,从而可以控制连接件141容置于凹槽1131内的深度,以进一步保证极柱组件14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5.可选的,连接件141为六角螺母,凹槽1131的内周壁与六角螺母的外周壁相互贴合,以避免六角螺母相对于凹槽1131转动,从而可以保证六角螺母容置于凹槽1131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凸台1132在凹槽1131的槽底的正投影位于六角螺母在凹槽1131的槽底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可以避免凸台1132凸出于凹槽1131的侧壁的高度与六角螺母的螺母孔发生干涉。
76.可选的,凸台1132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凸台1132沿凹槽1131的内周壁间隔排布,以便对连接件141形成稳定的支撑,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极柱组件14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7.参照图7,可选的,电芯模组100还包括模组上盖150,模组上盖150安装在极耳支架110的背离电芯组130的一面,模组上盖150的对应于柱状凸起113的位置设置有贯穿模组上盖150的通孔151,柱状凸起113穿设在通孔151内,极柱组件140位于模组上盖150的背离极耳支架110的一面。柱状凸起113不仅可以对模组上盖150进行定位,而且方便极柱组件140的安装。
78.参照图1、图3和图8至图11,可选的,极耳支架110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
卡合部114,模组上盖150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配合部152,多个第一卡合部114和多个第一配合部152一一对应卡合,以便将模组上盖150和极耳支架110组装在一起。
79.可选的,参照图3,第一卡合部114包括基座1141和卡槽1142,基座1141的第一端与极耳支架110连接,基座1141的第二端朝向模组上盖150延伸,卡槽1142设置在基座1141的第二端。示例性的,基座1141可以呈长方体,基座1141沿极耳支架110的边缘延伸的长度为14mm,基座1141自极耳支架110向模组上盖150延伸的长度为9.5mm,基座1141的厚度为1.2mm。卡槽1142可以沿基座1141的厚度方向贯穿基座1141并呈现长方体形状,卡槽1142沿极耳支架110的边缘延伸的长度为11.2mm,卡槽1142沿极耳支架110指向模组上盖150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为3.5mm。卡槽1142的靠近模组上盖150的一端与基座1141的靠近模组上盖15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mm至4mm。
80.参照图9,第一配合部152为卡扣,卡扣位于模组上盖150的朝向极耳支架110的一面。示例性的,卡扣自模组上盖150向极耳支架110延伸的长度范围为3mm至5mm,卡扣沿模组上盖150的边缘延伸的长度为7mm至10mm,形成卡扣的壁厚为1mm至2mm。
81.参照图11,卡扣与卡槽1142卡合,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82.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一配合部152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83.参照图1、图4和图12至图15,可选的,电芯模组100还包括模组端板160,模组端板160安装在电芯组130的第二侧,电芯组130的第二侧和电芯组130的第一侧相邻设置。示例性的,电芯组130可以为长方体形状,与电芯组130的第一侧相邻的侧面有四个,第二侧可以包括与电芯组130的第一侧相邻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包四个,对应的,模组端板160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
84.极耳支架110的靠近电芯组130的第二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合部115,模组端板160的靠近极耳支架110的一端边缘设置有第二配合部161,第二卡合部115和第二配合部161对应卡合。示例性的,第二卡合部115可以位于极耳支架110的靠近电芯组130的第二侧边缘的中间位置,对应的,第二配合部161可以位于模组端板160的靠近极耳支架110的一端边缘的中间位置。
85.参照图4,可选的,第二卡合部11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卡勾1151,和,位于两个第一卡勾1151之间的止挡面1152。示例性的,第一卡勾1151自极耳支架110向模组端板160延伸的长度范围为5mm至8mm,第一卡勾1151自止挡面1152向极耳支架110的边缘延伸的长度范围为2mm至5mm,形成第一卡勾1151的壁厚为1mm至2mm。
86.参照图13,第二配合部161为第二卡勾。示例性的,第二卡勾自模组端板160向极耳支架110延伸的长度范围为4mm至7mm,第二卡勾沿模组端板160的边缘延伸的长度范围为12mm至18mm,形成第二卡勾的壁厚为1mm至2mm。
87.参照图15,两个第一卡勾1151分别勾合在第二卡勾的两端,第二卡勾的背离第一卡勾1151的一面与止挡面1152抵接,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可选的,为了保证极耳支架110和模组端板16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用紧固件,如沉头螺栓,将极耳支架110和模组端板160紧固连接。
88.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100包括极耳支架110、极耳连接板120和多个电芯单体,多个电芯单体排列形成电芯组130。通过设置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均位于电芯组130
的第一侧,从而便于将多个电芯单体的极耳连接在极耳连接板120上。
89.通过将极耳支架110安装在电芯组130的第一侧,在极耳支架110的背离电芯组130的一面设置至少两个容置槽111,在容置槽111的槽底设置贯穿极耳支架110的极耳过孔1111,同时,通过将极耳连接板120容置在容置槽111内,将极耳穿过极耳过孔1111并弯折搭接在极耳连接板120上,从而使极耳支架110可以对极耳连接板120和极耳进行支撑和限位,以便于直接将极耳和极耳连接板120进行焊接连接,而无需将电芯模组100转入治具中,进而有利于简化极耳的焊接过程,简化电芯模组100的组装过程,提高电芯模组10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90.实施例二
9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9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箱200和电芯模组100,电芯模组100容置于电池箱200内。示例性的,电池箱200包括下箱体210和箱盖220,箱盖220盖合在下箱体210上,下箱体210和箱盖220共同围合成容置腔,电芯模组100容置于容置腔内。
93.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箱200和电芯模组100,电芯模组100容置于电池箱200内,电池箱200不仅可以对电芯模组100形成物理防护,以提高电芯模组100的耐冲击和耐振动等性能;而且可以对电芯模组100进行密封保护,以起到防水、防尘等作用。
94.其中,本实施例的电芯模组100和实施例一的电芯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9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相互接触,也可以是一体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9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