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3598发布日期:2023-08-17 21:3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1、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具备固体电解质层的电容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引线端子、以及对电容器元件进行密封的外装体。

2、外装体抑制大气中的氧、水分到达电容器元件而使电容器元件劣化。但是,若引线端子与外装体的界面的密合性低,则氧、水分易于从该界面侵入,固体电解电容器发生劣化。

3、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5331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在阀金属的表面依次形成氧化被膜、导电物质层、导电性高分子膜、导体层而构成电容器元件,并且成为导出端子的引线框连接至该电容器元件的阀金属部和导体层部,进而用模制树脂对上述电容器元件和引线框的一部分进行外装,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引线框在表面具有铜金属层,且其表面进行了粗糙化。”。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533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包括:包含阳极部和阴极部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包含与上述阳极部电连接的阳极引线端子和与上述阴极部电连接的阴极引线端子的引线端子、以及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装体,上述阳极引线端子和上述阴极引线端子各自均包含埋入于上述外装体中的埋入部、以及与上述埋入部相连且从上述外装体露出的露出部,上述阳极引线端子的上述埋入部具有与上述外装体接触的接触面p,上述阴极引线端子的上述埋入部具有与上述外装体接触的接触面n,选自上述接触面p和上述接触面n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具有界面的展开面积比为0.4以上的粗糙面。

2、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特别抑制由氧等的侵入所导致的劣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特征: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形成的所述粗糙面跨越所述埋入部和所述露出部,从而也形成在所述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接触面p和所述接触面n各自具有所述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粗糙面的界面的展开面积比为1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选自所述阳极引线端子的基材和所述阴极引线端子的基材中的至少一种基材为铜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铜基材在所述露出部具有沿着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弯曲的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进一步包含覆盖所述铜镀层的锡镀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进一步包含配置在所述铜镀层与所述锡镀层之间的其他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进一步包含覆盖所述铜镀层的贵金属镀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进一步包含配置在所述铜镀层与所述贵金属镀层之间的镍镀层。


技术总结
包括:包含阳极部(111)和阴极部(113)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100)、包含阳极引线端子(21)和阴极引线端子(22)的引线端子(20)、以及覆盖电容器元件(100)的外装体(30)。阳极引线端子(21)和阴极引线端子(22)分别包含埋入于外装体(30)中的埋入部(21a及22a)。埋入部(21a)具有与外装体(30)接触的接触面(p),埋入部(22a)具有与外装体(30)接触的接触面(n)。通过使用选自接触面(p)和接触面(n)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具有界面的展开面积比为0.4以上的粗糙面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从而提供能够特别抑制由氧等的侵入所导致的劣化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克泰,田中笃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