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度整形装置、电池组装设备及电池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61383发布日期:2023-07-23 09:4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平面度整形装置、电池组装设备及电池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面度整形装置、电池组装设备及电池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电池的生产效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度整形装置、电池组装设备及电池组装方法。该平面度整形装置,能够保证电池装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度整形装置,用于实现电池单体组的平面度整形,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电极端子,所述平面度整形装置包括:基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组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具有供所述电池单体组沿第二方向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多个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端,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用于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用于弹性支撑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度整形装置,通过多个第一支撑单元与多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在电池单体组放置于容置腔内时,通过多个第一支撑单元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弹性支撑,当对电池单体组的电极端子施压整形时,电池单体组中错位的电池单体被对应的第一支撑单元支撑,该第一支撑单元吸收装配公差,以使得该电池单体相对于其他电池单体发生位置移动,进而使得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共面,整形后的电池单体组放置于箱体内时,便于下一步工序(如电极端子与汇流部件焊接)作业,能够保证电池装配质量,保证电池的良品率,保证电池装配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为所述第一支撑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作用力。

6、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支撑件支撑第二表面,第一弹性件弹性支撑于第一支撑件和基座,以实现第一支撑件对电池单体的弹性支撑;由于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支撑件提供朝向第一开口的作用力,当对电池单体组的电极端子施压时,错位的电池单体对第一支撑件施压且该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作用于该第一支撑件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变形以补偿该电池单体的装配公差,进而实现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共面。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滑动。

8、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导向部实现对第一支撑件相对于基座滑动的导向,保证第一支撑件相对于基座移动灵活、稳定。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部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且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基座之间。

1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导向杆的配合,第一导向杆在第一通孔内移动,以实现第一支撑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基座移动,保证第一支撑件相对于基座移动灵活、稳定。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支撑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2、在上述方案中,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的排布方式与多个电池单体的排布方式相同,以便于实现对多个电池单体的支撑,保证对电池单体支撑稳定。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绝缘件;所述平面度整形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绝缘件。

14、在上述方案中,第二支撑单元与绝缘件对应设置,以便于对绝缘件进行弹性支撑,使得绝缘件不凸出于第二表面,从而保证电池装配质量。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凹槽内。

16、在上述方案中,凹槽设置于第一支撑件的相对的两侧,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凹槽内,可以对第二支撑单元起到定位的作用,还使得平面度整形装置结构紧凑。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为所述第二支撑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作用力。

18、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支撑件与基座之间,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弹性件配合,以便于实现第二支撑件对绝缘件的弹性支撑;第二弹性件为第二支撑件提供朝向第一开口的作用力,当对电池单体组进行平面度整形时,由于只对电池单体组的电极端子进行施压,错位的绝缘件被第二支撑件支撑,使得绝缘件不会凸出于第二表面,保证电池装配质量。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垂直。

2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两个第二支撑单元,增加对绝缘件的支撑位置,保证对绝缘件的稳定支撑。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22、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开口的一端与第一开口连通,并且第二开口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开口可以作为避让口,能够便于夹持机构将电池单体组放置于容置腔内以及将电池单体组从容置腔取走,避免夹持机构与基座干涉,保证装配质量。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电池单体组进入所述容置腔。

2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开口处形成导向斜面,以便于引导电池单体组进入容置腔,提高装配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装设备,该电池组装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平面度整形装置;机械臂;以及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械臂的末端,包括机架、夹持机构和压装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压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电池单体组,所述压装机构用于对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所述电池单体组施加压力,以使所述电池单体组中的各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共面。

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装设备,夹持装置既能够实现对电池单体组的夹持,还能够实现对电池单体组的平面度整形,结构紧凑。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伸出或缩回,以使所述压板与所述电池单体组接触或分离。

28、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驱动件驱动压板压于电池单体组,压板能够作用于所有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以使得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共面,实现对电池单体组的平面度整形。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压板的伸出距离。

3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压板的伸出距离,便于控制压板的伸出距离,提高平面度整形精度。

3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两个夹持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两个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所述两个夹持件夹持或松开所述电池单体组。

3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两个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组的夹持或松开,操作便捷。

3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两个夹持件之间的距离。

3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二检测机构检测两个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便于控制两个夹持件对电池单体组的体积压缩程度,以满足电池单体组进入箱体内时的装配工艺需求。

3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机构,所述第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两个夹持件施加于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作用力。

3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三检测机构检测两个夹持件施加于电池单体的作用力,便于控制两个夹持件施加于电池单体组的作用力,避免作用力过大而损伤电池单体组。

3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装设备还包括:第四检测机构,用于获取箱体的位置信息,所述机械臂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检测机构获取的所述箱体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夹持装置将所述电池单体组移动至所述箱体的开口,以通过所述压装机构将所述电池单体组压入所述箱体内。

38、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四检测机构获取箱体的位置信息,以便于机械臂根据箱体的位置信息驱动夹持装置将电池单体组放置于箱体内,保证电池单体组进入箱体位置准确,提高装配精度。

3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装方法,其包括:将电池单体组放入平面度整形装置内;对所述电池单体组进行平面度整形,使所述电池单体组中的各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共面;将经过整形后的所述电池单体组从所述平面度整形装置内移出并放入箱体内。

4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装方法,能够提高电池装配的质量,保证电池的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4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