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振子、天线、通信设备及天线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65614发布日期:2023-11-09 05:0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天线振子、天线、通信设备及天线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基站天线设计和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振子、天线、通信设备及天线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天线是通信设备的部件,起到收发信号的作用,天线的好与差对信号覆盖范围的影响至关重要。天线包括振子和功分板,振子包括一个辐射片和两个巴伦,一幅天线有至少一个振子。传统的巴伦焊接方法是人工烙铁拖焊,人工焊接生产效率低,人力投入大,质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振子、天线、通信设备及天线的组装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人力投入少,质量稳定,一致性好。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振子,包括辐射片,所述辐射片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所有孔壁均为金属材质;以及,巴伦,所述巴伦的一侧设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插孔之间焊接相连。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巴伦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所述第一巴伦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巴伦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设置,且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引脚。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引脚,四个所述第一引脚绕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处布置;所述辐射片对应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插孔。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引脚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一引脚之间的距离为d2,且d1≠d2;所述辐射片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一防呆孔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适配的第二防呆孔,所述第一防呆孔和所述第二防呆孔均与所述第一插孔间隔设置。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设置有沿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豁口,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沿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豁口,所述第一安装豁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豁口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3,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4,所述第一安装豁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5,所述第二安装豁口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6;其中,d5+d6=d3=d4。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引脚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定位部。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巴伦与所述第一引脚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引脚。

10、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振子;以及功分板,所述功分板安装于所述天线振子的所述巴伦背向所述辐射片的一侧。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巴伦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引脚,所述功分板包括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部分孔壁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插孔之间焊接相连。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二插孔为方孔,所述方孔的其中两个相对孔壁为金属材质,所述方孔的另外两个相对孔壁为非金属材质。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巴伦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所述第一巴伦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巴伦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引脚。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还设置有第三定位部;所述功分板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的第三防呆孔,所述第三防呆孔与所述第二插孔间隔设置。

15、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第二个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16、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的组装方法,包括:

17、提供一侧具有第一引脚的巴伦、具有第一插孔的辐射片以及功分板;

18、将辐射片的第一插孔的所有孔壁覆盖锡膏,将巴伦的第一引脚插入覆盖锡膏的第一插孔的孔壁内;

19、将组装后的巴伦和辐射片放入回流炉,采用回流焊焊接工艺,完成辐射片和巴伦的焊接,形成天线振子;

20、将组装后的天线振子中的巴伦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功分板。

21、在所述将组装后的天线振子中的巴伦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功分板的步骤中,包括:

22、提供另一侧具有第二引脚的巴伦以及具有第二插孔的功分板;

23、将功分板的第二插孔的所有孔壁覆盖锡膏,将巴伦的第二引脚插入覆盖锡膏的第二插孔的孔壁内;

24、将组装后的天线振子和功分板放入回流炉,采用回流焊焊接工艺,完成天线振子和功分板的焊接,形成天线。

2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振子,包括巴伦和辐射片,巴伦一侧设有第一引脚,辐射片包括第一插孔,第一插孔的孔壁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金属化的第一插孔和第一引脚焊接相连,区别于传统的巴伦和辐射片的人工焊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金属化第一插孔,使得第一引脚和第一插孔之间的焊接方式更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且焊接效率高,人力投入少,质量稳定,一致性好。

2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包括上述天线振子,因此具有天线振子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2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上述天线,因此具有天线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2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组装方法,组装过程中,将组装后的巴伦和辐射片放入回流炉,采用回流焊焊接工艺,完成辐射片和巴伦的焊接,回流焊的设备采用规模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焊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所述第一巴伦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巴伦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设置,且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引脚,四个所述第一引脚绕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处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引脚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一引脚之间的距离为d2,且d1≠d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设置有沿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豁口,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沿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豁口,所述第一安装豁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豁口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3,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4,所述第一安装豁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5,所述第二安装豁口沿其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为d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引脚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与所述第一引脚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引脚。

9.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引脚,所述功分板包括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部分内壁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插孔之间焊接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孔为方孔,所述方孔的其中两个相对孔壁为金属材质,所述方孔的另外两个相对孔壁为非金属材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所述第一巴伦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二巴伦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相交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引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本体部沿其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还设置有第三定位部;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15.一种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组装后的天线振子中的巴伦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功分板的步骤中,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基站天线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天线振子、天线、通信设备及天线的组装方法,天线振子包括辐射片,设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的所有孔壁均为金属材质;巴伦,一侧设有第一引脚,第一引脚与第一插孔之间焊接相连;天线包括天线振子和功分板,功分板安装于天线振子的巴伦背向辐射片的一侧;通信设备包括上述天线;组装方法包括:提供巴伦、辐射片和功分板;将辐射片的第一插孔的孔壁覆盖锡膏,将巴伦的第一引脚插入覆盖锡膏的第一插孔的孔壁内;将组装后的巴伦和辐射片放入回流炉,采用回流焊焊接工艺,完成辐射片和巴伦的焊接;将巴伦另一侧安装于功分板。本申请第一插孔为金属化孔,可以与第一引脚进行回流焊,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明,李冀星,曾福林,安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