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5433发布日期:2022-08-09 22:5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当电子设备配置侧面指纹识别功能时,与指纹识别装置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会与电池的保护膜及撕手叠加在一起,形成三层叠层厚度,成为整机厚度瓶颈,影响整机减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配置侧面指纹识别功能时,整机厚度较大,无法实现产品轻薄化设置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或如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
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柔性电路板,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覆膜。
9.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也就是说,电池组件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与配合区域的配合处。
10.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与配合区域的叠层数量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和柔性电路板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11.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也即,电池覆膜能够包裹电池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对电池本体具有保护的作用。
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4.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17.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20.图7是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23.图10是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是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26.图13是本技术的电池组件的保护膜和电池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4是本技术的电池组件的保护膜与电池本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图1至图1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0.100电池组件,110电池,112电池本体,114第一端面,116第二端面,120电池覆膜,122配合区域,124保护膜,126撕手,128第一缺口,130第二缺口,132第三缺口,134第四缺口,140柔性电路板,150框体,160识别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和电子设备。
3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37.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
38.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可伸出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之外,例如,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按键连接。而电路板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且电路板与电池本体112间隔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会伸出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之外,而柔性电路板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上。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也就是说,电池组件100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配合处。
39.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100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数量,包含柔性电路板140,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40.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也即,电池覆膜120能够包裹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120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经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延伸至第二端面116;撕手126,连接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且在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的正投影中,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其中,电池本体112的侧面,是连接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的表面。
42.在具体应用中,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和撕手126。撕手126设置于电池本体112上,且撕手126位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保护膜124与撕手126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通过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弯折到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且与电池本体112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能够包覆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保护膜124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电池本体112的侧面与第二端面116的交接处具有第一侧楞,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的连接处可以为电池本体112的第一侧面至第一侧楞之间的任意位置,且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
43.柔性电路板140设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且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覆膜120远离电池本体112的一侧。在外力作用于撕手126的情况下,可通过撕手126将弯折连接于电池本体112第二端面116上的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分离。也即,通过撕手126便于拆卸电池110。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第一缺口128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
45.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第一缺口128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46.可以理解的是,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保护膜124位于第一缺口128和柔性电路板140之间。也即,沿电池110的厚度方向,柔性电路板140向保护膜124作正投影,撕手126与柔性电路板140的投影对应的区域均设有第一缺口128,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47.具体地,第一缺口128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
48.具体地,撕手126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缺口128。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第二缺口130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
50.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第二缺口130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撕手126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保护膜124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51.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撕手126位于第二缺口130处,第二缺口130具有避让撕手126的作用,以保证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而不包括保护膜124。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52.具体地,第二缺口130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53.具体地,保护膜124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缺口130。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第三缺口132朝向配合区域122,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第四缺口134也朝向配合区域122。
55.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第三缺口132朝向配合区域122,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第四缺口134也朝向配合区域122。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
的厚度。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56.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撕手126位于第三缺口132处,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柔性电路板140贯穿第四缺口134,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40与电池本体112之间未设有膜本体,换句话说,柔性电路板140与电池本体112接触。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57.具体地,第三缺口132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58.具体地,第四缺口134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59.具体地,保护膜124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三缺口132。
60.具体地,撕手126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四缺口134。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
62.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63.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的一部分形成配合区域122,且配合区域122位于撕手126的一侧。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124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65.在具体应用中,保护膜124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的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表面平滑而有光泽,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其厚度更小,且成本更低。
66.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67.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
68.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可伸出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之外,例
如,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柔性电路板140的另一端与按键连接。而电路板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且电路板与电池本体112间隔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会伸出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之外,而柔性电路板140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上。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也就是说,电池组件100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配合处。
69.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100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数量,包含柔性电路板140,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70.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也即,电池覆膜120能够包裹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120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多层膜本体由保护膜124和撕手126组成;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经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延伸至第二端面116;撕手126连接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且在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的正投影中,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其中,电池本体112的侧面,是连接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的表面。
72.在具体应用中,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和撕手126。撕手126设置于电池本体112上,且撕手126位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保护膜124与撕手126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通过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弯折到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且与电池本体112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能够包覆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保护膜124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电池本体112的侧面与第二端面116的交接处具有第一侧楞,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的连接处可以为电池本体112的第一侧面至第一侧楞之间的任意位置,且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
73.柔性电路板140设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且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覆膜120远离电池本体112的一侧。在外力作用于撕手126的情况下,可通过撕手126将弯折连接于电池本体112第二端面116上的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分离。也即,通过撕手126便于拆卸电池110。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
75.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76.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的一部分形成配合区域122,且配合区域122位于撕手
126的一侧。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77.根据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
7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因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因此具有上述电池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陈述。
79.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增强现实设备(又称之为ar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又称之为vr设备)及掌上游戏机等。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和图10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识别模组160,位于电池110的周侧,柔性电路板140与识别模组160电连接。
81.在具体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识别模组160,柔性电路板140与识别模组160电连接,识别模组160用于电子设备的解锁。如,识别模组160包括指纹模组、虹膜模组等等,在此不一一理解。也就是说,通过识别模组160来确定用户身份,以解锁电子设备。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电池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预设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识别模组160位于一个电池110的周侧。
83.在具体应用中,电池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该设置可以满足电池组件100快速充电的使用需求,能够提升电池组件100的能量密度。也即,该设置能够满足快速充电的同时,电池组件100的厚度较薄,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84.由于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且识别模组160位于一个电池110的周侧,故而,用于布局柔性电路板140的空间较小。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机组件的结构,使得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85.具体地,如图10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时,两个电池110的撕手126错开布置。
86.该设置仅改变一个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可满足快速充电的使用需求,又可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设置需求,还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框体150,框体150包括电池110仓,电池110设于电池110仓;第一粘胶部,第一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第二粘胶部,第二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其中,第二粘胶部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一粘胶部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
88.在具体应用中,电池组件100还包括框体150、第一粘胶部和第二粘接部。框体150包括电池110仓,电池110设于电池110仓,也即,框体150作为电池110的安装载体。
89.第一粘胶部位于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之间,第一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第二粘接部位于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之间,第二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通过限定第一粘胶部、第二粘胶部、电池本体112和框体15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粘胶部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一粘胶部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这样,更利于电池本体112与电池覆膜120的分离,可以避免分离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
时,电池110与框体150脱离的情况发生。
9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10组装时,将保护膜124、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组装好后,再将其安装于框体150的电池110仓。
91.电池110拆卸的布置如下:
92.第一步,拉扯撕手126,将附着在上的保护膜124拉起。
93.第二步,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的背面剥离,如图14所示。
94.第三步,拉扯撕手126,由于弱点胶(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双面胶(保护膜124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电池本体112与保护膜124分离,电池110拆卸完毕。
95.具体地,电池110与框体150通过双面胶固定,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通过弱点胶固定。
96.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左侧撕手126局部挖孔(如,第一缺口128),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
97.如图4至图6所示,通过左侧保护膜124局部裁切(如,第二缺口130),保护膜124仍搭接于撕手126上,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6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撕手126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
98.如图7至图9所示,通过左侧保护膜124局部裁切(如,第三缺口132)、左侧撕手126局部裁切(如,第四缺口134),此时厚度叠层为单层,厚度瓶颈取决于柔性电路板140。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
99.如图10至图13所示,通过柔性电路板140在框体150中的位置上移,撕手126下移(下偏心设计)。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13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
10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