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4656发布日期:2022-08-09 22:5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io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接线端子座。


背景技术:

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一个中央控制器同时操控整个生产线上的多个装置和设备,生产线上设有多个传感器、执行机构都连接到中央控制器上,考虑到线路的复杂程度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使用io模块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对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之间的数据传输。io模块,是工业级远程采集与控制模块,该模块提供了无源节点的开关量输入采集,继电器输出,高频计数器等功能。
3.为防止线路杂乱及方便线路的整理收纳,io模块一般包括若干io单元,io单元上又设有若干接线端子,为便于对接线端子的使用状态进行显示,需要在io单元上设置显示面板,为便于安装及更换,一般采用卡装的方式进行装配,由于没有设置任何保护结构,导致在震动的环境中,显示面板容易在io单元上发生松动,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提出的接线端子座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座,包括若干相连接的io单元,所述io单元包括绝缘座,所述绝缘座上设有接线端子区和显示区,所述接线端子区上安装有若干接线端子,所述显示区上配合安装有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定位的面板定位座,所述面板定位座上安装有显示面板及控制板,所述绝缘座上配合安装有导电件,所述接线端子及导电件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6.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板体及若干设置在板体上的定位部,所述面板定位座包括相对可拆卸装配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设有若干间隔设置并用于配合容置定位部的定位槽,至少一个所述定位部上设有与板体下表面存在间距的第一限位部,与该定位部对应的定位槽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夹设于显示面板与第一限位部之间。
7.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配合,将显示面板的定位部沿水平及纵向进行限位,并通过第二限位部配合设于第一限位部与显示面板之间,在竖向上对显示面板进行限位,通过多方位限位,使得显示面板无法移动,不容易因震动而从绝缘座上松脱,起到防震保护的作用。同时将接线端子与显示面板进行分区安装,避免接线时存在干涉。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导光件,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若干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定位部从板体的透光区射出,使得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设置在接线端子座内,更加稳定、可靠。
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沿第一方向上相对设有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的第一弹性夹持部,所述第一主体的第
一连接端沿第二方向上相对设有第二弹性夹持部,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二连接端上设有接触件,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位于第二弹性夹持部与接触件之间,相邻设置的两个io单元上的第一导电体通过接触件、第二弹性夹持部配合电性夹持连接。
10.通过在不同方向上分别设置弹性夹持部,能保证第一导电体分别与不同方位上的控制板、相邻的第一导电体或待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的可靠电性连接,且不容易松脱,保证第一导电体安装及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夹持部沿竖向设置于第一主体的顶部,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及第一夹持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第一主体折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段弯折设置以于外端形成与其夹持处相连接的第一导向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实现对控制板的快速插装,通过将第一延伸段与第一主体折弯连接,且第一夹持段弯折设置,在不增加弹性夹持部厚度的前提下,能提高夹持部的结构强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夹持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延伸段及第二夹持段,第二延伸段与第一主体的一端水平连接,第二夹持段上设有与夹持处相连接的第二导向部。
13.所述接触件包括相折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接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主体的侧部连接且折弯设置,所述接触部位于第一主体的另一端旁侧。
14.第一连接部多段式折弯设计,方便对第一导电体加工,容易成型,能提高结构强度,且方便与第二弹性夹持部进行拼插;相较于扁平弹片的夹持形式,容错率高,即使多个io单元在高度上存在安装误差,也能方便将多个第一导电体之间进行稳定夹持,及第一导电体与对应的控制板之间进行可靠夹持。
1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包括与第一导电体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的第三弹性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夹持部相连接,其中一个第三弹性夹持部上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一弹性部,另一个所述第三弹性夹持部上沿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设有第二弹性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 io单元上的第二导电体通过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配合弹性抵触。
16.通过在绝缘座上设置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方便在io单元上引出多个与外部电连接的接触件,且提高io单元于第二方向上的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实用性,方便接线;能保证第二导电体分别与不同方位上的控制板、相邻的第二导电体或待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的可靠电性连接,即使io单元之间存在安装空隙,也能保证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之间可靠接触。
1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包括第一定位座,所述面板定位座安装于第一定位座上,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第二方向上相对设有连通容置腔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导电体配合设于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缺口供部分设于容置腔内的接触件伸出,所述第二缺口供相邻的io单元的接触件插入,与设于容置腔内的第二弹性夹持部连接。
18.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用于对第一主体、接触件、第二弹性夹持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件。
19.通过容置腔及第一定位件对第一导电体进行定位,保证其电性连接时的结构强度及对第一导电体进行有效防护,工作及安装时不容易发生变形,相较于设置成通孔的形式,设置成缺口的方式,有利于相邻的第一导电体之间的容错安装,且便于散热。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安装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上配合安装若干第二导电体。
21.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三弹性夹持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
22.通过第二定位座及第二定位件对第二导电体进行定位,保证其电性连接时的结构强度及对第二导电体进行有效防护,工作及安装时不容易发生变形,通过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上的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实现io单元之间的可靠信号传输。
23.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区上设有用于安装若干接线端子的安装空间,以及分别与安装空间连通的接线孔、操作孔及测试孔,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性限位件、导电弹片,以及用于驱动导电弹片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电性限位件配合设于安装空间,所述电性限位件上设有供导线插入的容纳空间,及两相对的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的第四弹性夹持部,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配合安装于电性限位件上,所述活动端位于容纳空间内与电性限位件的内壁配合活动抵靠,并受第一驱动件驱动而移动,与电性限位件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配合夹持导线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驱动件活动设置在操作孔上并与活动端配合抵靠,所述固定端至少部分与测试孔对应设置,所述活动端部分与接线孔对应设置。
24.通过将接线孔、操作孔、测试孔分区设置,方便接线操作及测试,互不干扰,操作更加便捷,电性限位件对控制板进行电性连接,导电弹片与电性限位件配合实现对导线的弹性压紧。
25.优选地,所述接线孔、操作孔及测试孔依次沿端子定位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沿纵向排布可以保证在接线端子进行接线时,第一驱动部与接线孔及测试孔互不干涉。
26.其中,所述接线孔、操作孔及测试孔分别于端子定位座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
2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还包括安装于面板定位座上并与第一定位座连接的端子定位座,所述接线端子区及显示区设置在端子定位座上;所述显示面板配合与端子定位座相抵靠。布局合理,且分体设置方便对导电件、接线端子进行安装,绝缘座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不容易因振动而发生松动。
28.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顶部配合抵靠。
29.优选地,所述显示区上贯通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面板定位座的部分配合置于第一开口内,且所述显示面板与第一开口的内壁配合抵靠。
30.第一开口内壁对显示面板的周侧进行限位,能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防震保护效果。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连接件,相邻设置的两io单元的连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定位座、端子定位座分别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通过将io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且使得导电件之间的电性插接更加稳定,不容易松脱,保证io单元装配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还包括用于安装于滑轨上的底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安装于底座上。方便对接线端子座进行安装,保证若干io单元之间装配的一致性。
3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滑轨限位件、第二滑轨限位件,所述第一滑轨限位件、第二滑轨限位件上分别设有第四限位部,两个第四限位部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滑轨,所
述第一滑轨限位件活动设置,并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底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第一滑轨限位件的背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抵靠。
34.通过第一滑轨限位件、第二滑轨限位件相配合弹性卡住滑轨,使接线端子座装配后不易在滑轨上移动,提升接线端子座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轨限位件活动安装于第一滑轨限位件的下方,并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滑道上滑动安装有位于第一滑轨限位件与第二滑轨限位件之间且折弯设置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二滑轨限位件配合抵靠,所述底座内设有与传动件中部抵靠的挡块,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滑轨限位件配合活动抵靠。
3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接线端子座,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显示面板及其定位部上第一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限位,对显示面板进行防震保护。并通过端子定位座上的第一开口对显示面板周侧的限位作用,为显示面板提供第二重防震保护,使显示面板不容易从端子定位座上松脱。
37.2、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使得相邻io单元之间的电性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38.3、通过将接线孔、操作孔及测试孔沿纵向进行排列,使得接线后导线沿水平收纳,不会对操作孔、测试孔形成遮挡,且第一驱动件的操作及测试操作之间互不干扰,以提高取线、接线效率及测试效率。
39.4、通过将接触件于第一主体侧部以90度的弯折角度采用多段式弯折设置,并从第一主体侧部延伸至第一主体端部旁侧,以及第二延伸段折弯设计,能提高第一主体与接触件、第一弹性夹持部、第二弹性夹持部之间的结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导电体在工作及电性夹持时不容易发生断裂的风险,且通过导向部的引导,使得容错率高,方便进行拼插。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座安装于滑轨上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o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o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o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图4去掉底座后的b-b部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板定位座、端子定位座及接线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io单元的第一定位座拼装时的俯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及两个导电体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体、第二定位座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第一导电体拼插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底座卡住滑轨时的剖视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底座释放滑轨时的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两个滑轨限位件的第四限位部配合靠近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两个滑轨限位件的第四限位部配合远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如下:1、显示面板,101、板体,102、定位部,103、第一限位部,2、io单元,3、绝缘座,31、接线端子区,311、接线孔,312、操作孔,313、测试孔,32、显示区,32a、第一开口,4、面板定位座,4a、面板容置区,4b、控制板容置区,4c、定位齿,4d、第一台阶面,4e、第一插孔,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2a、定位槽,42b、第二限位部,42c、散热孔,43、竖向隔板,5、接线端子,51、电性限位件,51a、容纳空间,511、第四弹性夹持部,512、第三限位部,52、导电弹片,521、固定端,522、活动端,523、第三折弯部,53、第一驱动件,6、控制板,7、导电件,71、第一导电体,711、第一主体,712、第一弹性夹持部,712a、第一延伸段,712b、第一夹持段,712c、第一导向部,713、第二弹性夹持部,713a、第二延伸段,713b、第二夹持段,713c、第二导向部,714、接触件,714a、第一连接部,714b、接触部,7141、第一连接段,7142、第二连接段,7143、第三连接段,72、第二导电体,721、第三弹性夹持部,722、第一弹性部,722a、第一凸起部,723、第二弹性部,72a、底边,72b、侧边,8、第一定位座,8a、容置腔,8b、第一缺口,8c、第二缺口,8d、第一定位件,8e、通槽,81、基座,811、连接件,812、导槽,813、凸棱,814、定位条,82、盖板,82a、第二插孔,9、第二定位座,9a、定位通孔,9b、第一定位卡槽,9c、阻挡块,9d、第二定位卡槽,9e、定位凸条,91、第二定位件,10、端子定位座,10a、侧面开口,10b、定位空间,11、底座,11a、限位滑道,11b、限位滑槽,11c、导向滑槽,12、滑轨,121、滑动部,13、第一滑轨限位件,13a、端部表面,131、第四限位部,132、弹性限位部,14、第二滑轨限位件,15、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侧板,18、传动件,19、挡块,20、第二驱动件,20a、弧形表面,20b、下部表面,20c、倾斜表面,21、限位块,21a、上表面,22、弹簧定位柱,23、导向槽,24、转轴,25、连接块,26、第五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5.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座,包括若干相连接的io单元2,io单元2包括绝缘座3,绝缘座3上设有接线端子区31和显示区32,接线端子区31
上安装有若干接线端子5,显示区32上配合安装有用于对显示面板1进行定位的面板定位座4,面板定位座4上安装有显示面板1及控制板6,绝缘座3上配合安装有导电件7,接线端子5及导电件7分别与控制板6电连接。
46.显示面板1包括板体101及若干设置在板体101上的定位部102,面板定位座4包括相对可拆卸装配的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之间设有若干间隔设置并用于配合容置定位部102的定位槽42a,至少一个定位部102上设有与板体101下表面存在间距的第一限位部103,与该定位部102对应的定位槽42a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2b,第二限位部42b配合夹设于显示面板1与第一限位部103之间。显示面板1对接线端子5的接线状态进行提示。
47.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1与第二侧板42之间设有顶部开口的面板容置区4a,第二侧板42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竖向隔板43将面板容置区4a分隔成多个卡槽,第一侧板41的内侧壁上沿竖向设有若干定位齿4c,若干定位齿4c之间形成缺口槽与竖向隔板43拼接以与两者之间形成定位槽42a。
48.当面板定位座4为透光板,且定位部102为导光件时,定位部102与板体101一体设置,根据显示面板1上显示参数的数目对定位部102的数量进行设置,优选于板体101的底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两排长度不等且间隔的定位部102,每个定位槽42a内配合容置前后排各一个定位部102。其中,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卡扣连接,还可为插接的形式进行安装。
49.当显示面板1为电子显示板时,定位部102设置的数量以稳定安装、不易松脱为宜,与显示参数的数目无关。
50.具体的,第二限位部42b设置于第二侧板42上处于两端的定位槽42a的顶部以部分遮挡定位槽42a的开口,显示面板1配合与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的上端面相抵靠。
51.本实施例中,定位齿4c位于第一侧板41的内侧顶部,显示面板1上位于两端的定位部102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限位部103,第一侧板41上处于两外端的定位齿4c与第一侧板41的边缘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4d,第二限位部42b与第一台阶面4d配合拼接。其中,第一限位部103、第二限位部42b均为沿水平设置的凸块。
52.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1与第二侧板42之间设有位于面板容置区4a下方的控制板容置区4b,第一侧板41与第二侧板42配合夹持控制板6,控制板6的上端插入面板容置区4a设置。
5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散热孔42c。散热孔42c优选设置在第二侧板42的两端部上并与面板定位座4内部空间连通,便于通风,水平方向上对控制板6实现充分散热。
54.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定位座4上贯通设有与控制板容置区4b连通的第一插孔4e,控制板6穿设于第一插孔4e上,且与接线端子5及导电件7连接的电接触端露出面板定位座4外。便于对控制板6进行定位,使绝缘座3的设计更加紧凑。
55.具体的,定位部102为导光件,控制板6上设有若干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经定位部102从板体101的透光区射出。
56.本实施例中,光源为led灯珠,导光件为透明pc材质且呈l形,导光件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透光区上设有若干用于提示已接通的接线端子5位置的标识(例如数字、字母等),光源与定位部102的入射面相对应配合,定位部102的出射面与透光区上对应标识相对应配
合。通过导光件将控制板6上光源的方向从侧面调节至从上方出射,定位部102、光源的数量与io单元2上的接线端子5数量有关。
57.显示面板1不限制为导光结构,也可为电子显示板,且显示面板1与控制板6电连接,此时定位部102仅为稳定安装需要,其数量与接线端子5的数量无关。
58.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优选地,导电件7包括第一导电体71,第一导电体71包括第一主体711,第一主体711上沿第一方向上相对设有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6的第一弹性夹持部712,第一主体711的第一连接端沿第二方向上相对设有第二弹性夹持部713,第一主体711的第二连接端上设有接触件714,第一弹性夹持部712位于第二弹性夹持部713与接触件714之间,相邻设置的两个io单元2上的第一导电体71通过接触件714、第二弹性夹持部713配合电性夹持连接。绝缘端子座上位于首端的io单元2上的接触件714及位于尾端的io单元2上的第二弹性夹持部713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59.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711呈u形,第一方向为绝缘座3的高度方向,即竖向,第二方向为绝缘座3的宽度方向,即纵向,接触件714沿竖向设置。
60.较佳地,第一弹性夹持部712沿竖向设置于第一主体711的顶部,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段712a及第一夹持段712b,第一延伸段712a与第一主体711折弯连接,第一夹持段712b弯折设置以于外端形成与其夹持处相连接的第一导向部712c。两个第一弹性夹持部712的第一导向部712c为背离设置的导向斜面,便于控制板6快速插入两个第一弹性夹持部712之间,且能夹持牢靠。
61.两个第一弹性夹持部712的夹持处相靠近设置,便于轻松卡入控制板6,第一导向部712c也可为设置于第一夹持段712b内侧壁上的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62.较佳地,第二弹性夹持部71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延伸段713a及第二夹持段713b,第二延伸段713a与第一主体711的一端水平连接,第二夹持段713b上设有与其夹持处相连接的第二导向部713c,第二导向部713c为设于第二夹持段713b内侧壁上的导向弧面,在竖向上对接触件714进行导向,方便接触件714快速插入第二弹性夹持部713上。
63.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713c也可为设置于第二夹持段713b外端的导向斜面或导向斜面。
64.第二弹性夹持部713沿竖向相对设置,缩小第一导电体71在水平方向上体积的占用,第二延伸段713a折弯设置,使得两个第二夹持段713b的内壁面相对靠近,能提高结构强度,且容错率高,即使多个io单元2在高度上存在安装误差,也能方便将多个第一导电体71之间进行夹持,及第一导电体71与对应的控制板6之间进行夹持。第二弹性夹持部713、第一弹性夹持部712的结构可相同可不同。
65.较佳地,接触件714包括相折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714a及接触部714b,第一连接部714a与第一主体711的侧部连接且折弯设置,接触部714b位于第一主体711的另一端旁侧。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14a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第一连接段7141、第二连接段7142、第三连接段7143,第一连接段7141与第一主体711的侧部折弯连接,第三连接段7143于第一主体711的外侧延伸至后侧,各连接处的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度。
67.采用三段式折弯设置方式,方便加工,容易成型,能提高结构强度,避免接触件714的过度弯折在工作及安装时存在断裂的风险。
68.如图7、图8及图9所示,优选地,绝缘座3包括第一定位座8,面板定位座4安装于第
一定位座8上,第一定位座8上设有容置腔8a,容置腔8a沿第二方向上相对设有连通容置腔8a的第一缺口8b和第二缺口8c,第一导电体71配合设于容置腔8a内,且第一缺口8b供部分设于容置腔8a内的接触件714伸出,第二缺口8c供相邻的io单元2的接触件714插入,与设于容置腔8a内的第二弹性夹持部713连接。
69.本实施例中,控制板6穿过第一定位座8与第一弹性夹持部712拼插。面板定位座4与第一定位座8插接或卡扣连接。
70.较佳地,容置腔8a内设有用于对第一主体711、接触件714、第二弹性夹持部71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件8d。
71.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8d与第一导电体71凹凸配合,并以凸块、卡槽、阻挡块、通孔等定位形式设置于容置腔8a内。
72.具体的,第一定位座8上设有连接件811,相邻设置的两io单元2的连接件811之间可拆卸连接,面板定位座4、端子定位座10分别与连接件811可拆卸连接。
73.通过连接件811将相邻io单元2进行连接,使得导电件7之间的电性插接更加稳定,不容易松脱,提高与控制板6拼插及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相邻io单元2的连接件811之间通过凸棱、导槽滑动安装、卡扣连接、插接等形式,方便进行拆装。
7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11的一侧壁上沿竖向设置且截面呈l形的凸棱813,连接件811的端壁上设有与凸棱813配合插接的导槽812。
75.较佳地,面板定位座4沿竖向插装于第一定位座8上并位于两相对的连接件811之间,端子定位座10的第一开口32a套设于面板定位座4上,并与面板定位座4外侧壁上的台阶进行抵靠,端子定位座10的一端与连接件811卡扣连接,另一端与另一连接件811卡接或卡扣连接,将面板定位座4稳定固定于第一定位座8上,且各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76.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11上设有与第二侧板42对应的散热孔。
77.较佳地,第一定位座8包括可拆卸装配的基座81及盖板82,盖板82上设有供控制板6插入的第二插孔82a。
78.本实施例中,基座81及盖板82卡扣连接,且盖板82侧边上设有与第二缺口8c对应的插口,便于接触件714插入。
79.如图9所示,优选地,导电件7包括与第一导电体71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体72,第二导电体72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6的第三弹性夹持部721,两个第三弹性夹持部721相连接,其中一个第三弹性夹持部721上沿第二方向上设有第一弹性部722,另一个第三弹性夹持部721上沿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设有第二弹性部723,相邻设置的两个 io单元2上的第二导电体72通过第一弹性部722、第二弹性部723配合弹性抵触。
80.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夹持部721与第一弹性夹持部712的结构相同。
81.较佳地,第一弹性部722上设有第一凸起部722a,第二弹性部723上设有第二凸起部,io单元2上第二导电体72的第一凸起部722a与相邻的io单元2上第二导电体72的第二凸起部弹性抵靠。保证第二导电体72之间的稳定接触,即使相邻io单元2之间安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隙,弹性结构也能保证第二导电体72之间实现可靠电连接,提高容错率。
82.两个第三弹性夹持部721采用单边连接,占用的空间较小,由于第二定位座9侧壁对第三弹性夹持部721进行限位,因此不会对未连接的侧面产生受力,能保证结构强度。
83.具体的,第一定位座8上安装有第二定位座9,第二定位座9上配合安装若干第二导
电体72。
84.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座8上设有供第二定位座9卡装的通槽8e,第二定位座9与通槽8e配合插接并与盖板82相抵靠,通槽8e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供第三弹性夹持部721卡装的定位条814。将第二定位座9卡装于第一定位座8上,便于安装。
85.较佳地,第二定位座9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弹性部722、第二弹性部723、第三弹性夹持部7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91。
86.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91以凸块、卡槽、阻挡块、凸条、通孔等定位形式设置于第二定位座9上。
87.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座9上贯通设有若干定位通孔9a,供第三弹性夹持部721穿设,第二定位座9一侧设有位于定位通孔9a外侧的第一定位卡槽9b,第一定位卡槽9b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保持间距设置的阻挡块9c,第二定位座9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卡槽9d,第二定位卡槽9d的顶部侧壁相连接形成定位凸条9e。
88.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722、第二弹性部723呈l形,且均分别包括相连接的底边72a及侧边72b,第一弹性部722的底边72a、第二弹性部723的底边72a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弹性夹持部721连接,第一凸起部722a为设置于第一弹性部722的侧边72b上的凸块,第一弹性部722、第二弹性部723的底边72a设于第二定位座9的底部与第一定位座8上的定位通孔9a之间,且第一弹性部722、第二弹性部723侧边72b的顶部设有配合设于阻挡块9c与第一定位卡槽9b底面之间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弹性部723的侧边72b中部呈弧形弯曲以形成第二凸起部,第二弹性部723的侧边72b底部与第二定位卡槽9d底面活动抵靠。
89.如图4、5所示,优选地,接线端子区31上设有用于安装若干接线端子5的安装空间,以及分别与安装空间连通的接线孔311、操作孔312及测试孔313,接线端子5包括电性限位件51、导电弹片52,以及用于驱动导电弹片52移动的第一驱动件53,电性限位件51配合设于安装空间,电性限位件51上设有供导线插入的容纳空间51a,及两相对的用于电性夹持控制板6的第四弹性夹持部511,导电弹片52包括固定端521和活动端522,固定端521配合安装于电性限位件51上,活动端522位于容纳空间51a内与电性限位件51的内壁配合活动抵靠,并受第一驱动件53驱动而移动,与电性限位件5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配合夹持导线的夹持空间;第一驱动件53活动设置在操作孔312上并与活动端522配合抵靠,固定端521至少部分对应设置于端子定位座10上测试孔313的下方,活动端522部分对应设置于端子定位座10上接线孔311的下方。通过接线端子5实现控制板6与外部的通信连接。
90.安装时,从电性限位件51的侧面开放侧对导电弹片52进行装配。导电弹片52的固定端521卡设于或焊接于或通过螺钉安装容纳空间51a内。
91.本实施例中,电性限位件51、绝缘座3上分别设有第三限位部512,固定端521设有与活动端522连接的第三折弯部523,第三折弯部523配合夹持于两第三限位部512之间,且固定段521配合与电性限位件51的内侧壁抵靠。
92.较佳地,接线孔311、操作孔312及测试孔313依次沿端子定位座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93.如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优选地,绝缘座3还包括安装于面板定位座4上并与第一定位座8连接的端子定位座10,接线端子区31及显示区32设置在端子定位座10上。
94.具体的,显示面板1配合与端子定位座10相抵靠。
95.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区32上贯通设有第一开口32a,面板定位座4的部分配合置于第一开口32a内,且显示面板1与第一开口32a的内壁配合抵靠。将显示面板1嵌套在端子定位座10的第一开口32a内,可有效保护显示面板1,避免震动撞击造成的风险,影响其显示效果。
9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与第一开口32a的上端面齐平设置。
97.较佳地,安装空间内分隔有若干设有侧面开口10a的定位空间10b,定位空间10b设置在端子定位座10内,侧面开口10a上卡扣装配有第三侧板17,电性限位件51可拆卸安装于定位空间10b内,接线孔311、操作孔312及测试孔313设置在端子定位座10上。
98.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3与端子定位座10上的操作孔312配合卡扣连接,并部分插入容纳空间51a内与活动端522配合抵靠,且可相对端子定位座10上下滑动。
99.安装时,从侧面开口10a将接线端子5沿水平插入定位空间10b内,从操作孔312顶部对第一驱动件53进行卡装,然后将第三侧板17底部与定位空间10b的底面扣接,第三限位部512设置在第三侧板17的顶部,并与电性限位件51配合抵靠,第三限位部512与端子定位座10上的测试孔313配合卡扣连接,控制板6从定位空间10b底部插入与第四弹性夹持部511进行拼插。
100.优选地,绝缘座3还包括用于安装于滑轨12上的底座11,第一定位座8安装于底座11上。
101.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两端与第一定位座8卡扣连接,滑轨12的两端设有滑动部121,底座11与滑动部121滑动装配,滑轨12上设有装配孔,便于固定于墙面或定位载体上。
102.如图11、图12、图13、图14及图15所示,优选地,底座11上安装有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上分别设有第四限位部131,两个第四限位部131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滑轨12,第一滑轨限位件13活动设置,并与底座1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5,底座11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20,第二驱动件20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背离第一弹性件15的一端相抵靠。通过驱动第二驱动件20使其带动第一滑轨限位件13移动,以实现与第二滑轨限位件14靠近或远离,配合将滑轨12卡住或释放。
103.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1上设有顶部开口的导向滑槽11c,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安装于导向滑槽11c上,导向滑槽11c的中部凸起设置以于底座11底部形成凹面,并与两端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上沿水平设有供两个滑轨限位件的第四限位部131伸出的通孔,当滑轨12与第四限位部131卡住时,滑轨12置于凹面上,且滑动部121设于第四限位部131与底座11的凹面之间。
104.其中,底座11、面板定位座4、端子定位座10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二缺口8c对应且相互连接的导向槽23,便于两个相邻的io单元2之间第一导电体71之间的拼插连接。
105.具体的,第二滑轨限位件14活动安装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下方,并与底座1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6,底座11上设有限位滑道11a,限位滑道11a上滑动安装有位于第一滑轨限位件13与第二滑轨限位件14之间且折弯设置的传动件18,传动件18的一端与第二滑轨限位件14配合抵靠,底座11内设有与传动件18中部抵靠的挡块19,传动件18的另一端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配合活动抵靠。避免接线端子座在滑轨12上任意移动,使得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同步运动实现对滑轨12卡住,解锁后方可移动,操作更加便捷,且能保证卡设的更加牢固。
106.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8的纵向截面呈l形。其中,第一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6为弹簧、弹片等。传动件18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转轴24,限位滑道11a于底座11的两相对侧壁上对称设置,转轴24滑动设于限位滑道11a上。
107.通过操作第二驱动件20,可实现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第四限位部131之间的同步张开或同步靠近。挡块19及限位滑道11a对传动件18的转动轨迹进行限位,保证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动作的同步性。
108.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20转动安装于底座11的端部且部分露出底座11外,方便进行操作。底座11的一端两侧壁底部之间设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及底座11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弹簧定位柱22,方便对弹性件进行定位。
109.当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第四限位部131同步张开时,第二驱动件20端部的弧形表面20a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端部表面13a进行抵靠,第二驱动件20下部表面20b与限位块21的上表面21a抵靠,且为面接触,此时第二驱动件20受力平衡,不会因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水平移动推动第二驱动件20向上转动;当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第四限位部131同步靠近时,第二驱动件20的外端与第一定位座8底部抵靠,且第二驱动件20上与弧形表面20a连接的倾斜表面20c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端部表面13a抵靠,且为面接触,此时第二驱动件20不会因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水平移动推动第二驱动件20向下转动,通过第一定位座8、限位块21的上表面21a配合对第二驱动件20转动行程进行限位。
110.本实施例中,底座11底部镂空设置,底座11的一端侧壁中部之间通过若干间隔的连接块25连接,以形成两上下隔开的导向滑槽11c,第一滑轨限位件13滑动安装于上层的导向滑槽11c上,第二滑轨限位件14滑动安装于下层的导向滑槽11c上。
111.较佳地,底座11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若干组位于限位滑道11a旁侧的限位滑槽11b,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限位部132,弹性限位部132滑动安装于各限位滑槽11b上,便于进行安装,使得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滑动更加平稳,结构更加可靠。其中,限位滑道11a、限位滑槽11b均为条形孔,条形孔的一端设有延伸至底座11顶部的滑槽,方便安装及拆卸。
112.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轨限位件14位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远离其第四限位部131的一端下方,挡块19位于底座11内并位于限位滑道11a的外端,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五限位部26,传动件18至少与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第五限位部26配合抵靠,当滑轨限位件释放滑轨12时,传动件18同时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第五限位部26配合抵靠。其中,第五限位部26为限位槽,装配后挡块19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个限位槽内。
113.安装时,将第二弹性件16安装在第二滑轨限位件14的弹簧座上,从底座11的通孔处将第二滑轨限位件14滑动安装于下层的导向滑槽11c内,使第二滑轨限位件14两侧的弹性限位部132弹性卡装于下层的限位滑槽11b上,且第二弹性件16套设于弹簧定位柱22上,将传动件18安装于限位滑道11a内并与挡块19配合抵靠。将第一弹性件15安装在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弹簧座上,从底座11顶部开口将第一滑轨限位件13卡装于上层的导向滑槽11c内,使第一滑轨限位件13两侧的弹性限位部132弹性卡装于上层的限位滑槽11b上,第一弹性件15套设于对应的弹簧定位柱22上,且传动件18的上部位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限位槽
内,将第二驱动件20铰接安装于底座11的一端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抵靠,并使传动件18位于限位滑道11a的左侧。
114.以图11的方向为例,当需要将滑轨12与底座11卡住时,将底座11对准滑轨12进行按压,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底座11可与滑轨12卡住完成安装。
115.以图12的方向为例,对底座11与滑轨12配合脱离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向下拨动第二驱动件20,由于第二驱动件20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接触处向右移位,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第四限位部131向着右边移动,其限位槽推动传动件18的上端沿着挡块19的侧壁顺时针旋转,且传动件18从限位滑道11a的左端滑动至右端,传动件18的下端挤压第二滑轨限位件14使其压缩第二弹性件16向左移动,使两个第四限位部131同步远离以释放滑轨12。然后向上拨动第二驱动件20,由于第二驱动件20与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接触处向左移位,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第四限位部131向着左边移动,第一滑轨限位件13的限位槽与传动件18的上端脱离,在第二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滑轨限位件14抵靠传动件18的下端向右移动,使传动件18沿着挡块19的侧壁逆时针旋转,传动件18上端的转轴从限位滑道11a的右端滑动至左端,使两个第四限位部131复位,便于再次使用。
116.本发明的接线端子座将测控领域的状态信号通过io单元2传递到各测控领域进行控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也可用于空调、电机等设备的检测。
11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