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80102发布日期:2022-09-10 01:4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天线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为满足高灵活性,高易用性的测控需求,航天领域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小型便携天线执行火箭和卫星的跟踪任务,如图1所示。虽然接收发射效率不如大口径天线,但胜在随时随地部署。每当任务需要,即可将多套设备运往目标位置,临场安装,在最基本的电力、网路保障下即可完成测控任务。
3.在底座的支撑下,一面直径1.8米的碳纤维弧面板材跟着卫星所在的方向随时可以转动。反射面将来自卫星的电磁波反射集中至中央的馈源杆。为了满足便携与易用的需求,反射面必然使用分离拼接的方式。虽然在已完成的数次实地使用中,便携天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用,出色的执行了数次测控任务,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总结如下:
4.a:为弥补反射面尺寸不如大口径天线的先天劣势,便携天线的反射面使用了效率更高但跟昂贵的碳纤维材质。碳纤维板自身刚度不足,为保障精度与寿命,现有的反射面使用外层碳纤维包裹内层金属骨架的设计。不仅增加的重量与厚度,还增加的成本。
5.b:为了拆装运输,小型天线面需要以花瓣状拆解为多片扇形之后收纳。现有版本的拆装使用高精度插销,将九片弧面固定为一个完整的圆形抛物面。在实际使用中,任一部分的损坏都面临着巨大的维修难题,因为圆形抛物面是一体化制造然后切割,在使用中还会发生轻微的外形畸变。更换一处新部件很容易出现误差太大无法装配的情况。
6.c:碳纤维板即使有内骨架的加强,仍然没有解决表面脆弱易损坏的问题。尤其是在近距离跟踪火箭、导弹发射的任务中,天线面甚至会被飞沙走石直接击中。结合前文b所述,造价昂贵的圆形反射面套件存在强度不可靠,寿命不可控,性价比太低的问题。
7.d:便携天线不“便携”,反射面对于使用者来说仍然是一片片巨大的昂贵的易损坏设备,对于储存运输来说弧形扇片仍然需要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来收纳。稍有不慎出现形变,就将出现整台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天线反射面的使用成本较高,受限于反射面结构,在分割后面积较大且较为脆弱,容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该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其中,
10.所述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多个所述子背架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所述子背架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背架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
11.所述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瓦片可拆卸设于所述子
背架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多个所述反射瓦片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
12.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子瓦片之间具有透风间隙,以降低所述反射面的风阻。
13.进一步的,子背架的内侧设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子瓦片可拆卸的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
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子背架内设置有七个所述子瓦片,七个所述子瓦片包括位于所述子背架中心的中心瓦片和拼接于所述中心瓦片六边的边际瓦片;
15.所述中心瓦片和所述边际瓦片均与对应的连接柱通过磁吸或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
16.进一步的,子背架每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子背架的背侧延伸;
17.相邻所述子背架的连接片贴合并使相邻所述子背架呈钝角,相互贴合的所述连接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
18.进一步的,连接件设置为蝴蝶螺母。
19.进一步的,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子瓦片的背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的第二磁性件。
20.进一步的,第一磁性件为通过焊锡固定在所述连接柱端部的第一磁铁,以使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第一磁铁的安装角度,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为磁性金属或与所述第一磁铁磁吸的第二磁铁。
21.进一步的,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子瓦片的背侧设置有可插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槽内的固定件。
22.进一步的,固定件设置为铜柱,所述铜柱通过焊锡固定在所述子瓦片的背面,以使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所述铜柱的安装角度;
23.所述铜柱插接入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可调,且所述铜柱插接入所述连接槽内后通过螺栓固定。
24.进一步的,子背架由金属制成。
2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蜂巢瓦片式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包括底座、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所述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所述子背架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26.将至少一个所述子背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作为中心背架,将所述馈源杆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并穿过所述中心背架;
27.将其余所述子背架依次拼接在所述中心背架的外围并与所述中心背架共同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
28.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上安装子瓦片,所述中心背架和每个所述子背架对应安装多个所述子瓦片;
29.每个所述子背架上的多个所述子瓦片按照设定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并使多个所述子瓦片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
30.所述中心背架上的所述子瓦片沿所述馈源杆的周向依次布置并形成中部有孔且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
31.安装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上的反射瓦片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
32.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子背架和所述中心背架上的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使相邻的子瓦片之间保持设定的透风间隙,以降低所述反射面在使用时的风阻。
33.进一步的,子背架的内侧布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的端面共同形成与对应子瓦片的弧度匹配的安装面,所述子瓦片可拆卸的固定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
34.进一步的,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安装完毕后,在所述子背架上安装反光片;
35.所述反光片的外轮廓与所述反射瓦片的外轮廓相同,所述反光片在所述子背架上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所述反射瓦片在所述子背架上的安装位置相同;
36.根据所述反光片反射的可见光是否聚焦在所述馈源杆的信号接收端来判断所述子背架安装位置是否精准;
37.当所述子背架的安装位置存在偏移时,调整对应的所述子背架以使所述反光片反射的可见光聚焦在所述馈源杆的信号接收端;
38.当所有所述子背架的安装位置确定精准后,再将所述反光片从所述子背架上拆除,并将所述子瓦片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中心背架和子背架上。
3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子背架内对应安装七个所述子瓦片,七个所述子瓦片分为一个中心瓦片和六个边际瓦片;
40.在安装时,先将中心瓦片固定在子背架的中心位置,再将六个边际瓦片围绕所述中心瓦片依次安装在子背架上,并使各个边际瓦片与对应的中心瓦片的侧边之间保持设定的透风间隙;
41.所述中心瓦片和边际瓦片共同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
42.进一步的,在所述子背架的每一侧边均布置有连接片,连接片可与子背架一体成型,且使连接片朝向子背架的背侧弯折一定的角度;
43.在安装子背架时,使相邻子背架的连接片互相贴合,贴合的连接片则通过连接件进行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子背架在安装后形成钝角的夹角。
44.进一步的,在瓦片安装在子背架上之前,在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安装第一磁性件,在子瓦片的背侧安装能够与第一磁吸件产生磁吸的第二磁性件;
45.第一磁性件通过焊锡固定在连接柱的端部,使得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第一磁铁的安装角度,进而可调整子瓦片的安装角度。
46.进一步的,在子瓦片安装在子背架上之前,在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开设至少一个连接槽,在子瓦片的背侧布置可插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槽内的固定件;
47.固定件为通过焊锡固定在子瓦片背面的铜柱,以使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所述铜柱的安装角度,进而可调整子瓦片的安装角度。
48.进一步的,可通过调整所述铜柱在所述连接槽内的插接深度来调整子瓦片的安装角度。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座、设于底座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其中,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多个子背架绕馈源杆周向布置,子背架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子背架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
形结构,多个子瓦片可拆卸设于子背架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多个反射瓦片绕馈源杆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达到了将反射面与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背架分离,以金属背架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与精度,将不需要高强度的子瓦片做成弧面薄片覆盖在金属背架上,形成易于量产和拆装的瓦片阵列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反射面的使用成本,在子瓦片受损时可低成本的更换,并且子瓦片的布置面积也能够随意调整,提升泛用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天线反射面的使用成本较高,受限于反射面结构,在分割后面积较大且较为脆弱,容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5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51.图1是相关技术中反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5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反射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54.图4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5.图5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6.图6是图5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7.图7是图5中另一实施例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子背架安装精度确认方式的示意图;
59.其中,1反射面,101反射瓦片,1011子瓦片,2金属背架,201子背架,202连接片,2011中心背架,2012边际背架,3底座,4连接柱,5连接件,601第二磁性件,602第一磁性件,603焊锡,604固定件,605连接槽,606螺栓,7反光片,8馈源杆,9安装件,10透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6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6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4.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5.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67.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天线为了满足便携与易用的需求,反射面必然使用分离拼接的方式。为了保证外形的精确,每一片反射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度。目前的拼接方式是将一体化制作成型的圆面按照扇形分割为花瓣状,存在的问题是:分割的越多,安装越麻烦,精度越难保证。分割的越少,单片面积就越大,不利于保护与运输储存。任意一片发生变形就将导致整个反射面无法完成拼接。任意一片损坏都需要全部重新制作(或使用非常复杂的工艺单独补做一片,还不一定能准确拼接。)另外,目前的反射板采用金属内骨骼外包裹碳纤维结构,重量并不轻,表面仍然易磨损。其高昂的成本与其脆弱的寿命不成比例,设计之初希望的便携性也实现的不够理想。
68.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该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包括:底座3、设于底座3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8;其中,
69.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201和子瓦片1011;多个子背架201绕馈源杆8周向布置,子背架201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子背架201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2;
70.子瓦片1011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子瓦片1011可拆卸设于子背架201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多个反射瓦片101绕馈源杆8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1。
71.在本实施例中,该蜂巢瓦片式便携反射面架构主要由底座3、设于底座3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8组成,其中底座3和馈源杆8可采用相关技术中天线的结构,本技术主要对反射面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反射面组件的反射面1依然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圆形抛物面,其由多个子背架201和多个子瓦片1011组成。反射面1的圆形抛物面由多个子瓦片1011共同形成。子背架201作为子瓦片1011的支撑结构。相对于目前的金属内骨骼外包裹碳纤维结构的反射面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将反射面1与背架进行了分离,即子瓦片1011和子背架201进行了分离,子背架201的强度更高,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子背架201变形的可能性较低,子瓦片1011由于剥离出了内骨骼的支撑结构,因此其制造成本也显著降低,即使部分子瓦片1011产生变形无法使用,更换成本也较低。
7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反射面架构在使用时整体还是需要形成圆形抛物面结构,因此需要对子背架201和子瓦片101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各个子背架201均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正六边形结构的子背架201依次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蜂巢状的金属背架2,该金属背架2作为整个反射面架构的主体支撑结构。子瓦片1011作为该反射面架构的反射结构,其也采用正六边形结构,与子背架201的正六边形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子瓦片1011的强度相对于子背架201而言更低,因此为避免面积过大导致不
便运输的问题,单个子瓦片1011的面积要远小于单个子背架201的面积,并且由于需要多个子瓦片1011来组成具有弧形的反射面1,因此每个子瓦片1011均具有一定的弧度,从而才能使得多个子瓦片1011组装后的反射面1为弧形。由于子瓦片1011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其与子背架201的连接也需要依据该弧度进行设计。
7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背架201内均可安装多个子瓦片1011,而安装在子背架201上的多个子瓦片1011又可形成蜂巢状的结构,从而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当每个子背架201上均安装有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后,所有子背架201上的反射瓦片101又可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1(如图2所示),此时形成的反射面1在结合馈源杆8后便能进行信号的接收。为便于该反射面架构的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背架201对应的子瓦片1011的数量是相同。为使子背架201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子背架201由金属制成。
74.在实际使用中,常会遇到当地环境及其恶劣的情况。如遇大风天气,幕墙直径将近两米的圆形反射面1如同船帆,带着整台设备摇晃,不仅降低跟踪精度,还容易损坏设备。因此为降低反射面1在使用时的风阻,如图2所示,相邻子瓦片1011之间具有透风间隙10,以降低反射面1的风阻。在使用时风可穿过透风间隙10,从而减小对子瓦片1011的压力,提高子瓦片1011的使用寿命。
75.如图2所示,由于每个子背架201内需要安装多个子瓦片1011,因此为便于子瓦片1011的安装,各个子背架201的内侧均设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9。如图4所示,安装件9上设置有连接柱4,子瓦片1011可拆卸的固定于对应的连接柱4上。为使子瓦片1011可稳定的安装在安装件9上,连接柱4设置为多个,使得子瓦片1011具有多个安装点,提高其结构稳定性。由于每个子瓦片1011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为便于子瓦片1011在安装件9上的安装,如图4所示,连接柱4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使连接柱4能够与子瓦片1011的弧度相匹配。
76.如图3所示,在一种子瓦片1011合理的布置方式中,每个子背架201内设置有七个子瓦片1011,七个子瓦片1011包括位于子背架201中心的中心瓦片和拼接于中心瓦片六边的边际瓦片,六个边际瓦片沿中心瓦片的周向均匀分布且边于边相邻;中心瓦片和边际瓦片均与对应的连接柱4通过磁吸或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和拆卸。由于子背架201上具有多个连接柱4,因此也具有多个与子瓦片1011的连接点,从而在子瓦片1011安装时可提高子瓦片1011的安装精度。
77.由于该反射面架构最终形成的反射面1为弧面结构,因此为使子背架201能够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安装基础,相邻子背架201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夹角,如图5所示。为此,在本实施例的子背架201每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片202,连接片202朝向子背架201的背侧延伸;相邻子背架201的连接片202贴合并使相邻子背架201呈钝角,相互贴合的连接片202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的连接。连接片202与子背架201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为相邻子背架201之间夹角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子背架201之间的夹角为150
°
,为便于相邻连接片202之间的连接,连接件5设置为蝴蝶螺母,在安装时通过拧动蝴蝶螺母即可将两个连接片202固定,而连接片202也可与子骨架一体成型。
78.如图6所示,当子瓦片1011与连接柱4之间采用磁吸固定的方式连接时,连接柱4远离安装件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602,子瓦片1011的背侧设置有可与第一磁性件602磁吸的第二磁性件601。第一磁性件602可设置为固定在连接柱4端部的磁铁,第二磁性件601可设置为固定在子瓦片1011背面的磁铁或磁性金属。第二磁性件601可安装子瓦片1011的
连接位置进行提前布置,在安装时可对子瓦片1011进行快速定位固定。
79.在目前的天线设计中,如果发生反射面1畸变或者馈源杆8歪斜的情况,使用者是没有任何手段现场检测修正的,只会读取到信号衰弱的结果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便于对子瓦片1011安装角度的调整,第一磁性件602为通过焊锡603固定在连接柱4端部的第一磁铁,以使子瓦片1011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焊锡603来调整第一磁铁的安装角度,进而调整子瓦片1011的安装角度,第二磁性件601设置为磁性金属或与第一磁铁磁吸的第二磁铁。
80.如图7所示,当子瓦片1011与连接柱4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连接柱4远离安装件9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605,子瓦片1011的背侧设置有可插接固定在连接槽605内的固定件604,在安装子瓦片1011时可将对应的连接柱4与连接槽605对准后将连接柱4插入连接槽605内即可,固定件604在插入连接槽605后可通过螺栓606进行锁定。
8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同样为便于对子瓦片1011的角度进行微调,固定件604设置为铜柱,铜柱通过焊锡603固定在子瓦片1011的背面,以使子瓦片1011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焊锡603来调整铜柱的安装角度;在另外一种角度调整方式中,可使铜柱插接入连接槽605的长度可调,通过改变铜柱插入连接槽605的长度来调整子瓦片1011的角度,铜柱插接入连接槽605内后通过螺栓606固定。
8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蜂巢瓦片式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包括底座3、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8,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201和子瓦片1011,子背架201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子瓦片1011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83.将至少一个子背架201固定在底座3的上端作为中心背架2011,将馈源杆8安装在底座3的上端并穿过中心背架2011;
84.将其余子背架201依次拼接在中心背架2011的外围并与中心背架2011共同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2;
85.在中心背架2011和各个子背架201上安装子瓦片1011,中心背架2011和每个子背架201对应安装多个子瓦片1011;
86.每个子背架201上的多个子瓦片1011按照设定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并使多个子瓦片1011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
87.中心背架2011上的子瓦片1011沿馈源杆8的周向依次布置并形成中部有孔且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
88.安装在中心背架2011和各个子背架201上的反射瓦片101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1。
8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蜂巢瓦片式反射面架构对应的安装调试方式,在该安装调试方法中首先使用该反射面架构,该发射面架构的具体结构(如图2至图7所示)和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90.本实施例主要对该反射面架构的安装调试方法进行阐述。在安装时从反射面1的中间开始安装,首先将其中一个子背架201作为整个反射面架构的中心背架2011安装在底座3的上端,由于该中心背架2011为正六边形的架体结构,因此其中部可穿过馈源杆8。在中心背架2011安装完毕后再将其余子背架201依次安装在中心背架2011的六边,即将六个子背架201依次安装在中心背架2011的六边,子背架201的一条侧边与中心背架2011的一条侧
边固定连接。使用者可根据当前使用环境下对反射面架构面积的需求来调整子背架201的安装数量,即子背架201的安装数量可大于或少于六个。由于每个子背架201均设置为正六边形,因此在多个子背架201依次密铺后即可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2结构。此时即可完成该反射面架构中支撑结构的安装,然后需要将子瓦片1011安装在子背架201上形成具有信号反射功能的反射面1。具体的,在中心背架2011和每个子背架201上都安装子瓦片1011,不同子背架201上的子瓦片1011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中心背架2011由于在中部需要安装馈源杆8,因此中心背架2011的中部可不安装子瓦片1011。由于每个子瓦片1011也为正六边形结构,因此在多个子瓦片1011密铺在子背架201上后即可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由于本实施例中形成的反射面1结构整体是呈圆形抛物面的结构,因此需要每个子瓦片1011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多个具有弧度的子瓦片1011共同拼接形成圆形抛物面的反射面1。
91.进一步的,各个子背架201和中心背架2011上的子瓦片1011在安装时使相邻的子瓦片1011之间保持设定的透风间隙10,以降低反射面1在使用时的风阻。
92.进一步的,子背架201的内侧布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9,安装件9上设置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柱4,多个连接柱4的端面共同形成与对应子瓦片1011的弧度匹配的安装面,子瓦片1011可拆卸的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柱4上。
93.由于作为提升提升互换性并降低成本的代价,本技术中的子瓦片1011分割数量将大于目前扇形分割的反射面1,因此多子瓦片1011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各个子瓦片1011的安装精度,而子瓦片1011的安装精度又有子背架201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因此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子背架201的安装精度。
94.如图8所示,在中心背架2011和各个子背架201安装完毕后,在子背架201上安装反光片7;
95.反光片7的外轮廓与反射瓦片101的外轮廓相同,反光片7在子背架201上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反射瓦片101在子背架201上的安装位置相同;
96.根据反光片7反射的可见光是否聚焦在馈源杆8的信号接收端来判断子背架201安装位置是否精准;
97.当子背架201的安装位置存在偏移时,调整对应的子背架201以使反光片7反射的可见光聚焦在馈源杆8的信号接收端;
98.当所有子背架201的安装位置确定精准后,再将反光片7从子背架201上拆除,并将子瓦片1011安装在对应的中心背架2011和子背架201上。
99.本实施例中将与子瓦片1011完全相同的反光片7先安装在子背架201上的目的在于确定当前子背架201的安装精度是满足使用要求的。具体表现为在晴天状态下,安装在子背架201上的反光片7能够将太阳照射的可将光准确的反射至馈源杆8的信号接收端,在非晴天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是金属背架2指向水平方向,使用正前方的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反光片7依然能够将光反射至馈源杆8的信号接收端。此时即代表当前子背架201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在确定子背架201的安装精度后即可进行子瓦片1011的安装,由于子瓦片1011的安装精度依然直接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因此本技术需要对子瓦片1011与子背架201的连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100.进一步的,每个子背架201内对应安装七个子瓦片1011,七个子瓦片1011分为一个中心瓦片和六个边际瓦片;在安装时,先将中心瓦片固定在子背架201的中心位置,再将六
个边际瓦片围绕中心瓦片依次安装在子背架201上,并使各个边际瓦片与对应的中心瓦片的侧边之间保持设定的透风间隙10;中心瓦片和边际瓦片共同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101。
101.进一步的,在子背架201的每一侧边均布置有连接片202,连接片202可与子背架201一体成型,且使连接片202朝向子背架201的背侧弯折一定的角度;
102.在安装子背架201时,使相邻子背架201的连接片202互相贴合,贴合的连接片202则通过连接件5进行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子背架201在安装后形成钝角的夹角。
103.本实施例为提高子瓦片1011在子背架201上的安装精度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具体的,在瓦片安装在子背架201上之前,在连接柱4远离安装件9的一端安装第一磁性件602,在子瓦片1011的背侧安装能够与第一磁吸件产生磁吸的第二磁性件601;第一磁性件602通过焊锡603固定在连接柱4的端部,使得子瓦片1011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焊锡603来调整第一磁铁的安装角度,进而可调整子瓦片1011的安装角度。
104.在另外一种提高子瓦片1011在子背架201上安装精度的方案为:在子瓦片1011安装在子背架201上之前,在连接柱4远离安装件9的一端开设至少一个连接槽605,在子瓦片1011的背侧布置可插接固定在连接槽605内的固定件604;固定件604为通过焊锡603固定在子瓦片1011背面的铜柱,以使子瓦片1011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焊锡603来调整铜柱的安装角度,进而可调整子瓦片1011的安装角度。可通过调整铜柱在连接槽605内的插接深度来调整子瓦片1011的安装角度。
10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