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复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9072发布日期:2022-11-02 10:1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热复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复合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电芯是动力电池的核心器件,其由隔膜、正极片与负极片卷绕或者叠片而成,为了提高效率,目前通常会先将极片和隔膜复合在一起,极片和隔膜复合需要一定温度,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外部的热源产生热量,然后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极片和隔膜,这种方式存在能耗大、能效低、加热时间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热复合设备,能够减少加热时的能耗,提升能效。
4.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热复合设备,包括:
5.第一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极片;
6.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隔膜;
7.第一压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合组件与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件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件的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压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压合件获取的所述第一极片进行感应加热,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合件,所述第二压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的另一侧;
8.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与所述第一压合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合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片,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压合件与所述第二压合件相对靠近以压合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一隔膜。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复合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第一压合装置除了能够进行加热与压合之外,还能够进行第一极片的移料,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移料装置,设备的集成化更高;此外,第一压合组件还设置有通过感应加热原理加热第一极片的第一加热件,与常规热源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加热极片的方案相比,可以显著地提升加热速度、降低能耗、提升能效。
11.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件具有压合所述第一极片的压合面,所述压合面设置有真空吸附孔。
12.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料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能够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以沿竖直方向执行压合动作,并能够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以沿水平方向获取所述第一极片。
13.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轨、安装座、转盘、连杆与动
力器件,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所述转盘连接于所述动力器件,能够由所述动力器件驱动而绕竖直轴线转动,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以及所述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14.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输送线组件与定位组件,所述输送线组件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极片,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组件的端部,用于对由所述输送线组件输送的所述第一极片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压合件能够移动至所述定位组件以获取定位后的所述第一极片。
15.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基座、定位辊与定位块,所述定位辊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辊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组件的上方,所述定位辊的外周面设置有真空吸附孔,以将所述第一极片吸附在所述定位辊的底部,且所述定位辊能够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定位块抵持定位;
16.所述第一压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下侧,能够运动至所述定位辊的下方以承接自所述定位辊上释放的所述第一极片。
17.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热复合设备还包括第三供料装置,所述第三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二极片;
18.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件的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压合件获取的所述第二极片进行感应加热;
19.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合件以及所述第二压合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合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片,驱动所述第二压合件移动至所述第三供料装置以获取所述第二极片,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压合件与所述第二压合件相对靠近以压合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隔膜。
20.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与所述第三供料装置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料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压合件与所述第二压合件同步反向移动。
21.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热复合设备还包括:
22.第四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二隔膜;
23.第二压合装置,包括第三压合件、第四压合件与第三加热件,所述第三压合件与所述第四压合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压合件与所述第四压合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所述第三加热件;
24.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三压合件以及所述第四压合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压合件与所述第四压合件相对靠近或者远离;
25.其中,沿所述第一隔膜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压合装置、所述第四供料装置与所述第二压合装置依次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极片的一次压合所述第一隔膜后,所述第二压合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压合所述第二隔膜。
26.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热复合设备,包括:
27.第一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极片;
28.第二供料装置,用于提供第一隔膜;
29.移料装置,包括移料件与连接于所述移料件的第四加热件,所述第四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移料件获取的所述第一极片进行感应加热;
30.第三压合装置,包括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所述第五压合件与所述第六压合
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的相对两侧;
31.第三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五压合件和所述第六压合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移料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料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片,以及驱动所述第五压合件与所述第六压合件相对靠近以压合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一隔膜。
3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热复合设备的主视图;
35.图2为图1的后视图;
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隔膜与单极片复合的简要示意图;
37.图4为图3的前视图;
38.图5为图1中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的正视图;
39.图6为图5的俯视图;
40.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单隔膜与单极片复合的简要示意图;
41.图8为基于图4实施例中热复合设备进行第一极片转移的简要示意图;
4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隔膜与双极片复合的简要示意图;
4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隔膜与单极片复合的简要示意图。
44.附图标记:
45.第一供料装置100、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第一定位组件120、定位辊121、基座122
46.第二供料装置200;
47.第一压合装置300、第一压合组件310、第一压合件311、第一加热件312、第二压合组件320、第二压合件321、第二加热件322、
48.第一驱动装置400、第一驱动组件410、第二驱动组件420、滑轨421、滑座422、转盘423、连杆424、动力器件425、安装座426;
49.第三供料装置500、第二输送线组件510、第二定位组件520;
50.第四供料装置600;
51.第二压合装置700、第三压合件710、第四压合件720;
52.第一极片a、第一隔膜b、第二极片c、第二隔膜d。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6.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8.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复合设备,其通过第一压合装置实现第一极片的转移与复合,且通过第一加热件对第一极片进行感应加热,能够提升加热速度、提高能效、减低能耗,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59.参照图1、图2,热复合设备包括第一供料装置100、第二供料装置200、第一压合装置300与第一驱动装置400,其中,第一供料装置100用于提供第一极片a,第二供料装置200用于提供第一隔膜b,第一极片a可以是分切后的极片,各极片相对独立设置,第一隔膜b可以是连续的隔膜,其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第一压合装置300执行相关的动作,从而将各第一极片a依次压合至第一隔膜b的一侧。
60.第一供料装置100可以包括图示的输送线,第一极片a放置在输送线上,随着输送线的启动,第一极片a朝取料位置移动,根据第一压合装置300的取料频率,输送线可以驱动第一极片a连续移动,也可以驱动第一极片a间歇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除图示的输送线之外,第一供料装置100还可以选用其他装置,例如转盘上料装置、机械手上料装置等。
61.第二供料装置200可以是图示的卷绕式供料装置,第一隔膜b卷绕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第二供料装置200持续释放第一隔膜b。为了减少第一极片a的转移距离,第一供料装置100与第二供料装置200通常相邻设置,例如,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62.第一压合装置300能够执行第一极片a的转移、加热与压合动作,参照图2、图3,其具体包括第一压合组件310与第二压合组件320,第一压合组件310包括第一压合件311,第二压合组件320包括第二压合件321,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分别设置于第一隔膜b的相对两侧,例如图中的上下两侧,当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相对靠近时,能够对第一极片a与第一隔膜b进行压合。
63.参照图3,第一压合组件310还包括第一加热件312,第一加热件312连接于第一压合件311,当第一压合件311从第一供料装置100获取第一极片a后,第一加热件312能够对获取的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便于后续的压合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件312既可以在第一压合件311复位的过程中加热,也可以在压合的过程中加热,也可以是在复位与压合的过程中均进行加热,以提高对第一极片a的加热效果。第一加热件312可以是磁感应加热件,例如线圈。
64.第一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第一压合组件310执行相关的动作,本实施例适用于单
极片与单隔膜的压合,只需要第一压合件311执行取料动作即可,因此第一驱动装置400除了能够驱动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相对靠近或者分离以进行第一极片a与第一隔膜b的压合之外,还能够驱动第一压合件311执行取料与复位动作,具体是,第一压合件311能够自压合位置(压合位置是指准备执行压合动作的位置,例如图4中通过实线框表示的第一压合件311的位置)移动至取料位置(取料位置是指第一压合件311能够获取第一极片a的位置,例如图4中通过虚线框表示的第一压合件311的位置),从而能够从第一供料装置100上获取第一极片a,并且第一压合件311能够在获取第一极片a后从取料位置复位至压合位置。
6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400可以是驱动第一压合件311单独运动以进行压合,此时第二压合件321保持静止,第一驱动装置400无需与第二压合件321连接,有助于简化第一驱动装置400的结构。当然,第一驱动装置400也可以驱动第二压合件321单独运动以进行压合,或者驱动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一起运动以进行压合。
66.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合装置300除了能够进行加热与压合之外,还能够进行第一极片a的移料,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移料装置,设备的集成化更高;此外,第一压合组件310还设置有通过感应加热原理加热第一极片a的第一加热件312,与常规热源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加热极片的方案相比,可以显著地提升加热速度,因此第一极片a在复位过程中便可以被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从而能够减少压合过程中等待第一极片a升温的时间,提升压合效率,并且感应加热的方式能够降低能耗,提升能效。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合件311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获取第一极片a,具体是,第一压合件311朝向第一隔膜b的一侧设置有压合第一极片a的压合面,压合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孔,当压合面靠近或者接触第一供料装置100上的第一极片a时,第一极片a能够在负压下吸附在压合面上,随后,第一压合件311可以带动第一极片a复位至压合位置,并在压合位置带动第一极片a直接与第一隔膜b压合,期间第一极片a不需要在不同的装置之间转移,有助于提升效率。
68.第一压合件311包括压板与支撑压板的框架,压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上述压合面,内部具有连通真空吸附孔的气道。
69.参照图1、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料装置1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二供料装置200的一侧,第一压合件311只需要沿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移动即可实现第一极片a的转移与压合,基于此,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10与第二驱动组件420,第一驱动组件410连接于安装座426,第一压合组件310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410,第二驱动组件420能够驱动第一压合组件310与第一驱动组件410整体沿水平方向(例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压合件311能够向图5所示的左侧移动至取料位置以吸附第一极片a,也能够向图5所示的右侧复位至压合位置,第一驱动组件410能够在压合位置驱动第一压合组件3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第一极片a压合至第一隔膜b。
70.参照图5、图6,作为第二驱动组件42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其采用曲柄滑块机构以提升第一压合组件310的水平移动速度,具体是,第二驱动组件420包括滑轨421、滑座422、转盘423、连杆424、动力器件425与安装座426,滑轨421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滑轨421固定连接在未示出的底板之上,滑座422滑动连接于滑轨421,安装座426固定连接于滑座422。转盘423可以直接连接于动力器件425,也可以通过齿轮、带轮等机构间接连接于动力
器件425,动力器件425可以是电机,能够驱动转盘423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杆424的一端与转盘4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座422转动连接(具体是与安装座426转动连接),当动力器件425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杆424拉动第一压合组件310与第一驱动组件410整体向右运动,当动力器件425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杆424推动第一压合组件310与第一驱动组件410整体向左运动。由于上述热复合设备通过第一压合件311移送第一极片a,因此第一压合件311在移送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越少,则整体的加工效率越高,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20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实现水平方向的驱动,与常规的气缸等动力器件相比,可以提升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减少移料过程中消耗的时间。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加热件312基于感应加热的原理对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加热速度快,即使第二驱动组件420的移料速度得到提升,其仍然可以在移料过程中将第一极片a加热至较高的温度。此外,第一供料装置100与第二供料装置200相邻设置,可以减少第一极片a的移料行程,进一步实现快速移料。
71.第一驱动组件410可以是气缸等具有伸缩轴的动力器件,第一压合组件310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410的驱动轴。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第一供料装置100包括输送线组件与定位组件,为便于区分,分别将其命名为第一输送线组件110与第一定位组件120,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用于输送第一极片a,第一定位组件120设置于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的端部,当第一输送线组件110将第一极片a输送至第一定位组件120后,第一定位组件120对第一极片a进行定位,第一压合件311能够移动至第一定位组件120以获取定位后的第一极片a,此时第一极片a的姿态已经矫正,第一压合件311在复位至压合位置后即可执行压合动作。
7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合组件310可以位于第一隔膜b的不同位置,第一供料装置100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图4所示,图中的虚线框表示移动至取料位置的第一压合组件310,虚线段表示自第一定位组件120上释放的第一极片a,第一压合组件31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下侧,压合面朝上设置,能够带动第一极片a移动至第一隔膜b的下方,并将第一极片a压合至第一隔膜b的下表面;又如图7所示,图中的虚线框同样表示移动至取料位置的第一压合组件310,虚线段表示通过第一定位组件120支撑的第一极片a,第一压合组件31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上侧,压合面朝下设置,能够带动第一极片a移动至第一隔膜b的上方,并将第一极片a压合至第一隔膜b的上表面。
74.当第一压合组件31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下侧时,第一供料装置100需要转移至第一压合件311的上表面,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定位组件120包括定位辊121、基座122与未示出的定位块,基座122固定在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的上方,定位辊121连接于基座122的下侧,且能够通过未示出的动力器件驱动而主动转动,定位辊121上设置有未示出的真空吸附孔,当第一极片a移动至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的末端时,第一极片a被吸附在定位辊121的底部,随着定位辊121的转动,第一极片a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
75.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辊121倾斜设置(可以参照图1中第二定位组件520的定位辊理解,定位辊12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定位组件520的定位辊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可以驱动第一极片a沿图1所示的右后方运动。基座122上在定位辊121的右侧与后侧均设置有定位块,第一极片a能够沿右后方运动直至与两侧的定位块抵持,从而实现第一极片a的定位。
76.参照图4、图8,当第一压合件311运动至定位辊121的下方时,第一压合件311可以
承接由定位辊121释放的第一极片a。
77.当第一压合组件31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上侧时,第一供料装置100需要转移至第一压合件311的下表面,基于此,第一定位组件120同样包括定位辊121、基座122与未示出的定位块,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辊121平齐于第一输送线组件110,第一输送线组件110将第一极片a输送至第一定位组件120上时,第一极片a支撑在定位辊121的顶部,当第一压合件311运动至定位辊121的上方时,第一压合件311可以向下运动以吸附定位辊121上的第一极片a。
78.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与图9,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热复合设备还包括第三供料装置500,第三供料装置500用于提供第二极片c,本实施例适用于单隔膜与双极片的压合。
79.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压合组件320同样能够实现第二极片c的移送、加热与压合,类似于第一压合件311,第二压合件321的压合面上也设置有真空吸附孔,第二压合件321能够通过真空吸附孔吸附第二极片c。此外,参照图9,第二压合组件320还包括第二加热件322,第二加热件322连接于第二压合件321,当第二压合件321从第三供料装置500获取第二极片c后,第二加热件322能够对获取的第二极片c进行加热,便于后续的压合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热件322既可以在第二压合件321复位的过程中加热,也可以在压合的过程中加热,也可以是在复位与压合的过程中均进行加热,以提高对第二极片c的加热效果。第二加热件322可以是磁感应加热件,例如线圈,为了避免影响加热效果,第二压合件321由绝缘材料制成。
80.第一驱动装置400分别与第一压合件311以及第二压合件321连接,其除了能够驱动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相对靠近或者分离之外,还能够驱动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执行取料与复位动作,具体是,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均能够自压合位置移动至取料位置,从而分别从第一供料装置100上获取第一极片a,以及从第三供料装置500上获取第二极片c,第一压合件311能够在获取第一极片a后从取料位置复位至压合位置,第二压合件321能够在获取第二极片c后从取料位置复位至压合位置。
81.由于第二压合组件320同样包括有能够实现感应加热的第二加热件322,且第二压合件321能够转移第二极片c,因此其具有与第一压合组件310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做详述。
82.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第三供料装置500包括第二输送线组件510与第二定位组件520,第二输送线组件510与第二定位组件520的结构可以分别参照第一输送线组件110与第一定位组件120理解,在此不做详述。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1、图2与图9,第一供料装置100与第三供料装置500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于第二供料装置200的两侧,并且二者与第二供料装置200的距离相等,第一压合件311与第二压合件321同步反向移动,例如,参照图9,第一压合件311向右移动至第一定位组件120的下侧时,第二压合件321同步向左移动至第二定位组件520的上侧,其他动作以此类推,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极片a与第二极片c可以同步到达压合位置,实现第一极片a、第二极片c与第一隔膜b的同步压合,省去等待时间。
84.基于上述方案,第二压合组件32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压合组件310理解,在此不做详述。
85.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参照图10,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热复合设备还包括第四供料装置600、第二压合装置700与未示出的第二驱动装置,第四供料装置600用于提供
第二隔膜d,第二压合装置700用于将第二隔膜d压合在第一极片a与第一隔膜b上,本实施例适用于单极片与双隔膜的压合。
86.与第二供料装置200相同,第四供料装置600可以是卷绕式供料装置,第二隔膜d卷绕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第四供料装置600可以持续释放第二隔膜d。第二压合装置700包括第三压合件710、第四压合件720与未示出的第三加热件,第三压合件710与第四压合件720分别位于第一隔膜b的相对两侧,例如上下两侧,能够相对靠近以执行压合动作。第三压合件710与第四压合件7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三加热件,第三加热件能够在压合过程中对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第三加热件也可以通过感应加热原理对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从而提升加热速度,减少能量损耗。
87.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三压合件710以及第四压合件7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驱动第三压合件710与第四压合件720相对靠近或者远离,以图示为例,第四压合件72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下侧且保持静止,第三压合件710位于第一隔膜b的上侧,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三压合件710连接,能够驱动第三压合件710沿竖直方向移动。相应地,第二压合件321位于第一隔膜b的下侧,第一压合件311位于第一隔膜b的上侧,第一驱动装置400与第一压合件311连接,能够驱动第一压合件311沿竖直方向移动,在上述结构中,第一驱动装置400只需要与第一压合件311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只需要与第三压合件710连接,能够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
88.沿第一隔膜b的输送方向,第一压合装置300、第四供料装置600与第二压合装置700依次设置,从而能够先将第一隔膜b压合至第一极片a的一侧,然后再将第二隔膜d压合至第一极片a的另一侧,实现各隔膜的依次压合。
89.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热复合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供料装置100与第二供料装置200,此外,热复合设备还包括移料装置、第三压合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
90.移料装置用于将第一极片a从第一供料装置100转移至第三压合装置处进行压合,其包括移料件与第四加热件,移料件可以是带有真空吸附孔的吸附板,其能够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移动,以吸附第一供料装置100上的第一极片a,且能够将第一极片a移送至第三压合装置。第四加热件连接于移料件,其用于在移料过程中对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第四加热件包括感应线圈,其通过感应加热原理对第一极片a进行加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第一极片a的温度。
91.第三压合装置包括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分别位于第一隔膜b的相对两侧,例如上下两侧,能够相对靠近以执行压合动作,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可以参照第三压合件710与第四压合件720理解。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压合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加热件,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五加热件,从而能够在压合过程中对第一极片a进行持续加热,避免第一极片a因热量散失而降温。
92.第三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五压合件与第六压合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移料件连接,例如,第六压合件保持静止,第三驱动装置与移料件以及第五压合件连接,能够驱动移料件移动至第一供料装置100以获取第一极片a,以及驱动第五压合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压合第一极片a与第一隔膜b。
9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极片a的移送与压合由不同装置完成,如此,当第三压合装置900压合第一极片a与第一隔膜b时,移料装置可以获取下一第一极片a,减少热复合设备在移送第一极片a时的等待时间,适用于移料行程较长的场合。
9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