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5051发布日期:2024-02-02 21:2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1、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296628a(对应美国发明专利号us10651598b2)公开一种热交换结构,其包含一金属件、一杠杆以及一框架,框架用于支撑杠杆和金属件,金属件的前端通过诸如铆钉的紧固件固定到框架的前缘上。当热源相对散热器滑动时,热源接触杠杆的一端致动杠杆的另一端接触金属件的后端,金属件向下地推动散热器及导热垫与热源接触。

2、然而,此现有技术需要额外设置一个框架用来安装杠杆及金属件。而且金属件需要设在散热器的顶面,造成散热器需要挖槽用来安装金属件,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并且,金属件仅用单点(螺丝)与散热器结合,杠杆被推动时是压在金属件的后端,如此会使散热器容易歪斜。再者,金属件需要能容许其上下弹性变形及移动的空间,加上杠杆需要能容许其旋转摆动的上下空间及前后空间,因此占据了散热器中的许多的空间,且难以使整体的散热器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连接器组件。

2、于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笼壳、一散热器模块,以及可插拔模块。所述笼壳具有至少一插接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插接通道的上方的一散热器框架。所述散热器模块组装于所述散热器框架,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移动板、散热器、施压弹簧及支撑弹簧;所述移动板具有伸入所述插接通道内的受推部,所述施压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支撑弹簧朝上且弹性地支撑所述散热器;所述移动板能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框架在前方的第一位置与后方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散热器能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框架在上方的释放位置与下方的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插拔模块能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内,以推动所述移动板的受推部并使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进而连动所述施压弹簧作动所述散热器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且使所述支撑弹簧受到压缩,通过所述施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当所述可插拔模块自所述插接通道退出,所述支撑弹簧朝上托高所述散热器移动至不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的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动所述移动板朝向前方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一体地构造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散热器框架构造有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当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板上的所述施压弹簧与所述散热器框架的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作用,而使所述移动板朝下移动,并进而连动所述散热器自所述释放位置朝下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构造在所述移动板的两侧且前后地排列的多个板弹簧部,所述施压弹簧的所述多个板弹簧部朝前且朝上斜向地延伸,所述散热器框架具有上壁,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所述上壁的多个干涉片,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片分别位于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的后方;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片朝下地作用于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组装于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移动板构造有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当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板上的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施压弹簧作用,进而连动所述散热器自所述释放位置朝下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组装于所述散热器的两侧且前后地排列的多个板弹簧部,所述施压弹簧的所述多个板弹簧部朝后且朝上斜向地延伸,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移动板的两侧的多个干涉片,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片分别位于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的前方;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片朝下地作用于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一体地构造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散热器构造有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当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板上的所述施压弹簧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作用,进而连动所述散热器自所述释放位置朝下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构造于所述移动板的两侧且前后地排列的多个板弹簧部,所述施压弹簧的所述多个板弹簧部朝前且朝下斜向地延伸,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且朝后并朝上斜向地延伸的多个干涉斜面,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斜面分别位于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的后方;当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施压弹簧的板弹簧部朝下地作用于所述施压弹簧作用构造的干涉斜面。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框架与所述移动板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以提供所述移动板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力。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一勾部,所述移动板具有位于前端处的第二勾部,所述复位弹簧为圈状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勾部,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勾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弹簧构造,所述两个支撑弹簧构造分别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上且支撑于所述散热器的左右两侧。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构造包括朝上支撑所述散热器且呈板状的两个弹性支撑部,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朝上且分别朝前与朝后斜向地延伸。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及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导引构造,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限制所述散热器的前后移动且导引所述散热器的上下移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侧壁上的导引孔,以及构造在所述散热器侧边上的导引凸部,所述导引凸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引孔。

15、于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含笼壳、至少一散热器模块,以及可插拔模块。所述笼壳具有至少一插接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插接通道的上方的至少一散热器框架。所述组装于所述散热器框架,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移动板、散热器、施压弹簧、支撑弹簧及移动板导引构造;所述移动板具有伸入所述插接通道内的受推部,所述施压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支撑弹簧朝上且弹性地支撑所述散热器;所述移动板能由所述移动板导引构造导引而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框架在前方且上方的第一位置与后方且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散热器能相对于所述散热器框架在上方的释放位置与下方的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插拔模块能沿着由前朝后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内,以推动所述移动板的受推部并使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进而连动所述施压弹簧作动所述散热器自上方的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下方的所述接触位置且使所述支撑弹簧受到压缩,通过所述施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当所述可插拔模块自所述插接通道退出,所述支撑弹簧朝上托高所述散热器移动至不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的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施压弹簧作动所述移动板朝向前方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具有侧壁,所述移动板导引构造包括互相配合的导引件及导引槽,所述导引槽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所述侧壁且朝后及朝下斜向地延伸,所述导引件构造在所述移动板的侧边且组入所述导引槽内,所述导引件能沿着所述导引槽移动。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一体地构造在所述移动板上;当所述移动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朝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板上的所述施压弹簧直接作用于所述散热器,进而连动所述散热器自所述释放位置朝下移动至所述接触位置。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压弹簧包括构造于所述移动板的两侧且前后地排列的多个板弹簧部,所述施压弹簧的所述多个板弹簧部朝前且朝下斜向地延伸。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构造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支撑弹簧包括由下而上托住所述散热器的支撑托部,所述支撑弹簧的所述支撑托部朝上且弹性地支撑所述散热器。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具有下壁,所述支撑弹簧包括构造在所述移动板的两侧的多个所述支撑托部,以及构造在所述移动板的两侧且朝下弹性地撑抵于所述散热器框架的所述下壁的多个弹性撑抵部,所述支撑托部具有朝下且朝内延伸且用以勾住所述散热器的侧边的支撑勾,所述弹性撑抵部朝下且分别朝前与朝后斜向地延伸。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弹簧构造,所述两个支撑弹簧构造分别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上且支撑于所述散热器的左右两侧。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构造包括朝上支撑所述散热器且呈板状的两个弹性支撑部,所述两个弹性支撑部朝上且分别朝前与朝后斜向地延伸。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框架及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导引构造,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限制所述散热器的前后移动且导引所述散热器的上下移动。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导引构造包括构造在所述散热器框架的侧壁上的导引孔,以及构造在所述散热器侧边上的导引凸部,所述导引凸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引孔。

25、本发明通过所述移动板的朝后移动,来连动所述施压弹簧作动所述散热器移动至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所述接触位置,如此能够在所述可插拔模块插入所述笼壳的所述插接通道内之后才让所述散热器移动到接触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的位置,以减少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可插拔模块之间在所述可插拔模块的插入过程中产生摩擦情形,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的磨损问题,或是防止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所设置的热界面材料被刮破的问题。更进一步来说,通过所述施压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散热器的底部朝下且具有压力地接触于所述可插拔模块的表面,能提高热传导效率并增加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为薄板体构造的所述移动板以及位于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施压弹簧,能使整个散热组件具有低轮廓的构造效果。再者,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施压弹簧的多个所述板弹簧部分别设置在两侧且前后地排列,能够使所述散热器的移动更为平衡及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