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2625发布日期:2022-10-14 19: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的充电或者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均需要电连接器实现,在设置有用于承载端子的舌板的电连接器中,由于舌板在电连接器形成的容纳空间仅通过舌板的端部与电连接器的壳体连接,舌板在收到外力时,舌板容易从与壳体连接的端部断裂,舌板的结构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可以提高电连接器中舌板的结构强度。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5.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
6.舌板,连接于所述本体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7.端子,包括显露于所述舌板的接触部以及隐藏于所述舌板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补强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补强结构连接的第二补强结构,所述第二补强结构与所述接触部间隔设置。
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10.充电器,如上所述的充电器;
11.数据线,用于连接所述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电连接器包括本体、舌板以及端子,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舌板连接于本体且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端子包括显露于舌板的接触部以及隐藏于舌板内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补强结构,补强结构包括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补强结构以及与第一补强结构连接的第二补强结构,第二补强结构与接触部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端子包括隐藏在舌板内的补强结构,可以对舌板起到支撑作用,在舌板受到外力时,可以提高舌板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外力导致舌板断裂。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和舌板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和舌板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4.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包括本体110、舌板120以及端子130,本体110具有一容纳空间111;舌板120连接于本体110且设置于容纳空间111内;端子130包括显露于舌板120的接触部131以及隐藏于舌板120内的连接部132。连接部132包括连接结构以及补强结构,补强结构包括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补强结构以及与第一补强结构连接的第二补强结构,第二补强结构与接触部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中的端子130包括隐藏在舌板120内的补强结构,可以对舌板120起到支撑作用,在舌板受到外力时,可以提高舌板120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外力导致舌板断裂。
25.其中,端子130可以包括第一端子,请参阅图1至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和舌板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6.第一端子20包括显露于舌板120的接触部21以及隐藏于舌板120内的连接部22(图5中虚线部分)。连接部22包括连接结构220以及补强结构,补强结构包括与连接结构220连接的第一补强结构221以及与第一补强结构221连接的第二补强结构222,第二补强结构222与接触部21间隔设置。
27.舌板120包括与本体110连接的根部121以及与根部121连接且突出于容纳空间111的突出部122,接触部21显露于突出部122,第二补强结构222包括第一子补强部2221和第二子补强部2222,第一子补强部2221与第一补强结构221连接且隐藏于根部121,第二子补强部2222与第一子补强部2221连接且隐藏于突出部122。
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补强结构的补强效果,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接触部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为突出部122朝向容纳空间111突出的方向。隐藏在突出部122内的第二子补强部伸出至舌板120的前端,增大了第一端子20与舌板120的连接面积,不但提高了第一端子20与舌板120的连接强度,还起到了对舌
板突出部122的支撑作用,提高舌板120整体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小于接触部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舌板120的结构强度需求以及舌板突出部122的实际结构设计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补强结构的补强效果以及减少舌板突出部122的尺寸,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为舌板的厚度方向。不但可以减少舌板突出部122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在突出部122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弯折外力时,由于第二子补强部2222在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大,还能更好的承受弯折力,对舌板突出部122起到支撑作用。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舌板120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二子补强部2222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2224和第二部分2225,第一部分2224与第一子补强部2221连接,第一部分2224设置于第一子补强部2221和第二部分2225之间,第一部分2224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2225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225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224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舌板120的结构强度需求以及舌板突出部122的实际结构设计。
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舌板120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一子补强部2221与第二子补强部2222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2226。凹槽2226可以与突出部122卡接,可以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大第一端子20与突出部122的连接强度。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舌板120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二补强结构222还包括第三子补强部2223,第三子补强部2223与第一子补强部2221连接且隐藏于根部121,第一子补强部2221设置于第三子补强部2223和第二子补强部2222之间,第一补强结构221与第三子补强部2223间隔设置。其中,第三子补强部2223设置于根部121且与第一补强结构221间隔设置,增大了第二补强结构222在根部121内的体积,从而可以使突出部122与根部121的连接强度增强,在突出部122受到沿第二方向的弯折外力时,由于突出部122与根部121的连接强度增强,可以承受更大的弯折外力。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结构221可以包括朝向第二补强结构222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的一端2211与第二补强结构222连接另一端2212与连接结构220连接。弯折部不但可以增大第一补强结构221与根部121的连接面积,还可以增大补强结构在第二方向(纵向)上的尺寸,可以更好的承受舌板120受到的沿第二方向的弯折力。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可以包括第二端子,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和图6至图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和舌板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5.第二端子30包括显露于舌板120的接触部30以及隐藏于舌板120内的连接部32(图7中虚线部分)。连接部32包括连接结构320以及补强结构,补强结构包括与连接结构320连
接的第一补强结构321以及与第一补强结构321连接的第二补强结构322,第二补强结构322与接触部31间隔设置。
36.其中,舌板120包括与本体110连接的根部121以及与根部121连接且突出于容纳空间111的突出部122,接触部31显露于突出部122,第一补强结构321隐藏于根部121,第二补强结构322隐藏于突出部122,第二补强结构3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接触部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为突出部122朝向所述容纳空间111突出的方向。在可以提升舌板12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端子的材料。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补强结构32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补强结构322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为舌板的厚度方向。可以增大补强结构第三方向(横向)尺寸,可以使设置有第二补强结构322的突出部122的部分做薄,减少突出部122该部分的厚度。
38.请参阅图1至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端子包括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第一端子20可以为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30可以为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间隔设置于舌板120。其中,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沿第三方向布设于舌板120,第三方向为如上所述的第三方向。
39.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1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端子20和两个第二端子30,两个第一端子20分别设置在舌板120的周缘,两个第一端子20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端子30。通过将补强结构延伸至舌板120前端的第一端子20设置在舌板120的周缘,可以提高舌板周缘120的支撑力,将补强结构靠近舌板120根部的第二端子30设置于舌板中间,即两个第一端子20之间,以提高舌板120根部的支撑力,可以从不同方向以及不同位置提高舌板的结构强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补强结构受力均匀,两个第一端子20以舌板120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第二端子30以舌板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可以提高舌板120的整体结构强度。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还包括第三端子40,第三端子40沿所述中线布设于舌板120。第三端子40与两个第一端子20和两个第二端子30可以组成5p电连接器,可以用作大电流的充电器。
42.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可以只包括上述的第一端子,或可以只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或可以只包括第二端子,或可以只包括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也即是说,可以根据舌板120的实际结构以及电连接的实际功能需求设置端子的具体结构以及数量。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电连接器,通过在端子设置补强结构,通过注塑的方式将端子与舌板连接,隐藏在舌板的补强结构与舌板的关系相当于钢筋和混凝土,可以提高舌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在舌板受到上下的弯折力时,补强结构可以对舌板进行支撑,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受到弯折力过大,舌板的突出部从根部断裂。相较于不设置补强结构的电连接器的舌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舌板的结构强度可以提升一倍,例如,不设置补强结构的电连接器的舌板可以承受30n的弯折力,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的舌板可以承受60n的弯折力,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4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充电
电路与端子电连接。其中,上述电连接器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端子、两个第二端子以及一个第一端子,形成5p充电器,5p充电器可以实现大电流充电,通过该充电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的功能。
4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
46.充电器,如上所述的充电器;
47.数据线,用于连接上述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
48.其中,数据线为与上述充电器适配的数据线,上述充电器的电连接器相当于的母座,数据线的与电连接器连接的接口相当于公座,通过公座和母座配合使得数据线与充电器连接,数据线还包括与带充电设备连接的接口,通过该接口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充电器可通过数据线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手表、智能眼镜、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可以用于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手表、智能眼镜、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子设备。
5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充电器以及充电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