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和工具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1526发布日期:2024-02-09 13:0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和工具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工具条。


背景技术:

1、复合线缆是一种将光纤和导线合二为一的线缆,能够同时实现光信号和供电(或电信号)的传输,并且便于施工部署,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对复合线缆进行施工敷设或者线路更改时,通常需要将复合线缆进行续接。在目前的方案中,通常是将复合线缆中的光纤和导线进行剥离,然后将光纤和导线分别连接。例如,在对光纤进行连接时,一般通过光纤熔接机将两段光纤的端部进行熔接,再将光纤熔接保护管套设在光纤的熔接部分的外围,从而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导线进行连接时通常采用压接工艺将导线裸露的部分进行压接,再将绝缘热缩管套设在压接部分的外周,从而进行有效的保护。

3、在目前的连接方式中,存在工艺复杂,操作不便、安全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施工,且能有效保证复合线缆的连接效果的连接器和工具条。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第一复合线缆和第二复合线缆。其中,第一复合线缆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一导线,第二复合线缆包括第二光纤和第二导线。连接器可以包括外壳、用于连接光纤的光纤连接组件和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连接组件。外壳具有容纳腔,光纤连接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从而使得外壳能够对光纤连接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光纤连接组件包括套筒,套筒内具有通道。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可以在套筒的通道内对接,以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之间的有效连接。导电连接组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导线,以实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3、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型化的特点,能有效提升在安装时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能避免使用熔接机或热风枪等辅助设备。也可以避免进行繁杂的压接工作。另外,由于光纤连接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外壳能够对光纤连接组件、导电连接组件、第一复合线缆与第二复合线缆相连接的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且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的应用在较为狭窄的环境中。

4、在对套筒进行设置时,套筒内的通道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菱形。通道的内切圆的半径可以大于第一光纤芯或第二光纤的半径,以避免通道内的灰尘等杂质在第一光纤芯的端面和第二光纤芯的端面进行对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之间的对接效果。

5、当然,在其他的示例中,通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具有缺口的圆形等,以使通道能够对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进行有效的径向定位,同时,在通道与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纳灰尘等杂质。

6、另外,为了便于穿设,通道的端部的截面面积大于可以通道的中部的截面面积。或者可以理解的是,通道的端部的截面积可以明显大于第一光纤芯或第二光纤芯的截面积,以便于将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穿设在通道内。另外,由于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可以在通道的中部进行对接,因此,为了保证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在径向上的位置精度,在通道的中部的截面面积可以与第一光纤芯或第二光纤芯的截面面积基本相同。

7、在一种示例中,通道内还可以设置光纤匹配液,来提升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的对接效果。

8、另外,在对光纤连接组件进行具体设置时,光纤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基体、套筒、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基体具有贯通两端的安装孔,套筒设置在安装孔内,安装孔的一端为第一连接口,另一端为第二连接口。第一卡接组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光纤,并且,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一连接口插接,以实现第一光纤与基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卡接组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二光纤,并且,第二卡接组件与第二连接口插接,以实现第二光纤与基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当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在受到外力拉拽时,通过基体、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能够保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障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连接效果。

9、在具体设置时,第一卡接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一支撑板。第一卡接件具有第一弹臂,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v形槽,第一v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弹臂设置,用于将第一光纤压紧在第一v形槽与第一弹臂之间,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卡接件和第一光纤之间的可靠连接,并且,还可以进行反复拆装。

10、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卡接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压紧件,第一压紧件与第一卡接件连接。其中,第一压紧件与第一弹臂弹性抵接,使第一弹臂压紧设置于第一v形槽内的第一光纤,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卡接件和第一光纤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卡接件可以具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可以插接在第一连接口内,以实现第一卡接件与基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凸出部具有第一锥形槽,第一锥形槽的轴心、第一v形槽的内切圆的轴心以及通道的轴心重合,以保证第一光纤的直线度。

12、在对第二卡接组件进行具体设置时,第二卡接组件与第一卡接组件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似。

13、例如,第二卡接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卡接件和第二支撑板。第二卡接件具有第二弹臂,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v形槽,第二v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二弹臂设置,用于将第二光纤压紧在第二v形槽与第二弹臂之间,从而可以实现第二卡接件和第二光纤之间的可靠连接,并且,还可以进行反复拆装。

14、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卡接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压紧件,第二压紧件与第二卡接件连接。其中,第二压紧件与第二弹臂弹性抵接,使第二弹臂压紧设置于第二v形槽内的第二光纤,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卡接件和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5、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卡接件可以具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可以插接在第二连接口内,以实现第二卡接件与基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凸出部具有第二锥形槽,第二锥形槽的轴心、第二v形槽的内切圆的轴心以及通道的轴心重合,以保证第二光纤的直线度。

16、对于导电连接组件,在具体设置时,导电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导电片。导电片的第一端可以具有第一卡槽,导电片的第二端可以具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导线,第二卡槽用于固定连接第二导线,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17、在一种示例中,外壳内可以设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可以位于第一卡槽的两端,用于与第一导线相抵,以提升第一导线和导电片之间的连接效果。第二夹臂可以位于第二卡槽的两端,用于与第二导线相抵,以提升第二导线和导电片之间的连接效果。

18、在另一外一种示例中,导电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导电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导电片具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与第一螺纹孔螺接,且第一导线夹设在导电片与第一螺钉之间。第二螺钉与第二螺纹孔螺接,且第二导线夹设在导电片与第二螺钉之间。

19、在一种示例中,外壳内可以设有第一定位槽,光纤连接组件位于第一定位槽内,从而可以提升光纤连接组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0、在一种示例中,外壳内设有第二定位槽,导电连接组件位于第二定位槽内,从而可以提升导电连接组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1、在一种示例中,外壳可以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容纳腔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第一复合线缆由第一端口穿设在容纳腔内,第二复合线缆由第二端口穿设在容纳腔内。

22、其中,连接器还可以包括第一端帽组件和第二端帽组件,第一端帽组件设置在第一端口,并与第一复合线缆固定连接;第二端帽组件设置在第二端口,并与第二复合线缆固定连接。

23、通过第一端帽组件可以对第一端口进行有效封堵,还能够实现第一复合线缆和外壳之间的固定连接。相应的,通过第二端帽组件可以对第二端口进行有效封堵,还能够实现第二复合线缆和外壳之间的固定连接。

24、在具体设置时,第一端帽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帽体和第一帽套。第一帽体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第一帽体具有供第一复合线缆穿设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具有卡爪。第一帽套套设在卡爪的外围,并抵推卡爪,用于使卡爪夹紧第一复合线缆,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复合线缆和外壳之间的可靠连接。

25、另外,第二端帽组件包括第二帽体和第二帽套。第二帽体与外壳固定连接,且第二帽体具有供第二复合线缆穿设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具有卡爪。第二帽套套设在卡爪的外围,并抵推卡爪,用于使卡爪夹紧第二复合线缆,从而可以实现第二复合线缆和外壳之间的可靠连接。

2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第一方面的连接器以及复合线缆,该复合线缆与连接器固定连接。

27、在一种示例中,复合线缆的数量为两根,即包括上面的第一复合线缆和第二复合线缆。

2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具条,包括板体,板体设有第一理线槽和第二理线槽,第一理线槽用于穿设复合线缆,第二理线槽用于穿设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芯,以便于对光纤芯的外皮进行剥离等操作。

29、在具体设置时,第二理线槽的长度为设定长度,从而可以对需要裸露的光纤芯的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能提升施工时的便利性。

30、在具体设置时,第二理线槽的长度可以是套筒的长度的一半,以使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的裸露部分均位于套筒内,且第一光纤芯和第二光纤芯能够在套筒的通道内的中心位置进行有效对接。

31、在具体设置时,第二理线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为v形,从而能够对光纤进行有效的定位。

32、在一种示例中,板体可以包括相背离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二理线槽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可以位于第一板面,第二段可以位于第二板面,从而能够对光纤进行有效的定位,防止光纤出现翘曲等不良情况。在具体应用时,第一段的内切圆和第二段的内切圆的轴心重合,以保证光纤的直线度。

33、在具体设置时,在第一理线槽内可以设有夹臂,夹臂可以对位于第一理线槽内的复合线缆进行夹持,以防止复合线缆从第一理线槽内脱离。

34、另外,在一种示例中,工具条还可以包括第三理线槽,第三理线槽用于穿设复合线缆中的导线,以防止导线与光纤之间产生位置干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