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3297发布日期:2023-01-14 06:5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磁保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于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现有技术的磁保持继电器通常包括底座、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上,推动部分则连接在磁路部分与接触部分之间,当磁路部分工作时,通过推动卡带动接触部分的动簧部分动作,使接触部分的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接触部分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簧片(包括动簧片和静簧片)插装在底座上,现有技术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簧片与底座在装配过程中,易形成装配刮屑,特别是在功率磁保持继电器领域,装配刮屑问题一直是一个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功率的继电器,塑料屑的产生容易造成产品出现不导通而失效的问题;二是,需要在继电器的底座的内外侧分别对簧片与底座的插接部位点胶一次,造成了工艺的繁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具有装配防刮屑,防倾倒,保证插装稳定及封胶防退的特点,并且只需在底座的外侧点胶一次。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和簧片;所述簧片包括触点固定部、引出脚和插接部;所述触点固定部连接在插接部的上侧,所述引出脚连接在插接部的下侧;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分设在第一插接部两侧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底座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内插槽,对应于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外插槽,其中,外插槽为上下通透结构,内插槽设为槽口朝上;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内插槽插接相配合,第一插接部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在第一插接部的两边的至少其中一边还设有倒刺结构,以在第一插接部插入内插槽后防止退出;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下侧连接所述引出脚,所述引出脚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在所述引出脚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以在从底座的外侧封胶时增强簧片与底座的连接强度。
5.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边的至少其中一边设有倒刺结构。
6.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倒刺结构,且两个倒刺结构呈对称分布。
7.所述底座的内插槽中,在对应于第一插接部的厚度方向还设有至少一个塑料凸苞,以利用所述塑料凸苞实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过盈相配合。
8.所述底座的内插槽中,在对应于第一插接部的厚度方向还设有两个塑料凸苞,两个塑料凸苞分别设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厚度的其中一面。
9.所述底座的内插槽为底面封闭的盲孔结构或上下通透的通孔结构。
10.所述外插槽的外侧呈通口结构,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外插槽的内侧槽壁呈斜面配合。
11.所述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分别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
12.所述引出脚的上端与下端的宽度之比大于2。
13.所述簧片为静簧片,所述簧片的触点固定部、引出脚和插接部的厚度相同。
14.所述簧片为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触点固定部为单片体结构,所述引出脚和所述插接部由双片体层叠在一起构成。
15.所述底座还一体连接有线圈架,且线圈架的铁芯孔的轴线垂直于底座的底面。
16.一种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所述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17.一种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衔铁部分、推动卡和如上所述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所述磁路部分包括所述线圈架、缠绕于线圈架的漆包线和插装在线圈架的铁芯孔的l型铁芯,所述衔铁部分为l型,所述线圈架还具有中凸缘,所述衔铁部分的中部可转动地卡装在所述线圈架的中凸缘处;所述线圈架的中凸缘还装有磁钢;所述簧片包括动簧片和静簧片,所述动簧片和静簧片分别适配在线圈架的相对于衔铁部分的另一侧,且动簧片靠内,静簧片靠外。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插接部设计成包括第一插接部和分设在第一插接部两侧的第二插接部;且所述底座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内插槽,对应于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外插槽,其中,外插槽为上下通透结构,内插槽设为槽口朝上;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内插槽插接相配合,第一插接部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在第一插接部的两边的至少其中一边还设有倒刺结构,以在第一插接部插入内插槽后防止退出;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下侧连接所述引出脚,所述引出脚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在所述引出脚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以在从底座的外侧封胶时增强簧片与底座的连接强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具有装配防刮屑,防倾倒,保证插装稳定及封胶防退的特点,并且只需在底座的外侧点胶一次。
20.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设计成分别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且所述引出脚的上端与下端的宽度之比大于2。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引出脚呈梯形漏斗状让位,大倒角设计,保证根部(即引出脚与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大截面要求,提升簧片单位载流;大斜角让位(引出脚的下端与引出脚的上端比例1:2以上),可以有效防刮。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保证至上而下装配过程,引出脚的下端先接触底座的外插槽存在最大间隙,当压入深度到达直面段时,已经达到动簧零件的装配定位基准面,过程完全避开了发生装配刮擦的可能,预防了产品发生不导通的可能性,提升产品可装配性。
21.3、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第一插接部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第一插接部的两边的分别设有一个倒刺结构,且两个倒刺结构
呈对称分布。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通过底座坡面凹槽(即内插槽)导向,防退齿过盈压入,强制紧配。坡面挤压毛屑通过静簧片的第二插接部与内插槽配合阻挡,预防毛屑脱离坡面内;保证了装配刮屑,但继电器内部不出现毛屑的效果;对比于现有的继电器产品,簧片防退齿结构在静簧的左右两侧,无法有效藏屑。
22.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引出脚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以在从底座的外侧封胶时增强簧片与底座的连接强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辅助增加引脚插拔力。由于本发明的第一插接部设有倒刺结构防退出,因此,在继电器的内侧无需点胶,只需外侧(即底座的底面)点胶一次即可。由于只需要一次小点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二次点胶,这样,还可以带来在继电器通过烘箱烘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而造成的簧片位置变化,从而可保证继电器相关参数的一致性。
2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簧片与底座的配合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29.图6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底座的主视图;
30.图7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31.图8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静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2.图9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静簧片的主视图;
33.图10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动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4.图11是本发明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动簧片的主视图;
35.图12是本发明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6.图13是本发明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37.图14是本发明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38.图15是本发明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触点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6是本发明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触点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实施例
41.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1和簧片2,本实施例以静簧片为例;所述静簧片2包括触点固定部21、引出脚22和插接部23;所述触点固定部21连接在插接部23的上侧,所述引出脚22连接在插接部23的下侧;所述插接部23包括第一插接部231和分设在第一插接部两侧的第二插接部232;所述底座1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31设有内插槽11,对应于所述第二插接部232设有外插槽12,其中,外插槽12为上
下通透结构,内插槽11设为槽口朝上,底面为封闭;所述第一插接部231与所述内插槽11插接相配合,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11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第一插接部231为一梯形形状,在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的至少其中一边还设有倒刺结构233,以在第一插接部231插入内插槽11后防止退出;所述第二插接部232的下侧连接所述引出脚22,所述引出脚22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在所述引出脚2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232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234以在从底座1的外侧封胶时增强静簧片2与底座1的连接强度。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的分别设有一个倒刺结构233,且两个倒刺结构233呈对称分布。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内插槽11中,在对应于第一插接部的厚度方向还设有至少一个塑料凸苞13,以利用所述塑料凸苞13实现第一插接部231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过盈相配合。
44.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内插槽11中,在对应于第一插接部231的厚度方向还设有两个塑料凸苞13,两个塑料凸苞13分别设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31的厚度的其中一面。
45.本实施例底座的内插槽11为底面封闭的盲孔结构。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上下通透的通孔结构。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插槽12的外侧呈通口结构,所述第二插接部232与所述外插槽12的内侧槽壁呈斜面配合。
47.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脚22的宽度的两边分别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
48.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脚22的上端与下端的宽度之比大于2。
49.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簧片2的触点固定部21、引出脚22和插接部23的厚度相同。
50.当簧片为动簧片3时,所述动簧片3的触点固定部31为单片体结构,所述引出脚32和所述插接部33由双片体层叠在一起构成。
5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还一体连接有线圈架4,且线圈架4的铁芯孔41的轴线垂直于底座1的底面。
52.参见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5、衔铁部分6、推动卡6和如上所述的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所述磁路部分5包括所述线圈架4、缠绕于线圈架的漆包线51和插装在线圈架的铁芯孔的l型铁芯52,所述衔铁部分6为l型,所述线圈架4还具有中凸缘42,所述衔铁部分6的中部可转动地卡装在所述线圈架4的中凸缘42处;所述线圈架4的中凸缘42还装有磁钢8;所述动簧片3和静簧片2分别适配在线圈架4的相对于衔铁部分6的另一侧,且动簧片3靠内,静簧片2靠外。
53.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插接部23设计成包括第一插接部231和分设在第一插接部两侧的第二插接部232;且所述底座1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31设有内插槽11,对应于所述第二插接部232设有外插槽12,其中,外插槽12为上下通透结构,内插槽11设为槽口朝上;所述第一插接部231与所述内插槽11插接相配合,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11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在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的至少其中一边还设有倒刺结构233,以在第一插接部231插入内插槽11后防止退出;所述第二插接部232的下侧连接所述引出脚22,所述引出脚
22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在所述引出脚2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231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234以在从底座1的外侧封胶时增强簧片与底座的连接强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具有装配防刮屑,防倾倒,保证插装稳定及封胶防退的特点,并且只需在底座的外侧点胶一次。
54.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引出脚22的宽度的两边设计成分别由上向下呈渐次缩小,且所述引出脚22的上端与下端的宽度之比大于2。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引出脚22呈梯形漏斗状让位,大倒角设计,保证根部(即引出脚与第二插接部的连接处)大截面要求,提升簧片单位载流;大斜角让位(引出脚的下端与引出脚的上端比例1:2以上),可以有效防刮。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保证至上而下装配过程,引出脚的下端先接触底座的外插槽存在最大间隙,当压入深度到达直面段时,已经达到动簧零件的装配定位基准面,过程完全避开了发生装配刮擦的可能,预防了产品发生不导通的可能性,提升产品可装配性。
55.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采用了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与所述内插槽11的两侧槽壁分别为斜面配合,且由上向下呈渐次内倾,第一插接部231的两边的分别设有一个倒刺结构233,且两个倒刺结构233呈对称分布。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通过底座坡面凹槽(即内插槽)导向,防退齿过盈压入,强制紧配。坡面挤压毛屑通过静簧片的第二插接部与内插槽配合阻挡,预防毛屑脱离坡面内;保证了装配刮屑,但继电器内部不出现毛屑的效果;对比于现有的继电器产品,簧片防退齿结构在静簧的左右两侧,无法有效藏屑。
56.本发明的一种簧片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及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在所述引出脚22与所述第二插接部232的交接位置还设有缺口234以在从底座的外侧封胶时增强簧片与底座的连接强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辅助增加引脚插拔力。由于本发明的第一插接部设有倒刺结构防退出,因此,在继电器的内侧无需点胶,只需外侧(即底座的底面)点胶一次即可。由于只需要一次小点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一样二次点胶,这样,还可以带来在继电器通过烘箱烘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而造成的簧片位置变化,从而可保证继电器相关参数的一致性。
57.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