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02587发布日期:2022-11-23 08:5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1.本技术为申请日为2021年04月09日、申请号为202110384524.5、发明创造名称为“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显示屏在内的各类显示器层出不穷,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3d显示、触控显示技术、曲面显示、超高分辨率显示以及防窥显示等显示技术不断涌现。
4.但是,基于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显示面板中的支撑柱在该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时将出现位移或破碎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将会导致显示不良现象出现且影响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显示面板中的支撑柱的位置稳定性,以及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机械强度。
6.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7.衬底;
8.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阵列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多条信号线,所述阵列层包括远离所述衬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平坦度大于等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平坦度;
9.显示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显示层包括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器件;
10.支撑柱,位于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11.可选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12.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环绕所述第一区域;
13.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14.可选的,所述信号线包括电源电压信号线;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
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15.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16.可选的,所述信号线还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的宽度大于所述扫描线的宽度;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的宽度大于所述数据线的宽度。
17.可选的,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金属层,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的所述金属层。
18.可选的,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金属层,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相同的所述金属层。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扫描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20.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21.可选的,所述显示层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开口内;
22.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开口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等于4μm。
23.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形成于所述像素定义层。
24.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支撑柱,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距离预设基点的距离相等。
25.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密度大于等于1.5%。
26.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多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2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支撑柱对应第一区域设置,即,将支撑柱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因为第一区域内的第一表面的平坦度大于等于第二区域的第一表面的平坦度,因此,在将支撑柱对应平坦度较高的第一区域设置后,可以提高支撑柱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出现因为支撑柱的下方不平坦导致支撑柱不稳定或容易坍塌的问题。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支撑柱的稳定性,一方面能够避免出现支撑柱坍塌后碎屑影响发光层的出光,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显示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33.图4为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布线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36.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支撑柱,但这些支撑柱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支撑柱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柱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支撑柱,类似地,第二支撑柱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支撑柱。
43.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对显示面板进行信赖性测试时,显示面板会出现暗点及暗斑不良。经研究发现,出现上述不良的原因在于目前显示面板的支撑柱下方的膜层的平坦性较差,在支撑柱受到作用力后容易发生位移设置坍塌,坍塌后的支撑柱的碎屑对发光器件的出光造成影响,也导致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降低。
4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个显示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布线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单元10。显示单元10位于衬底1的一侧。显示单元10包括电连接的发光器件11和像素驱动电路12。
45.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层2和显示层3。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阵列层2位于显示层3和衬底1之间。像素驱动电路12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阵列层2中。发光器件11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层3中。
4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12包括存储电容121和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t。在图3和图4中以将像素驱动电路12设计为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存储电容的7t1c电路作为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图3和图4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仅为示意,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像素驱动电路设计为其他形式。如,可以将像素驱动电路12设计为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和1个存储电容的2t1c形式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像素驱动电路1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在图2所示的截面示意图中仅示出了与发光器件11连接的一个薄膜晶体管t作为示意。
4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层2还设置有与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多条信号线,根据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设置方式,信号线的具体设置方式也有多种。以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为例,像素驱动电路12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结合图3和图4所示,信号线包括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扫描线和数据线data;示例性的,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线data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端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s2。
4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层2包括多个子膜层。上述信号线、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的不同结构由阵列层2中的不同的子膜层形成。如图2所示,阵列层2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缓冲层201、半导体层202、第一绝缘层203、第一金属层204、第二绝缘层205、第二金属层206、第三绝缘层207、第三金属层208和钝化层209。其中,薄膜晶体管t的沟道结构形成于半导体层202。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形成于第一金属层204。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和漏极形成于第三金属层208。上述包括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扫描线和数据线data在内的信号线以及存储电容121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设置于上述第一金属层204、第二金属层206和第三金属层208中的至少两层中。如图2所示,存储电容121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第二电极1212位于第一电极1211远离衬底1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1211形成于第一金属层204。第二电极1212形成于第二金属层206。
49.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上述包括缓冲层201、半导体层202、第一绝缘层203、第一金属层204、第二绝缘层205、第二金属层206、第三绝缘层207、第三金属层208、钝化层209在内的多个子膜层依次形成。并且,根据子膜层中所要形成的结构的特性,需要对部分子膜层采取包括曝光和刻蚀工艺等在内的图案化工艺,以使相应的子膜层形成特定的图案。如图2所示,阵列层2中包括半导体层202、第一金属层204、第二金属层206和第三金属层208在内的导电膜层均需要采用图案化工艺。图案化之后,这些导电膜层的边缘形成了一个台阶状的不平坦结构。在形成包括第一绝缘层203、第二绝缘层205、第三绝缘层207和钝化层209在内的绝缘膜层时通常是采用诸如化学气相沉积等沉积工艺来进行的,这些绝缘膜层无法填平上述不平坦结构。多个子膜层累积之后,如图2所示,在阵列层2远离衬底1的第一表面b1上会形成多个不平坦结构20。其中,第一表面b1为阵列层2远离衬底1的表面。不平坦结构20在图2中以虚线椭圆框进行了示意。除此之外,在制备阵列层2时,如果出现其中部分子膜层在部分位置的膜厚异常导致整个子膜层的部分膜厚不均一的问题,也会导致在阵列层2远离衬底1的表面形成不平坦结构。
50.如图2所示,阵列层2的第一表面b1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位于第一区域a1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大于等于位于第二区域a2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示例性的,位于第二区域a2的第一表面b1中可以包括如上述不平坦结构20在内的不平坦部。位于第一区域a1的第一表面b1可以不包括如上述不平坦结构20在内的不平坦部。
51.如图2所示,包括发光器件11的显示层3位于阵列层2远离衬底1的一侧。发光器件
11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和发光层110。发光层110位于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之间。
52.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柱4,支撑柱4位于阵列层2远离衬底的1一侧。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先形成支撑柱4,然后形成上述发光层110,在制备发光层110时,支撑柱4可以用来支撑发光层110蒸镀用的掩膜板。以及,在显示面板制作完成之后,在显示面板受到按压作用时,支撑柱可以起到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作用,用于保证显示面板的抗压强度。
5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柱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上述第一区域a1内。
5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支撑柱4对应第一区域a1设置,即,将支撑柱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a1内。因为第一区域a1内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大于等于第二区域a2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因此,在将支撑柱4对应平坦度较高的第一区域a1设置后,可以提高支撑柱4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出现因为支撑柱4的下方不平坦导致支撑柱不稳定或容易坍塌的问题。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支撑柱4的稳定性,一方面能够避免出现支撑柱4坍塌后碎屑影响发光层110的出光,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55.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存储电容121中的第二电极121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a1内;第二区域a2至少部分环绕第一区域a1。支撑柱4包括第一支撑柱41,第一支撑柱4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121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与阵列层2中的其他导电结构相比,存储电容121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存储电容121的第二电极1212靠近衬底1的一侧包括第一绝缘层203、第一金属层204和第二绝缘层205等多个子膜层,这些子膜层的总厚度约700nm,存储电容121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大于等于其他位置的平坦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支撑柱41对应存储电容121的第二电极1212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支撑柱41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支撑柱41坍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高的机械强度。
56.应当理解的是,在图2中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的大小仅为示意,实际上,可以将第一电极1211的面积设置的较大,或者,也可以将第二电极1212的面积设置的较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7.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支撑柱4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与第二电极121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几何中心重合,使第一支撑柱41与第二电极1212的边缘有较大距离。如此设置,即便第一支撑柱41出现轻微的位移,也能保证第一支撑柱41不会移动至第二电极1212的边缘处,以及,保证第一支撑柱41不会移动至第二电极1212的边缘远离几何中心一侧的位置处等不平坦区域,能够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机械强度。
58.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大于第一扫描线s1的宽度;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大于第二扫描线s2的宽度;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大于发光控制信号线e的宽度;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大于数据线data的宽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设计的较大,可以减小电源电压信号在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上的压降,能够提高不同位置处的像素驱动电路接收到的电源电压信号的均一性。
5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a1内。如图3所示,支撑柱4包括第二支撑柱42,第二支撑柱4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支撑柱42对应具有较大宽度的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设置,能够提高第二支撑柱42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支撑柱42坍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高的机械强度。
6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层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金属层。图2中以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层204、第二金属层206和第三金属层208作为示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与数据线213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数据线213设置于第三金属层208。在将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数据线213的延伸方向平行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增设不同于上述第一金属层204、第二金属层206和第三金属层208在内的第四金属层,以在第四金属层中形成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位置可以有更大的设计空间,一方面可以将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的宽度设置的较大且不与其他的走线发生短路,降低电源电压信号的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支撑柱42的稳定性。
61.或者,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与数据线data位于相同的金属层,以图2和图4为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与数据线213均位于第三金属层208,如此设置可以采用同一道工艺同时形成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与数据线data,能够减少显示面板的生产工序,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成本。
62.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支撑柱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扫描线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在图4中以将扫描线设置为包括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和发光控制线e在内的多条信号线作为示意。并且,支撑柱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ata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将支撑柱放在具有较细信号线位置的上方。因为扫描线和数据线的走线宽度较细,如果将支撑柱放在这些位置的上方,在支撑柱的位置发生轻微移动后,很容易就会移动至对应走线边缘的位置处,这些位置的平坦性较差,将导致支撑柱的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柱避开具有较细走线的位置处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支撑柱的位置稳定性,降低支撑柱出现坍塌的几率,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机械强度。
63.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支撑柱4还包括第三支撑柱43,第三支撑柱4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阵列层2中的导电结构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示例性的,阵列层2中的导电结构包括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漏极和半导体层,也包括上述信号线,以及上述存储电容。如前所述,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上述导电结构的形成需要通过对导电结构所在的子膜层进行包括曝光和刻蚀工艺等在内的图案化工艺形成,这些导电结构的边缘会形成台阶状的不平坦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三支撑柱43避开导电结构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三支撑柱43的位置稳定性,降低第三支撑柱43出现坍塌的几率,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机械强度。
64.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显示层3还包括像素定义层30,像素定义层30包括多个开口300;发光层110位于开口300内。支撑柱4与开口300之间的最短距离d大于等于4μm。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柱4与开口300之间的最短距离d设置为大于等于4μm,在利用支撑柱4支撑发光层110蒸镀用的掩膜板,以及,利用支撑柱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保证
支撑柱4的设置不会对发光层110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发光强度。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柱4与开口300之间的最短距离d设置为大于等于4μm,即便支撑柱4的位置出现轻微的移动,也能够保证支撑柱4不会进入开口300。可选的,在将支撑柱4对应存储电容121设置时,因存储电容121距离开口300的距离较远,因此,支撑柱4的位置可以有很大的摆放空间,能够提高支撑柱4的设置灵活性。
65.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备支撑柱4时,可以使支撑柱4与像素定义层30采用同一道工艺形成,使支撑柱4形成于像素定义层30。具体的,支撑柱4和像素定义层30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制作,在制备时,首先在阵列层2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一层有机层,然后,通过对有机层进行图案化工艺处理,在有机层远离衬底1的一侧同时形成支撑柱4和上述开口300。环绕开口300的有机层作为像素定义层30。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显示面板的生产工序,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成本。
66.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8。平坦化层8位于像素定义层30和阵列层2之间。
67.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支撑柱4,在设置这多个支撑柱4时,可以使支撑柱4不规则排布。或者,也可以使其中至少部分支撑柱4距离预设基点c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两个以虚线示意的圆,其中部分支撑柱4位于面积较大的第一圆51上,还一部分支撑柱4位于面积较小的第二圆52上。第一圆51的圆心为上述预设基点c,半径为r1。第二圆52的圆心为上述预设基点c,半径为r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至少部分支撑柱4距离预设基点c的距离相等,可以使支撑柱4以预设基点c为中心呈现等间距的规律排布,在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时,可以使施加在显示面板上的力以预设基点c所在位置为中心均匀的分散在位于预设基点c周围的支撑柱上,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机械强度。
68.可选的,在对显示面板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不同使用需求,合理设计预设基点c所在的位置,例如,可以将预设基点c对应显示面板受力较大的位置处设置。
69.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柱的密度大于等于1.5%。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的密度指的是支撑柱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显示面板的面积之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支撑柱的密度大于等于1.5%,能够保证支撑柱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固性,提高显示面板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70.可选的,支撑柱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多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7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显示单元的形状、面积以及排布方式仅为一种示意,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显示单元按照其他规律进行排布。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相邻两列显示单元10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错开,和/或,将相邻两行显示单元10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开,只要保证支撑柱的设置位于较为平坦的第一区域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单元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72.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6,指纹识别区6包括指纹识别模组7。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识别光源发出的光线到达手指701,光线经手指701反射,反射的光线照射到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2,指纹识别单元702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判断出指纹的谷和脊,以实现用户的指
纹识别。在此,指纹识别光源可以采用显示面板内的发光器件11来实现。
73.在指纹识别区6,上述第一区域a1包括第一子区域a11和第二子区域a12。对于阵列层2来说,位于第一子区域a11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大于等于位于第二区域a2的第一表面b1的平坦度。位于第二子区域a12的第一表面的平坦度大于等于位于第二区域a2的第一表面的平坦度。并且,第一子区域a11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子区域a12的透过率。
74.继续参考图7,指纹识别区6包括第四支撑柱44,第四支撑柱44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区域a12。如此设置,在提高第四支撑柱44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出现因为第四支撑柱44的下方不平坦导致第四支撑柱44不稳定或坍塌的同时,在显示面板进行指纹识别时,若出现第四支撑柱44对手指反射光进行干扰导致指纹识别区显示亮纹的问题,干扰光线在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位于第四支撑柱44下方的遮光结构所遮挡,从而避免出现指纹识别区显示明显竖纹的问题,保证指纹识别的精度。上述遮光结构包括阵列层2中的存储电容121的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以及上述信号线等金属结构。
7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76.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