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07266发布日期:2022-11-23 10: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异形屏或者是全面屏已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不论是异形还是全面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显示设备的屏占比。那么,为了实现更高的屏占比,在需要的地方将摄像头的或者一些相关的传感器的位置预留,在屏幕内进行打孔的方案也已经逐渐成为技术人员考虑的一个方向。相应地,就需要在打孔位置处进行有效的封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于实现薄膜封装中有机层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避免有机材料溢流导致封装效果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5.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显示功能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薄膜封装层;其中,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依次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6.位于所述有机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的第一阻挡坝;
7.与所述第一阻挡坝接触设置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其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
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坝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阻挡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9.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阻挡坝的厚度。
1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坝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顶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底边的长度相等。
11.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坝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分别与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顶边连接的内侧边和外侧边,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与所述外侧边接触,且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阻挡坝的厚度。
1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坝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二辅助封装结构,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与所述内侧边接触,且沿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厚度。
1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
第一辅助封装结构与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缓冲槽,且所述缓冲槽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坝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顶面,所述缓冲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阻挡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14.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阻挡坝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的第二阻挡坝,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阻挡坝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辅助封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阻挡坝围绕所述显示功能层的边缘设置,且所述第三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
15.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16.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辅助封装结构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功能层的边缘设置。
17.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为多个,且均匀间隔设置。
1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和所述第三辅助封装结构均由负性光刻胶制成。
19.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20.在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所述薄膜封装层之前,检测获得在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一光学影像参数;
21.在制作所述薄膜封装层之后,检测获得所述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二光学影像参数;
22.若所述第一光学影像参数与所述第二光学影像参数不同,则判定所述薄膜封装层中的所述有机层发生溢流。
2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清晰度小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背离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清晰度,则所述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24.判定所述薄膜封装层中的所述有机层发生溢流。
2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26.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该衬底基板一侧的显示功能层,位于该显示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薄膜封装层,该薄膜封装层包括依次背离衬底基板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该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有机层背离显示功能层一侧的第一阻挡坝,以及与第一阻挡坝接触设置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其中,沿显示功能层背离显示区的方向,第一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后续在对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的边界进行检测时,由于制作薄膜封装层前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内外边界的清晰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根据相应边界的变化情况,可以对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是否发生溢流进行判定。如此一来,实现了对薄膜封装中有机层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保证了薄膜封装效果,提高了显示基板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29.图1为常规oled显示器件的边框区域完成蒸镀封装后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沿图2中mm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沿图4中nn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沿图6中mm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沿图8中pp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沿图10中qq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41.图13为沿图12中rr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43.图15为沿图14中ss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检测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流程图;
45.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01-有机封装层;02-阻挡坝;10-衬底基板;20-显示功能层;30-薄膜封装层;301-第一无机层;302-有机层;303-第二无机层;40-第一阻挡坝;401-顶边;402-外侧边;403-内侧边;50-第一辅助封装结构;a-显示区;b-周边区;c-绑定区;d-扇形区;60-平坦化层;70-像素定义层;80-第二辅助封装结构;90-缓冲槽;91-第二阻挡坝;92-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3-第三阻挡坝;94-驱动走线层;100-显示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50.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51.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的封装工艺
段而言,一般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溅射(sputter)等方法在设定区域制备所需无机膜;而薄膜封装中的有机层一般存在溶液流平区域,也称为爬坡区域,该爬坡区域为有机层膜厚在边缘从0逐渐增加到显示区的设计厚度所占用的区域距离,一般大于1mm。由于有机溶液的边缘收缩特性,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薄膜封装中有机层的实际打印位置与设定位置二者之间往往存在不可控的差异。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截止位置的产品,需要反复大量的实验投入。特别是边框位置,理想状态是薄膜封装中的有机材料的边缘与阻挡坝的内边缘正好重合。实际情况则是一旦边缘重合,由于毛细现象,有机材料会爬坡甚至翻到阻挡坝的外侧,从而影响薄膜封装性能。如此一来,如何精确确定薄膜封装中有机层的打印边界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52.在相关技术中,常规oled显示器件的边框区域完成蒸镀封装后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01表示有机封装层,02表示阻挡坝,由于薄膜封装中有机材料高透过率的特点,一旦溢流甚至越过阻挡坝将无法有效确认并检测。此外,在实际工艺过程中,由于背板结构复杂,在不进行裂片等损伤性动作的前提下,很难准确判断有机层的实际停留边界。
53.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于实现薄膜封装中有机层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避免有机材料溢流导致封装效果差的问题。
54.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mm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该显示基板包括:
55.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显示功能层20,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封装层30;其中,所述薄膜封装层30包括依次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第一无机层301、有机层302和第二无机层303;
56.位于所述有机层302背离所述显示功能层20一侧的第一阻挡坝40;
57.与所述第一阻挡坝40接触设置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其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
5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该衬底基板10可以是刚性衬底,还可以是柔性衬底,在此不做限定。在衬底基板10为柔性衬底时,柔性衬底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薄膜(pi),还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在此不做限定。柔性衬底可以是包括单层柔性基底层的结构,还可以是包括多层柔性基底层的结构,比如,两层柔性基底层的结构,再比如,三层基底层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此外,相邻两层柔性基底层之间可以是设置一支撑层(barrier)。此外,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显示功能层20,该显示功能层20可以包括依次背离衬底基板10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技术实现来制备显示功能层20,在此不做限定;当对阳极层和阴极层施加适当电压时,来自阳极层的空穴与来自阴极层的电荷会在有机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从而保证了显示基板的显示功能。
59.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功能层20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封装层30,该薄膜封装层30用于对显示功能层20进行封装以阻隔水氧侵蚀,避免水氧进入显示功能层20而造成oled器件失效。此外,薄膜封装层30可以包括依次背离衬底基板10的第一无机层301、有机层302和第二无机层30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无机层301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化
硅、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无机层30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层302的材料可以为适合喷墨打印的有机材料,在此不做限定。当然,薄膜封装层30还可以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302交替设置的更多膜层,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不论哪种结构的薄膜封装层30,薄膜封装层30最上面的一层均设置为无机层,以起到有效阻隔水氧的作用。
60.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有机层302背离显示功能层20一侧的第一阻挡坝40,第一阻挡坝40可以是由平坦化层60(planarization layer,pln)和像素定义层70(photo define layer,pdl)组合而成,其沿显示区a指向周边区b的延伸长度范围为20μm~100μm。该第一阻挡坝40可以是围绕薄膜封装层30中有机层302的边缘设置。此外,显示基板还包括与第一阻挡坝40接触设置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该方向可以是如图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倒梯形形状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后续在对薄膜封装层30中的有机层302的边界进行检测时,由于制作薄膜封装层30前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内外边界的清晰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根据相应边界的变化情况,可以对薄膜封装层30中的有机层302是否溢流至第一阻挡坝40进行判定。如此一来,实现了对薄膜封装中有机层302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保证了薄膜封装效果,提高了显示基板的使用性能。
61.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所示,衬底基板10被划分为显示区a,包围显示区a的周边区b,位于周边区b背离显示区a一侧的绑定区c,以及位于绑定区c和显示区a之间的扇形区d,第一阻挡坝40和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均设置在周边区b。当然,除了图2所示的区域划分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划分显示区a、周边区b、绑定区c和扇形区d,在此不做限定。
6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5所示,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但又不仅限于以下几种。为了较为清楚地呈现出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设置位置,图中并未示意出封装相关的膜层以及封装之后的膜层,相关膜层设置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具体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63.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nn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坝4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阻挡坝4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64.仍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位于第一阻挡坝40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面,而且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第一阻挡坝4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垂直设置于组成第一阻挡坝40的像素定义层70的正上方,如此一来,结合图5所示,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与原有组成第一阻挡坝40的像素定义层70组合,在侧面形成较为陡峭的截面,相较于图1中所示的较为连续且平缓的坡面来说,一方面,更容易限制住有机层302对应有机材料的流动,有效避免了有机层302溢流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倒梯形形状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可以根据制作薄膜封装层30前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
相应边界的清晰度的变化情况,对薄膜封装层30中的有机层302是否溢流至第一阻挡坝40进行判定。如此一来,实现了对薄膜封装中有机层302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保证了薄膜封装效果,提高了显示基板的使用性能。
65.仍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阻挡坝40的厚度。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复用为柱状隔垫物(ps)。如此一来,在兼顾显示基板支撑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封装结构中有机层302的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
66.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沿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所述显示区a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坝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边40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底边的长度相等。
67.仍结合图5所示,沿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第一阻挡坝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边401的长度,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底边的长度相等。这里的“相等”可以是近似相等,还可以是大致相等,在此不做限定。如此一来,在兼顾显示基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定地保证了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对有机层302对应有机材料的溢流效果。
68.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oo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沿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所述显示区a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坝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分别与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边401连接的内侧边403和外侧边402,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与所述外侧边402接触,且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阻挡坝40的厚度。
69.仍结合图6和图7所示,沿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第一阻挡坝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包括分别与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边401连接的内侧边403和外侧边402。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与外侧边402接触。比如,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围绕第一阻挡坝40设置一周且与外侧边402接触。此外,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阻挡坝40的厚度,这样的话,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一阻挡坝40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台阶,且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内侧边403可以对薄膜封装结构中的有机层302进行有效阻挡,从而避免了有机层302的溢流问题。
70.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其中,图8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pp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坝40靠近所述显示区a一侧的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与所述内侧边403接触,且沿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所述显示区a的方向,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厚度。
71.仍结合图8和图9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阻挡坝40靠近显示区a一侧的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该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与第一阻挡坝40的内侧边403接触。比如,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围绕显示区a设置一周且与第一阻挡坝40的内侧边403接触。此外,沿显示功能层20背离显示区a的方向,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也就是说,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设置在第一阻挡坝40背离显示区a的外边缘,且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设置在第一阻挡坝40靠近显示区a的内边缘。由于第一
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倒梯形设置,这样的话,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均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而且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的厚度等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厚度,且均大于第一阻挡坝40的厚度,如此一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由于所形成的较多的台阶,保证了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对薄膜封装层30中有机层302对应的有机材料的有效阻挡,避免了有机材料的溢流问题。
72.仍结合图9所示,沿所述显示功能层20背离所述显示区a的方向,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与所述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之间的空间形成缓冲槽90,且所述缓冲槽90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坝4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顶面,所述缓冲槽9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阻挡坝4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7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与第二辅助封装结构80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缓冲槽90,为边缘流平留出更好的停留空间,保证了薄膜封装层30的封装性能。
74.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图10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沿图10中qq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阻挡坝40背离显示区a一侧的第二阻挡坝91,该第二阻挡坝91设置在显示功能层20的边缘,比如,第二阻挡坝91环绕阳极层的边缘设置,通过第二阻挡坝91对显示功能层20相关膜层的侧边缘进行了有效保护,提高了薄膜封装层30的封装性能。此外,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阻挡坝91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该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这样的话,不仅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也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制作薄膜封装层30前后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的边界均进行检测与对比,进一步地提高了薄膜封装层30中有机层302打印位置的判定精度。
75.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围绕所述显示区a设置,相应地,可以是围绕显示区a设置一周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
76.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为多个,且均匀间隔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是多个彼此独立设置的结构,各个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是等间隔设置,相应地,相邻两个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均匀等间隔设置。
77.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为多个,各个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可以是设置在易发生溢流的位置,比如,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显示基板的四个顶角,从而可以实现对显示基板相应顶角位置的溢流判定。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设置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78.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功能层20的边缘设置。比如,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围绕显示功能层20的边缘设置一周。再比如,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为相互独立设置的多个,各个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均设置在显示功能层20的边缘。
79.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的设置情况可以是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图12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沿图12中rr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80.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的设置
情况还可以是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中,图14为显示基板的其中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沿图14中ss所示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8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50和所述第三辅助封装结构92均由负性光刻胶制成。
8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围绕第一无机层301和第二无机层303的边缘设置的第三阻挡坝93。第三阻挡坝93可以是设置在第二阻挡坝91靠近切割道的一侧。这样的话,在沿切割道切割显示基板的过程中,第三阻挡坝93可以防止切割裂纹由显示区a向周边区b延伸,甚至延伸至周边区b,从而提高了显示基板的使用性能。
8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可以沿切割道对显示基板进行切割之外,还可以沿切割道对柔性基板进行刻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显示基板的上边框以及左右边框,可以是沿切割道对显示基板进行切割。对于显示基板的下边框,由于相关驱动电路的存在,可以是沿切割道对显示基板进行刻蚀。此外,对于切割和刻蚀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的描述,在此不做详述。
84.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除了上述提及的膜层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驱动走线层94、触控功能层等。可以采用现有制备工艺来制作相关膜层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设置显示基板中的其它膜层结构,在此不做详述。
8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86.s101:在所述显示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所述薄膜封装层之前,检测获得在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一光学影像参数;
87.s102:在制作所述薄膜封装层之后,检测获得所述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二光学影像参数;
88.s103:若所述第一光学影像参数与所述第二光学影像参数不同,则判定所述薄膜封装层中的所述有机层发生溢流。
8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检测方法所适用的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参见前述相关部分的描述,对于步骤s101至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90.首先,在显示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作薄膜封装层之前,检测获得在预设位置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一光学影像参数;比如,光学影像参数为图像清晰度、图像锐化度等。在制作薄膜封装层之后,确切地说,在打印薄膜封装层的有机层之后,检测获得预设位置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显示区一侧边缘的第二光学影像参数。然后,将第一光学影像参数与第二光学影像参数进行对比,若第一光学影像参数与第二光学影像参数不同,则判定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发生溢流。比如,第二光学影像对应的锐化度低于第一光学影像的锐化度,则表明薄膜封装层的有机层溢流至第一阻挡坝。
91.在其中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所述预设位置处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清晰度小于所述第一辅助封装结构背离所述显示区一侧边缘的清晰度,则所述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92.判定所述薄膜封装层中的所述有机层发生溢流。
9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图5所示的显示基板以及光学影像参数为清晰度为例,对薄
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是否发生溢流的判定过程如下:
94.首先,获取制作薄膜封装层之前,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靠近显示区的内边缘以及背离显示区的外边缘的清晰度,比如,分别对应的清晰度为a1和b1。在制作薄膜封装层之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对应的清晰度为a2和b2;若a2小于a1,b2等于b1,且b2大于a2,则表明薄膜封装层中有机层对应的有机材料越上第一阻挡坝,但并未越过第一阻挡坝。若a2小于a1,b2小于b1,则表明薄膜封装层中有机层对应的有机材料越上第一阻挡坝,且超过第一阻挡坝。相应地,表明有机层发生了溢流。若a2等于a1,b2等于b1,则表明薄膜封装层中有机层对应的有机材料并未越上第一阻挡坝。
9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其它结构的显示基板,其对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是否发生溢流的判定过程可以参照图5相应的判定过程,在此不做详述。
9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显示基板100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显示基板100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9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就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8.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可以是用于全面屏,还可以是用于折叠屏,还可以是用于四边曲面显示的显示屏,在此不做限定。
9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该衬底基板一侧的显示功能层,位于该显示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薄膜封装层,该薄膜封装层包括依次背离衬底基板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该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有机层背离显示功能层一侧的第一阻挡坝,以及与第一阻挡坝接触设置的第一辅助封装结构;其中,沿显示功能层背离显示区的方向,第一辅助封装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设置。后续在对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的边界进行检测时,由于制作薄膜封装层前后第一辅助封装结构的内外边界的清晰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根据相应边界的变化情况,可以对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层是否发生溢流进行判定。如此一来,实现了对薄膜封装中有机层打印边界的精确判定,保证了薄膜封装效果,提高了显示基板的使用性能。
100.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10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