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6020发布日期:2023-03-31 21:4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作为同轴连接器的一例,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备外部壳体(壳体)和保持体的同轴连接器,在所述外部壳体形成有端子收纳室(端子收纳部),所述端子收纳室收纳与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的插座(端子),所述保持体装配于所述外部壳体,使所述插座在所述端子收纳室内卡止(防脱)。所述插座具有向外部触头的外周方向突出的环带(凸缘部),所述外部壳体具备壳体矛状部,所述壳体矛状部防止在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内部收纳的端子的所述环带脱离,所述保持体具有卡止爪片(抵接部),该卡止爪片形成为自如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卡止孔(保持体插入孔),防止所述环带脱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53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例如,在使用于如车辆的门等那样在使用中对电缆施加外力的部分的同轴连接器中,有可能在壳体的端子收纳部内收纳的端子旋转,从而端子的触点彼此摩擦而磨损。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形,有时在壳体安装有用于限制端子旋转的止动部(止转)。在壳体除了用于将端子以防脱的方式保持于正规位置的保持体之外还安装有止动部的同轴连接器中,构成部件数量、组装作业的工序数量增加。另外,通过在壳体形成多个插入孔,从而有可能强度降低,连接器设计上的自由度也降低。
5.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一种能限制收纳于端子收纳部的端子的旋转并且将其保持于正规位置的、简单结构的同轴连接器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说明书公开的同轴连接器,具备: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端子收纳部,与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子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后方插入;和保持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端子具有:压接部,以截面的外周呈多边形的方式压接形成;和凸缘部,以在该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压接部的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前侧、且向比所述压接部靠外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保持体插入孔,所述保持体插入孔在与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贯穿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壁,所述保持体具有嵌合部、抵接部以及凹部,在所述端子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正规位置、且该保持体从所述保持体插入孔插入并安装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嵌合部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的包括至少一个角部的外周嵌合,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凸缘部从后方抵接,所述凹部在所述嵌合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使所述嵌合部向所述端子的外周侧后退。
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限制收纳于端子收纳部的端子的旋转并且将其保持于正规位置的、简单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与对方的同轴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结构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体的分解图。图3是保持体安装于卡止位置的同轴连接器的局部剖开侧视图。图4是示出收纳于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的一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收纳于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的另一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保持体的立体图。图7是保持体的主视图(前表面及后表面)。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a及图9b是示意性示出位于半插入位置的端子被保持体压入到正规位置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0是图9b的b-b’剖视图。图11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0]
(1)本公开的同轴连接器,具备:壳体,在内部设置有端子收纳部,在所述端子收纳部被从后方插入与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子;和保持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端子具有:压接部,以截面的外周呈多边形的方式压接形成;和凸缘部,以在该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压接部的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前侧、且向比所述压接部靠外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保持体插入孔,所述保持体插入孔在与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贯穿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壁,所述保持体具有嵌合部、抵接部以及凹部,在所述端子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正规位置、且该保持体从所述保持体插入孔插入并安装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嵌合部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的包括至少一个角部的外周嵌合,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端子的所述凸缘部从后方抵接,所述凹部在所述嵌合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使所述嵌合部向所述端子的外周侧后退。
[0011]
根据上述(1)的结构,通过嵌合部作为止转部执行功能,从而可限制端子的旋转,通过抵接部作为防脱部执行功能,从而可限制向后方脱离。因为保持体兼备嵌合部和抵接部,所以仅仅安装保持体就能进行端子的防脱和止转。在此,在通过将嵌入到同轴电缆周围的端子零件的凸缘部后侧紧固而形成压接部的端子中,在凸缘部与压接部之间形成直径比压接部的直径大的不完全压接部。在这点,在上述结构中,在保持体的抵接部与嵌合部之间设置凹部,通过凹部作为不完全压接部的退避部执行功能,从而能在不与不完全压接部干涉的情况下使嵌合部与压接部的外周嵌合。其结果是,通过简单结构,能在同轴连接器中限
制旋转并且将端子保持于端子收纳部的正规位置。
[0012]
(2)在本公开的同轴连接器中,优选地,所述保持体在所述抵接部中的所述保持体的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插入方向而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当在端子位于比端子收纳部内的正规位置靠后方的半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从保持体插入孔插入保持体时,首先抵接部的插入侧的端部与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抵接。根据上述(2)的结构,通过在该端部设置有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从而当进一步压入保持体时,则凸缘部被倾斜部向前方按压,端子移动到正规位置。这样,仅仅插入保持体并将其压入到卡止位置,就能使位于半插入位置的端子移动收纳到正规位置。
[0013]
(3)在本公开的同轴连接器中,优选地,所述保持体形成为关于装配于所述壳体时的前后方向中心面对称的结构。根据上述(3)的结构中,能在不考虑保持体的前后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作业,作业效率提高。另外,能适用于将面对面地连接的阳型的端子和阴型的端子分别收纳的阴阳的同轴连接器双方,因此能使部件共用化,部件管理变得容易。
[0014]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5]
《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1至图11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公开中,将同轴连接器与对方的同轴连接器对置侧、即对图3所示的同轴连接器来说的图3的左侧设为前(将反侧设为后)。在以下说明中,便利起见,将图3的上侧设为上(将反侧设为下),但是同轴连接器及连接器结构体能以任意的姿势使用。关于保持体,以该保持体装配于壳体时的姿势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将保持体向壳体插入的方向(从上向下的方向)称为插入方向。在除图4、5之外的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正交坐标系xyz的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在各图中成为同一方向的方式绘画。z轴方向表示上下方向,y轴方向表示前后方向,x轴方向表示左右方向。此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对一构件标注附图标记,省略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0016]
(连接器结构体)图1及图2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而构成的连接器结构体100。连接器结构体100通过阳型的同轴连接器1和阴型的同轴连接器2嵌合而构成,同轴连接器1收纳与同轴电缆c1的末端连接的阳型的端子t100,同轴连接器2收纳与同轴电缆c2的末端连接的阴型的端子t200。如图2所示,阳型的同轴连接器1具备阳型的壳体10和安装于该壳体10的保持体50,壳体10具有向前方突出的圆筒形的罩部13。另外,阴型的同轴连接器2具备阴型的壳体20和安装于该壳体20的保持体50,壳体20在前部具有供罩部13插嵌的嵌合筒部。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连接器结构体100进一步具有保持阳型的同轴连接器1的阳框架和保持阴型的同轴连接器2的阴框架,通过设置于阳框架及阴框架的锁定结构能将两同轴连接器1、2维持成嵌合状态。
[0017]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结构体100中,安装于阳型的壳体10的保持体50和安装于阴型的壳体20的保持体50是相同结构,部件能共用化。以下主要对阳型的同轴连接器1进行说明。
[0018]
(壳体)图3是同轴连接器1的局部剖开侧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同轴连接器1的壳体10形成从大致长方体形的阳侧主体部11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的罩部13的形状。壳体10能使用例如将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端子收纳部15,端子收纳部15在前后方向贯穿阳侧主体部11及罩部13。在该端子收纳部15内,被从后方插通并收纳与同轴电缆c1的末端连接的端子t100。
[0019]
如图3等所示,在阳侧主体部11的下表面,以在自然状态下突出到端子收纳部15的内部的方式形成有矛状部17,矛状部17形成为以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能向上下方向挠曲变形。另外,在阳侧主体部11的上表面形成有将端子收纳部15的上壁贯穿的保持体插入孔19。在阳侧主体部11中的保持体插入孔19的侧方形成有将端子收纳部15的左壁及右壁贯穿的一对保持体卡止孔18(参照图10)。
[0020]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c1、c2例如能使用具备内导体、配置于内导体的外周的介电体、配置于介电体的外周的由编织线等构成的外导体、以及将外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绝缘体的同轴电缆。与经过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连接的同轴端子例如构成为具备与内导体连接的中心触头、保持中心触头的绝缘体、保持绝缘体的外部触头、以及压接于外导体的金属套管。
[0021]
(端子)图4示出收纳于同轴连接器1的阳型的端子t100,图5示出收纳于同轴连接器2的阴型的端子t200。端子t100、t200分别具有:压接部t111、t211,在基端侧压接于同轴电缆c1、c2;圆筒形的顶端部t121、t221,在顶端侧与对方侧端子连接;以及凸缘部t131、t231,位于压接部t111、t211的前侧,向外周方向突出。在凸缘部t131、t231与顶端部t121、t221之间设置有以成为与凸缘部t131、t231大致相同的外径的方式突出的前侧凸缘部t132、t232。
[0022]
阴型的端子t200的顶端部t221以与阳型的端子t100的顶端部t121的外周侧大致紧密嵌合的方式形成。当将阳型的端子t100收纳于正规位置的同轴连接器1和将阴型的端子t200收纳于正规位置的同轴连接器2嵌合时,则阳型的端子t100的顶端部t121插嵌到阴型的端子t200的顶端部t221,例如保持于顶端部t121、t221的内部的中心触头彼此抵接,从而两端子t100、t200电连接。
[0023]
压接部t111、t211通过在将端子零件嵌入到经过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c1、c2的外周后将凸缘部t131、t231的后侧紧固,从而以截面的外周呈多边形的方式压接于同轴电缆c1、c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截面变为六角形的方式压接的情况进行例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阳型的端子t100的压接部t111和阴型的端子t200的压接部t211的外形形成为相同形状。
[0024]
在如上所述紧固形成压接部t111、t211的情况下,难以将端子压接到与凸缘部t131、t231的边界极限。因此,如图4及图5所示,在两端子t100、t200中,在凸缘部t131、t231与压接部t111、t211之间形成与凸缘部t131、t231相比为小径但是与压接部t111、t211相比为大径的不完全压接部t141、t241。
[0025]
(保持体)图6至图8示出安装于阳型的壳体10及阴型的壳体20的保持体50。图6至图8中的空
心箭头表示保持体50的插入方向。如图6等所示,保持体50具有:主体部51;一对腿部53,从主体部51朝向保持体50的插入方向即下方呈两叉状突出;能挠曲变形的一对臂部55,在主体部51的左方及右方形成为以下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以及一对腰部57,在比臂部55的下端靠下方从主体部51向左方及右方突出。在臂部55中,在作为自由端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卡止爪55a。如图7等所示,卡止爪55a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水平面,下表面形成为朝向上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
[0026]
如图8等所示,主体部51、腿部53以及腰部57以前表面大致成为同一面的方式形成。该前表面是抵接部50a,如后所述,当保持体50安装于卡止位置时,则与收纳于正规位置的端子t100的凸缘部t131的后表面抵接(参照图9b)。
[0027]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一对腿部53之间位于保持体50的插入侧的下表面形成有嵌合部53a,嵌合部53a为与压接部t111的包括至少一个角部的外周大致紧密地嵌合的形状。另外,如图6及图8所示,嵌合部53a的前侧以在嵌合部53a与压接部t111的外周嵌合的状态下向端子t100的外周侧后退的方式被切削而形成有凹部53b。凹部53b以其前后方向的尺寸与从凸缘部t131后表面到压接部t111前端的尺寸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大的方式形成。另外,凹部53b的深度尺寸比从压接部t111外周面到不完全压接部t141外周面的高度尺寸大,且与从压接部t111外周面到凸缘部t131外周面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或为其以下。进一步如图6及图8所示,在腿部53的突出端部的前表面即抵接部50a的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53c。此外,保持体50形成为关于图8所示的前后方向中心面p对称的结构。即,保持体50的后表面也形成为与图7所示的前表面同样的形状。
[0028]
(保持体的安装)接着,一边参照图9a至图11一边对保持体50安装于壳体10的卡止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a示出在从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部15的端子t100位于没有到达正规位置的半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体50从保持体插入孔19插入时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壳体10下表面的矛状部17与凸缘部t131抵接而向下方挠曲变形。如图9a中空心箭头所示,保持体50一边使前表面的抵接部50a沿着保持体插入孔19的前侧的开口缘,一边从腿部53向下方插入。当腿部53的突出端进入端子收纳部15的内部时,首先,在腿部53的突出端部的前表面形成的倾斜部53c与位于半插入位置的端子t100的凸缘部t131的后表面角部抵接。当就这样压入保持体50时,则伴随保持体50向下方移动,如图9a中黑色箭头所示,凸缘部t131被倾斜部53c向前方按压,端子t100移动到正规位置。
[0029]
如图9b所示,当保持体50被压入并安装于卡止位置时,则凸缘部t131也移动到比矛状部17的前端靠前方,矛状部17被解除弹压而复原变形,位于凸缘部t131的后方,从而可限制凸缘部t131进而端子t100向后方的移动。同时,通过保持体50前表面的抵接部50a与凸缘部t131后表面抵接,从而抵接部50a作为防脱部执行功能,双重限制端子t100向后方的移动。
[0030]
如图10所示,保持体50的腰部57压入到与保持体卡止孔18的下侧的开口缘抵接为止的位置是卡止位置。当保持体50压入到卡止位置时,则一边向中心轴方向挠曲变形一边通过保持体插入孔19的臂部55复原变形,卡止爪55a的上表面与保持体卡止孔18的上侧的
开口缘抵接。由此,保持体50被防止向上方脱离,卡止于壳体10。
[0031]
图11是安装于图3所示的卡止位置的保持体50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当保持体50安装于卡止位置时,则在一对腿部53间的下表面形成的嵌合部53a与端子t100的压接部t111的外周大致紧密地嵌合。通过嵌合部53a与压接部t111的包括至少一个角部的外周嵌合,从而嵌合部53a作为止转部(止动部)执行功能,可抑制对同轴电缆c1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的端子t100的旋转。
[0032]
此时,如图11所示,在保持体50中,凹部53b与在端子t100的凸缘部t131与压接部t111之间形成的不完全压接部t141对置配置。通过凹部53b作为不完全压接部t141的退避部执行功能,从而能够在不完全压接部t141和嵌合部53a不干涉的情况下将保持体50压入安装到卡止位置。
[0033]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在内部设置有端子收纳部15,端子收纳部15被从后方插入与同轴电缆c1连接的端子t100;和保持体50,安装于壳体10,端子t100具有:压接部t111,以外周呈多边形的方式压接形成;和凸缘部t131,以在该端子t100插入到端子收纳部15的状态下位于压接部t111的前侧、且向比压接部t111靠外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壳体10形成有保持体插入孔19,保持体插入孔19在与端子t10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贯穿端子收纳部15的壁,保持体50具有嵌合部53a、抵接部50a以及凹部53b,在端子t100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5的正规位置、且该保持体50从保持体插入孔19插入并安装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嵌合部53a与端子t100的压接部t111的包括至少一个角部的外周嵌合,抵接部50a与端子t100的凸缘部t131从后方抵接,凹部53b在嵌合部53a与抵接部50a之间使嵌合部53a向端子t100的外周侧后退。
[003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通过嵌合部53a作为止转部执行功能,从而可限制端子t100的旋转,通过抵接部50a作为防脱部执行功能,从而防止端子t100向后方脱离。因为保持体50兼备嵌合部53a和抵接部50a,所以仅仅安装保持体50就能进行端子t100的防脱和止转。在此,在通过将嵌入到同轴电缆c1周围的端子零件的凸缘部t131后侧紧固而形成压接部t111的端子中,为了防止压接部t111中的断线,一边使同轴电缆c1的压缩应力朝向与凸缘部t131的边界部分逐渐减小一边进行压接。因此,在凸缘部t131与压接部t111之间形成直径比压接部t111的直径大的不完全压接部t141(所谓的喇叭口)。在这点,在上述结构中,在保持体50的抵接部50a与嵌合部53a之间设置凹部53b,通过凹部53b作为不完全压接部t141的退避部执行功能,从而能在不与不完全压接部t141干涉的情况下使嵌合部53a与压接部t111的外周嵌合。其结果是,能提供一种能限制旋转并且将端子t100保持于端子收纳部15的正规位置的、简单结构的同轴连接器1。
[003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中,保持体50具有朝向该保持体50向壳体10的插入方向呈两叉状突出的一对腿部53,在腿部53的前表面形成有抵接部50a,在一对腿部53之间的插入方向侧的面形成有嵌合部53a,嵌合部53a的前侧以向端子t100的外周侧后退的方式被切削而形成有凹部53b。
[003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中,保持体50在抵接部50a中的保持体50的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随着朝向插入方向而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53c。
当在端子t100位于比正规位置靠后方的半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从保持体插入孔19插入保持体50时,首先抵接部50a的插入侧的端部与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t131抵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通过在该端部设置有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53c,从而当进一步压入保持体50时,则凸缘部t131被倾斜部53c向前方按压,端子t100移动到前方的正规位置。这样,仅仅插入保持体50并将其压入到卡止位置,就能使位于半插入位置的端子t100移动收纳到正规位置。
[00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1中,保持体50形成为关于装配于壳体10时的前后方向中心面p对称的结构。根据这样的同轴连接器1,能在不考虑保持体50的前后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作业,作业效率提高。另外,能适用于将面对面地连接的阳型的端子t100和阴型的端子t200分别收纳的阴阳的同轴连接器1、2双方,因此能使部件共用化,部件管理变得容易。
[0038]
《其他实施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0039]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为同轴连接器收纳一个端子,但是不限于此。在一个保持体装配到收纳多个端子的壳体的同轴连接器中,通过在保持体分别设置多个抵接部(防脱部)、嵌合部(止转部)以及凹部(退避部),从而能进行多个端子的防脱和止转。
[0040]
(2)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壳体只不过是一例,这些也可以形成为与上述不同的形状。同轴连接器不限定于形成具备阳型及阴型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结构体。附图标记说明
[0041]
1、2:同轴连接器10:壳体11:阳侧主体部13:罩部15:端子收纳部17:矛状部18:保持体卡止孔19:保持体插入孔20:壳体50:保持体50a:抵接部51:主体部53:腿部53a:嵌合部53b:凹部53c:倾斜部55:臂部55a:卡止爪57:腰部
100:连接器结构体c1、c2:同轴电缆t100、t200:端子t111、t211:压接部t121、t221:顶端部t131、t231:凸缘部t132、t232:前侧凸缘部t141、t241:不完全压接部p:(保持体的)前后方向中心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