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1199发布日期:2022-12-27 22:4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和发光二极管显示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vr、车载显示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3.为满足显示产品的拍照等感光需求,通常会在显示产品中引入光学部件区(通孔、盲孔或者屏下摄像头),以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但是光学部件区的引入,原本设置在显示产品中的走线会被光学部件区断开,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通过在光学部件区周围绕线的方式来实现被断开的走线的连接,此种方式增大了光学部件区周围非显示区的宽度,不利于实现光学部件区周围窄边框的设计,导致显示产品的屏占比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实现产品中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窄边框设计,提升显示产品的屏占比。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所述第二光学部件区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所述第二光学部件区;
6.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所述第二光学部件区之间,所述第二线段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光学部件区远离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的一侧,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通过第一接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异层设置。
7.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9.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前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部分第一信号线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交叠,此部分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至少一条第二线段,其中第一线段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线段位于
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一侧,和/或,至少部分第二线段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的一侧。为实现第一信号线中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电连接,本发明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第一连接走线,第一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均异层设置,通过该第一连接走线将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进行连接时,无需再在第一光学部件区或第二光学部件区外围的边框区进行绕线,可以减小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外围的边框区对应的走线的数量,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的边框提供了压缩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对应的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10.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2.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3.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4.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5.图3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一种布线示意图;
16.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示意图;
17.图5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18.图6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19.图7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20.图8所示为第一信号线与移位寄存器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21.图9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22.图10所示为图9中的第一信号线与移位寄存器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23.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12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25.图13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26.图14所示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连接走线中的部分线段与固定电压信号线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27.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28.图16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
信号线一种布线示意图;
29.图17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30.图18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31.图19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32.图20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33.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5.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6.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7.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8.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0.相关技术中,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用以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光学部件区时,原本设置在光学部件区位置的信号走线需要在光学部件区周围绕线,当绕线的信号走线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光学部件区周围边框宽度较大,不利于实现光学部件区周围窄边框设计,导致显示产品的屏占比降低。
4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
42.第一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第一线段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之间,第二线段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的一侧,和/或,第二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的一侧,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通过第一接走线电连接,第一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异层设置。通过引入第一连接线段实现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线段和第
二线段的电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线段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异层设置,因此有利于避免在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进行绕线,从而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对应的边框区提供了得以压缩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所对应的边框的窄化,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43.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44.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第一信号线的一种布线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显示区aa全包围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方案,图2示出了第一显示区aa半包围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方案。
45.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aa、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显示区aa至少部分围绕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
46.第一显示区aa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l1,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l1包括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第一线段l1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第二线段l12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和/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通过第一接走线电连接,第一连接走线l1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异层设置。
47.可选地,当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时,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用于放置摄像头等光学器件。在画面拍摄阶段,光学部件区用于透过光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结构可以分别是非显示通孔、非显示盲孔以及可显示虚拟孔(可显示屏下摄像头结构)中的一种。
48.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第一显示区aa至少部分围绕前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例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显示区aa全包围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或者,例如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显示区aa半包围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第一显示区aa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l1,沿第一方向d1,部分第一信号线l1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此部分第一信号线l1包括第一线段l11和至少一条第二线段l12,其中第一线段l1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线段l12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一侧,和/或,至少部分第二线段l12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本实施例以在第一线段l11的两侧分别包括一条第二线段l12为例进行说明。为实现第一信号线l1中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的电连接,本发明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第一连接走线10,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均异层设置,通过该第一连接走线10将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进行连接时,无需再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外围的边框区进行绕线,因而有利于减少
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外围的边框区对应的走线的数量,为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边框提供了压缩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对应的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和图2仅是示例性画出显示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的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如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像素电路、驱动电路等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而且,图1和图2仅以矩形形状的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其他,例如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任何其他可行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也仅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数量。另外,图1仅以显示面板中包括两个光学部件区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所包含的光学部件区的数量还可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50.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示意图,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0、设置于衬底00上的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等,相邻的金属层之间由绝缘层隔离。可选地,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电容金属层mc位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之间,第三金属层m3位于第二金属层m2朝向发光元件的一侧,第四金属层m4位于第三金属层m3朝向发光元件的一侧。当显示面板包括晶体管时,可选地,晶体管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m1,源极和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m2,电容金属层mc上的至少部分金属用于与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上的部分金属交叠形成电容结构,例如形成显示面板上像素电路的存储电容等。此外,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这些膜层均可用于布设信号线。
51.可选地,请结合图1至图4,第一信号线l1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电容金属层mc,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三金属层m3或第四金属层m4等,但并不对第一信号线l1和第一连接走线10的实际膜层结构进行限定,在实际膜层中,只需将第一信号线l1与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异层设置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对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进行示意,并不代表显示面板实际所包含的膜层关系以及膜层数量和尺寸。
52.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显示面板,即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0、阵列层01、发光层02和封装层03,其中,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层02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阳极、发光材料层与阴极。当电源供应适当电压时,阳极的空穴与阴极的电子会在发光材料层中结合,产生亮光。相比于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装置具有高可视度和高亮度的特点,并且更省电、重量轻、厚度薄。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为采用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显示面板,例如micro led显示面板,或者,mini led显示面板等等。
53.继续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第一连接线段11和第二连接走线段12,第一连接走线段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连接走线段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走线段12、第一连接走线段11电连接。
54.具体而言,图3实施例所示出了第一连接走线10中由两种线段构成,其中一种为沿
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另一种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可选地,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为控制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在显示面板中通常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信号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信号线,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引入用以连接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的第一连接走线10时,将第一连接走线10所包含的线段也设置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或者沿第二方向d2延伸,有利于与显示面板中其他走线的延伸方向相适应,在实现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的电连接以减小光学部件区对应的边框宽度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走线10的布线复杂度。
55.继续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一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与该第一连接走线段11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电连接。
56.具体而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了第一信号线l1中的一条第一线段l11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两条第二线段l12连接的方案,其中,以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一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与该第一连接线段连接的三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同一条第一连接走线10中,三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一端分别与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一侧的第二线段l12、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第一线段l11、以及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一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三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另一端连接到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如此,相当于通过三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将第一连接走线段11与第一信号线l1进行了并联,既能够实现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所连接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又有利于降低第一信号线l1的整体阻抗,避免当在引入第一连接走线10后导致第一信号线l1整体阻抗变大的问题,因而在实现光学部件区对应的边框区的窄化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保证第一信号线l1上的信号的可靠传输。
57.图5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示出了同一第一线段l11通过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连接的方案。
58.请参考图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同一第一线段l11通过至少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连接到第一连接走线段11。
59.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第一线段l11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并通过不同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连接到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如此,第一连接走线段11上的信号能够通过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传输至同一第一线段l11,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线段l11上所接收的信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正常显示功能。另外,同一第一线段l11通过至少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连接的方式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信号线10上的整体阻抗,提升第一线段l11与第二线段l12上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5仅示出了同一第一线段l11通过两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连接的方案,但是并不对同一第一线段l11所连接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数量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还可通过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连接到同一第一连接走线段11,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
体限定。
61.图6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与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同一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
62.请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复数条(至少两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复数条第二连接走线段12,第一线段l11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连接至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的第一端,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二线段l12。
6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示出了同一第一连接走线10所包含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的数量与光学部件区的数量相同的方案,即当设置有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时,同一第一连接走线10包括两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可选地,与同一第一连接走线10对应的两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分别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线段l11分别通过两条不同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连接至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例如,第一线段l11靠近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端与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电连接,该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还通过另一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左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第一线段l11靠近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端与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电连接,该第一连接走线段11还通过另一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右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如此,第一光学部件区a1左侧的第二线段l12、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第一线段l11、第二光学部件区a2右侧的第二线段l12三者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第二连接走线段12串联,实现了第一信号线l1中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上的信号传递。
64.前述实施例示出了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同一侧的方案,此时,可将各第一连接走线10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上方,也可将各第一连接走线10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下方,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65.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与第一连接走线10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分设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上方和下方,例如请参考图5和图7,图7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66.继续参考图5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部分第一连接走线段1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部分第一连接走线段1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67.具体而言,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一连接走线10以实现第一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的电连接时,本实施例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分别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使得第一连接走线10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上下两侧尽可能均匀的排
布,例如,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同一侧,相邻两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周围空间,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改善当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上下两侧的第一连接走线10分布不均而可能导致的息屏mura现象。
68.可选地,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的数量相同或近似相同,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的数量相同或近似相同,相邻两条第一连接走线段11之间的间距相同,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走线10的布线均匀性。
69.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信号线l1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时,这些第一信号线l1与常规的第一信号线l1的长度不同,导致阻抗不同。此时,可通过连接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第一连接走线的长度来平衡不同的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光学部件区或第二光学部件区交叠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中,当第一光学部件区或第二光学部件区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时,不同的第一信号线的长度缺失量将不同,此时也可通过差异化设计不同的第一信号线所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的长度的方式来平衡这些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光学部件区或第二光学部件区交叠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中,当部分第一信号线的长度缺失量相同时,由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的长度可能不同,为平衡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可改变长度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的截面积,例如,将长度较长的第一连接走线的截面积设置为小于长度较短的第一连接走线的截面积;或者,将距离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较近的第一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设置为折线或曲线,将距离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较远的第一连接走线中的线段均设置为直线,以使得不同的第一连接走线的长度接近或者相同,同样有利于平衡不同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
70.请结合图3至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与不同第一信号线l1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同层设置、第二连接走线段12同层设置,且第一连接走线段11与第二连接走线段12异层设置。
7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相当于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设置在同一膜层,并将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设置在另一膜层,将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第二连接走线段12异层设置时,虽然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延伸方向不同,但是二者的排布并不会相互干涉,当二者需要电连接时,通过打孔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即可。此种设计方式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走线10中第一连接走线段11和第二连接走线段12的布线难度,提高第一连接走线10的布线效率。
72.图8所示为第一信号线l1与移位寄存器9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可选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b0设置有多个移位寄存器90,用于向第一信号线l1提供信号。当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第一线段l11分别与两个光学部件区两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时,与第一线段l11所连接的两条第二线段l12中,仅一条第二线段l12与移位寄存器90连接即可,该移位寄存器90提供的信号将能通过与其直接连接的第二线段l12传输至第一线段l11和另一第二线段l12中,从而实现同一第一信号线l1上不同线段的信号传输。采用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中的移位寄存器90的数量,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73.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线段l11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二线段l12分别连接时,还可将第一线段l11两侧的两条第二线段l12均与移位寄存器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信号线10的双边驱动,以提升第一信号线10对显示立面板中发光元件的驱动能力。
74.图9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9中的第一信号线l1与移位寄存器9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75.请参考图9和图10,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段l12包括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甲第二线段l12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乙第二线段l122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第一线段l11仅与甲第二线段l121、乙第二线段l122中的一者电连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90,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分别连接不同的移位寄存器90。
76.具体而言,图9和图10所示实施示出了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第一线段l11仅与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一线段l11的一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的方案,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段l11还可仅与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线段l11的一侧的第二线段l12电连接。当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一线段l11的一侧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线段l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第一线段l11仅与甲第二线段l121电连接,或者仅与乙第二线段l122电连接时,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分别与不同的移位寄存器90电连接。以图9和图10为例,与甲第二线段l121连接的移位寄存器90的信号能够通过甲第二线段l121传输至与该甲第二线段l121对应的第一线段l11,使得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区域发挥正常显示功能;与乙第二线段l122连接的移位寄存器90的信号提供至该乙第二线段l122,使得第二发光部件区a2远离第一发光部件区a1的区域发挥正常显示功能。此种设置方式,在保证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正常显示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实际所引入的第一连接走线10的数量,从而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走线10的布线复杂度。
77.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1,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相对的第一边b1和第二边b2,第一边b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第二边b2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第一边b1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靠近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1,第二边b2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靠近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d12,其中,d11>d12,第一线段l11仅与甲第二线段l121电连接。
78.可选地,第一光学部件区a1沿第一方向d1的宽度大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一方向d1的宽度,当第一光学部件区a1靠近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边缘与第一边b1之间的距离d11大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靠近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边缘与第二边b2之间的距离d12时,第一信号线l1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对应的位置缺失较多,此时,利用第一连接走线10将第一线段l11和甲第二线段l121电连接时,有利于弥补第一线段l11和甲第二线段121与其他正常区域的第一信号线l1之间的loading差异,提升第一信号线l1上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79.图12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线段l11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乙第二线段l122连接,并通过第一绕线l10与甲第二线段l121连接的方案。
80.请参考图12,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段l12包括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甲第二线段l121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乙第二线段l122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
81.第一线段l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中的一者电连接,第一线段l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绕线l10与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中的另一者电连接,其中,第一绕线l10与第一线段l11、甲第二线段l121以及乙第二线段l122同层设置。
82.可选的,以图12实施方式为例,当第一光学部件区a1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小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将小于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此时,将第一线段l11的第一端通过较少的第一绕线l0即可实现与甲第二线段l121的电连接,而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实现第一线段l11的第二端与乙第二线段l122电连接时,又有利于避免在第二光学部件区a2设置较多绕线而导致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边框宽度过大的现象。此种设置方式减少了在显示面板中所引入的第一连接走线10的数量,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走线10的布线难度,同时还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边框的窄化。
83.图13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的另一种布线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线段l11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乙第二线段l122连接,并通过第一绕线l10与甲第二线段l121连接的方案。
84.请参考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d2,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宽度大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宽度,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一线段l11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0与甲第二线段l121电连接,并通过第一绕线l10与乙第二线段l122电连接。
85.以图13所示实施方式为例,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小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此时,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所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将小于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所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若采用绕线的方式将第一线段l11与甲第二线段l121和乙第二线段l122连接时,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绕线数量将过多,会导致第一光学部件区a1周围的边框宽度过大。为此,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连接走线10将第一线段l11与甲第二线段l121连接时,由于第一连接走线10与第一线段l11和甲第二线段l121异层设置,因此第一连接走线10可不再占用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边框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周围的边框窄化。由于沿第二方向d2与第二光学部件区a2所交叠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较少,因此即使通过第一绕线实现第一线段l11与乙第二线段l122的电连接时,在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边框区中的绕线的数量也将较少,因而不会导致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边框过大的问题。故,采用上述设计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整体窄边框设计,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86.图14所示为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部分线段与固定电压信号线x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本实施例仅以固定电压信号线x0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四金属层m4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固定电压信号线x0和第一
连接走线10的实际膜层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走线10还可位于其他膜层或者分布在至少两个不同的膜层,固定电压信号线x0也可位于其他膜层。另外,图14仅示意了显示面板中的部分膜层结构,并不代表显示面板实际所包含的所有膜层结构。请参考图14,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固定电压信号线x0,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固定电压信号线x0交叠。
87.可选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结构例如可参考图15,但图15示出的像素电路仅为示意,并不对显示面板中实际所包含的像素电路的结构限定,其中,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示意图,该像素电路用于驱动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d发光。以图15所示实施例方式为例,该像素驱动电路包含1个驱动晶体管t0和6个开关晶体管t1~t6,其中,除驱动晶体管t0外,其余晶体管均为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控制线x电连接,通过控制线x向开关晶体管提供驱动信号,控制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可选地,与开关晶体管所连接的控制线x在显示面板上均沿以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方式进行布线,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第一信号线l1包括前述控制线x。可选地,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61、补偿模块62、第一复位模块63、第二复位模块64和发光控制模块65,控制线x包括与第一复位模块63和第二复位模块64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一控制线s1n、与补偿模块62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二控制线s2n,与数据写入模块61的控制端连接的第四控制线sp,以及与发光控制模块65连接的发光控制线emit;与数据写入模块61连接的信号线为数据线vdata,与第一复位模块63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与第二复位模块64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与发光控制模块65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一电源信号线vdd,与发光元件d连接的信号线为第二电源信号线vee。其中,与像素电路连接的上述控制线用于传输可变信号的信号线,第一复位信号线vref1、第二复位信号线vref2、第一电源信号线vdd和第二电源信号线vee等用于传输固定电压信号线,为固定电压信号线。由于固定电压信号线上的信号是恒定的,请结合图14,当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固定电压信号线x0交叠设置时,固定电压信号线x0上的信号对第一连接走线10上的信号的影响较小,而且,将显示面板中引入的第一连接走线1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显示面板上既有的固定电压信号线交叠设置的方式,还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息屏mura问题。
88.可选地,当固定电压信号线x0体现为电源信号线时,例如体现为第一电源信号线vdd或第二电源信号线vee时,固定电压信号线x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线段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线段,此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可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接走线段11设置为与固定电压信号线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线段交叠,并将第一连接走线10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连接走线段12设置为与固定电压信号线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线段交叠,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一连接走线10时可能出现的息屏mura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可将第一连接走线10设置于固定电压信号线的所限定的范围内。
89.图16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一种布线示意图,请参考图1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l2,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部分第二信号线l2包括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第三线段l23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
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第四线段l24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沿第二方向d2的第二侧,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通过第二连接走线20连接,第二连接走线20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异层设置。
90.具体而言,图16所示实施例示出了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l2沿第二方向d2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时,第二信号线l2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种布线示意图。沿第二方向d2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的第二信号线l2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上下两侧的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为实现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引入了第二连接走线20,利用第二连接走线20将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电连接。由于第二连接走线20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异层设置,采用第二连接走线20将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进行连接时,第二连接走线20无需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者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周围进行绕线,因而有利于减少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边框中所设置的绕线的数量,故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91.继续参考图1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走线20包括第三连接走线段23和第四连接走线段24,第三连接走线段23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四连接走线段24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分别通过不同的第四连接走线段24、第三连接走线段23电连接。
92.当第二信号线l2在沿第二方向d2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或第二光学部件区a2交叠时,为实现第二信号线l2中的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引入了第二连接走线20,具体地,第二连接走线20包括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三连接走线段23和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四连接走线段24,在实际进行连接时,待连接的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第四连接走线段24,再通过第四连接走线段24连接到同一第三连接走线段23。将第二连接走线20的线段设置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或者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与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中既有的线段的延伸方向相适应,在通过引入第二连接走线20以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窄边框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第二连接走线20的布线难度。
93.可选地,当在第一显示区中引入第二连接走线20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可将第二连接走线20设置为与显示面板中的固定电压信号线交叠,比如第二连接走线20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四线段l24与固定电压信号线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线段交叠,第二连接走线20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三线段l23与固定电压信号线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线段交叠,由于固定电压信号线中的信号是恒定的,如此,既能避免第二连接走线20与其他信号线交叠时其他信号线中跳变的信号对第二连接走线20所传输的信号的影响,又能够改善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二连接走线20时的息屏mura现象。为进一步避免息屏mura现象,还可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将第二连接走线20整体设置于固定电压信号线所限定的范围内。
94.继续参考图1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二连接走线20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二连接走线20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
95.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时,第一光学部件区
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空间较小且需要发挥显示作用,当引入第二连接走线20实现第二信号线l2中的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的电连接时,本实施例将第二连接走线20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三连接走线段23中,部分第三连接走线段23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a2的一侧,另一部分第三连接走线段23设置在第二光学部件区a2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一侧,如此第二连接走线20无需占用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之间的较小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第二连接线段l22在显示面板中的合理布线,降低第二连接走线20的布线复杂度。
96.图17和图18分别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另一种布线示意图,图17和图18实施例方式对第一光学部件区a1的具体结构进行了细化。
97.可选地,第一光学部件区a1包括两个子光学部件区,两个子光学部件区分别为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可选地,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均为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图17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走线20未在第一间隔区中布局的方案,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减小第一间隔区中的布线密度。
98.请参考图18,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部件区a1包括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连接走线20与第一间隔区交叠。
99.具体而言,图18所示实施方式中,部分第二连接走线20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中的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与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之间的第一间隔区中,该第一间隔区不发挥显示功能,因此将部分第二连接走线20设置在第一间隔区中时,在不影响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的边框窄化的前提下,还可充分利用第一间隔区的空间。
100.图19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另一种布线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中,第一光学部件区a1包括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间隔区的第二绕线l25,第二绕线l25与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同层设置,至少部分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通过第二绕线l25电连接。
101.具体而言,当第一光学部件区a1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之间的第一间隔区无需发挥显示功能,当沿第二方向d2有较多的第二信号线l2与第一光学部件区a1交叠时,可将第二信号线l2中与前述第一间隔区相邻的部分第二信号线l2的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通过第一间隔区中的第二绕线l25实现电连接,充分利用该第一间隔区的空间,同样无需占用或者较少占用第一子光学部件区a11和第二子光学部件区a12的边框空间,同样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另外,该第二绕线l25与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同层设置,故无需为此部分第三线段l23和第四线段l24另外引入第二连接走线20,因此有利于减
少显示面板中所引入的第二连接走线20的数量,简化第二连接走线20的布线复杂度。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直接贯穿第一间隔的部分第二信号线l2,例如请参考图20,图20所示为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件区a1和第二光学部件区a2周围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另一种布线示意图。
10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考图21,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103.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04.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0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前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部分第一信号线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交叠,此部分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至少一条第二线段,其中第一线段位于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二光学部件区一侧,和/或,至少部分第二线段位于第二光学部件区远离第一光学部件区的一侧。为实现第一信号线中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的电连接,本发明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第一连接走线,第一连接走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与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均异层设置,通过该第一连接走线将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进行连接时,无需再在第一光学部件区或第二光学部件区外围的边框区进行绕线,可以减小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外围的边框区对应的走线的数量,为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的边框提供了压缩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光学部件区和第二光学部件区对应的光学部件区周围的窄边框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106.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