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平式翘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3943发布日期:2022-12-31 02:2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平式翘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墙壁的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平式翘板开关。


背景技术:

2.翘板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开关,而在墙壁开关中,翘板开关被大量应用于电灯等墙壁开关面板上,由于翘板开关的结构原理,通过面板控制翘板的摆动来分别实现开和关两个动作,而面板必须有一端需要翘起,所以在美观性上存在一点不足。为了解决该传统的翘板开关的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有多种能够实现纯平或减少翘起角度的开关技术,如下: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4068620u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翘板开关,包括开关模组、面板组件、第一传动连杆和第二传动连杆,面板翘起的一端用于被用户按压而带动所述按钮绕所述按钮与本体的枢接处转动,进而使第一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二传动连杆在按钮转动时相应地枢转,从而驱动摆杆摆动,以驱动翘板绕其与支撑件的接触位置翘动,改变翘板开关的通断状态。虽然该现有技术利用杠杆的放大原理,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连杆和第二传动连杆作为按钮和摆杆之间的传动部件,实现了按钮的较小的枢转角度即可驱动摆杆较大的摆动角度,能够减小面板相对于基座的翘起高度,相应地减小了翘板开关的厚度,同时保证翘板开关的可靠工作。但是不能解决面板不能与墙面平行的缺陷。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732304u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面板与墙壁保持平行的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按压定位结构,所述按压定位结构包括翘板,所述底座上还铰接安装有一面板,所述面板位于翘板上方,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弹簧孔,在所述弹簧孔中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面板上设置卡接在复位弹簧中的限位凸起,所述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压柱,所述压柱分别处于翘板的两悬臂的上方,所述悬臂上连接有压板,在开关处于关闭或者打开的状态下,其中一侧压板和面板下表面相接触,所述面板与墙壁保持平行设置。该现有技术通过利用弹簧使得面板在按压切换开关状态之后能够在限定范围内悬空而表现出平直状态,使得面板与墙面保持平行,虽然能够解决面板翘起的缺陷,但是该面板由于处于悬空状态,开关的厚度较大,按压手感较差,并且缺少中部支撑,容易因为四个角位的弹簧老化后而出现单个角位或多个角位倾斜的缺陷,所以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4.而随着家居行业的不断发展,墙壁开关的结构也不断地得到改进,但是目前的墙壁开关,其对开关状态的标识依然采用荧光材质或led作为开关的标识,对于墙壁式开关,虽然能够实现通过灯光来体现出开关的标识,但是传统墙壁式开关,仅能在一端透过亮灯与灭灯指示,无法双向的引导用户从哪方位操作开启与关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平式翘板开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开关较厚以及面板不平的缺陷。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平式翘板开关,其包括:一开关本体;至少一组的开关
组件,具有倾斜设置的摆杆、翘板、支撑件、以及位于摆杆两侧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摆杆、翘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中部均分别枢接于开关本体,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分别用于在被按压后驱动摆杆切换倾斜方向,摆杆用于被驱动以使翘板绕翘板与支撑件的接触位置翘动,以改变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至少一面板,枢接于开关本体,面板用于在被按压后带动第一传动杆或第二传动杆枢转,以驱动摆杆;及至少两弹性件,分别装配于开关本体上而分别作用于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两弹性件用于在面板被按压前后驱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枢转而翘起至同一高度以驱使面板保持全平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基于开关本体、开关组件、面板和弹性件组成可实现全平式的翘板开关,摆杆、翘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中部均分别枢接于开关本体而可枢转,再利用弹性件对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在弹性力作用下枢转而使得面板能够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保持全平状态,其结构组成简单而可靠性、稳定性更强,并且可以减少开关的整体厚度,与实现全面面的美观性。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指示电路,安装于开关本体或面板上,指示电路至少具有两组显示单元,两组显示单元分别显露于面板的两个按压位置上或显露于两个按压位置对应的开关本体上的两个相对位置,显示单元用于通过自身的显示方式以表示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指示电路实现对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的显示,以直观的让用户知道下一次需要按压的位置。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为指示灯,则显示方式为点亮和灭灯,或者为不同颜色,或者为不同亮灯数量。或者,显示单元为显示屏,且两组的显示单元为分别独立的两个显示屏或为一体的显示屏,则显示方式为图文,或者为局部点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指示灯或显示屏呈现出不同的显示通断状态的方式来给用户直接的双向指引。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感应电路,感应电路用于感应开关组件的通断而输出感应信号至指示电路以触发指示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感应电路对开关组件的通断进行感应以驱动指示电路的运作,为指示电路与开关组件的通断配合提供了基础。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分别限定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翘起至同一高度的限高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限高结构限制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因弹性力而翘起的同一高度,保证面板具有恒定的平置位置。
11.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平式翘板开关的装配结构图。
1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平式翘板开关的分解结构图。
1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平式翘板开关的剖面结构图。
15.图中,1、开关本体;2、开关组件;3、面板;4、弹性件;5、指示电路;6、感应电路;7、基
座;8、外框;9、内框;10、底座;11、中孔;12、第一槽位;13、第二槽位;14、第三槽位;15、凹槽;16、孔位;17、窗口;18、通道;19、限高结构;20、摆杆;21、翘板;22、支撑件;23、第一传动杆;24、第二传动杆;25、第一摆臂;26、第二摆臂;27、上勾部;28、第一驱动部;29、第一按压部;30、第二驱动部;31、第二按压部;32、下勾部;33、传动杆本体;34、枢轴;35、凸柱;36、下凸沿;37、轴座;38、装饰板;39、指示灯;40、第一位置;41、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17.在本发明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8.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19.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四路控制的全平式翘板开关,其包括一开关本体1、四组的开关组件2、四组的面板3、八组的弹性件4、指示电路5和感应电路6。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求,设计为不同的多路控制的全平式翘板开关,其基本结构和原理与本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为了简化开关本体1的结构、将开关本体1的结构进行模块化、以及提高了开关本体1的结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开关本体1,其包括基座7、外框8、内框9和底座10。其中,基座7安装于外框8的中孔11内,内框9安装于外框8上且位于基座7的正面,底座10安装于基座7的背面。基座7具有四组槽位,每组的槽位具有从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第一槽位12、第二槽位13和第三槽位14,第一槽位12用于安装第一传动杆23和一弹性件4,第二槽位13用于安装
摆杆20,第三槽位14用于安装第三传动杆和一弹性件4,在第一槽位12和第二槽位13中具有用于安装弹性件4的凹槽15,本实施例的弹性件4为采用弹簧。外框8具有两个便于穿插螺丝的孔位16而用于将翘板开关固定于安装位置(如:墙壁上的开关底盒)。内框9用于安装面板3。底座10用于安装翘板21和支撑件22。本实施例对开关本体1的结构进行模块化,将摆杆20、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4、弹性件4、面板3、翘板21和支撑件22分别根据功能结构的需求分别装配至基座7、外框8、内框9和底座10上,提高了开关本体1的结构可靠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关本体1的结构可靠性较低和模块化程度较低的缺陷。底座10具有固定的导电接触片和接线组件,与现有技术无异,在此不再赘述。在另外的实施例,基座7、外框8、内框9可合并为一体,例如,外框8和内框9可一体成型于基座7上。再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基座7、外框8、底座10可合并为一体,例如外框8、底座10可一体成型于基座7上。
21.为了提高开关本体1的装配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内框9具有用于供面板3的底面穿过而对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进行按压的窗口17、以及用于供安装至内框9表面的第一电路板与安装至基座7的第二电路板连接的通道18。本实施例通过窗口17来实现对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进行按压而按压以外的部分进行覆盖设置,可以避免对按压动作以外的干扰。以及通过贯通上下的通道18来衔接基座7和内框9之间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而实现将不同功能的电路板进行分开装配和连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22.为了能够实现面板3始终保持恒定高度的全平位置,保证面板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开关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分别限定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翘起至同一高度的限高结构19,具体的,该限高结构19为内框9中窗口17的内缘所延伸的上凸沿,该上凸沿与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存在干涉,即上凸沿阻止了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由于弹性力的枢转动作而保证了面板3能够处于恒定的平面高度。实施例通过限高结构19限制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因弹性力而翘起的同一高度,保证面板3具有恒定的全平位置。
23.为了实现开关组件2的通断状态的改变,本实施例的开关组件2,具有倾斜设置的摆杆20、翘板21、支撑件22、以及位于摆杆20两侧的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摆杆20、翘板21、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4的中部均分别枢接于开关本体1,摆杆20根据倾斜方向的不同而导致的通断状态而具有两个倾斜方向,同理的翘板21同样根据通断状态而具有两个倾斜方向,而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分别用于在被按压后驱动摆杆20切换倾斜方向,摆杆20用于被驱动切换倾斜方向以使翘板21绕翘板21与支撑件22的接触位置翘动,以改变开关组件2的通断状态。
24.为了能够使得摆杆20与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之间产生干涉,本实施例的摆杆20具有位于一侧的第一摆臂25和位于另一侧的第二摆臂26,在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6的末端分别往下延伸有上勾部27。第一传动杆23具有位于一端的用于从下至上拨动第一摆臂25而驱动摆杆20因枢转以切换摆杆20的倾斜方向的第一驱动部28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一按压部29,第二传动杆24具有位于一端的用于从下至上拨动第二摆臂26而驱动摆杆20因枢转以复位摆杆20的倾斜方向的第二驱动部30和位于另一端的第二按压部31,在第一驱动部28和第二驱动部30的末端分别往上延伸有下勾部32,该下勾部32与上勾部27在联动时相互勾合和加强按压力的传递。本实施例通过将摆杆20的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6置于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的上方而使得第一传动杆23或第二传动杆24在被驱动后通过从
下至上的方式来带动第一摆臂25或第二摆臂26,继而驱动摆杆20的切换倾斜方向,保证第一驱动部28和第二驱动部30在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6之下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也保证第一按压部29和第二按压部31也同样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配合弹性件4实现面板3的平置,其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
25.而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均分别包括一传动杆本体33,该传动杆本体33的左右两侧具有用于枢接于基座7上的枢轴34,而从传动杆本体33靠近摆杆20的一端往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出上述的第一驱动部28/第二驱动部30,而从传动杆本体33远离摆杆20的一端侧横向延伸出上述的第一按压部29/第二按压部31,而在第一按压部29/第二按压部31的底面具有用于与弹性件4套接的凸柱35,在该第一按压部29/第二按压部31的端面还向外延伸有下凸沿36,该下凸沿36用于与上述的上凸沿构成枢接时的干涉关系,即为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4在收到弹性力的作用而第一按压部29/第二按压部31抬升时,抬升的行程以该下凸沿36碰触到上凸沿为止。本实施例的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的结构通过将第一驱动部28和第二驱动部30采用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4与摆杆20之间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第一可以减少开关的总厚度,第二可以使得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具有更加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将面板3置于全平状态。
26.为了能够实现翘板开关的全平式结构,本实施例的面板3,枢接于开关本体1的内框9上,具体的,在每一面板3的底面的中部具有用于与内框9枢接的一对轴座37,面板3用于在被按压后带动第一传动杆23或第二传动杆24枢转,以驱动摆杆20。在面板3的表面还配置有一覆盖整个面板3乃至横跨整个外框8的装饰板38,该装饰板38整体呈"匚"字形状,用户通过对该装饰板38的表面进行按压从而装饰板38将按压力传递至面板3。面板3和装饰板38具有透光区域,便于下述的指示灯39透过面板3从透光区域发出指示光线。另外的实施例中,装饰板38与面板3为一体,透光区域直接成型在面板3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透光区域直接嵌装显示屏来显示。
27.为了能够快速实现对面板3的全平复位,弹性件4分别作用于第一按压部29、第二按压部31的底面的凸柱35,以用于在面板3被按压前驱动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枢转而使得第一按压部29和第二按压部31翘起至同一高度而驱使面板3保持平置状态。本实施例通过弹性件4直接作用于第一按压部29和第二按压部31,以使得在第一按压部29和第二按压部31的作用下迅速带动使得面板3处于全平状态,使得面板3在被按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全平状态。
28.为了能够以直观的让用户知道下一次需要按压的位置,实现双向指引,本实施例的指示电路5,装载于第一电路板上而安装于开关本体1上,指示电路5具有八组的指示灯39,指示灯39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按压部29的第一位置40和靠近第二按压部31的第二位置41,第一位置40位于内框9的一侧,第二位置41位于内框9的另一侧。本实施例通过定义指示灯39实现对按压状态的显示,具体定义为:指示灯39用于通过灭灯状态以表示当前位置的按压部上次已被按压,以指引用户下次在需要切换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时无需按压该处,如果当前为导通状态(下次切换通断状态必然是切换为断开状态),则该处为开启位,如果当前为断开状态(下次切换通断状态必然是切换为导通状态),则该处为关闭位;指示灯39用于通过点亮状态以表示当前位置的按压部上次未被按压,以指引用户下次在需要切换开
关组件的通断状态时需要按压该处,如果当前为断开状态(下次切换通断状态必然是切换为导通状态),则该处为开启位,如果当前为导通状态(下次切换通断状态必然是切换为断开状态),则该处为关闭位。当然该指示灯39除了一般的led等灯体,也可以为显示中文或英文等文字或图案的led显示灯体。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指示电路可设置在面板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实施例指示电路采用指示灯的点亮和灭灯的显示单元的表示,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或者为不同亮灯数量的指示灯来标识。并且再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指示电路5包含的显示单元为显示屏,且两组的显示单元为分别独立的两个显示屏或为一体的显示屏,则显示方式为图文,或者为局部点亮。
29.本实施例的感应电路6,装载于第二电路板上而安装于开关本体1的基座7底面上,感应电路6用于对面板3、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或摆杆20进行动作感应而输出感应信号至指示电路5,以触发指示灯39的点亮或灭灯。通过读对机械结构的动作感应而配合指示电路5实现对用户按压状态提示。本实施例的感应电路6可通过如霍尔传感器等感应器实现对动作的感应,本实施例的感应电路6的感应器主要用于对第一按压部29和第二按压部31改变。该感应电路6和指示电路5通过连接器穿过上述内框9上设置的通道18实现电连接。当然采用感应电路6作为面板3被按压状态的检测仅为其中一种反馈方案,还可以直接通过翘板21与固定的导电接触片的导通情况也即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来直接反馈触发指示灯39的点亮或灭灯。
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平式翘板开关,基于开关本体1、开关组件2、面板3和弹性件4组成可实现全平式的翘板开关,摆杆20、翘板21、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4的中部均分别枢接于开关本体1而可枢转,再利用弹性件4对第一传动杆23和第二传动杆24在弹性力作用下枢转而使得面板3能够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保持平置状态,其结构组成简单而可靠性、稳定性更强,并且可以减少开关的整体厚度,与实现全平状态。
3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